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车间(班组)级安全培训指引

合集下载

四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班组级)(企业管理)

四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班组级)(企业管理)

四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班组级)5、职业健康5.1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轧钢厂精整车间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金属粉尘、高温及热辐射、噪声。

5.2危害因素引起的伤害5.2。

1金属粉尘引起的伤害:1、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粉尘沉着症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

3、呼吸系统肿瘤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浑浊。

5.2.2高温及热辐射引起的伤害1、热射病:多发生于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

此时人体散热困难,引起体内蓄热、体温上升。

临床特点是过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急骤,病前常有四肢酸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继而发生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大汗以后出现“闭汗”,皮肤发烧发红,脉搏快而无力,呼吸浅表;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癫痫样抽搐,瞳孔缩小,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2、热痉挛:多发生于干热型高温作业。

由于大量出汗,氯化钠和钾大量丧失,水盐平衡失调,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神经肌肉产生自发冲动,使临界电位超出膜电位,因此出现痉挛。

临床特征是肌肉痉挛、疼痛。

痉挛从小腿腓肠肌开始,向上肢及腹部肌肉扩展,痉挛多阵发强直性,对称性。

患者体温正常、神志清醒,发病前大量出汗、口渴、尿少,尿中氯化钠含量降低,可出现蛋白尿,肌肉疼痛,四肢无力,以后出现肌肉痉挛.3、热晕厥、热虚脱:多发生于高气温、强热辐射的气象条件下.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人认为是由于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失水引起循环血量减少,以致脑部供血不良的结果。

临床表现的特征是起病迅速,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多汗、皮肤湿冷,体温不高或稍高,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晕厥。

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三篇)

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三篇)

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1、为什么发生安全事故事故和伤害是设备、机械、原材料和作业环境等“物”的方面与“人”的方面相互接触中发的。

物的危险因素称为不安全状态,人的危险因素称为不安全行为;当物处于不安全状态、人处于不安全行为时,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和伤害。

2、安全的出发点安全意识始于我们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生命脆弱的认识,是确保我们每天安全作业的出发点。

有了这种安全意识,才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和不被他人所伤害,才能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

3、安全作业五要点3.1作业程序安全作业首先要求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相关操作指引,以安全、高效、优质和合理地开展各项作业。

3.2整理与整顿整理是清洁和清扫不要的东西;整顿是把作业所需的工具等整齐、正确地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以方便使用。

整理与整顿是“安全之母”,清洁与清扫是工作场所的“礼节”。

3.3保养、检查与维修机械设备等“物”依要求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发现不安全的隐患要及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3.4利用短时间将危险于班组会上预知到现场时、开始作业时、下班时和员工上新岗位时,利用班组会的短时间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预先告知当天作业中可能的危险并讨论应采取的对策。

二、生产车间安全常识1、生产车间易发的安全事故生产车间易发生的安全事故有触电、坠落、被夹卷、受物体打击和火灾等,为了防止事故发生,我们应具备必要的安全常识和技能。

2、电气安全触电事故是指人体接触到机械设备的“带电”部分,从而产生对人体的伤害事故,且其后果一般都相关严重。

生产车间里用电设备很多,每位作业人员接触电气的机会较多,故需具备和执行各项用电安全知识。

2.1所有设备的电气安装、检查与维修必须由电气专业人员进行,任何人员不得私自操作。

2.2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意启动等操作,只可依本人从事的岗位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并依其操作指引进行正确操作,不可超越规定的操作权限。

严禁私自操作自己目前岗位以外的电气设备。

l2.3本岗位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的电气部分出了故障,不得私自维修,也不得带故障运行;需及时汇报自己的上级联络专业人员处理。

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范本

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范本

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范本一、培训目的和依据1.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各个班组,相关人员应按照本制度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三、培训内容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和解读。

2. 安全生产标准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标准的讲解和学习。

3. 安全意识培训:重点培养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观念、危险源识别、事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4. 应急救援知识培训:针对突发意外情况,培训班组成员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培训方式1. 线下培训:由专业的安全培训机构或公司安全主管部门组织的面对面培训,采用讲授、讨论、实操等多种培训方式。

2. 线上培训:通过公司内部网络平台或其他在线培训平台进行网络培训,包括在线课程学习、在线测试等方式。

五、培训频率和计划1. 班组安全培训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公司安全主管部门组织安排。

2. 每次培训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等,并提前通知参训人员。

六、培训考核和评价1. 培训结束后,应进行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包括内部评估和参训人员的反馈意见。

2. 培训考核可以通过在线测试、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达到预定标准后方可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七、责任与义务1. 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并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2. 班组负责人应积极配合公司安全主管部门的培训工作,组织班组成员参加培训,并负责培训后的落实工作。

3. 班组成员应认真参加培训,积极学习培训内容,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八、违规处理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应依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职、辞退等处罚措施。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模版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模版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模版1. 简介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车间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车间员工和临时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等。

2. 培训计划2.1 定期制定车间安全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依据车间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2.2 培训计划应当针对不同岗位、不同操作内容制定,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岗前培训、定期培训等。

2.3 培训计划应当提前公布,经过员工确认后执行。

3. 培训内容3.1 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培训内容应包括车间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作业规范、紧急情况应对措施等。

3.2 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

3.3 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培训内容应包括火灾、泄漏、中毒、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和逃生方式。

3.4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预防能力,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风险评估等。

4. 培训方式4.1 线上培训: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视频教学等方式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全员参与和学习。

4.2 线下培训:定期开展面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采用讲座、演示、模拟等方式进行培训。

4.3 一对一培训:针对特定岗位和操作内容,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培训,确保员工对安全操作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5. 培训考核5.1 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考核,评估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5.2 培训考核方式可采用书面考试、实际操作考核等形式,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是否合格。

5.3 培训考核结果应当被记录和归档,作为评定员工继续从事相关工作的依据。

6. 培训记录和反馈6.1 培训过程中,应当进行培训记录,记录员工的培训参与情况、考核结果等信息。

车间安全培训教案范文

车间安全培训教案范文

车间安全培训教案范文一、培训目的1、了解车间安全的重要性;2、掌握车间安全操作规程;3、学习常见车间事故的预防措施;4、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培训内容1、车间安全意识培养2、车间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3、常见车间事故及预防方法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三、培训流程1、车间安全意识培养通过讲解车间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员工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宣传车间安全知识和常见事故案例。

2、车间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介绍车间作业规程和操作要求,包括机器操作、设备使用、化学品防护等方面的规定,引导员工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3、常见车间事故及预防方法分析车间常见事故,如机械伤害、化学品中毒、火灾等,讲解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提高员工预防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介绍车间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包括逃生路线、紧急报警、自救互救等,引导员工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

四、培训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2、实地演练:组织员工进行车间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应急演练;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车间事故,引导员工总结经验,提高认知。

五、培训效果评估1、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效果评估;2、收集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表现和意识,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3、定期组织车间安全演练,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六、培训后的跟进1、定期组织车间安全会议,总结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和事故,及时进行改进;2、建立车间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强化安全管理;3、通过奖惩制度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共同维护车间安全。

七、培训后的管理和监督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对车间安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2、建立常态化的安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评估;3、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的再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车间安全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车间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确保车间员工安全和保障生产流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为了规范和管理车间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下面是一个示例:一、培训目标1. 提高员工对车间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2. 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掌握并遵守安全操作流程;3. 提高员工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4. 培养员工遵守法规、规章制度的意识和行为。

二、培训内容1. 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的介绍;2. 车间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的培训;3.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的知识培训;4. 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具的使用培训;5. 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培训形式1. 定期组织集中培训,由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和演示;2.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员工需要进行个别或小组培训;3. 制作和使用培训资料,包括图文并茂的PPT和宣传册等;4. 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培训。

四、培训方式1. 现场培训:在车间内或公司培训室进行现场培训;2. 远程培训:利用网络或视频会议进行远程培训;3. 外部培训:邀请专业机构开展培训课程;4. 自学培训:提供培训资料,员工自行学习并进行在线测试。

五、培训评估1. 培训后进行笔试或上机操作测试;2. 组织培训学员进行反馈问卷调查;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六、培训记录1. 统一建立培训档案,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资料、培训签到表、培训考试记录等;2. 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记录,包括姓名、培训日期、培训内容等。

七、制度执行1. 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定期培训;2. 建立培训档案并进行管理;3. 培训教材和资料的统一分发和更新;4.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意识和重视程度的宣传和教育。

以上是一个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的简单示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同时,制度的执行要求也要与其他相关管理制度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培训

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培训

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培训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备受关注。

生产车间作为生产线上重要的工作区域,涉及到大量的机械设备、化学物质等潜在安全风险,因此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培训需要覆盖全面的内容。

员工应该了解生产车间内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关于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知识,以避免化学品泄漏所可能带来的风险。

此外,对于火灾、电气安全等方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保证员工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正确、迅速地做出反应。

其次,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培训应该注重实操性。

理论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来增强员工的应对能力。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员工才能真正掌握各种应对危险情况的技能,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培训还需要注重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

员工应该意识到保障自身安全不仅仅是公司的责任,更是自己的责任。

他们需要明白安全管理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同事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于规定和流程。

只有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最后,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培训需要注重定期更新与强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安全管理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公司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培训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强化培训,确保员工始终具备最新的安全管理知识,并能够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综上所述,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培训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一环。

通过全面、实操性强、安全意识培养与定期更新等措施,公司能够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为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范本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范本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范本一、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车间安全教育培训是为了提高职工对车间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车间是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事故发生的高风险地区,因此,加强车间安全教育培训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二、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1. 了解车间环境在车间安全教育培训中,首先要让职工了解车间环境,包括工作场所、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安全预警设施的位置等。

只有了解了车间环境,职工才能更好地进行安全控制和风险防范。

2. 学习安全操作规程职工在进行工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

在车间安全教育培训中,要重点强调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职工理解和掌握规程。

3. 掌握应急处理方法事故时刻难以预料,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应急处理来减少事故损失。

在车间安全教育培训中,要教会职工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逃生技巧、紧急停机操作等。

只有掌握了应急处理方法,职工才能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反应,减少伤害。

4. 学习安全保护知识车间中存在各种安全风险,如电气、机械、化学等。

在车间安全教育培训中,要给职工介绍各种安全保护知识,如穿戴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消防器材、防止化学品泄漏等。

只有掌握了安全保护知识,职工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三、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1. 理论宣讲首先,可以通过理论宣讲的方式进行车间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使用图表、图片和实际案例,向职工讲解车间安全知识,并提醒职工注意事项和风险预防措施。

同时,可以设立问答环节,让职工参与讨论和互动,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模拟演练其次,可以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进行车间安全教育培训。

可以设置模拟车间,让职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安全操作演练,如正确穿戴防护用品、使用紧急停机设备等。

这样可以让职工亲身体验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3. 奖惩措施此外,在车间安全教育培训中,还可以借助奖惩措施来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管理)车间(班组)级安全培训指引1天那水1.1.主要危害成分﹕苯1.2主要特性﹕易燃﹑易爆﹑易挥发﹐对人体有刺激作用。

1.3.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但生产中以呼吸道吸入为主1.4特别注意事项﹕1.4.1远离火源﹐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立即用周围的干粉进行灭火﹐禁用水灭火。

1.4.2远离自己鼻﹑眼﹐以免溅入眼内﹐如果进眼内﹐应立即打开眼睑用流清水冲洗15分钟后﹐就医。

1.4.3天那水存放点要严禁明火及吸烟并要防止铁器与地面磨擦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1.4.4天那水容器发现破损﹑残损时及时进行处理﹐严防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

1.4.5天那水盖子要盖好﹐密闭存放﹐严禁桶口敞开不得将天那水倒、卧、混放。

1.4.6发现意外情况时要立即报告公司领导或安全办﹐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抢救工作。

1.4.7.天那水安全负责人对天那水的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加强检查与监督。

1.4.8废天那水要做好回收处理不可随意乱置1.4.9严禁在天那水作业场所和储存仓私接电源或使用非防爆的电气设备、设施1.5安全措施1.5.1作业人员佩戴防毒口罩和防护手套1.5.2作业车间加强通风(必须开启通风设施)1.5.3减少直接与天那水接触的时间1.5.4当与天那水直接接触后应及时用肥皂或洗衣粉洗手1.5.5茶杯不可放于天那水作业车间,喝完水后应及时盖好杯盖1.5.6作业车间或储存仓的电气设备必须防爆2.油漆2.1主要危害成分:苯2.2主要特性:易燃、易爆、易挥发对人体有刺激作用2.3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2.4特别注意事项:2.4.1远离火源﹐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立即用周围的干粉进行灭火2.4.2用天那水调配油漆时调配点10米内不得使用明火2.4.3油漆不得放置于露天暴晒,用完后要及时将油漆桶桶盖盖好严禁将桶口敞开2.4.4管理员要经常查看油漆储存点防止泄漏跑等现象的发生2.4.5严禁将油漆桶倒放、卧放或与酸类化学品混放2.4.6发生异常情况要即时通知公司领导或安全办,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下抢救工作2.4.7作业车间或储存仓的电气设备必须防爆2.5安全防护措施2.5.1进行油漆喷涂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毒口罩2.5.2加强作业车间的通风2.5.3茶杯不可放於油漆作业车间或喝完水后应及时盖好杯盖3.乙炔3.1主要特性:易燃闪点低能使人窒息3.3注意事项:3.3.1使用时要远离火源,加强通风3.3.2防止气管、减压阀泄漏3.3.3乙炔瓶与火源、氧气瓶应保持5米以上3.3.4乙炔瓶体不得有油渍,在换瓶或搬运应防止撞击、磨擦、倒置3.3.5使用后应及时关闭阀门放置於指定位置,严禁储存在高温或阳光下暴晒4.氩气4.1主要特性:惰性气体易使人窒息液氩与皮肤接触易被冻伤4.2注意事项:4.2.1使用时要保持通风4.2.2使用前要检查气管、减压器防止泄漏4.2.3更换气瓶时要防止撞击不得将瓶体倒放或卧放4.2.4气瓶不得沾油渍及放置於阳光下暴晒四、消防安全1.消防设施器材1.1消火栓的使用方法1.1.1消防栓一般由水喉、水带、水枪以及附件(如专用板手、连接器等)组成其操作顺序是(一般由二人或多人配合操作):a.铺设水带;b.连接水带与水喉接口;a.连接水枪;b.打开水喉门,双手握紧水枪对准燃烧体猛烈喷射。

1.1.2使用注意事项:a.水带铺设时应避免骤然曲折,以防止降低耐水压的能力,还应避免扭转,以防止充水后水带转动,而使内扣式水带接口脱开。

b.充水后应避免在地面上拖拉,需要改变位置时,应尽量抬起移动,以减少磨损。

c.用后应清洗干净,晒干后盘卷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D灭火应先浇湿四周在进行扑灭1.1.3消防栓不适用于带电火灾、金属火灾、比水的密度轻的火灾1.2干粉灭火器(在上风口使用)1.2.1手提式干粉灭火器1.2.1.1干粉灭火器是以高压氮气为动力,喷射筒内的干粉(NaHCO3或磷酸铵盐)进行灭火的器材,分为储气式和储压式两种。

1.2.1.2适用于扑救油类、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

1.2.1.3使用方法:a.灭火时,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b.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隹喷嘴管,另一只手用力压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中出来。

对准火焰根部猛烈扫射。

1.2.2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以两人配合操作):a.将灭火器推至燃烧物附近(5~8米);b.伸展胶管;c.拔出保险销,将阀门干拔至垂直位置;d.用力打开喷嘴开关,干粉便喷出;准火焰根部猛烈扫射。

1.2.3注意事项1.2.3.1不能扑救旋转电气火灾1.2.3.2不能扑救金属火灾1.2.3.3不得对人使用1.3报警器1.3.1报警器的使用方法:本公司在各部门(车间)明显位置都安装有火灾报警器,一旦发生火灾,用手用力击碎玻璃片,警铃便会响起。

1.4安全出口灯1.4.1安全出灯灯在紧急情况下指引人员留逃生的出口(绿色)1.5应急灯、安全指示灯1.5.1在紧急情况下给人员逃生提供照明和指示(时间不低于20分钟)1.6防火标示1.6.1提示员工此处危险严禁火源1.7消防沙1.7.1用于扑救油类火灾起覆盖断氧作用1.8消防通道1.8.1用于紧急逃生2.消防注意事项2.1不得堵塞和占用消防通道及出口2.2非紧急情况不得动用消防器材、设施2.3不得阻挡挪动(改变)消防设施器材2.4发生火灾时要及时报警并进行初期火灾的扑救2.5听到报警铃响起时应立即停止手上的工作关闭电源按应急疏散程序逃生到指定地点集合未经许可不得随意离开2.6车间或危险区域不得动用火源五、车间安全注意事项1.熟悉机械设备、配套工具的性能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2.车间内严禁奔跑以防滑跌伤人3.在操作旋转机器设备时,工作服要三紧(紧袖口、下摆、衣领)严禁戴领带、围毛巾4.对机械设备的性能不了解或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使用该设备5.工作期间要精神集中,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6.在车间不得穿拖鞋或赤脚7.不得挪动、拆除防护装置和安全设施8.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上班前4小时不得饮酒9.从事有毒有害工作或在有毒有害场所必须佩戴防护用品10.车间物品摆放必须严格落实“5S”要求11.同一工作点不得多项交差作业(如在一张铁板上电焊、打磨、切割同时进行)12.下班时要关闭门、窗、水、电、气、盖好危险化学品六、劳动防护用品1.口罩1.1纱布口罩1.1.1主要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粉尘吸入人体1.1.2防尘口罩在规定的期限内使用如口罩上污物较多并有异味要及时更换1.2防毒口罩1.2.1主要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吸入人体1.2.2防毒口罩使用后要放于指定的地方不得随处放置1.2.3防毒口罩在使用前要检查其完好情况如发现破裂漏气要及时更换不得使用1.2.4防毒口罩在使用约三至四个月要更换碳粒和过滤垫1.3防护眼镜1.3.1主要用于机械操作时飞溅物质伤眼1.3.2使用前要检查防护眼镜的可视度,如有模糊影响工作时要及时更换1.3.3防护眼镜使用后要放置于指定的地方防止镜片擦花1.4防护手套1.4.1主要用于搬运、机械加工等作业时避免被锋利的毛刺、菱角、刃口伤手1.4.2使用后要妥善保管如被水浸湿应及时晒干或更换七、职业卫生1.电光眼2.锰中毒3.焊工尘肺4.苯中毒5.热辐射所引起的皮肤脱皮防范措施:加强通风使用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八、电气安全1.设备发生故障时要立即断电,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带病作业或擅自维修2.遵守安全用电守则严禁私拉电线和拆、改装电气线路,不知电气、设备性能和用途不得随意开启或关闭开关3.使用地拖电线时要检查电路的完好情况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4.使用完时要将设备与电源的线路断开并将移动设备放置于指定地方5.电气设备必须定期维护保养。

保养时必须断开电源6.不得将裸线直接插入插座7.下班时必须要关闭所有的电气设备和电源开关8.电气的危险性﹕8.1电能对人造成电击或电伤(电击:电流通过于人体﹐机体组织受到刺激﹐肌肉不由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造成的伤害)(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能至人于死亡或至残等8.2发现触电的抢救方法﹕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等不导电的东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或触电者的裸露身躯。

九、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守则(略)2.自学遵守安全操作规则,杜绝违章作业、冒险作业(实例)十﹑车间常见事故分析﹕1.以车间常见事故实例为例2.事故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2.1人的不安全行为﹕2.1.1.安全意识不强2.1.2.精力不集中如上班与人谈笑﹑没有休息好打瞌睡2.1.3.存在侥幸心理2.1.4.凭经验做事违章作业2.1.5节省心理等2.2物的不安全状态﹕2.2.1.物品不按规定摆放2.2.2.防护装置失效2.2.3.机械超负荷工作2.2.4.机械带病作业2.3管理﹕感谢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