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试卷(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45分)1.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一组图片,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雅典卫城遗址伯里克利像A.古代印度文明B.古代希腊文明C.古代日本文化D.古代罗马艺术2.下列古代文明中,带有比较明显的海洋色彩的是()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C.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提到古希腊,就会涌起种家园之感。
”这是因为()A.古希腊思想家开创了哲学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得到重生C.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D.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4.伯里克利在演讲中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体……”文中“真正的民主政体”表现在()A.权力掌握在公民手里B.对所有人一视同仁C.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D.部落制让位于城邦制5.“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霸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体现出作者担优雅典的民主()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6.“希腊联军势知破竹,人埃及,夺两河流城,直捣伊朗高原,穷追大流土三世至中亚。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
”材料中领导希腊联军的人是 ( ) A.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B.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C.罗马将领克抗苏D.迦太基军汉尼拔7.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谁控空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罗马在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后打败了了哪个国家,从而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A.波斯B.土耳其C.法国D.迦太基8.余秋雨在《行者无疆行者无疆》中写道:“我相信,当茫茫大地还处于蒙味和野蛮阶段的时候,罗马的征服,虽然总是以残酷为先导,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文明的征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什么是民主》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这说明公民大会A.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B.保证全体居民的权益C.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拥有雅典最高司法权2.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希腊城邦的居民都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B.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具有广泛性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西罗马帝国在雅利安人的打击下灭亡3.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吸收全体男性成年公民参加,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通过抽签方式成为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五百人会议的议员。
”此材料重在说明()A.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B.民主制度的公平性C.民主制度的广泛性 D.民主制度的完美性4.下列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罗马帝国建立②斯巴达克起义③凯撒成为独裁执政官罗马帝国分裂A. ②①③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①②③5.代西方历史上有位传奇人物,他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征服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东征的足迹远达印度,征战之处使东西方文明交融,此人物是( ) A.伯里克利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6.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A.古代埃及 B.古代罗马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7.罗马共和国时期,有权否决执政官和元老院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A.执政官B.保民官C.元老院D.公民大会8.石膏雕像“阿格里巴”是屋大维的女婿、部将、密友,他追随屋大维在罗马内战中东征西战,最终帮助屋大维()A. 赢得布匿之战B. 推行种姓制度C. 打败波斯帝国D. 建立罗马帝国9.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来源于是古代人的贡献( )A.埃及B.希腊C.罗马D.印度10.古罗马城在当时世界上是个规模大的城市,下列哪个是与它同时的城市()A.汉朝长安 B.唐朝长安 C.美国华盛顿 D.日本东京11.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4年秋)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4年秋)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这说明()A.古代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B.古埃及的农业当时最发达C.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D.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2.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尼罗河河水涨落的规律等,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
据此可知,太阳历()A.与封建神学密不可分B.反映了农业生产活动C.是世界上最早的历法D.准确预测了河水泛滥3.古埃及人在采集修筑金字塔的石头时,会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儿,然后插上木楔,灌上水,当木楔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
这体现了()A.古埃及文明的先进B.法老的无上权威C.奴隶的辛酸血泪D.劳动人民的智慧4.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A.文献史料B.实物史料C.口述史料D.图像史料5.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
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A.地理环境多样B.风俗习惯迥异C.社会等级森严D.建筑形式多样6.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与,花费了约20年时间,这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
这说明古埃及()A.发源于大河流域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C.遭到了外族入侵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7.为了预测尼罗河的泛滥时间,古埃及形成了天文学;为了测量土地、修建沟渠、修筑堤坝和桥梁,古埃及发展了几何学、水利学。
这说明古埃及的科技()A.注重实用B.体系较为完备C.重视经验D.以理论为先导8.古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于为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殉葬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面是古埃及季节及农民主要活动表。
从中可知古埃及( )季节泛滥季(7-10月) 生长季(11-2月) 干旱季(3-6月)农民主要活动服劳役,如建金字塔经营庄稼,又称播种季忙于收获,又称收获季A.重视农业生产 B.王权十分强大 C.天文历法发达 D.民生比较困难2.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种至高无上权威的是( )A.木乃伊 B.金字塔 C.太阳历 D.象形文字3.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古代两河流域》一课之后,搜集了下面三幅相关的想象画。
根据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想象画取材于古代希腊文明B.条文显示维护了奴隶的利益C.相关条款保障债权人的权益D.图片反映了印度的种姓制度4.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派别。
它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下贵贱分明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
材料说明佛教( )A.对种姓制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B.促进了文化学术的繁荣C.得到了国王和一部分富人的支持 D.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明5.下面是当时雅典公民通往公民大会的“通途”示意图。
这反映了( )A.城邦公民无人身自由B.奴隶与妇女的地位平等C.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D.雅典民主开始走向衰落6.雅典建有“纪名英雄墙”,有关城邦的事务及法令预案都公告于此,供人们讨论,公民大会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公之于众,作为公共档案馆的圣殿也向公民开放。
这说明古代雅典( )A.城邦政治受到监督B.公民大会权力至上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法令彰显民众意愿7.亚历山大利用与征服地区上层的联姻,为他东征争取到了合作者;为马其顿将士和波斯人举行婚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从中可知亚历山大东征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是( )A.军队力量的强大B.希腊文化的影响C.统帅的身先士卒D.融贯东西的政策8.《十二铜表法》规定:“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测试题(含答案)

A.《荷马史诗》C.《天方夜谭》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测试题一、选择題(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商旅往来,络绎不绝。
”材料中的“帝国”是()A.亚历山人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这一年是()A.395年B.476年C.385年D.485年3.公元前5世纪末期,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
生前曾立下遗嘱,希塑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
”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
法官依据的是()A.未成文的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汉谟拉比法典》D.保民官的否决权4.下边的材料是古希腊的一则名言,它出自()我的空紹是足帑强支詡•我彳三战片而売左,耒垂走上儿丸坨的超局.B.《古兰经》经文D.《俄底浦斯王》5•漫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边的漫画反映的主要内容是()A.古代中国的等级制度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C.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D.西欧的封君封臣制6.拉丁语是占代罗马人使用的语言,现在很多语种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意人利语等都从拉丁语衍化而来。
这说明()A.古罗马人是欧洲人的祖先B.古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C.古罗马人有很强的语言天赋D.古罗马的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地区7.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成文法诞生,其主要标志是()A.《查士丁尼法典》B.《十二铜表法》C.《法学汇纂》D.《法理概要》8.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A.公历的基础B.农历的从基础C.犹太教历法的基础D.伊斯兰教历法的基础达到鼎盛10.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昔日无关紧要的城镇如巴黎、伦敦和科隆等在1100至1200年间规模大致增加了一倍,1200至1300年间又增加了一倍。
”这表明()A.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B.中世纪晚期欧洲城镇数量迅速增长C.中世纪晚期欧洲一些城镇规模持续增大D.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起来2.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也见证了拜占庭的兴衰历程。
这个千年帝国灭亡的标志是()A.13世纪末,被西罗马帝国灭亡B.16世纪,君士坦丁堡陷落C.15世纪,首都麦加陷落D.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陷落3.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梵蒂冈城国,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
梵蒂冈城国的前身为“教皇国”。
下列事件为“教皇国”奠定基础的是()A.布匿战争B.丕平献土C.查理称帝D.罗马帝国建立4.欧洲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中古城市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中古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A.使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B.封建主放松了对市民的剥削C.导致商品经济加强D.使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5.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斗争失利后,被迫于1077年到意大利教皇居住的卡诺莎城堡前赤足冒雪哀求三天,教皇最终表示同意恢复亨利四世的教籍和统治权力。
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6.在西欧城市的兴起过程中,哪一阶级不断发展,并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A.市民阶级B.地主阶级C.奴隶主阶级D.农民阶级7.查理曼为了得到罗马教皇的支持,在经济方面的举措是()A.实行多种宗教同时发展的政策B.要求教民向教会缴纳“什一税”C.四处征伐,扩展国王的版图D.皈依基督教,并赐给教会土地8.“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2019-2020部编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昔日无关紧要的城镇如巴黎、伦敦和科隆等在1100至1200年间规模大致增加了一倍,1200至1300年间又增加了一倍。
”这表明()A.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B.中世纪晚期欧洲城镇数量迅速增长C.中世纪晚期欧洲一些城镇规模持续增大D.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起来2.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也见证了拜占庭的兴衰历程。
这个千年帝国灭亡的标志是()A.13世纪末,被西罗马帝国灭亡B.16世纪,君士坦丁堡陷落C.15世纪,首都麦加陷落D.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陷落3.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梵蒂冈城国,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
梵蒂冈城国的前身为“教皇国”。
下列事件为“教皇国”奠定基础的是()A.布匿战争B.丕平献土C.查理称帝D.罗马帝国建立4.欧洲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中古城市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中古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A.使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B.封建主放松了对市民的剥削C.导致商品经济加强D.使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5.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斗争失利后,被迫于1077年到意大利教皇居住的卡诺莎城堡前赤足冒雪哀求三天,教皇最终表示同意恢复亨利四世的教籍和统治权力。
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6.在西欧城市的兴起过程中,哪一阶级不断发展,并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A.市民阶级B.地主阶级C.奴隶主阶级D.农民阶级7.查理曼为了得到罗马教皇的支持,在经济方面的举措是()A.实行多种宗教同时发展的政策B.要求教民向教会缴纳“什一税”C.四处征伐,扩展国王的版图D.皈依基督教,并赐给教会土地8.“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请你帮小明的爸爸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是()A.这一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B.这一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C.这一年穆罕默德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D.这一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
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这种现象说明了()A.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A.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 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4.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讲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
”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A.古代埃及B.古代希腊C.古代罗马D.古代阿拉伯5.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A.农奴制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C.查理•马特改革 D.大化改新6.中世纪德国流行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最有利于A.市民阶级 B.封建主 C.国王 D.教会7.下列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8.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手工业者逃离封建庄园B.商人在港口、交通要道等聚集C.西欧生产力的提高D.封建主各领地的不相属9.日本向东方学习,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始于哪一历史事件A大化改新 B.甲午中日战争 C.明治维新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0.欧洲中世纪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占地最多的封建主是A.国王 B.教皇 C.贵族 D.商人11.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