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东晋葛洪简介 中国古代最早的“化学家”

合集下载

东晋传奇名医——葛洪

东晋传奇名医——葛洪

东晋传奇名医——葛洪
葛洪生平养生自古流传,东晋名医葛洪的中医养生文化流传至今,为后人留下了广博实用的中医养生理论。

跟小编一起探秘中医的道与法。

葛洪(公元283~363年),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

葛玄(葛仙翁)的从孙,以其行医独到,善用怪药,世称小仙翁。

出身江南士族,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

其学生及弟子为李时珍、孙思邈等中医学家。

其父仙逝后从此家道中落。

葛洪成年后尤喜养生神仙之术,后拜师与岳丈鲍靓学习,葛洪晚年与妻鲍姑隐居罗浮山,专心养生修炼,共同探索五脏养生的奥秘。

葛洪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葛洪成就
道教成就:《抱朴子》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

内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卷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
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医学成就:《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其中《肘后备急方》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强调针灸法的使用。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

对医药学和临床急症医学产生很大影响。

化学成就:化学药物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化学药物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

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

悬壶济世:葛洪(东晋)

悬壶济世:葛洪(东晋)

悬壶济世:葛洪(东晋)悬壶济世:葛洪(东晋)葛洪以前在《古代明道—抱朴子葛洪》中,我主要从作为“著名道士”的角度写了葛洪。

此文试图从作为医学家的一面来表述他的成就!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

这是晋代科学家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

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对他的一生,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历代名医像赞》的一首诗来概括:“陷居罗浮,优游养导,世号仙翁,方传肘后”。

但这只说出了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的一面。

而他另外的一面却被忽略了。

其实,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

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

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

元·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

画意是葛洪迁居到罗浮山去修炼。

《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

内篇说的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病等事,属于道教的著作。

但其中《金丹》、《仙药》、《黄白》等部分是总结我国古代炼丹术的名篇;外篇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事。

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是著名的文论著作。

《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切用的方书。

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

而且,篇帙不大,可挂在肘后随行(即今天所说的袖珍本)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

所以,受到历代群众的欢迎。

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古代黄麻纸的发明者——葛洪

古代黄麻纸的发明者——葛洪

古代黄⿇纸的发明者——葛洪古代黄⿇纸的发明者——葛洪来源:纸坛纵横作者:刘仁庆在我国西部敦煌出⼟或传世的⽂书、经卷中,有⼀些是⽤黄⿇纸书写的。

1978年10⽉中旬,我们到莫⾼窟,承蒙常书鸿先⽣展⽰浏览,深感机会难得。

按照当时的规定敦煌的⽂物⼀律禁⽌拍照,故⽽没有留下像⽚,令⼈遗憾。

这⾥只好借⽤⽂字“勾勒”⼀下。

简单地说,黄⿇纸就是⼀种呈黄⾊的⿇纸,质地粗厚。

这种纸曾经风⾏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者众多。

黄⿇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张染⾊加⼯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定的地位。

那么,这种加⼯纸的发明者是谁?回答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

黄⿇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葛洪⾃幼勤奋好学,因为家⾥贫穷,⽆钱供他读书,他⽩天随⼩伙伴上⼭拾柴,晚上在灯下⾃学,苦读不倦。

青年之后,通晓经史,闻名乡⾥,成为⼀个学识渊博之⼠。

葛洪最感兴趣的是养⽣、修仙之术,故经常向精通道术和占⼘的⼈请教,着迷于采药、炼丹、防⽼,偶尔也给⼈开药治病。

后来,他听别⼈说南⽅盛产朱砂硫化汞,炼丹⽤的主要原料。

于是,便毅然决然地南下⼴州,并在罗浮⼭定居下来。

每⽇关门炼丹,拒绝⼀切应酬。

葛洪找来了不少中药材,如朱砂、雄黄、⽯胆、硫黄等,开炉冶炼。

其间,他还把⼀些包药物的纸泡在⽔⾥看看有什么变化。

等到积累了⼤量经验后,葛洪就埋头著书,终于写出了在我国⽂化史上具有影响⼒的《抱朴⼦》、《⾦匾药⽅》、《西京杂记》等书。

葛洪除了对医学和炼丹术有独特的贡献之外,还有⼀项鲜为⼈知的发明,那就是利⽤黄璧汁染⾊,制出了我国最早的染⾊加⼯纸——黄⿇纸。

在此,略加介绍。

黄檗⼜名黄柏,为芸⾹科植物,其树⽪中含有⼩檗碱、棕桐碱和黄柏碱等化学成分。

黄檗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解毒之功效。

医学上主要⽤于治痢泻、⾚肿、⼝疮、黄疽等疾病。

传说葛洪有⼀次去野外采集药材,他看见⼀药农正在剥离黄檗树⽪,便问起原由。

药农说,这种黄⾊的树⽪,能够杀灭⼩⾍⼦。

葛洪听了半信半疑,便随⼿采撷了⼀些,拿回去做实验。

葛洪

葛洪

葛洪天台山村是葛洪诞生地。

葛洪,东晋时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文学家、医学家,人称“葛仙翁”,“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

他的父亲葛悌是江苏句容人,在肥乡县当县令,葛洪就出生在天台山村,而当时的肥乡县城就是天台山村的葛孽城。

葛洪在其《抱朴子外篇•自叙》中说:“洪父以孝友闻,行为士表,方册所载,罔不穷览。

仕吴五官郎、中正,建城、南昌二县令、中书郎、廷尉平、中护军,拜会稽太守,未辞而晋军顺流,西境不守。

博简秉文经武之才,朝野之论,佥然推君。

于是转为五郡赴警,大都督给亲兵五千,总统征军,式遏疆埸。

天之所坏,人不能支。

故主钦若,九有同宾。

君以故官赴除郎中,稍迁至大中大夫。

历位大中正、肥乡令,县户二万,举州最治,德化尤异。

”葛洪的父亲葛悌什么时候投晋?在《晋书》葛洪本传中也有记载:“洪父悌,吴平(280年)后入晋。

”(《晋书》房玄龄著商务印刷馆1982)公元280年,葛悌以吴中护军身份随孙皓同赴洛阳。

也就是说,葛悌入晋后,于公元280年至洛阳,入洛后,《抱朴子外篇•自叙》称葛悌“以故官赴(洛阳),除郎中,稍迁至太中大夫,历位大中正、肥乡令。

”(《抱朴子外篇》抱朴子外篇全译庞月光译注贵州人民1997)依次任职郎中、太中大夫、大中正、肥乡令这些官职。

葛洪的父亲葛悌什么时候任职肥乡县令?据《自叙》推断,应该是在投晋至葛悌去世,即公元280至295年间。

今存《肥乡县志》,早者为清雍正四年,有关葛悌任职肥乡县县令事阙如。

之前《肥乡县志》因毁于水火或兵燹无法考证,明刻本《广平府志》亦不载。

葛悌在肥乡任职的时间是在公元280年之后,二年后也就是282年葛洪出生。

根据葛悌入晋为官履历,先郎中,后稍迁至太中大夫,历位大中正的官职,肥乡县令,从肥乡县又升迁为吴王郎中令、邵陵太守。

晋惠帝元康四年,即公元294年,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

葛悌于是年被任命为吴王郎中令,可以推断,从肥乡县离开的时间最迟不得低于此时。

时,葛洪12岁。

《纪录?葛洪》之四从祖三国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玄

《纪录?葛洪》之四从祖三国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玄

《纪录•葛洪》之四从祖三国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玄从祖葛玄是对葛洪影响很大的另外一个葛氏族人。

《真诰》载:“葛玄字孝先,是抱朴从祖,即郑思远之师也。

”《云笈七签》云:“思远(郑隐)……付玄从弟少传奚,奚付子护军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朴子也。

”从祖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

若从祖年长于祖父则称为伯祖父,简称为伯祖;若从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父,简称为叔祖。

据《云笈七签》郑隐师从葛玄,又传于葛玄的从弟葛奚,葛奚传于子葛悌之记载,葛洪祖父葛奚是葛玄之从弟(堂弟),故葛玄为葛洪的伯祖。

葛玄(164—244年),字孝先,东汉末年、三国时东吴著名方士,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一代宗师,被尊称为“葛仙公”“葛仙翁”,句容都乡吉阳里人。

都乡吉阳里在今句容城华阳南路区域,属崇明街道葛仙社区。

《弘治句容县志》:“宣化坊,在县治前吉阳里,以承流宣化得名。

”葛玄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句容。

出身名门,家世显赫。

先祖在西汉末年任荆州刺史,后因王莽篡位而弃官归乡。

高祖葛庐因在两汉之际起兵辅佐汉光武帝刘秀,为建立东汉王朝立有大功,刘秀称帝之后,封其为车骑将军,升骠骑大将军,下邳(今江苏睢宁古邳镇,古称邳国、下邳郡)僮县(在今安徽泗县东北)侯。

出于家族考虑,葛庐让封爵于弟葛文,自己则弃甲渡江向南,安家于句容。

祖父葛矩,历任安平(今江西安福县)太守、黄门侍郎。

从祖葛弥,曾任豫章(江西南昌的别称)等五郡太守,后隐居括苍山。

父葛焉,字德闰,历任儒州(治今甘肃环县芦家湾乡)主簿,山阴(今绍兴市越城区)县令,散骑常侍,大尚书等职。

《弘治句容县志》陶弘景《青元观碑记》载:“仙公姓葛,讳玄,字孝先,丹阳句容都乡吉阳里人也,本属琅琊。

后汉骠骑童侯庐,让国于弟,来居此土。

七代祖文即骠骑之弟,袭封章侯。

祖矩,安平太守、黄门郎。

从祖弥,豫章等五郡太守。

父焉,字德闰,儒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代载英哲,族冠吴史。

”葛玄的家世,既是德望昭著的官宦世族,又有耕读喜游之传统。

抱朴子葛洪

抱朴子葛洪

抱朴子葛洪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葛洪移居图》[1]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

“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

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

《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

《人物图·葛仙吐火图》明郭诩绘,上海博物馆藏。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

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

其父悌,继续仕吴。

吴亡以后,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

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

年十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乃“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 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

……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尠能读也。

”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

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

每以异闻,则以为喜。

虽见毁笑,不以为戚。

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

谓“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

西晋太安元年(302),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朴,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

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洪为将兵都尉,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

葛洪炼丹——精选推荐

葛洪炼丹——精选推荐

葛洪炼丹
葛洪炼丹
典故故事2013-06-19发送到微信
晋朝是司马⽒篡夺曹魏⽽建⽴的政权。

在篡位过程中,司马⽒⼀⽅⾯⼤肆屠杀曹魏王室,另⼀⽅⾯残酷镇压拥护曹魏的天下⼠⼈。

因为在儒家思想中,曾作为曹魏⾂⼦的司马⽒代魏⾃⽴,是⼤逆不道、不得⼈⼼的,司马⽒只得以⾼压的⼿段打击⼠⼈,让他们不得过问政治。

在这种形势下,⼠⼈谈论现实会招致杀⾝之祸,于是转向⾃我,转向⾃⾝,⽼庄思想⼤⾏其道,追求长⽣不⽼,关注练功养⽣,服炼仙丹。

炼丹就是把各种被认为益寿的物质掺和在⼀起,以⽕煮炼。

古⼈以为经过长时间煮炼的物质有助于延年益寿,长期服⾷可长⽣不⽼。

炼丹也就成了古代化学的开端。

西晋⼈葛洪是炼丹的著名⼈物。

⾃幼家⾥贫困,但勤奋好学,先学儒术,后好神仙养⽣之术。

著有《抱朴⼦》⼀书,除讲神仙外,对炼丹论述颇多。

据史书记载,葛洪的祖⽗学道得仙,被称为“葛仙公”。

葛洪得祖上真传,精悉炼丹之法。

做了⼀段时间官之后,就以年⽼为借⼝,远离西晋国都建康(今南京),请求做交阯(今越南北部)令。

皇帝认为交阯地处偏远,阻⽌他去。

葛洪说:“我去交阯并⽆其他的想法,只是那地⽅有丹⽽已。

”皇帝终于允诺了,于是葛洪携家室南⾏,⾄交阯罗浮⼭炼丹,活到⼋⼗⼀岁,在古代也算是⾼寿了。

后来,“葛洪炼丹”这⼀典故,⽤来指避世养⽣。

(曹俊)
《晋书·葛洪传》。

化学家简介(中国)

化学家简介(中国)

【魏伯阳】(约100~170年)中国东汉时期的炼丹家。

名翱,号伯阳,后人称他“云牙子”。

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一部炼丹著作,记录了我国古代炼丹的理论与实践。

他认为“易经”理论、道家哲学和炼丹术三者是统一的。

该书记录的有关化学知识和观察到的化学事实主要有:(1)水银容易挥发,也容易跟硫黄相化合,(2)氧化铅能被炭还原成铅,(3)几种不同金属可以组成合金,(4)从汞矿石可以制得红色硫化汞,(5)黄金不容易氧化,(6)物质起化学反应时的比例很重要等等。

鉴于炼丹术和道教相结合,披上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所以在《周易参同契》中有很多神秘荒诞和隐奥莫测的内容。

【葛洪】(约281~340年)中国东晋的炼丹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人称葛仙公。

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内容比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丰富而具体,而且隐讳的内容较少。

它涉及的知识有:(1)最早详细地记录反应的可逆性和物质相互转化的实验现象,(2)叙述了金属置换作用的实验事实,(3)制得外表如黄金、白银的几种合金,(4)列举某些化合物的性质及升华提纯的操作要点,(5)汇集了多种炼丹的矿物原料,说明人们认识和应用天然矿物质的范围扩大了。

由于历史条件,在《抱朴子·内篇》中仍充满了迷信色彩,宣扬了服丹长生不老之说,但该书集中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在化学上的成就。

葛洪是我国炼丹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颇受国内外化学史界的重视。

【沈括】(1031~1095年)中国北宋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字存中。

杭州钱塘(浙江杭州)人。

宋仁宗嘉祐年进士。

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

他担任过司天鉴、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知延州等职务,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东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东晋葛洪简介中国古代最早的“化学家”
导语:葛洪自号抱朴子,更著有《抱朴子》一书。

他对文章和美学论论述就在《抱朴子》这本书中体现了。

虽然比较零散,但是其中的价值是容不得我们忽
葛洪自号抱朴子,更著有《抱朴子》一书。

他对文章和美学论论述就在《抱朴子》这本书中体现了。

虽然比较零散,但是其中的价值是容不得我们忽视的。

抱朴是一个道教的术语,出自《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朴的意思就是道家的思想追求中的保持本真,怀抱纯朴,不受到社会和自然的干扰同物欲的影响。

《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讲的是神仙吐纳符箓的神仙术法,还有鬼怪变化,如何养生延年益寿,讲的全部都是道家养生范围;外篇则是谈论当时文学理论的批评,对人世间的评价,言辞意旨学识都比较广博,里面的话都很有道理,但是内容都以黄帝和老子为核心,当时的人都把《抱朴子》认为是道术之一。

葛洪认为修仙要积善行德,《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只是单纯的修炼,,要有远大的人生抱负,在入世修行的时候能够磨练自己,让自己既做到了济世救人,又可以使自己脱离凡尘成为圣者。

他认为修炼既可以增长自己的功德使自己长生,也可以治理国家,保天下太平。

通过修仙使自己长生,身体不损坏,是最大的孝道。

这一观点可能是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出的。

《抱朴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总结了魏晋以来所有的神仙家理论,从此确立了道教的神仙理论体系,并且还继承了被后世道教奉为神仙的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成为当时的炼丹大家。

葛洪卖薪买纸
关于葛洪卖薪买纸的故事其实就是葛洪艰苦求学的故事。

葛洪性格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