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十八项重点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为防止输电线路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预防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04]641〕、«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国家电网生技[2005]174号〕及其它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6.1 设计时期应注意的问题6.1.1 加强设计、基建及运行单位的沟通,充分听取运行单位的意见。
条件许可时,运行单位应从设计时期介入工程。
运行单位应从设计时期介入工程。
6.1.2 充分考虑专门地势、气象条件的阻碍,尽量躲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地区,并合理选取杆塔型式及强度。
对易覆冰、风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缩短耐张段长度,同时杆塔设计应留有裕度。
6.1.3 线路应尽可能躲开矿场采空区等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地区。
6.1.4 220kV及以上新建线路在农田、繁华地段不宜采纳拉线塔。
110kV及以上新建及改造线路不再采纳拉线杆塔,无专门要求时宜选用角钢自立式铁塔。
新建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依照杆塔承担荷载情形,宜选用无拉线的混凝土电杆、角钢自立式铁塔或钢管电杆。
6.1.5 45度及以上转角塔的外角侧宜使用双串瓷或玻璃绝缘子,以幸免风偏放电。
必须重视风偏闪络问题,从源头做好风偏闪络防治工作,勘测设计时,当线路通过专门的强风口地带〔如山区峡谷、河道或位于暴露的山脊、顶峰、沿迎风坡及垂直于无屏障的山口、无屏障的山沟交汇口等〕时,宜适当提高设计风速。
强风区线路杆塔的选择要专门注意校核风偏角,并留有一定裕度,确保实际风偏角小于设计风偏角,必要时采纳V型串。
关于存在上拔或垂直荷载较小的塔位,幸免采纳直线杆塔加挂重锤的方式,应考虑选用直线耐张杆塔。
新建500kV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大风条件下,全线风压不平均系数按现行规程取0.61设计,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按风压不平均系数0.75进行校验。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八项重点措施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八项重点措施安全生产部二00五年三月目录1 防止火灾事故2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3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4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5 防止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破事故6 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7 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8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粉尘爆炸事故9 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10 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1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12 防止设备腐蚀事故13 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4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16 防止直流系统事故17 配合电网作好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的措施18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9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20 防止接地网事故21 防止污闪事故22 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3 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24 防止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5 防止风力机事故26 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27 防止风灾事故28 防止交通事故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八项预防措施1 防止火灾事故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原国家电力工业部《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1993)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1.1 电缆防火。
1.1.1 300 MW及以上机组应采用满足GB12666.5-90A类成束燃烧试验条件的阻燃型电缆。
1.1.2 重要回路如直流油泵电源、消防水泵电源及蓄电池直流电源等线路应采用满足GB12666.5-90A类耐火强度试验的耐火型电缆。
1.1.3 200MW及以上机组,在控制室电缆夹层、计算机室、主控楼、网控楼、通讯楼、汽机房运转层架空电缆处、锅炉0m上电缆架空处,主要电缆隧道及电缆竖井,机、炉房至主控楼电缆通道设置适应现场条件的性能可靠的火灾监测及报警装置。
1.1.4 主厂房电缆与热体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m,动力电缆不小于1m。
1.1.5 在密集敷设电缆的主控制室下电缆夹层和电缆沟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防止电力生产事故是电力行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国家电力监管部门制定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这些要求涵盖了电力生产的各个方面,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要点: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电力生产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明确管理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制度,并进行有效落实。
2.完善管理体系。
电力生产企业应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运行、检修等各个环节的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管理制度。
3.健全安全培训体系。
电力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培训体系,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4.加强设备管理。
电力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在设备购置、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5.完善应急预案。
电力生产企业应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急预案,针对各类事故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加强事故隐患排查。
电力生产企业应定期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实保障生产安全。
7.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电力生产企业应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和设备,降低安全风险。
8.加强现场管理。
电力生产企业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安全规程和操作流程,防止违章操作和事故发生。
9.完善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电力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0.加强安全检查和评估。
电力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11.加强供电设施保护。
电力生产企业应加强对供电设施的保护,防止外力破坏和人为破坏,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2.严禁违规行为。
电力生产企业应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包括超负荷运行、过载操作等,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13.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制。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新增条款要点20181125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十八项反措新增条款要点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3加强设计阶段安全管理1.3.1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应认真吸取人身伤亡事故教训,并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及时改进和完善安全设施及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设计。
2012版1.3.2施工图设计时,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并对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措施建议,并在设计交底中体现。
2012版2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2.4二次系统2.4。
1设计阶段2.4。
1。
1认真做好二次系统规划.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做好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规划,提出合理配置方案,保证二次相关设施、网络系统的安全水平与电网保持同步。
2012版2。
4。
1.2稳定控制措施设计应与系统设计同时完成.合理设计稳定控制措施和失步、低频、低压等解列措施,合理、足量地设计和实施高频切机、低频减负荷及低压减负荷方案. 2012版2.4.1。
3加强11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母线、22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设备快速保护建设。
(双重化配置问题)2012版2。
4.1.4特高压直流及柔性直流的控制保护逻辑应根不同工程及工程不同阶段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特性进行异化设计,以保证交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
2018版新增2.5无功电压2.5.1设计阶段2。
5.1。
2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配置应使系统具有灵活的无功电压调整能力,避免分组容量过大造成电压波动过大。
2012版3防止机网协调及新能源大面积脱网事故有新能源工程单独学习。
4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4.2完善防误操作技术措施4。
2。
4新投运的防误装置主机应具有实时对位功能,通过对受控站电气设备位置信号采集,实现与现场设备状态一致。
2018版新增4.2.5防误装置(系统)应满足国家或行业关于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严禁与外部网络互联,并严格限制移动存储介质等外部设备的使用。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8、拆除工程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正确的拆除程序,不得颠倒,以防建(构)筑物倒 塌坠落。
绝不允许这样拆楼!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9、对强度不足的作业面(如石棉瓦、铁皮板、采光浪板、装饰板等),人员在作业时, 必须采取加强措施,以防踏空坠落。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10、在5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特殊情况下,确需在恶劣天气进行抢修时,应组织人员充分讨论必要的安全措施,经本单 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一)脚手架实行三级验收,即班组级、部 门级、公司级。分级验收 界定如下: 1. 3m~5m 的脚手架由搭设班组的班长、技 术员验收、挂牌。 2. 5m~10m 的脚手架由使用部门管理人员 验收、挂牌。 3. 10m 以上的脚手架由生产技术部负责验 收、挂牌。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4、登高用的支撑架、脚手架材质合格,并装有防护栏杆、搭设牢固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 使用,使用中严禁超载,防止发生架体坍塌坠落,导致人员踏空或失稳坠落,使用吊篮悬 挂机构的结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配重及可固定措施。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11、登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应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防止触电事故
什么是触电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带来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
1、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 2、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常见的有灼伤、电烙伤 和皮肤金属化、电光眼、机械损伤、骨折、截肢等。 3、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 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1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1.1.1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体格检查至少每两年一次),凡不适宜高空作业的疾病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防晕倒坠落。
1.1.2 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必须系在牢固物件上,防止脱落。
在高处作业必须穿防滑鞋、设专人监护。
高处作业不具备挂安全带的情况下,应使用防坠器或安全绳。
1.1.3 高处作业应设有合格、牢固的防护栏,防止作业人员失误或坐靠坠落。
作业立足点面积要足够,跳板进行满铺及有效固定。
1.1.4 登高用的支撑架、脚手架材质合格,并装有防护栏杆、搭设牢固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严禁超载,防止发生架体坍塌坠落,导致人员踏空或失稳坠落,使用吊篮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配重及可固定措施。
1.1.5 基坑(槽)临边应装设由钢管φ48mm×3.5mm(直径×管壁厚)搭设带中杆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上除警示标示牌外不得拴挂任何物件,以防作业人员行走踏空坠落。
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采用定型卡带进行固定。
1.1.6 洞口应装设盖板并盖实,表面刷黄黑相间的安全警示线,以防人员行走踏空坠落,洞口盖板掀开后,应装设刚性防护栏杆,悬拄安全警示板,夜间应将洞口盖实并装设红灯警示,以防人员失足坠落。
1.1.7 登高作业应使用两端装有防滑套的合格的梯子,梯阶的距离不应大于40cm,并在距梯顶1m处设限高标志。
使用单梯工作时,梯子与地面的斜角度为600左右,梯子有人扶持,以防失稳坠落。
1.1.8 拆除工程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正确的拆除程序,不得颠倒,以防建(构)筑物倒塌坠落。
1.1.9 对强度不足的作业面(如石棉瓦、铁皮板、采光浪板、装饰板等),人员在作业时,必须采取加强措施,以防踏空坠落。
1.1.10 在5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特殊情况下,确需在恶劣天气进行抢修时,应组织人员充分讨论必要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三十项重点要求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三十项重点要求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1.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组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电力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2.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和权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修订。
3. 加强安全培训•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建设安全监测系统•安装安全监测设备,及时监测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指标,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处理。
二、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5.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保养和修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 技术设备更新•及时更新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生产效率。
7. 合理布局设备•合理布局电力生产设备,考虑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防火防爆要求,防止事故扩散。
8. 设备日常巡检•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设备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9. 安装消防设施•配备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提供有效的消防措施来防止火灾事故。
10. 安装泄漏监测装置•在关键部位安装泄漏监测装置,及时发现有害气体泄漏和液体泄漏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 建设紧急疏散通道•设置紧急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现场,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加强安全防护围栏•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防护围栏,限制人员进入,防止事故发生和非法入侵。
四、加强工艺管理和操作规范13. 安全工艺选择•选择安全工艺和技术,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电力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14. 制定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责任和操作要求,规范人员的作业行为。
15. 加强设备操作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操作失误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16. 加强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保持生产现场的整洁和安全,防止堆放物品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2018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9)3 防止机网协调及新能源大面积脱网事故 (19)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30)5 防止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 (34)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46)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59)8 防止直流换流站设备损坏和单双极强迫停运事故 (63)9 防止大型变压器(电抗器)损坏事故 (77)10 防止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事故 (88)11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99)12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107)13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122)14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130)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40)16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16217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193)18 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197)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0号)、《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8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Q/GDW 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Q/GDW 1799.2-2013)、《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质〔2014〕265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试行)》(国家电网安质〔2016〕212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强化本质安全的决定》(国家电网办〔2016〕624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质〔2016〕356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7〕1101号)、《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外包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质〔2017〕311号)、《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安全危险点辨识与预控手册(试行)》(国家电网营销〔2011〕237 号)、《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电网安质〔2016〕356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加强各类作业风险管控1.1.1 实施生产作业标准化安全管控,科学安排作业任务,严格开展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有序组织生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4)3 防止机网协调及风电大面积脱网事故 (11)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17)5 防止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 (18)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24)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30)8 防止直流换流站设备损坏和单双极强迫停运事故 (32)9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 (39)10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 4711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53)12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58)13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65)14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69)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74)16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8917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100)18 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103)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关于印发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11]139 号) 、《关于印发生产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11]137号)、《关于印发<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防人身事故十二条措施(试行)>、<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安全危险点辨识与预控手册(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营销〔2011〕237 号)、《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 号)、《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0]17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重点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基建[2008]696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监[2008]891号)、《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Q/GDW250—2009)及其它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加强各类作业风险管控1.1.1 根据工作内容做好各类作业各个环节风险分析,落实风险预控和现场管控措施。
1.1.1.1对于开关柜类设备的检修、预试或验收,针对其带电点与作业范围绝缘距离短的特点,不管有无物理隔离措施,均应加强风险分析与预控。
1.1.1.2对于隔离开关的就地操作,应做好支柱绝缘子断裂的风险分析与预控,监护人员应严格监视隔离开关动作情况,操作人员应视情况做好及时撤离的准备。
1.1.1.3 对于高空作业,应做好各个环节风险分析与预控,特别是防静电感应和高空坠落的安全措施。
1.1.1.4 对于业扩报装工作,应做好施工、验收、接电等各个环节的风险辨识与预控,严格履行正常验收程序,严禁单人工作、1不验电、不采取安全措施以及强制解锁、擅自操作客户设备等行为。
1.1.2 在作业现场内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地点,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宜设立安全警示牌,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对交叉作业现场应制订完备的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2 加强作业人员培训1.2.1 定期对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制度、技术、风险辨识等培训、考试,使其熟练掌握有关规定、风险因素、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各自安全职责,提高安全防护、风险辨识的能力和水平。
1.2.2 对于实习人员、临时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并应在证明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和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带领下方可作业。
禁止指派实习人员、临时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单独工作。
1.2.3 应结合生产实际,经常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思想、安全文化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伤害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1.3 加强对外包工程人员管理1.3.1 加强对各项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明确业主、监理、承包商的安全责任,严格资质审查,签订安全协议书,严禁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并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考核。
1.3.2 监督检查分包商在施工现场的专(兼)职安全员配置和履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施工机具的定期检验及现场安全措施落实等情况。
1.3.3 在有危险性的电力生产区域(如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触电、高空坠落、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烧烫伤等人员、电网、设备事故的场所)作业,发包方应事先对承包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承包方制定安全措施,并配合做好相关安全措施。
1.4 加强安全工器具和安全设施管理1.4.1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配备充足的、经国家认证认可的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和防护用品,并按照有关标准、规程要求定期检验,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和防护用品,提高作业安全保障水平。
1.4.2 对现场的安全设施,应加强管理、及时完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安全性能和功能满足相关规定、规程和标准要求。
1.5 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1.5.1在输变电工程设计中,应认真吸取人身伤亡事故教训,并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及时改进和完善安全设施及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设计。
1.5.2 施工图设计时,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内容,编写《输变电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表》,突出说明安全防护措施设计。
1.6 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1.6.1 强化工程分包全过程动态管理。
施工企业要制定分包商资质审查、准入制度,要做好核审分包队伍进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动态考核工作,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分包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1.6.2 抓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及特殊作业技术方案评审制度,施工安全方案的变更调整要履行重新审批程序。
施工单位要落实好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等安全技术措施。
1.6.3 严格执行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项目监理部要严格执行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入场资格审查制度,审查上岗证件的有效性。
施工单位要加强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强调工作负责人不得使用非合格专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要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严肃特种作业行为规范。
1.6.4加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要重点落实对老旧机械、分包单位机械、外租机械的管理要求,掌握大型施工机械工作状态信息,3监理单位要严格现场准入审核。
施工企业要落实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的安全管理要求,严格按规范流程开展作业。
1.7 加强运行安全管理1.7.1 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落实好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并按要求规范填写两票内容,确保安全措施全面到位。
1.7.2 强化缺陷设备监测、巡视制度,在恶劣天气、设备危急缺陷情况下开展巡检、巡视等高风险工作,应采取措施防止雷击、中毒、机械伤害等事故发生。
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为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应认真贯彻《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 755-2001)等行业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2.1 电源2.1.1 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2.1.1.1 合理规划电源接入点。
受端系统应具有多个方向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点应合理分散接入,每个独立输电通道的输送电力不宜超过受端系统最大负荷的10%-15%,并保证失去任一通道时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端系统可靠供电。
2.1.1.2发电厂宜根据布局、装机容量以及所起的作用,接入相应电压等级,并综合考虑地区受电需求、动态无功支撑需求、相关政策等的影响。
2.1.1.3发电厂的升压站不应作为系统枢纽站,也不应装设构成电磁环网的联络变压器。
2.1.1.4开展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之前,应完成“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研究”和“大型风电场输电系统规划设计”等相关研究。
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应与电网总体规划相协调,并满足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42.1.2 基建阶段应注意的问题2.1.2.1对于点对网、大电源远距离外送等有特殊稳定要求的情况,应开展励磁系统对电网影响等专题研究,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励磁系统的选型。
2.1.2.2 并网电厂机组投入运行时,相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稳定措施和电力专用通信配套设施等应同时投入运行。
2.1.2.3按照国家能源局及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文件要求,严格做好风电场并网验收环节的工作,避免不符合电网要求的设备进入电网运行。
2.1.3 运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2.1.3.1 并网电厂发电机组配置的频率异常、低励限制、定子过电压、定子低电压、失磁、失步等涉网保护定值应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2.1.3.2 加强并网发电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励磁系统及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和调速系统的运行管理,其性能、参数设置、设备投停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2.1.3.3 加强风电集中地区的运行管理、运行监视与数据分析工作,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制订防止风电机组大量脱网的反事故措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2 网架结构2.2.1 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2.2.1.1 加强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制定完备的电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尽快强化电网薄弱环节,重点加强特高压电网建设及配电网完善工作,确保电网结构合理、运行灵活、坚强可靠和协调发展。
2.2.1.2电网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
对于造成电网稳定水平降低、短路电流超过开关遮断容量、潮流分布不合理、网损高的电磁环网,应考虑尽快打开运行。
2.2.1.3 电网发展速度应适当超前电源建设,规划电网应考虑5留有一定的裕度,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等提供物质基础,以提供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2.2.1.4系统可研设计阶段,应考虑所设计的输电通道的送电能力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的裕度。
2.2.1.5 受端电网330kV 及以上变电站设计时应考虑一台变压器停运后对地区供电的影响,必要时一次投产两台或更多台变压器。
2.2.2 基建阶段应注意的问题2.2.2.1 在工程设计、建设、调试和启动阶段,电网公司的计划、工程、调度等相关管理机构和独立的发电、设计、调试等相关企业应相互协调配合,分别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保证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相关配套设施等能同时投入运行。
2.2.2.2 加强设计、设备定货、监造、出厂验收、施工、调试和投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鼓励科技创新,改进施工工艺和方法,提高质量工艺水平和基建管理水平。
2.2.3 运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2.2.3.1电网应进行合理分区,分区电网应尽可能简化,有效限制短路电流;兼顾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分区之间要有备用联络线以满足一定程度的负荷互带能力。
2.2.3.2 避免和消除严重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磁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