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优质医学)睡眠的时相与产生机制

脑干5-HT抑制睡眠,腺苷、前 中缝核5-HT和蓝斑核NE终止睡 列腺素D2(PGD2)促进睡眠 眠,
12
5
6
7
1、间脑的下丘脑后部、丘脑髓板内核群 邻旁区和丘脑前核; 2、脑干尾端网状结构,有人称之为上行 抑制系统; 3、基底前脑的视前区和Broca斜带区。 低频电刺激前两个脑区可引起慢波睡眠, 而高频电刺激则引起觉醒;低频或高频 刺激第三个脑区均可引起慢波刺激。
8
异相睡眠不分期,其脑电波呈不规则 的β波,与觉醒时很难区分,但不同 的是异相睡眠时眼电显著增强,而肌 电明显减弱;其表现与慢波睡眠相比, 各种感觉进一步减退,以致唤醒阈提 高,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 肌肉几乎完全松弛,可有间断的阵发 性表现。做梦是异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眠期间的特征 之一。
1
2
睡眠的时相分为:慢波 睡眠(SWS)和异相睡眠 (PS),后者又称为快波 睡眠(FWS)或快速眼球运动 睡眠(REM sleep)。
睡眠过程中两个时相互 相交替。
3
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 波睡眠,持续80~120min后 转入异相睡眠,维持 20~30min后,又转入慢波睡 眠;整个睡眠过程中有4~5 次交替,越近睡眠的后期, 异相睡眠持续时间越长。
9
10
11
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
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
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 提高
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减弱
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进一步减 弱,几乎完全松弛
血压↓、心率↓、尿量↓、体 眼球运动快速、部分躯体抽动、 温↓、代谢↓、瞳孔缩小、呼 血压↑、心率↑、呼吸加快而 吸变慢、胃液分泌↑、发汗功 不规则、做梦等。 能↑等。
睡眠的生物钟、演化理论和体力恢复理论

睡眠的生物钟、演化理论和体力恢复理论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十一点钟至翌晨六点钟,是睡眠时间。
故而生理时钟也称为日节律;人类在夜间睡眠,而且有固定地点,原因是人类缺少夜行能力;为确保安全,免于野兽侵袭,终而演化出先是巢居穴处,继而建筑房屋的适应能力。
笔者理解,这两个理论都说明一个问题:人们需要睡觉,所以选择在黑夜睡眠。
睡眠1.生理时钟与日节律在一天24小时内,个体在生活上呈现周期性的活动;何时睡眠,何时进食,何时工作,何时排(),几乎都有一定的顺序,而此等顺序几乎是由个体生理上的运作所决定。
像此种决定个体周期性生活活动的生理作用,称为生理时钟(biologicalClock)。
生理时钟之所以形成,除个体生活习惯因素(如经常上夜班者的生理时钟即与一般人不同)之外,主要受一天24小时变化所决定。
例如:一天之内的温度有显著的变化,人类身体的体温,在一天内也有显著的变化,在环境温度降低而人的体温也降低的情况之下,个体就会产生睡眠的需求。
每天气温的变化规律,大致是午夜至凌晨五时左右的一段时间最低,人类的体温,也正好是在此一时段,降至最低。
因此,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十一点钟至翌晨六点钟,是睡眠时间。
故而生理时钟也称为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
对动物的生活而言,日节律具有极大的支配力。
因此,候鸟或鱼类的迁徙,多在地球上的南北向同经度内移动,藉以维持其周期性的生理时钟。
人类祖先的活动,本来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惟以现代交通工具快捷,喷射机的飞行,使地球两对面的距离,变为朝发夕至;从台北飞到纽约,正好形成晨昏颠倒,使人遇到了睡眠适应困难的问题。
这现象称为飞行时差(jet lag)。
飞行时差的一般征候是:身心疲倦,食欲不振,睡眠暂时失常。
飞行时差的困扰程度,因飞行方向而异;顺太阳方向(西行去欧洲)飞行时,飞行时差的困扰较少;逆太阳方向(东行去美洲)飞行时,飞行时差的困扰较大。
飞行时差形成的睡眠困扰,一般在三天至一周内即可自行消失,而在新环境内重新建立起个人的生理时钟。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
其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的时相。
前者是一般熟知的状态,其表现已在前文述及,常称为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W)。
后者的表现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或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s,REM)睡眠。
异相睡眠期间,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致锅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纶快波。
这些表现是异相睡眠期间的基本表现。
此外,在异相睡眠期间还会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例如眼球出现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在人类还观察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呼吸加书本而不规则。
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是两个相互转化的时相。
成年人睡眠一开始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持续约80-120分钟左右后,转入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持续约20-30分钟左右后,又转入慢波睡眠;以后又转入异相睡眠。
整个睡眠期间,这种反复转化约4-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持续时间逐步延长。
在成年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但觉醒状态只能进入慢波睡眠。
而不能直接进入异相睡眠。
在异相睡眠期间,如将其唤醒,被试者往往会报告他正在做梦。
据统计,在191例被试者异相睡眠期间唤醒后,报告正在做梦的有152例,占80%左右;在160例被试者慢波睡眠期间唤醒后,报告正在做梦的只有11例,占7%左右。
因此一般认为,做梦是异相睡眠的特征之一。
在人体中还观察到,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的不同时相有关。
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较小;进入慢波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转入异相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又减少。
看来,慢波睡眠对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是有利的。
异相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再现的生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曾观察到,如几天内被试者在睡眠过程中一出现异相睡眠就将其唤醒,使异相睡眠及时阻断,则被试者会出现易激动等心理活动的扰乱。
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睡眠是人类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睡眠的时相是指我们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的睡眠状态,而睡眠的产生机制则是指我们是如何进入睡眠状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睡眠的时相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在一个典型的睡眠周期中,我们会经历多个REM睡眠和NREM睡眠的交替。
在NREM睡眠中,我们的身体会逐渐放松,心率和呼吸也会变得更加缓慢。
这个阶段被认为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重要时期。
而在REM睡眠中,我们的大脑会变得更加活跃,我们的眼睛会在眼睛动作的指导下快速移动。
这个阶段被认为是梦境发生的时期。
睡眠的产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生物钟,也称为循环节律。
生物钟是我们体内的一种生理钟表,它会调控我们的睡眠-清醒周期。
生物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光线的影响。
当我们暴露在光线下时,我们的生物钟会被重置,从而影响我们的睡眠模式。
另一个影响睡眠的因素是我们的睡眠压力。
睡眠压力是指我们在一天中经历的清醒时间的累积。
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我们的睡眠压力也会增加,促使我们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天中较晚的时间,我们会感到更加困倦。
除了生物钟和睡眠压力外,其他因素如荷尔蒙、环境和个体差异也会影响睡眠的产生机制。
例如,褪黑激素是一种调节睡眠的荷尔蒙,它会在夜间增加,促使我们入睡。
环境因素如温度、噪音和舒适度也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此外,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睡眠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我们的睡眠,保持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优化我们的睡眠质量。
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睡眠的周期和睡眠调节

睡眠的周期和睡眠调节睡眠是生物体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睡眠,我们需要了解睡眠的周期以及睡眠调节的机制。
一、睡眠的周期睡眠的周期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通常,睡眠周期从入睡开始到清醒结束,有四到六个完整的周期。
1.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NREM睡眠占据了整个睡眠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约70%-80%)。
它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睡眠浅、睡眠中度和睡眠深度。
(1)睡眠浅:进入睡眠后的最初几分钟处于浅睡眠状态,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或者轻微的触摸唤醒。
(2)睡眠中度:睡眠逐渐加深,脑电图显示出更多的慢波,此时人体处于休息和恢复的状态。
(3)睡眠深度:睡眠深度达到最高点,人体处于最放松的状态,此时对外界的刺激不太敏感。
2. 快速眼动睡眠(REM)REM睡眠通常发生在每个睡眠周期中的后半部分。
在REM睡眠中,人的大脑迅速活跃起来,眼球迅速移动,同时大部分肌肉处于抑制状态,防止人们在梦境中动作。
这个阶段的梦境通常比较生动且易于记忆。
二、睡眠调节的机制睡眠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生物钟以及内外部因素等。
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一个人入睡和保持睡眠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温度、安静的环境以及舒适的床铺都有助于良好的睡眠质量。
2. 生物钟人体的生物钟是一种内在的生物节律,调控着人体的睡眠和觉醒周期。
它受到日光、暗光和其他外部时间线索的影响。
规律的生物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3. 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如焦虑、抑郁和持续的压力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睡眠质量。
而外部因素,如噪音、光线和药物的影响,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三、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想要获得良好的睡眠,以下是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1.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尽量每晚保持相同的入睡和起床时间。
2. 创造一个安静、暗净、凉爽的睡眠环境,尽量避免噪音和强光的干扰。
睡眠的生理过程

睡眠的生理过程睡眠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认知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睡眠的生理过程,包括入睡阶段、睡眠周期和睡眠质量。
一、入睡阶段入睡是指从清醒状态逐渐进入睡眠的过程。
当我们感到疲倦或环境适宜时,大脑会开始释放褪黑素。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褪黑素的释放促使身体进入睡眠准备状态。
同时,大脑中的内部时钟也起到重要作用。
这个内部时钟被称为昼夜节律,控制着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
在晚上,通过抑制觉醒中枢的活动,内部时钟使我们更容易入睡。
二、睡眠周期一次完整的睡眠周期通常包括非REM(非快速眼动睡眠)和REM (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
非REM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入睡期、浅睡期和深睡期。
整个周期通常持续约90-110分钟,根据个体差异会有所不同。
1. 入睡期入睡期是一个过渡阶段,从清醒到睡眠,人们开始逐渐放松并进入睡眠状态。
在这个阶段,大脑逐渐放慢活动,眼球不再快速运动。
2. 浅睡期浅睡期是睡眠中较为轻松的阶段,约占整个睡眠周期的50-60%。
在这个阶段,呼吸和心率放缓,肌肉放松,但依然对外界刺激敏感,容易被吵醒。
3. 深睡期深睡期是睡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也被称为“修复性睡眠”。
此时,呼吸变得规律,心率和血压降低,并且肌肉放松至最大程度。
深睡期对身体恢复和养护至关重要。
4. REM睡眠REM睡眠是指快速眼动睡眠,大脑活动变得剧烈,呼吸速率加快,心率和血压回升。
此时,大脑与身体的联系紧密,出现了活动性的梦境。
整个睡眠周期中,非REM和REM睡眠阶段交替出现,每个周期内重复多次。
进入后续睡眠周期时,REM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而非REM睡眠时间则相对减少。
三、睡眠质量睡眠质量是指睡眠的效果和对身体修复的程度。
一夜好眠对于身体和大脑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影响睡眠质量:1. 睡眠环境:宜静宜暗的环境有利于入睡和保持睡眠。
确保床铺舒适和温度适宜。
睡眠生理时钟说明

生理时钟说明00:00~01:00 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01:00~02:00 排毒期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
02:00~03:00 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09:00~11:00 精华期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且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
12:00~13:00 午休期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哦!14:00~15:00 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淋漓的极致时段!16:00~17:00 低潮期体力耗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
17:00~18:00 松散期此时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准备晚膳来提振精神。
19:00~20:00 暂憩期最好能在饭后30分钟去散个步或沐浴,放松一下,纾解一日的疲倦困顿。
20:00~22:00 夜修期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您善用此时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思虑周密的活动。
23:00~24:00 夜眠期经过镇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哦!提醒大家小心注意自己身体,让人生更加健康充实,晚了就来不及了!!!睡眠生理时钟说明熬夜也要有技巧,才能依然身体硬朗,否则,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如此的日夜操劳呢~因此,想要熬夜的您,千万记住:1:不要吃泡面来填饱肚子,以免火气太大,最好尽量以水果、土司、面包、清粥小菜来充饥。
2:开始熬夜前,来一颗维他命b群营养丸,维他命b能够解除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
3:提神饮料,最好以绿茶为主,可以提神,又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让您神清气爽;但是肠不好的人,最好改喝枸杞子泡热水的茶,可以解压,还可以明目呢!4:熬夜前千万记得卸妆,或是先把脸洗干净,以免厚厚的粉层或油渍,在熬夜的煎熬下长满脸痘痘。
5:熬夜之后,第二天中午时千万记得打个小盹。
睡眠生理学

睡眠生理学
•正常生理性睡眠可分为三种时相: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S (non-rapid-eye movement sleep )快动眼睡眠期:REMS (rapid-eye movement sleep )慢波睡眠期:SWS
(slow wave sleep )为NREMS的3、4期
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S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降低,且相当稳定全身肌张力明显下降
•血压下降、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脑血流减慢,脑代谢降低,机体总能量消耗减少,而垂体的促激素分泌增多
快动眼睡眠期:REMS
•全身肌紧张进一步下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呼吸不均匀,心率和心输出量进一步减慢减少,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增加,有助于儿童脑生长和成人脑修复与近期的学习能力、记忆和理解尤为密切
慢波睡眠期:SWS
•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高峰,而肾上腺类固醇分泌达到最低有助于躯体休息和能量储备,与机体的合成代谢有关有利于机体的发育和疲劳的消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
其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的时相。
前者是一般熟知的状态,其表现已在前文述及,常称为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W)。
后者的表现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或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s,REM)睡眠。
异相睡眠期间,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致锅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纶快波。
这些表现是异相睡眠期间的基本表现。
此外,在异相睡眠期间还会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例如眼球出现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在人类还观察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呼吸加书本而不规则。
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是两个相互转化的时相。
成年人睡眠一开始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持续约80-120分钟左右后,转入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持续约20-30分钟左右后,又转入慢波睡眠;以后又转入异相睡眠。
整个睡眠期间,这种反复转化约4-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持续时间逐步延长。
在成年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但觉醒状态只能进入慢波睡眠。
而不能直接进入异相睡眠。
在异相睡眠期间,如将其唤醒,被试者往往会报告他正在做梦。
据统计,在191例被试者异相睡眠期间唤醒后,报告正在做梦的有152例,占80%左右;在160例被试者慢波睡眠期间唤醒后,报
告正在做梦的只有11例,占7%左右。
因此一般认为,做梦是异相睡眠的特征之一。
在人体中还观察到,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的不同时相有关。
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较小;进入慢波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转入异相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又减少。
看来,慢波睡眠对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是有利的。
异相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再现的生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曾观察到,如几天内被试者在睡眠过程中一出现异相睡眠就将其唤醒,使异相睡眠及时阻断,则被试者会出现易激动等心理活动的扰乱。
然后,又让被试者能自然睡眠而不予唤醒,开始几天异相睡眠增加,以补偿前阶段异相睡眠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异相睡眠可直接出现在觉醒之后,而不需经过慢波睡眠阶段。
由此认为异相睡眠是政党衙所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
动物脑灌流实验观察到,异相睡眠期间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
因此认为,异相睡眠对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并认为异想睡眠期间有昨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
看来,异相睡眠对促进精力的恢复是有利的。
但是,异相睡眠会出现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这可能与某些疾病在夜间发作有关,例如心绞痛、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缺氧发作等。
有人报导,病人在夜间心绞痛发作前常先做梦,梦中情绪激动,伴有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致心绞痛发作而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