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王竹立PPT课件
2.1 网络改变世界 课件(共24张PPT) 八年级道德与 法治上册 (统编版)

02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二、网络如何促进社会进步
思考:结合图文谈谈网络如何促进经济 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直播带货行 业兴起,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购物方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 C:分析题文,某地依托“网络问政”平台,让群众能够在网上提出建议、反映诉求,这使得民众能够更 便捷地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监督政府工作,从而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故C符合题 意; A:题干并未涉及网络在人际交往方面结交伙伴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 B:材料说的是网络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而非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D:题干重点强调的是网络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而非学习工具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影响。 ①③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通过网络可以在线学习,可以获知新 闻,网上阅读便捷体现的是网络的积极影响;容易泄露个人隐私、网络中也有虚假不良信息、碎片化信 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体现的是网络的消极影响,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体现的是网络对经济和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没有体现消极影响,②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C。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2.1 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重难点
学会如何合理利用 网络
重点
如何理解网络是 把双刃剑?
难点
2
思维导图
信息传递和交流方便快捷
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促进人际交往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王竹立》ppt课件模板

课程对于能力提升方面的调查
反思
你课前学习所花的总时间是多长
网络时代的学习变革 创新思维训练
频率
百分比 频率
百分比
1小时以内 55
62.5%
48
54.5%
1到2小时 15
17.0%
17
19.3%
2到3小时 10
11.4%
10
11.4%
3到4小时 2
2.3%
5
5.7%
4小时以上 6
技术能否改变课堂
用技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一直是我们的
梦想
但至今仍然
壮志未酬
“信息化热”与“信息化秀”
美国认知学徒制的创立人柯林斯教授指出
“我强烈地感到:技术 正对学校以外的社会产 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但现在技术在学校中仍 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主要 用于一些专门课程… 技 术对于学习的主要影响依 然发生在校外”
异 本课程与一般通识课的 同
课程教学目标
“互联网+”课堂设想
• 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习观念 • 引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掌握现代学习技术 • 引入创客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新建构主义教学法
分享也是学习!
耶!
耶!
做出 写出 说出
新建构主义教学法
课程分组情况
智能手机组:32人(3个学习小组) 翻转学习组:35人(3个学习小组) 创客小时代:31人(3个学习小组)
知识不再是静 态的层级结构,而 是动态的网络生态
关联主义创始人西蒙斯
知识很难被定义
西蒙斯眼中网络时代的知识:
河流或石油
硬知识 软知识 连接性知识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的说法,“知识有两种, 我们亲身知晓某个主题,或我们 知道从何处找到相关信息”
2.1 网络改变世界 课件(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对比互联网出现前后人们的交往的不同之处,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书信
有线电话
手机
电脑
②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
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老 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思考:互联网出现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的互联网科技项目渐次登场,将乌镇打造成了互联网最新科技成果的“全方位
体验场”。这告诉我们
A.社会生活完全依赖网络 B.网络世界虽精彩,网络世界也无奈
C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D.当今网络世界有利也有弊
课堂练习
2.下面漫画反映了( ) A.网络为传播谣言提供了便捷通道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D.网络为政治建设搭建了新平台
三、网络是把双刃剑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1.尽量不要在社交网站上晒照片和暴露 个人信息; 2.不要把重要信息保存到电脑和手机上; 3.不定期修改网络账号的密码; 4.不定期销毁存取款凭条、快递单等; 5.手机和电脑不要随便使用公共wifi; 6.不随便扫描二维码。
三、网络是把双刃剑
3.网络的消极影响
C
想一想:是什么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观看敦煌莫高窟?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
(第一课时)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自主学习:(3分钟)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10-16,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 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3 分钟。
1.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掌握) 2.网络对社会进步有哪些积极影响?(掌握) 3.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网络中的陷阱 有哪些?)(掌握)
新建构主义1

九、创新点和借鉴点
1. 首次明确了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两大挑战:信息超载 和知识碎片化;同时也指出网络时代全球交流的便捷, 大大缩短了从学习到创新的距离,有可能将学习、应用、 创新三步并成一步,指出网络时代的学习应以创新为最 高目标。 2. 针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提出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和 建构个性化知识体系的两大选择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 包容性关联、甚至互相矛 盾的思想、观点、理论经过一定的加工改造,使之互相兼 容、有机组合、融为一体的思维方法。
4.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一种立体的、非线性的认知方式, 是知识创新的主要范式。
四种模式识别的方法
六.教学观 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搜索、选择、思考、交流、写作。
4. 网络时代的知识结构:从金字塔形向蜘蛛网形转变 知识的碎片化让系统化的学习越来越困难,而网络化学 习要求个人知识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蜘蛛网形转变。 蜘蛛网形的知识结构是以“我”为核心“编织”起来的, 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以“我”为核心意味着以个人 的兴趣爱好、需要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它打破传 统的学科界限,主张知识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蛛 网式的结构,紧紧围绕兴趣与需要而建立,较少冗余的信 息,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并且与个人的实践与经验紧 密结合,效率更高,结构更科学合理。
七、
八、新建构主义理论模式图
为了应对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两大挑 战,根据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选 择相关的信息与知识,采用零存整取式 策略进行学习,可以建立起个性化知识 体系(三级知识结构),通过内读法、 深谈法等挖掘隐性知识,借助洞察力识 别事物的模式,最后经过逻辑思维的加 工完善,形成创新的知识体系。新知识 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进行修正与完善, 使人类能够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 包容性思考作为新建构主义理论中统摄 全局的思维方法,涉及到学习与创新的 每一个方面。
智能手机与_互联网_课堂_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_新路径_王竹立

2015年第4期总第229期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误区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我们就积极将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产品引入课堂,首先引进的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包括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扩音设备与中控系统等。
由于这些设备的引入,能够方便地将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集合在一起,给教师的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所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得到迅速普及与推广。
然而,这种技术及产品的引入,不仅没有导致以班级授课制和讲授式教学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瓦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师的讲授。
比如,电子白板则干脆将电脑和多媒体技术整合到一块竖起的电子屏幕上。
前几年,电子书包的引入,似乎给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线希望。
专家们希望通过让学生人手一部iPAD 或者平板电脑,开展个性化学习。
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束缚下,这种希望基本上化为泡影。
所谓“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演变成学生通过手中的电子设备跟着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统一的视频观看或电脑操作练习,面对面的交互变成在课堂上通过机器来交互的“别扭”形式。
为了防止学生上网或玩游戏,电子书包还专门设计了禁止学生上网装置,并强化了家校联系的功能,以便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教师和学校能允许的只是学生登录学校内部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浏览其中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互联网则基本是被排除在外的。
这种画地为牢式的做法,虽然有利于阻止学生通过网络从事一些与教材、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但也关上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体系的大门。
那么,引进一些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又如何呢?近年来,微课与翻转课堂很热,然而,我们经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微课与翻转课堂主要“热”在各种大赛与公开课中,真正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的依然少之又少,个别学校虽然实现了“校内翻转”,但主要动力来自行政力量的推动。
而且,即便是这种翻转,依然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而不是削弱。
我们曾对广州市11个区的部分中小学中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收到有效调查问卷395份,涵盖中小学各个学科,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
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机

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机作者:黎加厚王竹立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20期对话嘉宾: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基础教育项目专家组专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专家组专家,教育部师范司“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评审专家组专家,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中国项目特邀专家,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中国专家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学术贡献:黎加厚教授聚焦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育信息化等研究领域,他满怀激情,致力于将新媒体、新技术、新理论、新理念引入常态化教学。
他深入教学一线、身体力行、亲自示范、无私分享,是国内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实干家。
至今已发表论文136篇,其中在本专业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上的论文有45篇,H指数高达32,总被引频次3155,总下载频次42149,主编和参编著作20多部。
对话嘉宾:王竹立: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硕士导师、学术带头人。
学医出身,历任中山医科大学实验生理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等职。
2005年转入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专职从事教育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
被称为“我国富有原创性思考的教育学者”(钟志贤语)。
2007年开始写教育技术专业博客,目前访问量接近100万;2009年提出基于教育二重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2011年提出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12年提出知识嫁接学说;2014年提出新建构主义教学法;2015年出版专著《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该书入选“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一季”榜单和多个图书排行榜。
新建构主义与加拿大学者西蒙斯的关联主义被一些学术刊物并列为网络时代两大学习理论,有学者称之为“21世纪以来中国远程教育理论创新花圃中的…一枝红杏‟”。
王竹立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的思考PPT课件

•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地位翻转 课外在线自学、课内交流巩固
• 线上学习取代线下学习成为主导 虚拟课堂代替实体课堂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2020/10/2
Li-Fi来了怎么办?
怎样与手机在课堂上和平共处?
互联网+课堂
--从封闭到开放
2020/10/2
“互联网+课堂”意味着“三进”
互联网
生活实践
课堂
创新教育
教学变革的目标与方向
• 突破教材大纲 • 连通课堂网络 • 消弭学科边界 • 实现个性目标 • 培养创新人才
手机进课堂有哪些正面影响
2020/10/2
现阶段,“私播课+翻转 课堂”模式将得到政府、 企业、教师和专家的支持
2020/10/2
从MOOC 到MOOS
慕秀的核心理念
以传统学科与课程教学为基础和线索,但又 不受学科与课程的局限与束缚,师生之间、生生 之间进行开放性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展示学习作 品与成果开展学习竞赛,将网络学习活动不断推 向前进,让学习“流动”起来。学习的目标不再 是统一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个性化的,评 价以个人分享贡献与成果大小为标准。
第一,课堂会更加开放 第二,课堂会更加民主 第三,更有利于教学相长 第四,更有利于学科融合
2020/10/2
手机进课堂有哪些负面影响
第一,无效课堂 第二,课堂失控 第三,课堂碎片化
《互联网+智慧课件》创新课堂教学新模式PPT

总结
互联网+智慧课件是教育领域的一项创新和突破,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自主和丰富的学习体验。希望通 过本次演讲,能够让大家了解到互联网+智慧课件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价值。
《互联网+智慧课件》创 新课堂教学新模式PPT
欢迎来到《互联网+智慧课件》创新课堂教学新模式的PPT。在本次演讲中, 我们将探讨互联网+智慧课件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让我们一起 开启教育领域的新篇章!
互联网+智慧课件的概念
互联网+智慧课件是将互联网和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模式。它 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和智慧课件的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开放和个性化的学 习环境。
互联网+智慧课件的特点
• 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像、视频和音频素材,提高学习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 互动性强:学生可以参与课堂讨论、在线答题和实时反馈,激发学习兴趣。 • 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 跨时空学习:借助互联网的连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跨越时空的限制。
拓宽学习范围
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知识资 源,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广泛 的学科内容和文化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自动化的评估系统和学 习管理工具,教师可以更好 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
互联网+智慧课件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智慧课件将越来越被教育 界认知和接受。它将在教学领域中起到革命性的作用,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 质量。
互联网+智慧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堂互动
通过在线投票、讨论和实时反馈等功能,
个性化学习
2
增加学生与度,促进主动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的2.0时代
学习的 1.0时代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前时代
28
你知道吗?
29
你能根据这张图片找到相应的视频吗?
我是这样查找的:找到这个孩子的 名字 --最后用这个名字到网易公开课中去搜索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020/9/30
6
网络公开课--“淘课”热的启示
2020/9/30
7
一个人的学院—可汗学院
2020/9/30
8
微课
2020/9/30
9
微课
一、微课的兴起:胡铁生、李玉平
二、微课定义的争论:微视频还是其他
三、微课未来的预测:课堂还是网络
四、微课应用的现状: 微课热是暂时的,但微课是长期的
2020/9/30
10
掌握学习技术--
了解和掌握网络时代的学习方法和技术
培养创新思维--
了解创新的意义和原理,开展创新思维训练
60
我们的设想
• 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习观念 • 引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掌握现代学习技术 • 引入创客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61
62
1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020/9/30
12
2020/9/30
13
翻转学习任务单
• 主题与目标 • 学习内容 • 学习建议 • 学习自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思考题 • 拟提问题
2020/9/30
14
翻转学习是翻转课堂的拓展,其 最大的不同在于内容与方法上的
开放性
2020/9/30
15
慕 课(MOOC)
25
+ +
互
教
联
育
网 Yes or No 互
教
联
育
网
2020/9/30
26
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 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 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 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 新的结构。
2020/9/30
27
“互联网+”时代
学习的3.0时代
2020/9/30
39
开 始 写 博 客
2009
新 建 构 主 义
教 育 信 息 化 理 论
《 碎 片 与 重 构 》
2012 2014 2016
2007 李
克
2011 知
识
2013 新
建
20《创15?
东
嫁
构新
难
接
主思
题
学
义维
说
教课
学》
我的博客学习与创新之路 法
40
知识银行的隐喻
个人账户
组织账户
2020/9/30
34
创客与创客教育
2020/9/30
35
2020/9/30
36
舒伽特•米特拉和他的“墙中洞”教育实验
37
舒伽特•米特拉在TED大会上介绍“墙中洞”实验你什么样的启示? 问题二:网络学习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问题三: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30
搜索就是学习!
焦建利教授
2020/9/30
31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五大技能
教 会 学 生 如 何
32
你知道吗?
一名12岁APP研发者登上TED大会演讲台
33
问题一:这个孩子的知识是学校教给他的吗? 问题二:这个孩子的知识是父母教给他的吗? 问题三: 什么样的知识是网络不能交给我们的? 问题四:如果大家都通过网络去获取知识会怎样?
个人账户
组织账户 个人账户
互联网 (外网)
人脑 (内网)
41
“家” 博客是我们在虚拟世界的一个
42
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
观点 摘录
随 意
拼接
简评
短小
第 一 步 : 积 件 式 写 作
43
第 二 步 : 个 性 化 改 写
44
毕加索《牛头》 (旧自行车部件)
第 三 步 : 创 造 性 重 构
45
创造性重构需要的条件
52
怎样与手机在课堂上和平共处?
53
“互联网+课堂”意味着“三进”
互联网
生活实践
课堂
创新教育
54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55
让学生把手机上“用”起来!
56
2020/9/30
57
《创新思维训练》慕课
2020/9/30
58
《现代学习技术》课程介绍
59
教学目标
转变学习观念--
弄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网络时代的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
2020/9/30
2016,3
1
当中国式教育进入英国学校
2020/9/30
2
1.0时代的学习
--面对面教学
关键词:课、课程、学科知识、金字塔知识结构
3
问题一:有多少人在进入大学之前学过二次方程? 问题二:有多少人现在还记得二次方程?
问题三:有多少人认为你们今后会用到二次方程?
第二、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与网络时代知识碎片 化、学习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之间存在矛盾。
静态的课程
动态的知识
20
第三、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比较困难;学习 过程与考试的监管难以真正落实。
全日制学校
网络教育
21
第四、如何维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也 是一个问题。
网络 教育
校内 教学
科研 项目
22
私播课
SPOC
灵感与顿悟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46
知识结构:由金字塔型 蜘蛛网型
2020/9/30
以“我”为中心的 蛛网式知识结构
47
互联网+课堂
--从封闭到开放
2020/9/30
48
多媒体设备
手机
数字化平台
互联网
电子书包
电子白板
投票器
3D打印机 49
这是一个好办法吗?
2020/9/30
50
51
2020/9/30
大学教育“狼来了”吗?
16
17
慕课的价值
一、精英教育的大众化,促进教育公平 二、推动办学模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三、让教育由线下逐渐向线上过渡 四、产生优势富集效应,导致学校与教师的两 极分化
2020/9/30
18
慕课的问题
第一、制作成本较高,缺少成熟的赢利模式, 难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19
问题四:你们在中小学学的东西中还有哪些以后完全 用不上?
2020/9/30
4
问题一:有多少人还记得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问题二:有谁知道红烧鸡翅怎么做? 问题三:如果能用几秒钟就查到的知识还有必要学吗? 问题四: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2020/9/30
5
2.0时代的学习
—把课堂搬到网上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学科知识、意义建构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23
中国式的“私播课+翻转课堂”模式, 背离了慕课大规模与开放原则, 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妥协的结果
2020/9/30
24
3.0时代的学习
—个性化在线学习
关键词:搜索、连通、选择、零存整取、蛛网式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