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本空白表格
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教案)表格第一章:认识音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音乐的基本元素介绍音高的认识:音阶、音准音长的认识:节奏、拍子音色的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1.3 教学活动:讲解音乐基本元素的概念,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练习音阶、音准、节奏、拍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欣赏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学习简谱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音符、休止符等。
培养学生能够阅读和演奏简谱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简谱的基本知识介绍五线谱的认识: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位置音符的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休止符的认识: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等2.3 教学活动:讲解简谱的基本知识,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练习读写简谱,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简谱的理解。
欣赏简单乐曲,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简谱的节奏和音高。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简谱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能够阅读和演奏简谱的能力。
第三章:学习节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节奏的基本知识,包括拍子、节拍等。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奏和感知节奏。
3.2 教学内容:节奏的基本知识介绍拍子的认识: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等节拍的认识:强弱拍、次强弱拍等3.3 教学活动:讲解节奏的基本知识,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练习拍子和节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欣赏乐曲,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节奏的强弱和次强弱。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节奏的理解程度。
高中教学设计表格模板

高中教学设计表格模板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选取“函数与导数”单元作为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是在学生已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函数的性质、图像及其应用,学会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还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兴趣不足、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值、函数图像等基本知识;(2)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常见函数的性质、图像及其应用;(3)学会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问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4)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高中数学课程中的相关问题,提高数学解题能力;(5)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更深入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图形计算器等,辅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4)结合实际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5)通过课后练习、小组讨论、课堂小结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数学问题,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通过数学史的融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历程,认识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用主义精神;(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表格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件需要洗涤的衣物。 老师准备:水盆,洗衣粉、肥皂等。
教学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设计问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穿的干净整洁的衣服是谁洗的?引导学生 畅谈感受,引出问题。
(二)、模拟体验,总结方法。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洗涤衣物的方法和感 受,在不用水和洗涤剂的情况下摸拟衣物的手洗衣过程。
1、学生欣赏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 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说完后,说说手捏泥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教师注 意补充和纠正。并适时板书。
3、具体操作步骤:
(1)团泥团;
(2)抠洞捏凹;
(3)修齐边口;
(4)用有齿刀刮光碗的内外壁;
上课时间
(四)、总结交流,畅谈收获。
洗涤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检查评价,同时,引导 学生介绍自己洗衣服的过程、获得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等。
(五)、课下延伸,感恩父母。
让学生回到家中后,亲自为父母手洗一件衣服,表达对父母的 爱和感激之情。
作业设计
跟妈妈学习洗衣物的方法,学会洗一件衣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讨论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电力、医药、办公、科 研、娱乐等各行各业。)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
1、出示插图,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学生讨论回答
2、想一想,说一说:
认识图片上三种书包。
各种书包有什么不同?哪种书包好,为什么?
生思考交流。
自学“知识窗”的内容。
三、动手实践体验,开展社会调查
教学内容
我是家庭小主人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是学生认识到学做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爱劳动的意识和 品质。
统编版五上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含习作园地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版

写作中可以借鉴。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外拓展。
(出示课件16)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你熟悉的一件事物。
板书内容
」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什么
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比猎
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由慢到快的顺序豹的
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板书
内容
冀中的地道战
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
地道 数量 地点 高度
地洞 大洞 小洞 气孔 出口 荆棘和陷阱
火攻
结构特点 防御 水攻
毒气攻
有线电
通信联络
无线电
地位
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题
“漫画”老师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绕“漫画”
老师去写习作。
教学 重点
能突出老师的特点,能用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突出。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绕“漫画”
老师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 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地
道
战
↓ 奇
迹。
小学五年级 体育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表格版)

教学反思
五年级体育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蹲踞式起跑
教学目标
1.使90%的学生初步理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
2.使85%_90%的学生初步学会蹲踞式起跑技术。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
2.起动时前后两脚蹬、摆配合不协调,动作无力。
组织教法:
1.让学生按普通式起跑进行练习。
2、学习“各就位”、“预备”技术,学生个人练习,体会起跑技术动作的要领,然后教师发令,学生成组练习。
3、学习蹲踞式起跑的完整技术。
4、纠正错误动作。
5、巡回指导。
6、学习示范。
要求:
1、教师讲解示范。
2、教师分解讲解蹲踞式动作。
教学过程:
1.愉悦导入,(11分钟)
(1)整队,师生问好,教师手、激创(15分钟)
(1)提问原地投掷、上步投掷、助跑投掷哪个方法可以投的更远?请学生按自己的想法,付于实践。(肯定每个学生的想法,表扬有个性的答案(1分)
(2)接下来,学习投掷步的交叉步动作(3-4分)
3).第二、三排同学必须认真完成蹲踞式动作。
4).跑出去的同学从中间分开从两侧慢跑回来准备练习。
纠正方法:
1).适当调整起跑的“预备”姿势。
2).增强手指和臂的力量。
3)延长或缩短“预备”鸣枪的时间,养成听枪声起动的习惯。
4).反复做后腿蹬离起跑屈膝前摆的辅助练习。
2.游戏:往返跑
动作要领:略。
目的:集中注意力,发展反应、协调能力。
3.游戏:夹球进垒(10分钟)
(1)方法:站在线后,用双脚将球夹起,用手接住,投进一垒,投进后将球拿出,放在投掷线上,用同样方法投进二垒、三垒,先完成的学生获胜,得一分,然后向其他同学挑战,规定时间内,积分多的学生优胜。
英语教学设计空白表格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
课 型 新授 :
学校:中普 主备人:梁梅 小学
总课时:6
分课时:第 6 课时
知识目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 sandwich, sald, hamburger, tea 等单词 教 标 学 目 标 能力目 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 What would you 标 like to eat? I’d like…谈ink tea. ② 教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 带领学 生读几遍, 然后让学生分组比赛读、 分男女生读。 (2) 教师拿出食物图片,与学生进 行对话,如: 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S1? S1: I’d like …, please. T: Here you ar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S2? S2: I’d like …, please. (3) 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 生跟着录音读。 (4) 第二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 自己练习 拼读单词
6
做游戏 《单词接 龙》
习题练习
生快速说出单词的拼写和意义。 2. 利用单词卡片,一竖排为一组, 进行单词接龙。 3. 句子接龙 把全班学生分成八大组,每组 的第一位学生问第二位学生: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第 四.课堂 小结 二位学生说:“I’d like …”,并问第 三位学生“What do you like to eat?”,以此类推。 (四)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以 及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五)反馈检测 复习本课 时单词 完成作业
9
准的内容。 1、让学生回忆知道的食品安全事 件,让学生明白,虽然一切食品是 我们喜爱的,但一定要在安全卫生 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2、 学生讨论交流后, 教师适时渗透: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和 身体安全,我们特制定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3、 让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够在 生活中能够更加理智的选择食品。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模板)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数学》第五册第四章《分数的应用》详细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他们一起吃,还剩下多少蛋糕?”引发学生思考,引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师通过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步骤。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师通过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步骤。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七、作业设计(1)1/2 + 1/3(2)3/4 1/6答案:(1)1/2 + 1/3 = 5/6(2)3/4 1/6 = 7/122. 应用题: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他们一起吃,还剩下多少蛋糕?答案:1/4块蛋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数学》第五册第四章《分数的应用》详细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表格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表格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历史课程,以《中国古代史》为例,着重探讨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在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先秦时期的基本历史知识,如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以及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文化成就等。
(2)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年表、文献等资料,分析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提高历史阅读和史料解读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合作能力,提高历史思辨和论证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3)结合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先秦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发展观。
(3)教育学生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学会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退一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