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练习10:课内文言实词迁移训练(1)-【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专练

练习10:课内文言实词迁移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3分)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
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
素将营仁寿宫,引为土木监。
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奢侈,大怒曰:“杨素为不诚矣!殚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
”素惶恐,虑将获谴。
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
”明日,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心,盛饰此宫,岂非孝顺。
”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
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
”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
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相逢何必曾相识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书问致简,益用增劳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与“杨素为不诚矣”的“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C.至诚高节,堙没无闻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与“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5.与“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C.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6.与“素负贵恃才”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答案与解析】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相逢何必曾相识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解析:选B文中的“识”意为“见识”,B项与之相同。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C.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D.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答案 B解析 解:解除包围。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B.⎩⎪⎨⎪⎧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C.⎩⎪⎨⎪⎧ 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D.⎩⎪⎨⎪⎧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答案 D解析 ①负:辜负,对不起。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左右欲刃相如 C.⎩⎪⎨⎪⎧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成以其小,劣之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A 项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C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伐罪吊人:慰问(2)细大不捐:舍弃(3)洒扫庭除:台阶(4)聚讼纷纷:争论(5)何患无辞:担忧(6)严惩不贷:宽恕,饶恕(7)克日成功:严格限定(8)无所适从:到,去,归向(9)信手拈来:随意(10)童山秃岭:秃的,没有草木的(11)登峰造极:到达(12)无稽之谈:查考,考核(13)日薄西山:迫近(14)尸位素餐:不做事情,空占职位5.请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愚公移山》)古义:山川阻隔,中性词。
今义:把持和独占,贬义词。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古义:男子的通称。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1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文实词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6古之遗爱也《子产执政》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失街亭》3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7衣食所安《曹刿论战》8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3、被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将军身被坚执锐《李愬雪夜入蔡州》4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赤壁之战》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登泰山记》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晏》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兵法》3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种树郭驼橐传》2盖亦反其本矣《庖丁解牛》3此之谓失其本心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文天祥指南录后序》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活版印刷术》6若止印三二本《活版印刷术》7本未倒置8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9本在冀州之南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鄙人不知忌讳4孔子鄙其小器5肉食者鄙《曹刿论战》6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4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廉颇蔺相如列传》6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7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史记•货殖列传》6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7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赤壁之战》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屈原列传》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7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二)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文实词10、朝1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邹忌讽齐王纳谏》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邹忌讽齐王纳谏》4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5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6期年不听朝《史记》7坐南朝北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4是高、曾时为一户5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1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3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肴之战》7超乘者三百乘《肴之战》8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13、诚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赤壁之战》4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完整版)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

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姓名:、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 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2.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 善才绳之。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5.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6.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7.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8. 举类迩而见义远二、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 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 抚军亦厚赉.成名。
3.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4. 刑天舞干戚.5.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6.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7. 径造庐访成8.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9.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三、根据句子.结.构,推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3. 攘除奸凶4.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5. 变姓名,诡踪迹6.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8. 无父何怙.(h u)无母何恃.9.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0.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四、根据语.法.推断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及词性。
1. 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怙”对“恃”,词义为“弥”对“愈” 词义为“简”对“择” 词义为(《逍遥游》)含义____________ 词性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性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含义_____________ 词性4.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5.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6.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7. 其罪当与童贯等. 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8. 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含义 ____________ 词性五、请根据旧知识的联想推断.翻译加点字词。
2019高考语文强化提升 专题七 文言文专题精炼(一)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精炼2018年7月专题七文言文专题精炼(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标*为本考点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
卫有胥靡[注]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
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
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
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
夫治无小,乱无大。
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
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
”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
”因.载而往,徒献之。
(有删改) [注] 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刑徒。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反.,魏不与反:往返,此处为“反复协商”B. 左右..谏曰左右:身边的大臣C. 法不立,诛不必.必:坚决D. 不听之不祥.祥: 通“详”,详细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卫有胥靡亡之魏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五反 魏不与相如闻 不肯与会C. 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D. 因载而往 徒献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非子所知也B. 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C.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D.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精讲(实词1-50)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

大动干戈
【经典真题】
【经典真题】 19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 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介绍汉字习性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 、简明 、连贯;③不少于40字 。(4分)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 弱 、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 。从“⻥”“⻥ ” 等字来看, 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 相关,象形性强, 笔画繁复;之后象形 程度减弱, 字形逐步简化。
(2)李陵曰 “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2024新课标II卷】 (1)吾求公数岁, 公辟逃我, 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 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 【2024全国甲卷】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 :“霸所以能自立者, 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 以此负汝。
①劝请;②互相劝酒;③你们这些人;④类;辈;⑤撰写;⑥连 、跟着 。相随属:接连出现;
⑦类 、辈, 指某一类人
比较学习 赴,如 ,适 ,往,之
“如”与“适”“之”同义 。“如+地点”=“适+地点”=“之+地点”
“赴”的意义是将身投入,往往指投入水火 。 “往”多不接宾语(不用时期用法有差异, 了解即可)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 【我有亲父兄】 “亲”,有血缘关系的
飞》 “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陵事亲孝】 “亲”,父母
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取独
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彼之不死】
“之”,取独
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 【迨诸父异爨】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
(4)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
(2)然后得一夕安寝( )
(3)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
(4)衣食所安( )
(5)既来之,则安之( )
3.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3)被发行吟泽畔( )
(4)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
(5)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
(3)每逢佳节倍思亲( )
5 本
(1)盖亦反其本矣( )
(2)此之谓失其本心( )
(3)若止印三二本( )
(4)本末倒置( )
(5)抑本其成败之迹( )
6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3)孔子鄙其小器( )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
(4)左右欲兵之( )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3)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
9。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2)虽不能察,必以情( )
(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5)人至察则无徒( )
10.朝
(1)朝服衣冠( )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4)于是入朝见威王( )
(5)两朝开济老臣心( )
(6)坐南朝北( )
【参考答案】
1.爱
(1)疼爱(2)喜爱(3)吝惜(4)爱惜(5)欣赏
2.安
(1)安稳(2)安逸(3)哪里(4)养生(5)使…安定
3.被
(1)被动词(2)通“披”,穿在身上(3)通“披”,散开(4)被子(5)覆盖4.倍
(1)通“背”,背叛(2)加倍(3)越发
5 本
(1)根本(2)原本(3)量词(4)根本(5)推究本源
6 鄙
(1)边界的地方(2)浅陋(3)轻视
7.兵
(1)兵器(2)军队(3)策略(4)用兵器杀人
8.病
(1)疾病(2)困苦(3)责备
9。
察
(1)仔细看(2)了解(3)洁白的样子(4)看清楚(5)精明
10.朝
(1)早晨(2)朝见(3)朝拜(4)朝廷(5)朝代(6)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