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方法公告
建筑外门窗三性检测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性能分级1、气密性能分级2、水密性能分级3、抗风压性能分级检测项目1、气密性能检测方法2、水密性能检测方法3、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2009年3月1日正式实施1、代替GB/T 7106一2002《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2、代替GB/T 7107一200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3、代替GB/T 7108—2002《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4、代替GB/T 13685一1992《建筑外门的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5、代替GB/T 13686—1992 《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术语和定义1.外门窗:建筑外门及外窗的统称。
2.压力差:外门窗室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差值。
当室外表面所受的压力高于室内表面所受的压力时,压力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3.气密性能:外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时,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
4.标准状态:温度为293K(20℃)、压力为101.3kPa (760㎜Hg),空气密度为1.202㎏/m3的试验条件)5.试件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整窗(门)试件的空气量。
6.附加空气渗透量:除试件本身的空气渗透量以外,通过设备和试件与测试箱连接部分的空气渗透量。
7.开启缝长:外窗开启窗或外门扇开启缝周长的总和,以内表面测定值为准。
如遇两扇相互搭接时,其搭接部分的两段缝长按一段计算。
8.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开启缝长的空气量。
9.试件面积:外门窗框外侧范围内的面积,不包括安装用附框的面积。
以室内表面测定值为准。
10.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外门窗试件单位面积的空气量。
11.水密性能:外门窗正常关闭状态时,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
12.严重渗漏:雨水从试件室外侧持续或反复渗入外门窗试件室内侧,发生喷溅或流出试件界面的现象。
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操作规程

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
M3型风扇、DG-700 压力和流量测试仪、风扇控制器、薄膜、流量环、R232连接线、电脑、TECTITE软件、塑料探管(3根)、三通连接头、透明胶。
检测步骤:
1、将薄膜剪出一个直径35cm的圆孔。
2、用透明胶把剪好的薄膜粘到窗户孔洞侧面。
薄膜不可以直
接粘在窗户上,否则在负压状态下薄膜易贴到玻璃,误差较大。
薄膜多余部分应向内翻折,向外翻折薄膜易脱胶。
3、连接好风扇和DG-700主机,将铝波纹管粘在薄膜的圆孔
处并固定好。
4、连接电脑,打开软件。
5、检查无误后,连接电源。
6、开机,先打开风扇开关,使旋钮处于最低位置。
7、设置软件,开始测试。
a.点“文件”→“新建测试”,选择与风扇型号相匹配的选
项(本处采用M3型风扇,选择Model3(230V))。
b.填写测试所需参数。
其中气压、规格尺寸、总缝隙长度、
总面积、室内温度、室外温度6项为必填,否则所得报告
无有效结果。
点“下一步”。
c.在“标准”栏选择“JGJ132”,“测试方法”选择“自动”,
填写“自动测试参数”。
点“下一步”。
d.进入测试界面后,选择安装在风扇上的流量环号。
点击“测
试”,开始测试。
e.等待测试结束,点“文件”→“保存测试结果”,生成测试
报告。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方法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建筑外窗(含落地窗)的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检测对象只限于窗试件本身,不涉及窗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接缝部位。
检测依据:《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检测程序1检测项目检测试件的气密性能。
以在IOPa压力差下的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或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进行评价。
2检测装置图1为检测装置示意图。
a一压力箱;b—调压系统;c—供压设备;d—压力监测仪器;e—镶嵌框;f一试件;g—流量测量装置;h一进气口挡板图1检测装置示意图2.1压力箱压力箱一侧开口部位可安装试件,箱体要有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密封性能。
2.2供压和压力控制系统供压和压力控制系统供压和压力控制能力必须满足5.4的要求。
2.3压力测量仪器压力测量仪器测值的误差不应大于IPa o2.4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当空气流量不大于3.5m3∕h时,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0%;当空气流量大于3∙5m3∕h时,测量误差不应大于5%。
3检测准备3.1试件的数量同一窗型、规格尺寸应至少检测三橙试件。
3.2试件要求a)试件应为按所提供图样生产的合格产品或研制的试件。
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b)试件镶嵌应符合设计要求;C)试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组合、装配完好,并保持清洁、干燥。
3.3试件安装a)试件应安装在镶嵌框上。
镶嵌框应具有足够的刚度;b)试件与镶嵌框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并密封。
安装好的试件要求垂直,下框要求水平,不允许因安装而出现变形;C)试件安装完毕后,应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4检测方法检测压差顺序见图2o注:图中符号▼表示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
图2检测压差顺序图4.1预备加压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力脉冲。
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IOoPa/s。
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ISo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上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建筑外门窗三性检测

□检测装置
1.组成:检测装置由压力箱、试件安装系统、供压系 统、淋水系统及测量系统(包括空气流量、压力差 及位移测量装置)组成。
2.要求 ①压力箱的开口尺寸应能满足试件安装的要求,箱
体开口部位的构件在承受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 大压力差作用下开口部位的最大挠度值不应超过5㎜ 或/1000,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且以不影响观 察试件的水密性为最低要求。 ②试件安装系统包括试件安装框及夹紧装置。应保 证试件安装牢固,不应产生倾斜及变形,同时保证 试件可开启部分的正常开启。
c) 观察记录:在逐级升压及持续作用过程中,观察 并参照表6记录渗漏状态及部位。
4.分级指标值△P的确定
① 记录每个试件的严重渗漏压力差值。以严重渗漏
压力差值的前一级检测压力差值作为该试件水密性 能检测值。如果工程水密性能指标值对应的压力差 值作用下未发生渗漏,则此值作为该试件的检测值。
3.渗透量检测
(1)附加空气渗透量检测:检测前应采取密封措施,充 分密封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缝隙和镶嵌缝隙,或用 不透气的盖板将箱体开口部盖严,然后按照图2检 测加压部分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约为10 s, 先逐级正压,后逐级负压。记录各级测量值。
(2)总渗透量检测
去除试件上所加密封措施或打开密封盖板后进行检测。
4.检测顺序宜按照气密、水密、抗风压(变形P1、 反复受压P2、安全检测P3)的顺序进行。
5.检测安全要求 当进行抗风压性能检测或较高压力的水密性能检测
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气密性能检测
1.气密性能检测加压顺序
2. 预备加压
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 绝对值为500 Pa,加载速度约为100 Pa/s。压力 稳定作用时间为3 s,泄压时间不少于1 s。待压力 差回零后,将试件上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 后关紧。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现场检测)检测方案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现场检测)检测方案1 检测方案目的本检测方案是为了规范建筑外窗气密性能现场检测。
2 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的评价及分级、现场检测等。
检测对象除建筑外窗本身还包括其安装连接部位,但不适用于建筑外窗产品的型式检验。
3 编制依据JG/T 2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4 使用设备差压传感器、钢卷尺、空盒气压表、门窗现场气密性检测设备。
5 试验方法5.1 检测人员5.1.1 现场检测工作的检测人员必须为两至三人。
5.1.2 检测人员必须着工作服,佩戴安全帽,检测人员上岗证及工号牌进行现场检测,进入现场后检测人员禁止吸烟,注意安全防护。
5.1.3 检测人员在离开单位之前必须检查核对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电量是否充足,试验中使用的塑料薄膜、胶带、5米卷尺、剪刀是否齐全。
5.1.4 检查现场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所有连接线是否齐全,设备状态是否正常,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5.2 试件要求5.2.1 试件应为按所提供图样生产的合格产品或研制的试件,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
5.2.2 试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组合、装配完好,并保持清洁、干燥。
5.2.3 外窗及连接件部位安装完毕达到正常使用状态。
5.2.4 气密检测时的环境条件记录应包括外窗室内外的大气压及温度。
当温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影响检测结果时,应排除干扰因素后继续检测,并在报告中注明。
5.3 试件数量同一楼号,不同楼层、同窗型、同规格、同型号试件,应至少检测三樘。
5.4 检测步骤5.4.1 气密性能检测前,应测量外窗面积;弧形窗、折线窗应按展开面积计算。
将门窗的所有开启缝用胶带封闭,从室内侧用厚度不小于0.2mm的透明塑料薄膜覆盖整个范围并沿窗边框处密封,密封膜不应重复使用。
确认密封良好,连接线路,将风压管与设备上的正压口相连接,在密封膜上安装风压管的另一端和测压管。
风压管、测压管与密封膜连接处用胶带密封。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是建筑物保持室内温度稳定、节能减排并保证室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门窗的性能,国家标准GB/T7106-2024《建筑工程门、窗、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方法》和GB/T7107-2024《建筑工程门、窗、幕墙水密性能检测方法》规定了门窗的气密和水密性能的检测方法。
首先,对于门窗的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气密性能等级,可分为A1、A2、B1、B2和C级。
其中,A1级是最高级别,C级是最低级别。
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是通过静压差法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首先在门窗内外两侧施加相同的静压差,然后通过测定两侧气密性能的差异来评估门窗的气密性能。
根据持续时间和测定压差的变化来确定门窗的气密性能等级。
其次,对于门窗的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水密性能等级,可分为E、A3、A2、A1和C级。
其中,E级是最高级别,C级是最低级别。
水密性能的检测方法是通过水喷淋法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首先在门窗外侧注水,然后观察门窗内侧是否渗水来评估门窗的水密性能。
根据持续时间和渗水量的变化来确定门窗的水密性能等级。
最后,对于门窗的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抗风压性能等级,可分为P1、P2、P3、P4和P5级。
其中,P1级是最高级别,P5级是最低级别。
抗风压性能的检测方法是通过风洞实验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将门窗样品固定在风洞中,施加不同风速的风力,然后观察门窗是否变形、漏风等来评估门窗的抗风压性能。
根据变形程度和漏风量的变化来确定门窗的抗风压性能等级。
总之,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对于保证建筑物的节能性和舒适度非常重要。
通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可以评估门窗的性能等级,从而确保门窗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和舒适性。
工程窗户现场检测实验方案

工程窗户现场检测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对工程窗户进行现场检测,了解其结构和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为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实验对象本实验对象为工程项目中的窗户,包括铝合金窗、塑钢窗、木窗等,检测范围包括窗框结构、密封性能、隔热性能、抗风压性能等。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窗户专用检测设备:包括窗框垂直度检测仪、密封性能检测仪、热传导系数测定仪、风压性能检测仪等。
2.测量工具:包括量尺、测量仪、温度计等。
3.其他辅助设备:包括梯子、安全带、防护手套、安全帽等。
四、实验内容1.窗框结构检测:对窗框的材料、安装方位、垂直度等进行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密封性能检测:使用专用检测仪器对窗户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包括气密性、水密性等。
3.隔热性能检测:使用热传导系数测定仪对窗户的隔热性能进行检测,了解其对热能的传导效果。
4.抗风压性能检测:使用风压性能检测仪对窗户的抗风压性能进行检测,验证其在风压作用下的稳定性能。
五、实验流程1.检测准备:现场检测前,要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到位。
2.窗框结构检测:先对窗框的材料和安装方位进行观察和测量,然后使用窗框垂直度检测仪对垂直度进行检测。
3.密封性能检测:使用密封性能检测仪对窗户的气密性和水密性进行检测,记录测试结果。
4.隔热性能检测:使用热传导系数测定仪对窗户的隔热性能进行检测,测定窗户对热能的5.抗风压性能检测:使用风压性能检测仪对窗户的抗风压性能进行检测,记录其承受的最大风压值。
六、实验数据处理1.窗框结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结果对窗框的垂直度、材料等进行评价,如发现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密封性能检测数据:根据气密性和水密性测试结果对窗户的密封性能进行评价,如发现漏水或渗气等问题需要及时整改。
3.隔热性能检测数据:根据隔热性能测试结果对窗户的隔热性能进行评价,如发现传热效果差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外窗气密性规范

外窗气密性规范1. 引言外窗是建筑物中与室外空间直接接触的部分,其气密性对于室内环境的保持和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气密性能达到相应的标准,本规范制定了外窗气密性的相关规定和测试方法。
2. 目的本规范旨在确保外窗的气密性能符合建筑设计的要求,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和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度。
3. 术语和定义•外窗:指建筑物外立面中的窗户或窗洞。
•气密性:指外窗在关闭状态下的防风、防水和防尘能力。
•气密性等级:根据外窗的气密性能进行划分的等级,常见等级包括A 级、B级和C级等。
•A级气密性:指外窗具有很高的气密性能,能够有效防止空气、水和灰尘的渗透。
•B级气密性:指外窗具有一定的气密性能,能够基本防止空气、水和灰尘的渗透。
•C级气密性:指外窗气密性较低,空气、水和灰尘有较大可能发生渗透。
4. 气密性规范根据建筑物的不同要求和外窗的特点,制定以下气密性规范:4.1 外窗气密性等级要求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要求,划分外窗的气密性等级。
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的外窗气密性等级应不低于B级。
4.2 外窗气密性的测试方法为了检测外窗的气密性能,建议采用以下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压差法测试:通过在外窗两侧施加正压力或负压力,测量空气渗透量来评估外窗的气密性能。
•烟雾法测试:通过在外窗周围产生烟雾,观察烟雾是否渗透进室内来评估外窗的气密性能。
4.3 外窗气密性检查要求在建筑物竣工前应进行外窗气密性的检查,包括以下内容:•外窗材料和构造的检查:确保外窗材料和构造满足气密性要求。
•外窗边缘密封的检查:确认外窗边缘密封完好,无损坏或松动现象。
•外窗开启结构的检查:检查外窗是否能够完全关闭,并且不存在间隙或漏风现象。
•外窗玻璃的检查:检查外窗玻璃是否完整,不存在破损或渗漏现象。
5. 结论本文档对外窗气密性规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气密性等级要求、测试方法和检查要求等内容。
遵循本规范的要求,能够确保建筑物外窗的气密性能达到相应的标准,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室内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关于发布行业产品标准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94号)
现批准《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为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编号为JG/T211-2007,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
现场检测方法
JG/T211-2007,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前言
本标准与GB/T 7106、GB/T 7107、GB/T 7108的主要关系如下:
1. 检测原理、试件性能分级指标相同
2. 检测对象不同,本标准所指检测对象为已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外窗及其安装连接部位
3. 受室外环境影响及评定方法不同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院、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上海门窗检测中心、北京市建都宏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所、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经阁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东亚铝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涛、郝志华、刘海波、杨仕超、徐勤、田玉民、田华强、杨燕萍、张云龙、潘政、施伯年、袁中阁、段恺、孙富田、赖卫中、刘晓松、罗刚、石平府、孙为民、王立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
本标准抗风压检测中安全检测压差(P3)为选做项目,即检测时可不进行P3 检测,利用2.5倍P1进行定级并与型式检验或设计验证试验结果对比判定;需要时可进行P3 检测,P3 检测完成后重新进行一次气密和水密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修复或更换。
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现场检测不同于试验室检测,试验完毕后被测外窗多数要继续使用,而试验表明P3 检测有可能使外窗的气密和水密性能下降。
2.为安全检测值,对应于设计重现期50年的风荷载;P1为变形检测值风荷载,检测后检测对象不应发生损坏或功能下降。
3.关系式P3等于2.5倍P1仅对弹性变形的杆件成立,而对五金件、玻璃等不一定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