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化学合成中微波技术的应用

化学合成中微波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微波技术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文章对微波辐射在有机合成及无机合成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微波技术化学合成我国在微波技术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
微波在化学化工各个领域内的应用研究参差不齐,在橡胶工业中应用较早,主要是微波硫化技术。
从1985年以来,我国直接从国外引进微波硫化技术,陶瓷微波烧结技术是国家/8630高技术新材料领域资助项目,在该领域内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并驾齐驱。
但微波技术在某些领域如香料、造纸等行业研究应用较为滞后。
总之,国内微波辐射技术在合成化学方面的研究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本文就这一研究领域,对有机湿、干反应和无机合成的近期进展作一介绍,希望对化学工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频率为3义102-3x105MHz,波长从0.olmm到lm,包括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在电磁波谱系列中,其高频端与远红外线相邻,而低频端与普通无线电波的超短波衍接。
微波的热效应是由物质的离子、极性分子及因电场作用而产生的极化分子在迅速交变的微波场中交替排列,高速振荡、摩擦和碰撞而瞬间产生的。
一、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微波辐射加热与传统加热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在物质受到微波辐射后分子从相对静态瞬间转变成动态,分子偶极以每秒数十亿次的高速旋转产生热量,由于此瞬间变态是在物质内部进行的,故常称为内加热。
而传统加热方式是靠传导和对流进行的称为外加热。
内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受热体系均匀等特点,外加热方式进行的的反应常常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才能完成,微波反应往往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可以避免反应物长时间加热而引起副反应,因此在加速反应的同时可以提高反应收率和产品纯度。
1.微波可以加速在溶剂中进行的有机反应极性溶剂如水、醇、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丙酮、醋酸等能与微波有效偶合,在微波辐射下能被很快加热。
微波合成法

微波合成法微波合成法是一种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利用微波照射来加速反应的方法。
它不仅可以提高反应速度,而且可以提高反应产物的收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微波合成法的原理是利用微波在分子间产生高频振动,使原子和分子更容易碰撞和相互作用,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在反应前,需要将试剂溶解在反应介质中,并放置在微波反应仪中。
微波反应仪将微波引导到反应体系中,通过微波的加热作用使反应体系加速反应,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
反应结束后,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需要的化合物。
微波合成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通常只需要数分钟或几小时即可完成反应,而传统合成方法需要几天或几周。
其次,它可以使反应产物的纯度更高,因为微波合成可以促进反应物之间的混合,并减少杂质的产生。
此外,微波合成可以减少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减少反应所需的化学品和反应器材,提高反应的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微波合成法应用广泛,在有机合成、材料制备、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有机合成的反应 conditions、绿色化学合成、催化反应、化学传感器等方面,促进了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杂化材料等高级材料。
虽然微波合成法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注意一些安全问题。
在微波照射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力控制,以避免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或爆炸。
此外,在操作微波反应时,需要注意个人安全,如佩戴护目镜和手套,避免受到微波辐射。
总之,微波合成法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安全的反应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合成、制备和生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今后的发展中,微波合成法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更好地发挥其优越的反应性能和应用价值。
微波辐射法在无机化学的应用分析

微波辐射法在无机化学的应用分析作者:顾婉娜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波辐射法已经成为一种兴起的快速合成法,并具有加热速度快、省电节能的优势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或农业生产中。
基于此,本文以微波辐射法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微波溶样、无机合成以及燒结角度阐述微波辐射法在无机化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工业与农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微波辐射法;无机化学;微波溶样0 引言虽然人们开始加强对微波辐射法的研究,并将其成功应用在各行业生产活动中,但是微波辐射法在无机化学上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可以应用于远红外线和无线电之间,微波辐射法作为一种特殊能源的使用方法,人们可以通过其应用探索无机化学,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1 微波的基本原理以往的加热技术需要将物体的表面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热能完成物体内部的加热,这只是一种外加热技术。
微波加热与之不同,属于内加热技术,样品吸收微波后产生即时深层加热功能,同时交变磁场可以让介质发生分子极化,分子能够随着高频磁进行排列,实现分子的高速震荡。
分子与分子在热运动的同时,也会相互摩擦,相互干扰,最终得到高能量[1]。
2 微波辐射法在无机化学的应用分析2.1 微波辐射法在微波溶样中的应用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技术,微波溶样目前应用在地质研究、环保行业以及煤炭石油行业领域分析工作,人们也因此对微波溶样产生了密切的关注。
微博可以消除热传导,且带有内加热与吸收极化的作用,物品表面层被搅动,发生破裂后产生了新鲜的表面和酸反应,因此样品被溶解。
将微波辐射法应用在微波溶样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特点,具体如下:①物体被微波加热后,内在与外表同时被加热,并在微波辐射法的作用下短时间内达到高温状态,且热能损耗比较小。
不仅如此,设备不会辐射能量,有效防止了高温环境带来的工作不便;②微波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的深度较深,能够让样品加热更加均匀,对难以溶解的样品有效分解。
微波等离子体的无机合成

低温等离子体是靠直流辉光放电,无线电波(频率为13.56 ) 放电,微波(频率为2.45 )放电,电晕放电和无声放电而获 得的。低温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与气体之间不存在热平衡,因 此,电子可以拥有使分子化学键断裂的足够的能量,而气体 温度又可保持与环境温度相近,这对于化合物的合成是非常 有利的。
微波等离子体的特点
微波等离子体烧结材料
微波等离子体的烧结速率较传统方法快得多
例如,如1500℃下,对同样的氧化铝用微波等离子体和传统 方法烧结20min,传统方法烧结后氧化铝的相对密度为70%左 右,而微波等离子体烧结后的相对密度接近90%。
改善高分子材料的亲水性
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的亲水性及附 着性很差。为了改善它的亲水性,将它们置于氧或氧和氮的混 合气体中,输入微波能 , 产生微波放电而形成等离子体 , 此时可 见淡红色光。等离子体中的氧分子被电子离解为氧原子。这 些活泼的氧原子和高分子材料的表面进行反应,从而表面改性, 增加亲水性。
Thakur等用微波法合成了Ba0.95Sr0.05TiO3陶瓷材料,与传统 方法相比,产品具有密度高、微结构和导电性好、粒度细、 线性热膨胀高等特点。 Vaidhyanathan等合成了单相Pb(Zr,Ti)O3 ,指出采用微波 法可使反应温度大大降低,同时能减少PbO 的损失。
等离子体化学
微波等离子体的应用
由于高温等离子体温度高,所以在无机合成中不能用来合成 熔点低,易挥发,易分解的化合物,而主要用于冶金,合成 熔点高,稳定性强的化合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氧 化物等),制备金属超微粒子,喷除防热的防腐层。 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电子拥有足够的使分子化学键断裂的能 量,而气体温度又可保持与环境温度相近,这对于化合物的 合成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近几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在金属材 料的表面处理,无机薄膜材料的制备,无机物的合成等方面 发展十分迅速。
微波合成技术及其应用

微波合成技术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众所周知,原材料的提取和化学合成是化工工业最基本的生产过程。
然而,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往往需要高温高压下进行,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危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新型的化学合成方法,并且微波合成技术应运而生。
微波合成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加热反应体系进行化学反应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微波合成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微波加热是所谓的“选择性加热”,这意味着只有反应物被加热,而反应溶剂则不会被加热。
这种“选择性加热”可以大大减少反应所需的时间和溶剂的用量。
其次,微波加热可以使反应体系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这对于那些需要高温高压进行的反应来说,可以大大减少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微波合成技术还可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因为微波辐射可以促进反应体系中的分子运动和转化。
微波合成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我们可以把它应用于有机合成、无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等领域。
在有机合成中,微波合成技术可以用来合成槽菜素、异噁唑等一系列的药物分子。
在无机合成中,微波合成技术可以用来合成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材料。
在高分子合成中,微波合成技术可以用来制备聚合物和共聚物。
所有这些应用都受益于微波合成技术的高效和可行性。
除了以上的应用之外,微波合成技术也可以在生物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微波合成技术可以用来制备DNA探针和核酸荧光探针。
微波辐射可以促进DNA合成方案的耦合反应,从而使DNA探针和核酸荧光探针得到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产率。
另一方面,微波合成技术也可以用于制备微纳米器件,例如微晶振、微波滤波器、微波天线等传感器。
尽管微波合成技术存在一些潜在的限制,例如反应器的选择、选择性加热的问题、微波的局部渗透等等,但是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波合成技术还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手段。
微波技术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 .14SCI EN CE &TEC HNO LO GY I N F O RM ATI ON高新技术微波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为(l ~l 000)m m ,频率为(0.3~300)GH z 。
自19世纪末,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1936年美国科学家So ut h W o r t h 证实电磁波可以在空心的金属管中传输以来,微波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目前,微波技术已应用于在材料、废物处理、电子、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环境保护、家庭生活和军事等领域[1-6]。
本文简述了微波技术在材料合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1微波技术用于材料合成1.1无机材料合成微波技术在无机合成材料中的研究广泛,目前已经在硬质合金、高温材料、陶瓷材料、纳金属化合物、合成金刚石等方面取得较好的进展[3,7,8]。
如微波烧结合成W C -Co 硬质合金,与普通烧结相比,烧结周期缩短3小时,能耗降至普通烧结的几分之一,而且能提高产品性能(如孔隙度低、结构均匀性高、使用寿命长等)[9];以高岭石为原料,采用微波烧结合成莫来石,与传统方法相比,合成温度降低(300~400)℃,且相对密度达到98%[10];利用微波技术合成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合成时间降低9/10,而且产品性能还有大幅提高[10];在微波场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锶钡纳米铁电陶瓷,不仅平均晶粒在1μm 以下,而且临界温度范围加宽[10];微波技术合成分子筛(如A 型、Y 型等),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如微波合成Y 型分子筛需10m i n,而传统方法需10-50h)、能耗低,而且分子筛的晶粒小且均匀[11];微波法烧结Z T A 时,可提高陶瓷的密度、强度和韧度以及结构均匀度和耐磨性等[12],在合成层状磷锑酸钾中比传统固相法快了4~28倍,且产品具有粒度小、粒度分布均匀等特点[13];微波技术合成宝石级金刚石,与原有方法相比,速度快100~200倍,且完美程度与天然金刚石相同[9]。
微波合成原理

微波合成原理微波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方法,它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样品,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微波合成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因此在有机合成、药物合成、材料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波合成的原理及其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微波合成的原理主要涉及微波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在300MHz至300GHz之间。
微波辐射对分子有两种作用,一是热效应,即微波能量使分子产生热运动,从而升高反应温度;二是非热效应,即微波能量对分子内部结构和化学键产生影响,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在微波场中,分子会不断受到电场的作用而不断变化方向,这种不断变化的电场作用使得分子内部的摩擦增加,从而产生热效应。
微波合成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微波辐射能够使反应物中的极性分子不断受到电场的作用而高速振动,从而增加了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加快了反应速率。
其次,微波辐射还能够使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受到拉伸和挤压,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促进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此外,微波辐射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均匀加热样品,避免了传统加热方法中样品受热不均导致的局部过热和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产物的纯度。
微波合成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有机合成为例,传统的有机合成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加热反应,且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而微波合成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反应,并且产率高。
例如,使用微波辐射可以加速酯化、醚化、烷基化、酰化等反应的进行,大大提高了有机合成的效率和产率。
此外,在药物合成中,微波合成也被广泛应用,可以加快药物合成的速度,降低合成成本,提高产物的纯度。
除了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微波合成还在材料合成、无机合成、生物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材料合成中,微波合成可以用于合成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加快了材料的合成速度,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在无机合成中,微波合成可以用于合成无机化合物、无机材料等,提高了合成的效率和产率。
微波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并对铂族 金 属 簇 催 化 中 金 属
$ % ’%
离子的修饰 作 用 及 络 合 物 效 应 究# 取得了良好进展 " !+ ! 合成纳米材料
进行了系统的研
直径约为 ! ’< 2 的 (1G * !^ #" !+ #! 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 进入 ! 国内外微波在陶瓷 "世纪" 年 代 以 来# 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研 究 发 展 越 来 越 快 # 如在干燥陶 瓷材料 ! 合成陶瓷 材 料 ! 焊 接 陶 瓷 材 料! 无氧化烧结 陶瓷材料等实验研究均见成效 " 研究结果表明微波 能在陶瓷材料制备的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工业 应用价值 " 微波合成陶瓷粉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一门技术 # 由于微波加热能在短时间内 ! 低温度下合 成纯度高 ! 粒度细的陶瓷粉末 # 该技术引起了人们的 重视 " 目前 # 微波加热在溶胶 , 凝胶法 ! 气 , 固相反 应! 陶瓷前驱体热解法 ! 水热法反应合成陶瓷反应中
!) 物的粒度 ’ 数 量 及 介 质 的 热 容 量 有 关( %与传统加 #) 微波加热有以下一些特点 ( & 热方式相比 " * 微 波的
所用时间仅为传 统 加 热 方 式 的 % * 子筛催化剂 " # ""
’) * 沸石中稀 土 离 子 交 换 度 有 显 著 提 高 ( %张迈 % $ "" 生等首 次 采 用 全 微 波 辐 射 法 ! @ 4 ; M ) 5 3 Z KM 3 L 4 3 9 4 ) <
微波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 ! " " # 年 / 月 !!!!!!!!!! 谭长水等 ! 作方便 ! 省电节能等优 点 ", 3 G 型分子筛膜也可用 微波加热技术合成 # 得到的产品较常规加热合成的 膜薄 # 渗透率提高 #"$ 倍
$ /%
$
制 得 纳 米 氧 化 锌# 测得产物的 辐射下进行 热 分 解 # 通过 a a R S 图谱 # R S 半高宽法由谢乐公式计算所 得氧化锌的平 均 粒 径 为 $ 说明微波辐射技术 "< 2# 替代传统的加热方式制备纳米氧化锌较好地克服了
% -% " 固体物在高温条件下的团聚 而 引 起 的 粒 径 增 大 $ #g 由 "+ & 采用微波诱导加热制备了纳米 !2 ) * P‘ K
"
在微波 辐 照 下 # ] < C * !可分散于 O 分子筛表面 生成 且与分子筛的阳离 子 发 生 固 态 离 子 交 换 反 应 #
$ &% 的催化剂 活性随 ] " 通过 < C * ! 负载 量增加 而 增 加
$ &
无机盐工业 第# ’卷 第$期 !!!!!!! !!!!!!! A ,^ R NG, A CCV0@ A C G P BA , SQ B D R O ! " " #年/月
应用技术
微波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 谭长水% ! 李大光%! ! 李秀艳% ! 李海霞%
!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 广东广州 ’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 % " " "# !+ 介绍了微波的作用机理和特点 " 同时综述了 微 波 在 催 化 材 料 的 合 成 过 程 中 以 及 在 合 成 纳 米 材 料 时 的 热 !! 摘要 " 并介绍 了 微 波 烧 结 方 法 在 陶 瓷 工 业 方 面 的 应 用 " 最后对微波在无机 处理方面有着传统加热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 合成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微波 # 无机合成 # 催化材料 # 纳米材料 !! 关键词 " # $ DE % %!! 文献标识码 " G!! 文章编号 " % " " .1$ " ! " " # " $1" " $ &1" # !! 中图分类号 "
在纳 米 粉 末 合 成 后 # 后续工序之一就是对其进 使之致密化 # 以提高产品的各种性能 " 传统 行烧结 # 加热方法可能使粉 末 粒 子 形 成 团 聚 体 # 影响粉末质 量# 而微波 烧 结 法 可 用 来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 X ) ZG 7
! %% 等$ 用& 的微波烧结了 % $NV H ’< 2 的# "h G * !^ # # 并与传统烧结方法 比较发 现微 1/ "h] M ^ O !* !^ #+
微波固 相 法 还 可 以 成 功 地 将 ] < C * 3 O分 !固载于 , 子筛 中 # 制备的 ] & 其环加成选择 < C * , 3 O 催 化 剂# ! 性和 区 域 选 择 性 随 温 度 的 升 高 而 下 降
$ &%
尺寸的准立方体形和纺锤形 & 与 常规 1‘ K !^ #粒 子# 加热方式比较 # 因为 反 应 物 中 大 量 小 分 子 量 的 无 机 加速了晶核的形 离子 可 以 与 !+ $ ’ NV H有 效 耦 合 # 成和生长 # 使得微波加热制得的 &1‘ K !^ # 粒子 粒径
直接耦合导致整体 加 热 # +在临界温度上加热速度 极快 # / 分子水平意义下的搅拌 # 0 可选择性加热 % 微波 加 热 有 致 热 与 非 致 热 两 种 效 应 " 前者使反 应物分子运动加剧 而 温 度 升 高 " 后者则来自微波场 对离子和极性分子的洛仑兹力作用 % 微波加 热能 万方数据 量大约为几 * " 不能激发分 子 进 入 高 级 能 " 但可 [ 2 ) *
%!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其电场对带 !! 微波是包含电 场 和 磁 场 的 电 磁 波 " 电粒子产生作用力使之迁移或旋转 % 当微波作用到 可能产 生 电 子 极 化 ’ 原 子 极 化’ 界面极化 物质上时 " 及偶极转向极化 " 其中偶极转向极化对物质的加热 起主要作用 % 物质在微波加热中的受热程度可用下
! "% 小且分布均匀 $ "
’ 用微波辐
射还能将 @ ^ 等氧化物负载在 , 3 O 等分子筛及 8 形成具有强碱性和高比表面的复合 B 4 ^ !的 表 面 上 # 新材料 # 同时实现了 制 备 过 程 中 的 ( 零 排 放) 而成为 环保新工艺 ’ ] = 3 )[I 等 子筛
$ % %% $ % "%
$ 5 (, 1 * 0 , 9 * 2 -2 A8 * 0 4 2 + , ) ( 3 9 2 9 5 ( * 2 4 , * 0 3 9 5 ( 3 * 3 / / ; >
% %! % % " " DG, C = 3 < \ : = T 4 P AS 3 \ T 3 < P Aa 4 T \ 3 < P AV 3 4 \ Y 4 3 8 8 8 " 7 "
%) 式表示 ( &
以通过在分子中储存微波能量即通过改变分子排列 等焓或熵效应来降低活化自由能 % 由于微波是在分 子水平上进行加热 " 因而加快了反应速度 " 在微波催 甚至 化下许多反应速度 往 往 是 常 规 反 应 的 数 十 倍 " 上千倍 % 而且微波 化 学 反 应 存 在 着 收 率 高 ’ 产物容 易分离 ’ 化学污染小或无化学污染等优点 %
( $)
" 简称 @R@$ 即晶化和脱模均在微波作 用下 2 K 9 = ) L 合成了粒径为 !"% "% 2 球 状 六 角 形 @C@1% $介
.) 孔分子筛 ( " 通过 a 射 线 粉 末 衍 射 法 考 察 了 微 波 在
晶化和脱模过程中对分子筛晶格的形成和晶型结构 的影响 " 并辅 以A R’ D N’ B 0@ 等 手 段 对 @C@1% $ 介孔分子筛的性质进行了表征 % 与传统加热方法相 比" 具 有 工 艺 简 单’ 操 @R@ 大大缩 短 了 合 成 时 间 "
合成 了 $ % G * ] B @1’ 分
子筛 ’ 在微波辐射下合 成 了 稀 土 交 换 的 ] B @1’ 分 ’ 张扬建等用 微 波 法 合 成 了 _1 @C@1$ & $ % % ! 中孔分子筛 ’ 林原等研究了光催 化 剂 二 氧 化 钛 薄
% % # " 膜的微波光导响应现象 $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刘汉范等人将微波介电加 热技术应用于金属 簇 的 合 成 # 成功地实施了金属簇 的微波连续法合成
$ % $%
波烧结纳米材料降 低 了 烧 结 过 程 中 的 活 化 能 # 降低 了烧结温度 "] = 3 < 4 < \ : ) < 8[ 8等 用 微 波 烧 结 了 平 均 颗粒 直 径 为 % 很好地控制了 ""! "< 2的] M ^ !# 并快速而均匀地烧结得到 ] ] M ^ M ^ !晶 型 转 变 # !颗
!! 微波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 %! 合成催化材料 近年 来 " 在分子筛催化剂合成方面引入了微波 加热方法 % 在其它 工 艺 条 件 相 同 时 " 用微波加热通
#g #g 过P ’ 与沸石分子筛的离子交换来制备分 3 B 2
* 9 3 < X ^ * P) )
式中 & 指分子或分子集合体被电 X 是相 关 电 容 率 " ) 场极化的 程 度 # ^ 是介质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效 ) 率" 而9 3 < * 则表征物体在给定频 率和 温 度 下 将 电 磁 场能转化成热能 的 效 率 % 实 验 表 明 " 微波介电加热 的效果除取决于物体本身的 9 还与反应 3 < * 值之 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