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最终版.doc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知识点(选择题+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4、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或者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行为主义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饿猫开迷箱)(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doc

教育心理学.doc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期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而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指通过证据、材料来证明某观点或设想,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量的研究;二是质的研究;一、量的研究,又称量化研究、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具体包括实验法和测验法。
1、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测验法又称心理测验,是运用测量工具衡量心理、行为特征的方法。
二、质的研究,包括了1、观察法(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2、调查法;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一、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定向性与顺序性;三、不平衡性;四、差异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2至14岁)二、青年初期(14、15至17、18岁)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物理2班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实验研究:是指创设一定的情景,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
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 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5. 客体永久性:亦称“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
系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如和乳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网上查出来的)6. 支架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如数学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等),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自主无法完成的任务。
7. 智慧技能的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p32)8. 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
9.练习律:(law of exer。
ise)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定律之一,指学习需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完成,它包括应用律(使用律)和失用律(不用律)。
应用律是指个体对刺激一反应间的可变联结应用的次数越多,则刺激一反应间的联结就越强。
失用律则是指应用的次数越少,则刺激一反应间的联结就越弱。
10.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学习理论 (4)第一节学习概论....................................第二节学习理论.....................................第三节元学习理论...................................本章复习思考题.....................................第三章学习的迁移 (8)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第二节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第三节有效促进迁移的策略...........................?本章复习思考题....................................四、学习迁移的研究意义 (13)第一节知识与知识学习..............................第二节两类知识的学习..............................本章复习思考题....................................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9)第一节问题解决的一般概述...........................?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与条件......................?第三节创造性及其培养..............................本章复习思考题....................................第六章:品德学习 (21)第一节品德的概述..................................第二节西方品德形成理论.............................第三节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第四节不良品德行为的矫正...........................本章复习思考题....................................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29)第一节动作技能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第三节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本章复习思考题.....................................第八章动机与学习 (33)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本章复习思考题......................................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 (35)第一节差异心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第二节认知差异与学习................................第三节人格差异与学习................................本章复习思考题......................................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38)第一节教学设计与管理................................第二节教师心理.....................................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众说纷纭:―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俾供其建立教育理论之用‖——(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教育心理学一到八章

教育心理学一到八章
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本章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内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绪发展、行为发展及心理疾病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和心理疾病等,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等,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章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等,重点分析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形成以及身心发展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章教师的心理学本章将介绍教师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等,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七章家庭教育心理学本章将介绍家庭教育心理学,包括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成功的要素、家庭教育教师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等,以期加深读者对家庭教育心理学的理解。
八章社会心理学本章将介绍社会心理学,包括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及社会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等,以期加深读者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独立学科。
单选学派: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德。
心理意识是由元素构成,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威廉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心理的机能作用(基于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观点强调研究可操作、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洁,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华生。
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形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费洛伊德,强调意识的结构和人格的结构,存在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人皮亚杰。
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价值。
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有价值的。
代表人马斯洛概念: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答: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高等教育所涉及的教和学的现象。
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概念: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简答: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教学认知能力(了解,理解,分析)教学设计能力(教的设计,学的设计)教学调控能力(课堂管理)教学评价能力(评学生,评自己)正确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言语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难点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认真)简答: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大学教育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教师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教师的自信。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育心理学》word版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马杰的行为目标的三要素理论。
答:1、可观察行为:行为目标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2、行为发生条件: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在什么条件下评价;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
2、简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可以概括如下:(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2)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倾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3)对于能倾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倾水平。
3、提问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教师提出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时,老师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或是在某些特殊的知识点上没弄明白;第二,提问给学生提供了对理解水平进行自我监控的机会,使学生确定他们是否理解了所呈现的信息,是否需要帮助;第三,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
4。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可以从以下 6个方面来评价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3).对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5 )正常健康的交往(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答:正确。
面对不熟悉的问题,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专家花费其中大量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质的分析,而新手却匆匆选择一个方法,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
(2)学习动机培养的方法①
②
③
④
⑤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概述
1、问题与问题解决★
(1)问题概念:(了解)
(2)问题解决概念:(了解)
(3)问题解决三特征:(选择)
2、问题解决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
(2)
(3)
(4)
3、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填空)
(1)算法(算法式):一一列举
(2)启发法(启发式)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
②爬山法
③逆推法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选择)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6)个体的认知结构
(7)个体特征
(8)问题的特点
5、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简答)
(1)①②③
(2)①②
(3)
(4)①②③
(5)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的概念:(了解)
2、创造性的特征:(选择)
(1)
(2)
(3)
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选择)
(1)
(2)
(3)
4、创造性的培养★★(简答)
(1)①②
(2)①②③④⑤(3)①②③(4)
二、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选择)
(1)教学认知能力:基础
①
②
③
(2)教学操作能力:集中表现
(3)教学监控能力:关键
2、教师的人格特征(选择、填空)
(1)职业信念
①教学效能感
②教学归因
(2)职业性格
①
②
③
1、教师的行为特征:(选择、简答)
(1)教师的教学行为:6点
(2)教师的期望行为★★★
①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2类
②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了解)
三、教师的职业成长心理
1、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区别★(选择)
(1)
(2)
(3)
(4)
2、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选择)
(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①②③
3、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选择、填空、简答)
(1)成长的历程★:福勒、布朗
①
②
③
(2)成长的途径★★★
2途径:①②
4方法:①②③④
四、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
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选择)
(1)
(2)
(3)
(4)
(5)
(6)
(7)
(8)
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了解)(1)
(2)
3、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选择)
(1)职业心理问题:①②③④⑤⑥
(2)职业压力:
(3)职业倦怠:
4、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选择)
(1)
(2)
(3)
新增考点
1、心理辅导活动的特点(选择)
(1)
(2)
(3)
(4)
(5)
2、角色失调(选择)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