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机构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 第九章 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能补偿位移和偏 移,有一定的缓冲 减振能力
能补偿位移和偏 移,缓冲减振能力 好
5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套筒联轴器
凸缘联轴器
十字滑块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 6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链条联轴器
万向联轴器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尼龙柱销联轴器
7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方案II A112—A22—B2—C3—D3—E31—F36—G1—H12—H22
15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实例二 抓斗的原理方案创新设计
抓斗功能 主要用于就地装卸大量散粒物料,用于河口、港口、车 站、矿山、林场等处。 任务的提出 目前使用的一些抓斗,还不能完全满足装卸要求。市场 上希望有一种装卸效率高、作业快、功能全、适用广的散货 抓斗。
2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第九章 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实例一 联轴器的创新设计
联轴器功能 机械中的常用部件,主要用于联接两轴并传递运动和转 矩。 任务的提出 各类机械、机床的转速、载荷、工作环境变化多端,要 求设计人员不断研制新型的联轴器或改进联轴器以适应不同 的工况。
3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主动轴 n,T
可移式联轴器开发创新设计
左半联轴器
中间元件
右半联轴器
联接元件
联轴器系统结构
联接两轴并传递运动与转矩
联 接
传 递 运 动 与 转 矩
补 偿 两 轴 相 对 位 移
吸 震 缓 冲
润 滑 密 封
维 修 再 生
安 全 保 护
联轴器功能树
从动轴 n,T
机械运动方案及机构创新设计

机械运动方案及机构创新设计
一、背景
注射器是一种用于注射药物的医疗器械,它能够有效地把药物注入患
者的体内,因此在医疗中十分重要。
传统注射器办法主要是手动操作的,
由于操作不熟练,容易造成注射量的误差,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将
注射器的操作过程改为自动挡模式,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
二、机械运动方案
1.机构设计
采用该方案的射针机构,机构由漏斗、针尖器及轴承支撑立柱三部分
组成。
其中,漏斗主要用于装载药物,同时也是用于支撑的结构部分;针
尖器主要用于控制射针运动;立柱采用轴承支撑以加强稳定性。
2.移动端设计
采用该方案的移动端,由电机、减速机、内、外齿轮、链条轴承组成。
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减速机将高速运动的动力转换为低速运动,然后再
转移到内、外齿轮上,通过链条轴承将低速运动传递给射针机构,以控制
射针的运动。
1.射针机构设计
采用该设计的射针机构,漏斗内部多加入一个推杆机构,与漏斗下方
的针尖器共同,形成一个滑动机构,漏斗内装载药物,药物通过推杆机构
推动针尖器向前面射出。
机械原理 第8章 机构创新设计

8.机构创新设计
例 试确定图示平面高副机构的级别(构件1为原动件)
Ⅱ级机构
8.机构创新设计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
◆ 机构结构分类的依据:
根据机构中基本杆组的级别进行分类。
◆ II级机构
指机构中基本杆组的最高级别为II级的机构。
◆ III级机构 指机构中基本杆组的最高级别为III级组的机构。
◆Ⅰ级机构 只由机架和原动件组成的机构称为Ⅰ级的机构。 (杠杆机构、斜面机构)
机架和原动件与从动件组分开: 从动构件组自由度为零。
可以再拆成更简单的自由 度为零的杆组
◆基本杆组:把机构中最后不能再拆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称为机构的基
本杆组。
8.机构创新设计
◆ 基本杆组的分类
对于全低副的杆组: n个构件、pl个低副
n和pl为整数 n=2,4,6…
F= 3n -2 pL = 0 或 n = (2/3 ) pL
8.机构创新设计
• (5)加工制造方便,经济成本低
• 尽可能选用低副机构,并且最好选用以转动副为主构成的 低副机构,
• 在保证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结构简单的机构; • 尽可能选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元器件。
8.机构创新设计
• (6)机器操纵方便、调整容易、安全耐用
• 在拟定机械运动方案时,应适当选一些开、停、离合、正反转、 刹车、手动等装置,可使操作方便,调整容易。
根据n的取值基本杆组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n=2, p l= 3 的 杆组:又叫Ⅱ级杆组 常见Ⅱ级杆组的形式为
8.机构创新设计
(2)n=4, pl = 6 的杆组,又叫 Ⅲ级杆组 特征为杆组中具有一个三副构件。
常见的三种形式为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第一讲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实现创新构思,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
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
现代设计: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关联: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
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3.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1.机构的创新设计2.机构应用创新设计3.机构组合设计产生新机构系统4.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5.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6.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第二讲1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
3.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1)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机械创新设计-6-结构创新设计

第二种情况—滑动联接 滑动联接由于轮毂要相对于轴移动,所以轴表面必须是 滑动联接 除完整圆柱面以外的其他柱面,通过改变轴的截面形状可以形成不同的 联接形式,常用的有滑键联接、导键联接、花键联接和特形柱面联接 (如方形轴联接)等。 第三种情况—转动联接 转动联接和第四种情况—移动、转动联接的联接中由于 移动、转动联接 转动联接 移动 轮毂要相对于轴转动,所以联接中轴的截面形状必须是圆形,第四种情 况由于轮毂要相对于轴移动,所以联接中轴的表面形状必须是柱面(不 能是锥面),第三种情况下考虑加工方便和避免产生附加轴向力通常也 采用柱面,综合这两点分析,这两种联接中的轴表面形状为圆柱面。
棘轮机构的变异设计分析 如图所示为通过变换功能面的位置得到的多种结构方案,图中方案a为内棘轮结构,
通过将棘爪设置在棘轮内的方法减小了结构尺寸;方案b为轴向棘轮结构,这种结构只 有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才能应用。
如图所示为通过变换工作面的尺寸得到的多种结构方案。
将以上这些要素进行交叉组合变换可以得到更多的结构方案,这些方案各 有其优缺点,通过对这些方案各自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应用条件可以 从中确定较好的结构方案。
以轴毂联接为例。按照设计要求,轴与轮毂的联接对相对运动自由度的限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轴毂联接为例。按照设计要求,轴与轮毂的联接对相对运动自由度的限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为例 1.固定联接,联接后轴与轮毂完全固定,不具有相对运动自由度,通常的轴毂联接多为这种情况, .固定联接,联接后轴与轮毂完全固定,不具有相对运动自由度,通常的轴毂联接多为这种情况, 固定 这种轴毂联接需要限制 个相对运动自由度 这种轴毂联接需要限制6个相对运动自由度。 限制 个相对运动自由度。
工作面——功能面 功能面 工作面
机械创新设计机构的创新设计

(a)
(b)
(c)
(d)
Page7
机械创新设计
其他如齿轮的基圆半径增至无穷大时,其渐开线的形状就 变成直线,圆形齿轮也演化为齿条。槽轮副的展直,棘轮 副的展直,凸轮副的展直等等,都是这样的变异。 下图(a)是一个不完全齿条机构,主动齿条作往复移动, 从动件2在往复摆动中间位置有停歇;图(b)是槽轮机构的 展直变异。主动拨盘1连续转动,从动件2间歇移动,锁止 形式与槽轮机构相似。
Page1
机械创新设计
4.1.1 运动副的变异与演化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 联结;是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可动连接,作用是传递运动 与动力,变换运动形式。
运动副元素的特点影响著机构运动传递的精度,机构动 力传递的效率。
1. 运动副元素尺寸的变异
1) 扩大转动副:增大转动副的销轴和轴孔的直 径尺寸,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没有改 变。
当然面接触的移动副也有承载能 力高的优点,例如面接触的槽轮 滚滑副代替移动副 机构中,由移动副替代滚滑副以 增加联接的刚性。
Page13
球面副的替代 右上图所示,从运动副的自由 度特性考虑构造替代的运动副。 如球面副具有三个转动的自由 度,它可由汇交于球心的三个 转动副替代,既保留原球面副 的自由度特性,又提高了联接 的刚度,也容易加工制造,常用 于万向联轴器。
(a)
(b)
(c)
(d)
构件拆分变异
Page22
4.1.3 机构的扩展
机械创新设计
机构的扩展──在原始机构的基础上,增加构件及与之相 适应的运动副,用以改变机构的工作性能或开发新功能。
1. 引入虚约束
如下页图(a)所示的转动导杆机构可以传递非匀速转动,
4机械创新设计_第四章 机构的创新设计_2

若使: 3 0 ,则: 1 2 (1 i13 ) 。 对机构按照不同的运动规律要求进行综合时,主要的设计 问题是确定 1 齿轮和 3 齿轮的齿数比,以及附加的四连杆 机构尺寸综合问题。
Page16
4.2.3.2 实例分析
机械创新设计
1. 实现特定的运动规律 特定的运动规律包括任意角度的转位,停歇,逆转, 连架杆的函数运动要求,浮动杆的轨迹要求,以及急 回特性等运动规律。 图4-78(a)所示为一封闭式组合的齿轮连杆机构。中心 轮1,行星轮2和系杆3组成了差动齿轮机构;附加机构 为曲柄滑块机构 ABC 。主动构件为系杆 3 ,连杆BC 与行 星 轮 2 并 接 , 输 出 构 件 为 中 心 轮 1 。 当 BC=2AB , z2/z1=4/5时,中心轮 1 输出的运动线图 4-78(b)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主动构件 3转动一周时,从动轮1 步进转角为72º,并且在转位的开始和终结位置出现逆 转。 设计这种机构时,步进转位角的大小,逆转角度的大 小,停歇时间的长短,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齿数比, 以及连杆机构中不同杆长比来实现。
Page11
机械创新设计
Page12
2. 以差动凸轮机构为基础机构
机械创新设计
二自由度的差动凸轮机构常见的结构组成如图 4-75 所示。 其中图(a)构件2为浮动杆,构件2与连架杆3可以组成转动 副,也可以组成移动副;连架杆3与机架可以组成转动副, 也可以组成移动副。图(b)是凸轮为浮动构件;若将图 (b) 中的机架长度缩短至零,就演变成图(c)的结构。 单自由度的附加机构若是连杆机构,则构成了凸轮连杆 机构;若是齿轮机构,则构成了凸轮齿轮机构。
Page3
机械创新设计
图 4-67 所示是活塞机的齿 轮杠杆机构。其中两个尺 寸相同的曲柄滑块机构 ABE和CDE并联组合,同时 与齿轮机构串联。AB和CD 与气缸的轴线夹角相等, 并且对称布置。齿轮转动 时,活塞沿汽缸内壁往复 移动。若机构中两齿轮与 两个连杆的质量相同,则 气缸壁上将不会受到因构 件的惯性力而引起的动压 力。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1. 概述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理论和应用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 - 了解机械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 - 培养团队合作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 增强制造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和CAD软件应用;•机械零件制造工艺和质量要求;•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3.2 现代机械设计理念和方法•机械工程设计的先进观念和现代设计方法;•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虚拟样机设计方法;•基于智能化技术的仿生设计方法。
3.3 机构设计和机械系统设计•机构设计原理以及机械系统组成和分析;•均衡与动态平衡计算方法;•机械传动和控制系统设计;•机械结构静态和动态强度及振动分析。
3.4 创新设计实践•项目制作和完成,如机械原型的设计和制作;•团队协作和角色分工;•创新设计工程的市场分析和商业模式创新。
4.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一般包括期末考试、课堂作业和项目制作。
其中,期末考试通常占总成绩的50%以上,课堂作业占20%左右,项目制作占30%。
同时,本课程重视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将通过课程小组探讨、个人报告和演讲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5. 参考书目•《机械设计与制造导论》•《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制图与CAD软件应用》•《机械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现代机械设计方法》6.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示范与教师的辅导指导,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数据的应用与技术的创新,培养未来的机械工程技术精英,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的“机构”),实现简单而巧妙
的动作。
? 举例: 电视机调节盒盖—— 双动操作器。
圆珠笔按钮
录音机的联动按键 魔方 百叶窗 拉链 安全带带扣
————
圆珠笔按钮 笔套上有凸块
要实现特定的动作功 能 —— 巧妙的构思。
笔芯齿轮在笔套内时的情况
对齐笔 套槽时
笔芯齿轮与按 钮齿轮错开
一个好的机械原理方案 能否实现,机构设计 是关键机构设计中 最富有创造性 、最关键的环 节,是 机构形式 的设计。
? 5.1 简单动作功能机构设计 ? 5.2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方法 ? 5.3 机构变异设计 ? 5.4 机构再生运动链方法
? 主要指人类最初创造的各种工具和 简单的器械。 如杠杆 、斜面 、滚轮 。尤其是 轮子 是人类最伟大 的创造发明,现代的各种机器中,是离不开旋转 的轮子和轴的。
原动件:凸 轮—蜗轮固接
? 变异设计——改变现有设计的某些参数,创造新的设 计方案——重要手段——借鉴—成功率高
? 机构变异的主要目的—— 1)改变机构运动的不确定性 2)开发机构的新功能 3)研发新机构,改善机构的受力状态,提高机构的强度、刚
度或精度。 ? 常采用的演化变异方法:
1)利用构件的运动性质进行演化变异 2)改变构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3)在构件上增加辅助机构 4)改变构件的运动性质
? —— 也叫几何形体组合法
? 对简单动作功能优秀设计案例的分析可以获得很多 灵 感,学到很多巧妙的设计方法。
? 5.2.1 机构串联组合方法
? 串联组合——多个基本机构顺序连接—— ——前机构输出——后机构输入
机构串联组合实现两个目的: 1)改善原有机构的运动特性 2)使组合机构具有各基本机构的特性
? 5.2.2 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 2.Ⅱ型并联 主动件或原动机的运动分成 ——两个——再合成一个
连杆
汽缸压力机 ——左右两套 ——一个汽缸推动 ——执行构
件5——最大压力
—— 关键 —两套机构同步
螺旋压力机 ——左右两套螺旋 —螺距相同旋向相反 (双向 ) 优点 ——增力 —— 轴向力可以平衡 缺点 ——向下压力对螺杆影响较大
? 1)从一个性能良好的原始机构出发,将其还 原为同源的一般化运动链;
? 2)根据推理,得到与之同源的所有再生运动 链;
? 3)通过筛选,施加约束,得到所有可行运动 链;
? 4)再通过评价,选择,得到适宜的机构。
主动油缸
摇杆滑 块机构
3、4、5
执行 构件5
? 5.2.2 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 3.Ⅲ型并联 一个主动运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输出运动
? 细纱机——1个电动机——400-500个纱锭 ? 加工光学透镜的抛光机——1个电动机—4套连杆 ? 双滑块驱动送料机构——主动件1—推动大滑块2
和小滑块4——沟槽作用——运动规律不同
? 1.改善原有机构的运动特性
? 槽轮机构——转位或分度——角速度变化大
? 前面加上——主动拨盘前面——双曲柄机构
——主动拨盘变速转动——减小槽轮转速不 均匀性
? 曲柄旋转一周 ——滑块往复两次 ——
——六杆机构 ——A点轨迹 8字形曲线
? 5.2.1 机构串联组合方法
? 2.使组合机构具有各基本机构的特性 ? 串联组合—V带+齿轮+棘轮+螺旋等传动
? 5.3.1 机架变异
1. 全转动副的四杆机构机架变异 ——4种 —曲柄摇杆机构— a、c —双曲柄机构 b —双摇杆机构 d
曲柄摇杆机构——工作台180 °正反转
? 双曲柄机构——起重、堆料、传送物件—E点近似直线
CD转动180 °
E点近似直线移动
? 5.3.1 机架变异
2.含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机架变异—— ? 曲柄滑块机构变异— b-d 曲柄导杆机构 —e移动导杆
? 航天飞船对接器——对接机构——对 接模拟器的并联机器人——完成—主 动抓取、对正、拉紧、锁住、卡紧等 。
? 并联机构——并联机器人
? 5.2.3 机构叠加组合方法
? 将一个机构安装在另一个机构的某个运动件上 ? 输出——各机构输出运动的合成 ? 两种运动关系 ——运动独立式 ? ——运动相关式 ——电扇运动 —旋转+摇摆
? 轴中轴结构——轴1运动—移动+转动 ? 液压挖掘机——三套液压摆缸机构
? 5.2.4 机构反馈组合方法
? 从主机构的运动过程中提取信息,实时反馈 ,使运动适当变化
? 反馈——提高车床螺旋传动精度—校正 板—校正曲线
误差 校正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推动蜗杆 作轴向移动,使蜗轮产生附 加转动, 从而使误差得到校正。
b)高速轴集中驱动 —轻—传动轴转速高
c)中轴集中驱动 ——机构复杂
? 分别驱动——除中间轴 —自重小 —分组性好
——安装维修方便 ——可实现稳定运行
? ——普遍采用
第二级 减速
减速器
? 5.2.2 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 3.Ⅲ型并联 ——同步关键 ? 电影放映机的输片机构 ——凸轮—主动轴
—圆弧部分 —从动件停歇 ——歪盘动 —横 向抓片
错开时—缩回 (外)
对齐时—探出 (内)
笔芯齿轮在笔套内 外的情况比较
简单几何体
简单几何体的组合 ——剖开看
简单几何体的组合 ——合上看
? 举例:钥匙与锁
? 一把钥匙开多 把锁?
弹子2 钥弹簧匙
弹簧
弹子1
锁芯
? 简单动作功能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宽阔的空间。简单动作功能通 常通过两个零件之间接触表面形状的巧妙组合实现,求解动作 功能时针对所要实现的动作功能(运动规律、运动轨迹),对 零件的几何形体进行构思。
? 5.2.2 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 3.Ⅲ型并联——同步关键 ? 桥式起重机——跨度大30m
——两端轮子必须同步——
? 5.2.2 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 3.Ⅲ型并联 ——同步关键
减速器
? 桥式起重机 ——跨度大 30m
——几种方案 ——保持两端轮子同步
a)低速轴集中驱动 ——大传动装置 —负重 减速器
机构 ? 汽车自动卸料机构——a双摇杆机构—b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
? 5.3.1 机架变异
2.双滑块机构机架变异—— ? a—双滑块机构—椭圆绘图仪 ? b—双转块机构——十字滑块联
轴器 ? C—正弦机构——测量 ? D—正切机构——测量
? 5.3.1 机架变异
3. 其它机构机架变异—— ? 定轴轮系——行星轮系 ? 螺旋传动变异——固定不同零件 ? a—螺母固定—丝杆移动+转动 ? b—丝杆转动——螺母移动 ? C—丝杆固定——螺母移动+转动 ? D—螺母转动——丝杆移动
? 中华世纪坛—— 3000 吨—192 个轮子 —— 16 个驱动轮
? 飞机——两或四个发动机 ——满足功率 ——替补动力
? 5.2.2 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 1.Ⅰ型并联 V形发动机——2汽缸布置 ——90°
? 飞机襟翼操纵机构——两个油缸各推动一个 齿条——加快摆动速度——替补摆动 (速度减少1/2) 双保险——可靠性提高
原动机——单向等速回转 ——输出件—低速、单向、间歇、直线运动
? 椭圆齿轮+曲柄滑块组合机构 ——等速—变速 ——变速的曲柄滑块往复运动速度
? 5.2.2 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 机构并联组合——由两个或多个结构相同的基本机构
并列布置
? 5.2.2 机构并联组合方法
? 1.Ⅰ型并联 原动机功率不足——多台原动机+多套传动系统
? 5.3.2 运动副尺寸变异
1. 扩大转动副尺寸 —— ? 加大连杆销轴尺寸 ——泵、压缩机、冲
床等 ? 颚式破碎机 ——曲柄摇杆机构
2. 扩大移动副尺寸 —— 冲床滑块扩大 ——正弦机构 冲床滑块扩大 ——曲柄滑块机构 往复凸轮分度机构 ——改善机构受力状 态和动力效果
? 5.4.1 概述
1. 颜鸿森教授提出 ——适用新方案提出法 ? 主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