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民培训模式不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程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正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了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我国各地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1、培训机构数量逐年增加我国各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数量逐年增加。
不仅是政府部门、高等农校和农业企业,还有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基层组织都开办了相关农民培训班,提供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和服务。
同时,政府还通过不同方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比如通过网络教育、现场教学、实习实践等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
2、培训课程丰富多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课程涵盖了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追求生态环保与生态价值的培训,让学员对全方位的现代化农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具备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3、培训模式多样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方式多样化。
政府部门在丰富学员学习内容的同时,推行多层次的培训,为不同程度的职业农民提供不同类型的培训模式。
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也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变得更加便捷。
政府支持的农业互联网平台将现代化农业知识传输逐渐走向大众,各种农业类APP、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不断涌现,让职业农民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到最前沿的农业知识。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发展趋势1、培训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培训模式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多元化。
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也将进一步推行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如工作学习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实践相结合等多层次的学习模式。
新型职业农民也将从单一农业业态拓展到与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领域相结合。
2、培训内容将更加贴近现实市场需求在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农业技术的学习仍然是重点。
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将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市场分析和产品研发,扩大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范畴。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思考

知半解 , 不愿参加农 机 专业 系统 学 习, 厌 学 心理严 重 ,
武 学 习积 极 性 不 高 。
市 3 加 强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培 训 建 议 与 对 策
( 1 ) 增强学习的紧迫感 : 首 先 要 加 强 教 师 知 识 更 新
对一现场指导 。
( 4 ) 给予农机培 训政 策 支持 : 一是增 加培 训计 划 , 扩 大 培 训 规 模 。近 几 年 农 机 年 均 购 买 量 达 1 0 0 0 0余 台 套 , 每年新增农机操作手 8 0 0 0余 人 , 按 5 0 培训量 计算 , 年 均需培训 4 0 0 0余 人 ; 二是 增加培训 专业 , 充 分 发 挥 农 机
策的拉动 , 新 洲区年增 各类新 式农业机 械 1 0 0 0 0余 台 ) ,
也 影 响 了农 机 部 门 职 责 的 履 行 和 学 校 的发 展 。
( 2 ) 教学 设备更 新 不快 : 农 机 教学 设施 和教 练 、 实习
机 具 一次 性 投 资较 大 , 农机 培 训 虽 然 是 公 益 性 事 业 , 但 财 政 并 无 专项 培 训 经 费 预 算 , 特别是 2 0 0 9年 农 机 技 术 培 训 费 取 消 以后 , 农机培 训事业的发展 更是受到 一定影 响 , 致 使基础设施建 设滞后 , 教学设施相对 陈旧 , 致 使 教 学 手 段
驾龄等 因素影响 , 对 学 习 的需 求 干 差 万别 , 教 学 计 划 难 以统 一 , 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 。
( 5 ) 厌学心理严重 : 广 大 农 机 手 受 眼 前 利 益 和 既 得 利益的影响 , 对 学习不够重视 , 大 部 分 机 手 仅 满 足 于 一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5.24•【文号】农办科[2013]36号•【施行日期】2013.05.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办科﹝2013﹞36号)自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紧迫性(一)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实。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二)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主要类型及内涵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重要性和现状情况。
首先介绍了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随后分析了其重要性,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培训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
在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加强培训、提高待遇、引导农民转型等建议。
最后展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应注重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等措施。
综合分析可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探索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培育、路径探索、背景、重要性、现状分析、具体措施、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索Introduction:2. 正文2.1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农民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的新要求。
国家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不断完善,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农民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自身技能,转变种植方式,提高产出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农业知识和市场信息,提升自身素质,开拓市场,提高收入。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政策支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结合的结果。
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新型职业农民订单式培训的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以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综合试验站为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 年第38卷第6期新型职业农民订单式培训的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以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综合试验站为例王秀梅(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培训是关键环节。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综合 试验站充分发挥自身所集聚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业孵化、人才培训四大功能,以鲜明的问题导 向和需求导向为根本指导,紧贴“三农”工作一线,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订单式培训方面进行了初步 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尚待进一步完善的提升空间。
进 一步优化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订单式培训模式,应加强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全面认知,强化主动开拓 培训市场的意识,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合理调适培训内容设置,提高培训师资匹配度,健全培训工作 运行机制。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订单式培训;农业综合试验站;路径优化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21)-06-0009-06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Order Training for New Vocational Farmers: As an Example of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Experimental Station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ANG Xiumei(Institute of New Rural Develop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A 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among which training is the key link. In recent year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Station has brought into full play the four functions, 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Guided by clear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demand orientation, Close to the "three rural ’’ work line, has carried out preliminary practice exploration in the order training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 achieved more remarkable stage results, but also inevitably there is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t should take some further measures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new order training mode for new vocational farmer, for instance,Reinforce the comprehensive cogni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actively developing training market, Innovative training methods, Adjust the收稿日期:2021 -03-12作者简介:王秀梅(1983—),女,安徽滿阳人,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三农”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何路径

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何路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变得愈发重要。
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何培育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路径。
一、加强教育培训1、完善农业教育体系建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农业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农业科普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基本认知;在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设立农业相关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2、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农民,组织开展短期培训、中长期培训、专题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农民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
例如,开发在线课程、制作教学视频、建立农业知识数据库等,方便农民自主学习。
二、强化实践锻炼1、建立实习基地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农民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让他们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积累经验。
2、开展田间学校在田间地头设立田间学校,由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授课和指导,让农民在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创业实践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三、推动政策支持1、完善土地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规模化经营提供土地资源。
2、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用于培训补贴、创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3、出台优惠政策出台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保险补贴等政策,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河北省农民培训的有效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张
亮, 张 媛, 赵邦宏 : 河北省农 民培训 的有效路径 : 培育新型职业农 民
从1 9 9 0年 以来 呈逐步下 降的趋势 。 随着 乡村 总人 口由 1 9 9 0年 的 5 2 1 1 . 5 9万人增 长为 2 0 1 0年 的 5 5 7 0 . 2 0万人 , 乡村从 业人员 也 由 1 9 9 0年 的 2 3 6 0 . 5 0万人增 长 为 2 9 7 6 . 5 5万人 ,而从事农林 牧渔 业人员 的 比例 却 由 1 9 9 0 年 的7 5 . 4 3 %减少 为 4 8 . 9 9 %[ 4 】 。 这表 明河北 省农村 劳动力 流 向城 镇 的趋势不 断加快 , 农村 劳动力 由第 一产业 向第
2 0 1 3 年 3月
保 定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BAODI NG UNI VERS I TY
Ma r . , 201 3
第2 6卷第 2 期
V0 l - 2 6 No . 2
【 社 会学研 究 】
河北 省农 民培训 的有效路径 : 培育新 型职业农 民
严重 , 农业 劳动力后 继乏人 已经成为 制约农业 现代化乃 至威胁农业 安全 的重要 因素 , 我 国将 采取什 么对策保 障 农 村有足够 的劳动力来进行农业 生产 已成 为非常严 峻的 问题 。 2 0 1 2 年 中央 1 号 文件首次提 出 “ 大 力培育新 型职 业 农 民” , 时代正 在呼唤 以农 业生产 作为终身 职业 的“ 新 型职业农 民” [ 2 1 。 河 北省 委 1 号 文件提 出 : 大 规模 开展农
村实用人才 培训 , 提高农 民科技文化素质 , 造就新 型职业 农 民 _ 3 1 。 本研究遵循调 查对象设 定的广 泛性和代 表性原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就业,需要制定一套适合新时代的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首先,职业农民培训方案应确保培训的内容与需求紧密结合。
根据农村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培训内容应注重提高农民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
比如,可以开设种植、养殖、农机操作等实用技能课程,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科技认知水平。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创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职业农民培训方案应注重培养农民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包括农民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方面的素质。
农民是生产者,他们要具备诚实守信、勤奋踏实的品质,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此外,培训还应注重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职业农民培训方案应注重实践教学和示范推广。
农民是实践出真知的群体,他们需要通过实地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培训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农民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推广的方式,让农民亲眼看到高效农业的产出和效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最后,职业农民培训方案应注重培养农民的终身学习能力。
农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革的行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民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因此,在培训方案中应注重培养农民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总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应紧密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注重实用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养、实践教学和示范推广、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能够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农民培训模式不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程
作者:赵丽萍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年第06期
摘要: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抓住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根本和命脉。
探索农民培训的有效模式,提升农民素质,造就适应我国现代农业的大批新型职业化农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新型职业培训;全程机械化;农机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ki.njwx.2018.06.067
伊通县地处长春南部,区域面积2523 hm2,现有耕地面积186万亩,农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1.9万亩以上,粮食达到12.5~15.5亿kg阶段水平,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
当前,加快发展面向长春的特色产业,打造同城化产业协作区,实现产业发展的融合新定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学校针对农业需求和农民实际情况,运用创新思维设计,前瞻性的审视和定位培训坐标,确立了全力开展两个调研、精心制定一个方案、努力搭建三个平台,倾心建立一套运行机制,跨越传统培训误区,破解培训工作难题,探索“农民职业化、离土不离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1主要目标
通过社会需求调查,精心设计,努力探索,探索具有农机特色的农民培训模式,用新方法开展新型农民农机技能培训,打造一批新型农民,着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程。
2实施过程
开展两个调研。
一是从实际出发,深入农村对农民的需求进行调研,倾听农民心声;二是深入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进行调研,了解合作社发展情况和需求。
从而细化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开展切實可行的培训工作,针对培训需求,避免培训浪费。
(1)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我校选派5人分别深入10个农民合作社和7个农机种养大户进行调研,将调查数据综合分析,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农村现状。
调查显示,年龄结构在45岁以下的比例占35%,45岁以上占65%;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占87%、高中以上的占13%。
参加技能培训的占18%。
有20%合作社组织运作的非常好,带动能力强,规模发展迅速,效
益明显;有30%按着发展目标在进行中,初见成效。
通过跟农民座谈,了解他们对种植模式、农业信息、新型农机具方面的知识非常需求,希望能有机会集中学习。
通过调研掌握农村的现状,有针对性的确立培训专业和培训对象。
(2)涉农企业需求调研:在开展农民需求调研的同时,我们也走进了吉林育强种业公司、吉林森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用工需求情况,获取到企业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有职业道德、有礼仪规范的高素质员工,这对我们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提供了依据。
3精心制定方案
根据调研获得的农机需求信息,精心制定适合我县农机发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
(1)针对农民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按照国家教育培训大纲,根据我县农机发展实际和农民生产需要,设置培育课程科学合理。
按照理论、实践、现场演示三部分完成半个月的培训计划。
(2)根据课时安排教师授课。
加强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教师授课。
每当教师授课精彩之处,总是掌声一片,下课老师们也得不到休息,农民的疑问一个接一个,为了方便学员随时向教师咨询农业生产的疑难问题,设立了给学员有问题找教师的服务平台。
(3)创新培育模式,注重培训实效。
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开办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教学。
(4)科学选择教材,逐步提升素质。
培育教材的选择,要与培训内容相稳合,同时,既要图文并茂,又要通俗易懂。
教师授课讲重点、讲实例,学员回去再仔细认真的复习。
我们为学员选择的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突出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素质提升;第二部分,是突出专业性技能的提升。
4努力搭建平台
(1)搭建宣传招生源平台。
我校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媒体、报刊等加大宣传力度。
在培训指标申报后,确立培训专业,明确培训目标,制定遴选条件。
为了让全县的农民朋友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印发宣传单8000份,发放到15个乡镇,有力的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良好氛围。
通过宣传,农民参加培训热情非常高,志愿报名踊跃,一周之内报名170人。
(2)搭建涉农信息平台。
为及时的让农民获得更多的信息,我校在学校的门户网站上专门开辟涉农信息咨训窗口,及时发布涉农信息、培训信息、农机新技术等。
5培训成效显著
(1)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
通过开展培训,增强种植大户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升经营者的管理能力,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发挥农机培训优势。
我校以农机培训为根基,农机使用为重点,探索自己的培训模式,为农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积累丰富的实践技能经验。
(3)引领农民向规模化发展。
通过培训,大部分学员明白农业现代化发展要靠规模化、集约化去实现,以全程机械化为基石,准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干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