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100个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100个中国近代史一般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算起,到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共109年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大事件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中国近代史大事件的资料,仅供参考。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1861年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凇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风暴"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建交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

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中国屈辱的历史事件你知道分别有哪些吗?关于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屈辱的历史资料100字(一)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中日战争及中日21条第一次中日战争:发生於1894年~1895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发生於1937年~1945年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抗日战争。
《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
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
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
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地点:中国结果:英国胜利起因:虎门销烟领土变更:割让香港岛予英国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是一个动荡而又充满希望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当时的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和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些重要大事年表: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美国宣告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的封建制度被废除,标志着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
1804年:海地成为第一个无殖民地的黑人共和国,结束了法国对其殖民统治。
1839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
1853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是一场欧洲列强争夺地缘利益的战争,标志着拿破仑时代的终结。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废除奴隶制度,结束了美国的种族隔离。
1885年:柏林会议召开,欧洲列强在非洲进行了瓜分,开始了新殖民主义的高潮。
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爆发战争,美国获得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等地,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大国。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战争成为全球战争,导致数百万人丧生,改变了欧洲和全球的政治格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的兴起。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全球至少6000万人死亡。
1945年:联合国成立,取代了旧的国际联盟,成为国际合作与维和的重要组织。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结束了英国对南亚的殖民统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长达100年的内外战乱,开启了新中国的历史。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月的壮举,开创了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1989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开始,也结束了冷战时期的分裂与对立。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结束了百年英国殖民统治。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场著名战争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场著名战争1、阪泉之战,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从黄帝成为中原领袖。
2、涿鹿之战(约前4600年),炎黄部落击败蚩尤部落,使炎黄成为中华民族祖先。
3、鸣条之战(约前1766年),商汤讨伐夏桀,夏亡商立。
4、牧野之战(约前1027年),商亡周兴。
5、繻葛之战(前707年),郑庄公挑战,周室势衰。
6、长勺之战(前684年),春秋时期鲁国以弱胜强齐的战例。
7、晋灭虞、虢之战(前655年),假途伐虢、唇亡齿寒成为启示。
8、泓水之战(前638年),宋楚对阵,宋襄公迂腐式的仁义成为笑柄。
9、晋楚争霸,从城濮之战(前632年)经邲之战(前597年)到鄢陵之战(前575年),春秋经历了晋楚两强称霸的时期。
10、秦晋争霸,秦晋先后经历崤之战(前627年)和麻隧之战(前578年)等,秦国占不到便宜,转而向西发展。
11、吴楚战争。
从鸡父之战(前519年)到柏举之战(前506年),在伍子胥、孙子的协助下,吴国击败强楚实现霸业。
12、吴越战争(前510—前475年),越王勾践臣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13、晋阳之战(前455年),奠定了韩、魏、赵三家分吴的局面。
14、魏齐战争,桂陵之战(前353年)齐国成功实施“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前342年)齐军采孙膑之计大败魏军。
15、济西之战(前284年)和即墨之战(前279年),乐毅统帅盟军几乎灭了齐国,田单取得即墨防守战的胜利才使齐国幸而复国。
16、长平之战(前260年),秦名将白起坑杀赵国大军,秦国从此独霸天下。
17、赵破匈奴(前244年),赵边将李牧以步兵大兵团全歼匈奴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
18、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前230年灭韩,前228年使用反间计诛杀李牧后灭赵,前225年水淹大梁灭魏,前224年大将王翦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从而统一中国。
19、巨鹿之战(前207年),项羽消灭秦朝主力军。
20、楚汉战争(前205—前203年),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占领关中,彭城之战项羽以少胜多,成皋会战汉胜楚败,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场决定性战役

尊敬的办公室领导,亲爱的国防生战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搭档刘广哲精心制作的ppt。
今天问我俩要给大家演讲的内容和军事有关,和战争有关。
伴随着人类的进步,战争的形式也得到了发展,从茹人饮血的奴隶制社会,到冷兵器时代的封建社会,到热兵器时代的近代战争,到如今高科技武器的现代战争!这些都见证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在漫长的年代里,埃及、印度、阿卡德、巴比伦、赫梯、亚述、希腊、波斯、马其顿、罗马等奴隶制国家,为了扩张领土、建立霸权、掠夺奴隶和财物,进行过无数次战争。
以战争实践为基础,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战争准备、军队组织、作战方法、兵器使用、物资补给等方面逐渐有了认识,初步形成了各自的战争艺术。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火药、火器的传入及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欧洲出现了军事上的复兴,军事学也得以发展。
如果项羽在垓下战胜了刘邦,中国汉族的称谓还存在吗?如果华盛顿在特伦顿一役失败,其后美国还能顺利立国吗?如果拿破仑赢得了滑铁卢战役,欧洲有可能成为一体吗?如果纳粹德国攻占了莫斯科,二战最终胜利的还会是盟军吗?成王败寇莫是如此,我们要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本书,美国作家戴维斯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场决定性战役》。
100场决定性战役记录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冲突——从公元前1469年到1991年,每一场战役都提供了如下信息:战役名称及交战日期,指挥官,军队规模;冲突的历史根源,涉及国家及它们的目的;战争的长期影响。
下面由我和我的搭档,为大家介绍两场影响世界进程的战役!滑铁卢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役。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滑铁卢战役:地点:滑铁卢(今比利时境内)参战方:法国,第七次反法同盟主要指挥官:拿破仑(法),威灵顿(英国、荷兰)、布吕歇尔(普鲁士)参战方兵力:法军73,000人、67,000名英军、60,000名普军伤亡情况:法军死伤俘共3.3万,盟军2.2万结果:盟军胜利意义:拿破仑的失败,结束了其非凡的事业,欧洲开始了长达40年的和平时期。
中国100年内历史,近代史总结

一、1840至1901年1.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339年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3.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开设工厂),外国资本主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4.1851年的广西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中国抗战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抗战十大著名战役第一战役:淞沪会战(先后两次,中日双方参战部队累计高达100万人次,战争场面规模宏大,号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方几乎出动了国民革命军的所有精锐部队,蒋介石亲自指挥全局作战。
由于双方均是大兵团作战,武器以重装备为主,故双方均伤亡惨重,故战场被称为人血磨房和绞肉机)第二战役:徐州会战(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在鲁南和苏北地区反复拉锯作战,其中,国军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挥下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一战击溃日军两大精锐师团的合围)第三战役:太原会战(包括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平型关战役等一系列战事,国民党部队损失极为惨重,两名军长阵亡,最后太原失守,但却坚持贯彻了国民政府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意图)第四战役:武汉会战(先后两个阶段,中日双方参战部队高达100万人次,日军纠集十二个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及飞机五百架分四路进攻武汉。
国民政府则调集陆海空三军,计有战舰40余艘,飞机100余架,陆军110个师总兵力约120万人。
)第五战役:长沙会战(先后进行了三次,中日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次,战斗空前惨烈,双方均动用了飞机、大炮和坦克,双方均损失惨重,在会战前夕,意外地发生长沙大火,使“焦土抗战”不幸成为了严酷的现实)第六战役:上高会战(总指挥薛岳,副总指挥罗卓英,参战主力74军王耀武、张灵甫部队取得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日军松蒲106师团,是一次完胜日军的大战役,为74军赢得抗日铁军的称谓)第七战役:滇缅会战(1944年初,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在滇缅边境、即缅北进行反攻,全歼日军两个师团,重创日军两个师。
同年春月,为打通中印公路,以中国驻印军指挥官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黄伯韬、邱清泉率新一军、新六军反攻缅北,越崇山峻岭,进击新平洋,与日军战于太白家。
三月五日,克孟关,后又克孟拱,密支那,发动滇西攻势策应驻印军作战。
同时,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五个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攻势,策应驻印军作战,叠克日军坚固据点龙陵、腾衡,直捣畹町。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读后感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读后感培根说:“读史使人明鉴。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产生许多历史事件。
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或是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剧变,或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亦或是一次惊天动地的变革。
在岳飞抗金中,感受到岳飞做为主战派的始终如一决意、民族气节和忠君爱国。
在辛亥革命中,感受到革命党人的了不起无私奉献。
他们为了国家的革命和单一制昌盛,作出了铁甲舰代价,他们就是了不起而无私的。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对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表无奈与反感,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忧虑。
在香港回归中,感受到祖国的不断经济繁荣强悍,为祖国深感深深自豪与自豪。
这本书读后,对国家历史又有深入了解。
历史很有魅力,虽早已发生,但却历历在目,仿若昨天一般,永久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个人是非常喜爱读史的。
一直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老师,我想无疑是对的。
正因为有了兴趣,才会看历史,去了解它,探索它。
这本书挑选出的100件大事,从古到今,渐渐不凡。
从中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了不起。
中国做为一个古老而又强悍的国家,就是每个中国人的自豪。
而提振起至中华民族的,正是存有责任和存有担负起的民族脊梁。
鲁迅先生说道:“中国的强悍必须必须存有中国魂的提振,而中国魂就是几千年去这个古老民族而累积出来的民族气节。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时技术创新。
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锐气,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起。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写作历史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写作历史,可以使我们与历史人物对话,介绍那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可以使我们介绍各个王朝的盛衰,使我们从中赢得经验和教训,使后人在社会生产和活动中少走弯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涿鹿之战——炎黄文明的奠基战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①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①关于蚩尤部落的归属,学术界多认为其为南方苗蛮集团(亦称九夷)的首领。
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则认为其属于东夷集团。
论据充分,今从之。
战争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本身也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
早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各个氏族部落之间就发生了基于护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实行血亲复仇目的的武装冲突。
由于这类冲突尚不是以掠夺生产资料和从事阶级奴役为宗旨,所以它们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战争,而仅仅是战争的萌芽。
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还是将其通称为"战争"。
传说中的神农伐斧燧、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就是这类"战争"的历史遗痕。
其中尤以涿鹿之战为其最具典型意义者。
原始社会中晚期,在当时广袤的地域内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
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
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
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
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
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牴,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
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
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
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
这样,便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区相遭遇了。
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一说72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
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鸮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
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之多)。
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
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
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
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战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后方才凯旋西归。
同时"命少皞清正司马鸟师",即在东夷集团中选择一位能附众的氏族首长名叫少皞清的继续统领九夷部众,并强迫东夷集团同自己华夏集团互结为同盟。
这场"战争"的大致经过情况是由神话传说所透露的,因此更具体的细节已无从考索了。
但是神话毕竟是历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实的本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涿鹿之战堪称为我国古代战争的滥觞。
涿鹿之战中,黄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在于其战争指导比蚩尤族要来得高明。
具体而言,即其已开始注意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作好战争准备,史称"轩辕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证明。
在战争过程中,黄帝族还善于争取同盟者,并能注意选择和准备战场,巧妙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天候条件,果断及时进行反击,从而一举击败强劲的对手,建立自己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相反,蚩尤族方面尽管兵力雄厚,兵器装备优于对手,但由于一味迷信武力,连年对外扩张,"好战必亡",已预先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在作战指导上,又缺乏对天候条件的应变能力,缺乏对黄帝族的大规模反击的抵御准备,因而最终遭致败绩,丧失了控制中原地区的历史性机遇。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
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
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鸣条之战——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名言。
这里所说的"汤",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治王朝的开基者--商汤天乙。
他曾经领导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运用战争的暴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
他的所作所为,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合符人民的愿望,因此得到后人的肯定和赞扬。
在这场革故鼎新的变革中,鸣条之战是其关键的一着。
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部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强盛起来,由夏的属国演变为足以与之抗衡的对手。
商汤即位并迁徙部族统治中心到亳地(今河南商丘)后,即积极筹措攻夏立国的大计。
当时,夏朝的统治者是桀。
他骄侈淫逸,宠用嬖臣,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
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易丧,予偕女皆亡"。
这表明夏的统治风雨飘摇,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商汤的灭夏战略方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
他首先在政治上采取了争取民众和与国的政策,开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政治攻势,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军事战略上,他在贤臣伊尹、仲元的有力辅佐下,巧妙谋划,"先为不可胜",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最后一举攻克夏邑。
具体地说,他实施了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创造性开展"用间"活动。
为了彻底察明夏桀的内部情况,商汤大胆派遣伊尹数次打入夏桀内部,充当间谍,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
做到知彼知己,然后有针对性实施自己的战略方针。
第二,先弱后强,由近及远,翦除夏桀羽翼,完成对其战略包围。
当时夏王朝总体力量仍然大于商部族。
在这种情况下,商汤不马上正面进攻夏王朝,而采取先弱后强、绝其羽翼的正确方针,为最后决战创造条件。
他把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
这不仅翦除了夏桀的一个羽翼,也还大大提高了政治威望。
继而他又集中兵力逐次灭亡了韦、顾,并攻灭夏桀最后一个支柱,即实力较强的昆吾。
这样商汤就完成了对夏桀的战略包围,打通了最后灭桀的道路。
第三,正确选择和把握决战时机。
在完成对夏桀的战略包围后,商汤对最后决战仍持十分慎重的态度。
几经试探和权衡方才作出决定。
俗话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立国近400年的夏王朝,即便已面临灭亡之时,但仍具有相当的实力。
当商汤停止向夏桀纳贡以试探其反应时,夏桀即调动九夷之师,准备讨伐商汤。
商汤视情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稳住夏桀,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不久传来了夏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
商汤乃再行停止向夏桀的贡奉。
这次,夏桀的指挥棒完全失灵了,九夷之师不起,有緍氏公开反抗。
只有到此时,商汤方才认为伐桀的时机完全成熟,于是果断下令起兵。
大约在公元前1766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
在战前他隆重举行了誓师活动,一一历举夏桀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压迫民众的罪行。
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拯民于水火之中。
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
这番誓师,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战前誓师后,商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6000人,联合各方国的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突袭夏都。
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军队在鸣条(今河南洛阳附近)一带展开战略决战。
在决战中,商汤军队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定陶东一带)。
商汤发扬速战速决、连续作战的作风,乘胜追击,攻灭了三朡。
夏桀穷途末路,率少数残部仓皇逃奔南巢(今安微寿县南),不久病死在那里,夏王朝宣告灭亡。
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其主的地位。
就这样,在夏王朝的废墟之上,一个新的强盛的统治王朝——建立了起来。
商汤"革命"是政治上的一项进步之举,鸣条之战则是我国军事历史上一篇辉煌的杰作。
它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都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
)牧野之战——“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寖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
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
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
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上他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