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合集下载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教案标题: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和意义。

2. 探讨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和关键要素。

3. 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解释其意义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知识讲解: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环境等,探讨该领域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案例分析:4.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共同富裕。

5. 学生小组再次讨论: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应对挑战并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合作活动:6.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共同富裕项目,并制定实施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目标、行动步骤、资源需求等。

7.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项目计划,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建议。

总结反思:8.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必要性。

9. 学生个人反思: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他们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收获等。

教案拓展:-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和做法。

-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社区项目,了解实际共同富裕的实践。

-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或展示,进一步加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和关注。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评估学生对共同富裕概念和实现途径的理解程度。

- 评估学生在个人反思中对共同富裕的思考和态度。

注:以上教案适用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1走共同富裕道路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主要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共同富裕的内容、范围和实现途径;我国如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教情分析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共同富裕;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教学难点:我国如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3.课时安排:3课时。

4.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的发生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这对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初步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形成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认同社会主旋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共同富裕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知识目标:识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三)学情分析现在的多数学生对国情时事方面的了解十分有限,在情感上和思想上可能会有一些不到位的或错误的认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和途径。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和途径。

三、教学难点:1. 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2. 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和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1.1 讲解共同富裕的概念1.2 阐述共同富裕的意义2.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2.1 讲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方针2.2 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政策3. 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3.1 讲解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3.2 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手段4.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4.1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财富观4.2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 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5.1 讲解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5.2 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的目标和信念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共同富裕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共同富裕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并阐述其重要性和意义。

3. 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政策。

4. 讨论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种实现方式和手段,并分享给全班。

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6. 总结和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九年级政治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九年级政治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供大家阅读。

九年级政治教案1《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落实这种分配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2.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知道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不同内容。

3.知道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即“四个尊重”的具体内容。

4.懂得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品、教育科学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官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一)学情分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内容之一。

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教材分析本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由两目构成,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内容与上一目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一目主要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目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尊重”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进取精神,大胆创业。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第一章: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和内涵。

让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1.2 教学内容解释共同富裕的含义和定义。

介绍共同富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共同富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定义。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探索共同富裕的路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策略。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策略,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公平等。

分析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共同富裕的路径。

利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4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策略。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方案。

第三章: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

培养学生对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调节、社会保障、教育公平等。

分析这些政策措施的作用和效果。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政策案例,让学生了解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政策的优缺点。

3.4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4.2 教学内容介绍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重要性。

分析实现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共同富裕道路》教案.《⾛共同富裕道路》孙店五中李岩2.1《⾛共同富裕道路》教案第⼆课时教学⽬标1、知识与能⼒⽬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2、过程与⽅法⽬标:结合经济⽣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的⼒量。

教学重点: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的措施教学难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教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疑⾃探1、导⼊新课引导学⽣听歌曲《越来越好》。

这⾸歌反映了改⾰开放以来⼈们⽣活⽔平的提⾼,⼈们正⾛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此时⽤邓⼩平语录,引出共同富裕的课题(板书)2、出⽰学习⽬标;知识⽬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能⼒⽬标:结合经济⽣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的⼒量。

3、设疑⾃探——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标,结合教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提出你⼼中的疑问。

4、⽣设疑,师归纳总结:(1)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2) 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3)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请同学们针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教材40页知识,独⽴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时间5分钟。

(⼆)解疑合探——独学⽽⽆友,则孤陋⽽寡闻1、学⽣针对刚才在⾃探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组讨论。

2、由学⽣⼝头展⽰第⼀题答案,并有学⽣补充。

最后教师出⽰答案(1)共同富裕的内涵:全体⼈民通过⾟勤劳动和相互帮助达到丰⾐⾜⾷的⽣活⽔平。

(2)教师深度解读:从内容看,它包括物质⽣活、政治⽣活、⽂化⽣活的富裕;从范围看,是全体⼈民和各个地区普遍富裕;实现过程,允许和⿎励⼀部分⼈、⼀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背景介绍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的一年。

在这一年,全国人民一心一意、众志成城,打赢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面战争。

同时,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特别是在扶贫攻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时期,而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加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教育宣传和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到:•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如何实现的•个人对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责任教学内容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过程和平台。

也就是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人民,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不管是什么民族、什么宗教信仰,都应该享受到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成果。

通过共同富裕,我们可以消除贫富差距,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繁荣。

共同富裕是如何实现的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广大人民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和保障,也需要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首先,政府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

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全体人民同享发展成果。

其次,企业应该诚信守法,加大技术创新,改进经济模式,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共同富裕实现。

最后,整个社会还需要广泛参与,响应国家战略、支持政府决策、积极做好自身工作,以推动整个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个人对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责任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有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

只有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每个人还需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共同富裕的方式和效果总结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2.1走共同富裕道路学案

2.1走共同富裕道路学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政治学案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 2.1 走共同富裕道路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预习课本P39--41,找出如下问题的答案:1、到21世纪初,我国把和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我国经济进入时期。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也就越大。

3、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的作用,(2)增强,(3)实现发展,(4)提升,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发展。

4、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40 《三、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1)(2)5、如何推动城乡共同繁荣?(1)要让广大农民(2)要促进同步发展,(3)形成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6、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1)充分发挥(2)优先推进,全面振兴,大力促进,积极支持。

各地区,,缩小。

二、练习巩固:1、过去的农民“政府让种什么就种什么”,如今的农民树立起“抬头种田看大市”的新理念。

这是因为()A.我国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C.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D.农民不懂得种地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到本世纪初,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致架构已经确立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就会影响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浙江义乌,从一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小县一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以有形的市场模式,演绎出无穷的经济发展潜力,创造出一个的商业奇迹。

这说明()A.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义乌快速发展因为他们最聪明C.义乌的发展模式没有任何借鉴意义D.市场经济只在义乌起作用4、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对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直接依法破产,有的可以停产整顿,有的还可以联合、重组,甚至将小型企业出售给私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共同富裕道路》
孙店五中
李岩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听歌曲《越来越好》。

这首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
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此时用邓小平语录,引出共同富裕的课题(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设疑自探——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提出你心中的疑问。

4、生设疑,师归纳总结:
(1)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2) 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3)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请同学们针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教材40页知识,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时间5分钟。

(二)解疑合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学生针对刚才在自探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

2、由学生口头展示第一题答案,并有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出示答案
(1)共同富裕的内涵: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2)教师深度解读:
从内容看,它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富裕;
从范围看,是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普遍富裕;
实现过程,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举例:“天下第一村”江苏省华西村,华西村的领路人--吴仁宝支书
部书记2003年(75岁)卸任,担任党委书记逾四十载,2013年因病去世,享年85岁。

》这样说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因此: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时、同等富裕,而是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由学生口头展示第二题答案,学生评价。

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教师强调这是本节课基本观点。

4、由学生口头展示第三题答案,学生评价,之后教师引导讲解答题技巧。

图片展示——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提出国家措施:
取消农业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精准扶贫(2013年12月)
图片展示——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提出国家措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
5.总结:近年来,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取消农业税
实行精准扶贫
6、教师介绍做题方法,建议类:
(国家怎样做)答题角度:政策制度、国策战略、建设举措等师明确答案: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
(2)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3)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5)注重分配公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三)质疑再探
如何看待收入差距过大?
(三)质疑再探
参考1、一部分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收入有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2、收入差距过大与共同富裕相违背,国家会采取措施抑制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从政策上和法律上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四)运用拓展——画龙的关键是点睛,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一、单项选择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
A、实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对图中的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C )
A 它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
B 它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C 它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
D 它体现城市带动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工农关系
二、多项选择
3、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 B CD )
A 取消农业税
B 西部大开发战略
C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D 中部崛起战略
4、下列做法符合“有利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一理念的有ACD
A 国家采取措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B 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C 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D 加大“一补”资金的数额和发放比例
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材料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会议提出,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请你谈谈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五)课堂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共同富裕的含义,了解了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重大措施。

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也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变化,也认识到我们农村人民生活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每个人不断努力,共同富裕就一定可以实现!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际送给大家一副对联:上联: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下联: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

横批是共同富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