第6章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 共29页
磁盘驱动器

磁盘驱动器磁盘驱动器分软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是目前微型计算机上配置的最重要的外存储器,特别是硬盘,具有容量大,数据存取速度快,是各种计算机安装程序、保存数据的最重要存储设备。
软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是抽取式储存装置中的一种,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几种抽取式储存装置,包括磁介质的Zip,LS-120软盘,Jaz,Winchester磁盘(包括SyQuest),和磁光介面的MO,PD等。
一般来说,这些介面可以配接大部份目前最流行的接驳口,包括并行接口,ATAPI(IDE硬盘接口),SCSI接口,和专为笔记本电脑而设的PCMCIA卡端子。
另外,不同的储存媒介有着不同的性能和容量;一般来说,软磁盘介面的容量和速度都比较低,每储存单位的价钱则属于中游价格。
硬盘式储存媒介则是最高速的一类,其每单位的价格则不算太贵,可能是因为每个储存介面的容量大,所以除开来的储存价格都算合理。
磁光介面的储存媒体是价钱最便宜的,而且速度比软盘高,可是由于驱动器牵涉镭射光学装置,故一般都比较昂贵。
新型的软盘驱动目前微型计算机已进入千兆字节时代,而与之相配的软盘已不堪重任,进入老化时期。
近几年,新软盘技术不断出现,使软盘的容量越来越大,数据存取速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些新软盘的容量超过了旧硬盘的软盘容量。
目前流行的大容量软盘驱动器主要有ZIP、LS120和M.O.(Magneto Optical)等。
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ZIP磁盘驱动器ZIP驱动器是美国IOMEGA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大容量磁盘驱动器,每张磁盘存储量100MB,适用于DOS、Windows、Mac OS、OS/2。
作为新一代可交换存储设备,ZIP适用于数据的存档、转移和共享,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利用这种新存储设备方便地把网上信息拷贝下来。
它是软盘驱动器的最佳替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比其他外部存储设备如IOMEGA公司的JAZ活动硬盘驱动器、SYQUEST公司的EZFILYER驱动器和可擦写MO(磁光)驱动器而言相对较高,现已达到数百万部。
信息记录与存储技术第六章 磁盘存储技术

五、磁带主要部件结构
(一)磁头 (二)走带机构
六、磁带的物理特性
磁带是磁表面存储介质,是典型的顺 序存取存储设备。磁带有盒式和卷式之分。 用于录音、录像的磁带常为盒式磁带,小 型的高速数字磁带也使用盒式;大容量文 献、信息磁带则使用卷式。
七、磁带的标准化
在信息检索领域,文献磁带主要用于 批式检索。文献磁带是二次文献编辑出版 机构的信息产品,1965年首次出现在市场上。 为了使文献磁带能广泛应用,图书情报机 构对数据形式和记录格式进行了研究和改 进。1973年推出了ISO2709书目信息交换磁 带格式。
第二节 磁记录与存储的工作原理
一、磁记录基本原理
(一)磁记录介质 1、材料 2、特性
(二)磁头
1、环形磁头 2、单极型磁头 3、薄膜磁头 4、磁阻磁头
(三)信息存取原理
计算机磁表面存储器采用数字磁记录 方式,被记录的是脉冲信号,介质上留下 的是一连串的饱和磁化位元,读出时由磁 头再转换成电信号。
十一、磁带的选择
磁带品种较多,在选择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 素。其中包括: (1)磁带的密度和容量 (2)数据传输率。 (3)磁带寿命。 (4)向下兼容。 (5)接口不同的磁带机有不同接口,要选择与机器 相一致的。
第六节 磁盘阵列
一、磁盘阵列原理
RAID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D A Patterson教授在1988年提出的。RAID是 Redunde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 直译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也简称为 “磁盘阵列”。
二、磁带的优点
(一)高容量低密度 (二)高可靠性 (三)互换性好
三、磁带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基本组成 (二)基本工作过程
教学课件第3章存储设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3章 存储设备
(11)半年到一年左右,应重写软盘上 的数据,以恢复由于受自然因素影响造成 的磁性减弱,重写软盘上的数据时,最好 格式化后再写,以确定有无坏的磁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3章 存储设备
目前推动硬盘容量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随着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各地电信网
络不断增容、升级,网络用户能享用到越来越大的带 宽,从网上下载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存到用 户的硬盘里。大型文件的下载会变得更加容易,扩大 硬盘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3章 存储设备
1. 性能指标
考虑一个硬盘的性能,最基本的有两方 面,一方面是硬盘的容量,即硬盘有多大; 另一方面是硬盘的速度,即硬盘存取速度 有多快。这些都涉及到硬盘的一系列的性 能指标,接下来将介绍这一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3章 存储设备
(2)磁头定位机构:采用四相双拍步进电机, 由步进电机带动磁头小车沿磁盘半径方向直线运 行。从适配器接口送来的“方向”和“步进”控 制脉冲,驱动步进电机使磁头定位到需要寻址的 磁道和扇区。 (3)数据读写电路系统:读写磁头作为一个整 体安装在一起,上、下两个磁头共用一套读写电 路,完成数据的读出和写入。
格式化容量(字节数)=每扇区字节数(512)×每 磁道扇区数×每磁道扇区数×每磁面磁道数×磁面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3章 存储设备
磁盘分区

结束
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 为单位。在磁盘上,DOS操作系统是以“簇”为单 位为文件分配磁盘空间的。硬盘的簇通常为多个扇 区,与磁盘的种类、DOS 版本及硬盘分区的大小有 关。每个簇只能由一个文件占用,即使这个文件中 有几个字节,决不允许两个以上的文件共用一个簇 ,否则会造成数据的混乱。这种以簇为最小分配单 位的机制,使硬盘对数据的管理变得相对容易,但 也造成了磁盘空间的浪费,尤其是小文件数目较多 的情况下,一个上千兆的大硬盘,其浪费的磁盘空 间可达上百兆字节。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扩展分区的容量 扩展分区的容量=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 主分区也可成为“引导分区”,会被操作系统和主板认定为这个硬 盘的第一个分区。所以C盘永远都是排在所有磁盘分区的第一的位置 上。 mbr(主引导记录)的分区表(主分区表)只能存放4个分区,如果 要分更多的分区的话就要一个扩展分区表(EBR),扩展分区表放 在一个系统ID为0x05的主分区上,这个主分区就是扩展分区,扩展 分区能可以分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都是个逻辑分区 备注: 在Windows 7 和 Windows vista中系统自带的分区工具要 分出3个主分区后才能有逻辑分区选项,如果只要一个主分区建议用 pe系统或其它分区工具!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
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磁盘上的磁道是一组记录
密度不同的同心圆。磁表面存储器是在不同形状(如盘状、带状等)的载体 上,涂有磁性材料层,工作时,靠载磁体高速运动,由磁头在磁层上进行 读写操作,信息被记录在磁层上,这些信息的轨迹就是磁道。磁盘的磁道 是一个个同心圆,磁带的磁道是沿磁带长度方向的直线,这些磁道用肉眼 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 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著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 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产生相互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 带来困难。一张老式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 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首页 末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软驱硬盘

Nanjing Xinhua Computer College
计算机硬件课程
轻松学电脑 成功在新华
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
Nanjing Xinhua Computer College
第五章
软件驱动器和硬盘
任务一:软盘驱动器 任务二:硬盘 任务三:硬盘控制器接口
轻松学电脑 成功在新华
轻松学电脑 成功在新华
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
Nanjing Xinhua Computer College
所谓写操作是指软驱接收到主机发来的数据编码信号,经过写电路 的一系列处理后,通过磁头将数据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磁信号记录在磁盘 上。而读操作是写操作的逆过程,即把磁盘上记录的磁信息通过磁头转 换为电流信号,然后经过读电路的一系列处理后,还原出电信号的数据 信息发送给主机。 软盘驱动器还有专门用于检测磁盘状态的传感器元件。比如“0磁道 开关”、“写保护传感器”。
轻松学电脑 成功在新华
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
Nanjing Xinhua Computer College
硬盘的40线电缆
轻松学电脑 成功在新华
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
Nanjing Xinhua Computer College
轻松学电脑 成功在新华
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
Nanjing Xinhua Computer College
轻松学电脑 成功在新华
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
Nanjing Xinhua Computer College
硬盘按其盘片直径大小可分为5.25、3.5、2.5和1.8英寸等多种,按其
接口类型分有IDE接口及SCSI接口等多种,目前使用最多的是IDE接口的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学生:陈莎莎学号:0505020113 老师:李希文)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装置,看得见、摸得着,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有形实体计算机由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所组成,少掉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就不能叫计算机了。
1输入设备(Input device)输入设备是用来输入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手写板、数码相机、摄像头等.1-1 键盘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是键盘,几乎所有的命令、汉字、各种语言程序、初始数据等都是从键盘输入。
1-2 鼠标Windows是按使用鼠标工作而设计的。
鼠标通常是一种带有按键的手持输入设备。
这种设备使用户能够通过其手的运动来操作屏幕上的对象。
Windows图形环境中的基本操作就是使用鼠标来选取、移动和激活显示在屏幕上的元素。
鼠标以其快捷、准确、直观的屏幕定位和选择能力而受到计算机用户的喜爱,已成为各种档次计算机的必备输入设备。
Windows是针对有两个按键的鼠标而设计的,如果鼠标有3个键,则忽略中间的一个按键。
初始状态下鼠标左键设置为主键,而右键设置为副键,主键用于大多数的鼠标操作。
如果在桌面上移动鼠标,屏幕上的鼠标指针(箭头或其他形状)也会随之而动,鼠标指针的形状取决于它所在的位置以及和其他屏幕元素的相互关系。
通常是一个指向左上方的箭头,表示等待用户的操作;当把它移近窗口边缘时,会变成一个双箭头,表示现在可以拖动边界、改变窗口尺寸;在字处理的文本区域,指针就像一个英文字母I;而当一个程序正在工作、需要用户等待时,鼠标指针又会成为一个沙漏的形状。
2存储器(Memory)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程序和数据是两种不同的信息,应放在不同的地方,两者不可混淆。
指令总是送到控制器,而数据则总是送到运算器。
存储器就是一种能根据地址接收或提供指令或数据的装置。
计算机的存储器系统是由主存储器(内存)、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辅助存储器(外存)及管理这些存储器的软件组成。
linux内核完全注释(课件)第六章

0x303
0x304 0x305 3
3
4 5
第一块硬盘的第三个分区
第一块硬盘的第四个分区 第二块硬盘
0x306
0x307 0x308 0x309
6
7 8 9
第二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第二块硬盘的第二个分区 第二块硬盘的第三个分区 第二块硬盘的第四个分区
硬盘分区表
引导标志 开始磁头号 引导程序 主 引 导 记 录 开始扇区号 开始柱面号 分区类型 结束磁头号 结束扇区号 结束柱面号 起始物理扇区号 参见P149表6-8 分区扇区数量
文件管理模块 (缓冲区) ll_rw_block
初始化模块 blk_dev_init hd_init floppy_init setup
设备管理模块 hd_interrupt floppy_interrupt 中断管理模块
初始化
void blk_dev_init(void) //定义在ll_rw_blk.c(P153第157行) 作用:完成请求项数组的初始化 void hd_init(void) //定义在hd.c(P146第343行) void floppy_init(void) //定义在floppy.c(P168第457行) long rd_init(long mem_start, int length) //定义在ramdisk.c(P155第52行)
0x1BE
分 区 表
第1分区表项 第2分区表项 第3分区表项 第4分区表项 0x55AA
分区数据结构
struct partition { unsigned char boot_ind; unsigned char head; unsigned char sector; unsigned char cyl; unsigned char sys_ind; unsigned char end_head; unsigned char end_sector; unsigned char end_cyl; unsigned int start_sect; unsigned int nr_sects; };
软盘驱动器知识

软盘驱动器知识一.软驱知识软盘、硬盘与光盘是目前电脑使用最频繁的存储工具,尤其是软盘,因为它的价廉物美,携带方便、易于保存,在存储小容量数据和程序时使用得最多。
所以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安装一些软件的必然选择。
软盘有高密盘和低密盘之分,有5.25英寸和3.5英寸两种规格,其容量为1.2MB和l.44MB。
低密盘和5.25英寸盘基本上被淘汰了,现在最常见的是3.5英寸盘。
软盘驱动器的结构软盘驱动器是驱动软盘旋转并同时向软盘写入数据或从软盘读出数据的设备,是当今各种微型计算机不可缺少的输入输出设备,它由机械结构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
当初微机上比较流行的有5英寸1.2M和3英寸1.44M的软盘驱动器。
从功能上讲,软盘驱动器是由盘片驱动系统、磁头定位系统、数据读写抹电路系统和状态检测系统等四部分组成的。
1.盘片驱动机构它具有一个+12v的直流伺服电机由它带动盘片以300转/分的恒速旋转。
当驱动器关门以后,磁头加载电路使磁头与盘面接触,等待读写命令的到来。
2.磁头定位机构采用四相双拍步进电机,由步进电机带动磁头小车沿磁盘半径方向作径向直线运动。
从适配器接口送来的“方向”和“步进”控制脉冲,驱动步进电机使磁头定位到需寻址的磁道和扇区。
3.数据读写抹电路系统读写抹磁头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一起,下两个磁头共用一套读写电路,完成数据的读入和写出。
4.状态检测系统包括四个检测装置:00磁道检测装置、索引孔检测装置、写保护检测装置与盘片更换检测装置。
它们各自向适配器输送相应的接口信号。
00磁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碰头起始道00的位置,有微动开关和光电传感器两种,当磁头小车回到00道位置时,应检测到“00道”信号(Track00)。
索引孔检测装置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元件组成,用于对索引孔进行检测。
当主轴电机转速为300转/分时,测得索引孔脉冲信号INDEX的周期为200ms,脉冲宽度约4ms。
写保护检测装置亦有微动开关和光电传感器两种,用于对盘片的写保护状态进行检测,当盘片处于写保护状态,输出写保护信号“Write Protec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软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软盘驱动器从功能结构上来看,主要 由主轴驱动系统、磁头定位系统、状态检 测系统和读写系统几部分组成。软驱工作 时,盘片夹紧机构把软盘压紧在主轴上, 主轴电机拖动软盘旋转,使盘片与主轴电 机做同步旋转运动。同时磁头定位机构将 磁头迅速、准确地送到需要读写的磁道上, 在读主轴驱动是指软驱中驱动盘片旋转的 装置,它由主轴驱动电机、主轴部件、主 轴稳速系统电路组成。
(2) 磁头定位系统
磁头定位系统主要由步进电机、磁头 小车、小车导轨和相应的定位控制电路等 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准确、迅速地将磁头 定位于指定的位置上。
(3) 状态检测系统 盘片插入检测装置 0磁道检测装置 索引信号检测装置 写保护检测装置 (4) 读写系统 读电路 写电路 抹电路
2.EIDE接口
EIDE(Enhanced IDE)接口是一种增强 型的IDE接口,又称ATA-2接口。
IDE接口(包括EIDE接口)与外部总 线交换数据时,有PIO模式、DMA(或称 Fast ATA)模式、Ultra DMA模式三种控制 数据流的模式。
(1)Ultra DMA/33
(2)Ultra DMA/66
在Serial ATA 1.0版中,规定数据传输 速率为150MB/s,已经超过了现有最快的 Ultra DMA/133(Ultra ATA/133)。在 Serial ATA 2.0版中,规定数据传输速率为 300MB/s。而且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推出, 数据传输速率可允许提高到1.5GB/s、 3.0GB/s和5.0GB/s。
(3)Ultra DMA/100(ATA/100)
(4)Ultra DMA/133(ATA/133)
3.SCSI接口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最初是为小型计算机研制的, 现已被完全移植到微机上。它有以下几个标准:
(1)SCSI-1
“液态轴承马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它使用黏膜液态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有效地 降低了因金属摩擦而产生的噪声和发热。
在防震技术方面,各大生产商还增加了独特 的技术来提升硬盘的质量。
6.5 软盘、软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软盘 微机目前仍在使用的软盘片一般都是
3.5英寸1.44MB规格,有关软盘片的组织结 构和使用详见第5章5.1。
4.Serial ATA接口
Serial ATA接口传输数据时只需要用一 根4芯电缆与设备相连,用4个针(第1针为数 据发送端、第2针为数据接收端、第3针为供 电端、第4针为地线)就能完成所有的数据交 换工作。实际使用中,Serial ATA接口硬盘 使用7芯信号电缆线、15芯专用电源线。考虑 到兼容性,Serial ATA接口硬盘还提供IDE接 口硬盘标准电源接口。
第6章 硬盘、软盘驱动器
6.1 硬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2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6.3 硬盘接口 6.4 硬盘的新技术 6.5 软盘、软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1 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硬盘驱动器简称硬盘,是微机系统中 最重要的外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及所有 的应用软件等都存储在硬盘中。硬盘的存 储容量极大,速度在所有外部设备中是最 快的。硬盘驱动器的盘片是涂有金属氧化 物的刚性金属盘片,所以称为硬盘。它与 软盘最明显的区别是,硬盘的生产过程是 在无尘环境中进行的,盘片和磁头全部密 封在金属盒子中,因此它的容量在出厂之 前就已经固定了。
(3)固定面板
3.硬盘的内部结构
硬盘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盘片和主轴组件、 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前置控制电路等 几部分,其中磁头和盘片组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 它密封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如图3-26所示。
(1)盘片和主轴组件
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现在的硬盘盘 片大多采用铝金属材料制成,有些硬盘盘片是用 玻璃材料制成的,这种盘片与铝合金盘片相比具 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大的容量。
从上到下依次为IDE接口、SCSI接口、Serial ATA接口
5.IEEE 1394接口
IEEE 1394接口理论上数据传输率可达 400MB/s以上,但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较 低,距离理论值相差甚远。目前符合IEEE 1394接口的硬盘大多为带有IEEE 1394转 接卡的EIDE接口硬盘 。
(2)SCSI-2
(3)SCSI-3
现在SCSI接口硬盘的针数有3种,分别为50针、 68针和80针,可通过硬盘标牌上的标记来识别。 “N”、“W”、“SCA”就是表示接口针数的,N (Narrow)即窄口,50针; W(Wide)即宽口, 68针;SCA(Single Connector Attachment)即 单接头,80针。其中80针的SCSI硬盘支持热插拔。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前置控制电路的作用是控制磁头感应的信号、 主轴电机调速、磁头驱动和伺服定位等。由于磁 头读取的信号微弱,将放大电路密封在硬盘腔体 内可减少外来信号的干扰。
6.2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1.硬盘容量
硬盘容量是指硬盘能够存储数据的总量,通常 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影响 硬盘容量大小的因素有单碟容量和盘片数量。
3.S.M.A.R.T.技术
S.M.A.R.T.(Self-Monitoring,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监测、分析及报告)
4.RAID技术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技术 5.噪音与防震技术
6.3 硬盘接口
1.IDE接口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集成驱 动电子接口) ,也称为AT-Bus或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IDE接口的最大特点是把控制器集成到了驱动 器的内部。
IDE接口采用40线单组扁平电缆与硬盘连接, 一个接口可连2个硬盘或光驱,最初的数据传输率 只有1.25MB/s,最大为8.3MB/s,所支持的硬盘容 量最大为528MB。
2.转速
硬盘的转速是指带动盘片旋转的主轴电机的最 高旋转速度,目前主流IDE硬盘的转速一般为每分 钟7200转。通常,转速越高,硬盘的数据传输率也 越高,综合性能也越佳。
3.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也称为持续数据传输 率,它是指从磁头到硬盘高速缓存之间的 传输速度。
主流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大多在 40~60MB/s之间,只有外部数据传输率的 60%左右。
5.数据缓存(Cache)
数据缓存是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缓冲 存储器。使用硬盘Cache后,可将磁头需 要读取的数据事先放到Cache中,大大提 高了硬盘读取数据的速度。另一方面,将 要写入硬盘的数据事先存放到Cache中, 等到磁头空闲时再从Cache写入盘片。
6.硬盘速度参数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平均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7.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平均无故障时间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 现故障的平均时间,一般硬盘至少在30000~ 40000小时之间。
1.硬盘的工作原理
硬盘驱动器加电正常工作后,利用控制 电路中的初始化模块进行初始化工作,此时 磁头置于盘片中心位置。初始化完成后,主 轴电机启动并高速旋转,装载磁头的小车机 构移动,将浮动磁头置于盘片表面的00道, 处于等待指令的启动状态。当主机下达存取 盘片上数据的命令时,通过前置放大控制电 路,发出驱动电机运动的信号,控制磁头定 位机构将磁头移动,搜寻定位它要存取数据 的磁道扇区位置,进行数据读写。
4.外部数据传输率
外部数据传输率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 率,它是指从硬盘高速缓存到系统总线之 间的传输速度。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 口类型和高速缓存大小有关。目前,主流 硬盘通常采用Ultra ATA 133接口,它的最 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即为133MB/s;SATA接 口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为150MB/s;而 SCSI接口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可达 160MB/s。
主轴组件包括轴承和驱动电机等。
(2)浮动磁头组件
磁头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件之一,它由 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个部分组成,它 是用集成工艺制成的多个磁头的组合。
(3)磁头驱动机构
磁头驱动机构的作用是在硬盘寻道时用来移 动磁头的,一般由电磁线圈电机、磁头驱动小车、 防震动装置组成。
(4)前置控制电路
2.硬盘的外部结构
(1)接口 接口包括电源接口插座和数据接口插座两部分。
(2)控制电路板 硬盘控制电路板上有三个主要的芯片:主控制芯
片、数据传输芯片、高速缓存芯片。其中,主控制芯 片负责硬盘数据读写指令等工作;数据传输芯片则是 将硬盘磁头前置控制电路读出的数据经过校正及变换 后,通过数据接口传输到主机系统;高速缓存芯片是 为了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而设置。
6.USB接口
USB接口与IEEE 1394接口类似,也属 于外置接口。
6.4 硬盘的新技术
1.新型磁头技术
目前硬盘广泛使用的磁头有两种: 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磁头和 GMR(Grand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磁头。
2.PRML读取通道技术
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部分响应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