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网络架构介绍

合集下载

LTE介绍与网络架构

LTE介绍与网络架构

LTE介绍与网络架构LTE(Long-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

它是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制定的全球统一标准,旨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系统容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移动通信需求。

LTE网络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用户终端(UE)、基站子系统(eNB)、核心网络(Core Network)和运营商网络。

首先是用户终端,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支持LTE技术的设备。

用户终端与LTE网络进行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

其次是基站子系统(eNB),它由一台或多台基站控制器和一组基站天线组成。

基站子系统用于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核心网络是网络的核心部分,它提供网络管理和控制功能。

核心网络包括多个网络元素,如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数据网关(SGW)。

移动交换中心负责处理语音通信,数据网关则负责处理数据传输。

运营商网络是LTE网络的运营者,它由多个基站子系统和核心网络组成。

运营商网络提供网络覆盖和服务,并负责管理用户终端的接入和连接。

LTE网络架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分组交换。

与之前的电路交换网络不同,LTE网络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这种架构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并降低网络延迟。

在LTE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无线帧(Radio Frame)。

每个无线帧由多个子帧(Subframe)组成,每个子帧由多个时隙(TimeSlot)组成。

时隙是最小的单位,用于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在每个时隙中,数据和控制信号可以同时传输,从而实现高效的通信。

此外,LTE网络采用了多天线技术,即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并改善网络覆盖范围。

5G通信技术和架构

5G通信技术和架构

5G通信技术和架构
5G通信技术是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多连接设备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5G通信技术的架构。

5G通信技术的架构
5G通信技术的架构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用户设备(UE)、无线接入网(RAN)和核心网(CN)。

用户设备(UE)
用户设备是指使用5G网络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等。

UE是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起始和终止点。

无线接入网(RAN)
无线接入网是连接用户设备和核心网的关键环节,它提供无线
接入服务。

RAN包括基站和天线等设备,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核心网(CN)
核心网是整个5G网络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处理用户数据和提
供各种网络服务。

CN包括多个功能模块,如用户管理、移动性管
理和安全认证等。

5G通信技术的架构是层次分明的,各个部分之间通过接口进
行通信和协作,以提供高效稳定的通信服务。

注意事项
- 在使用5G通信技术时,需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 5G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移动通信外,还可以应用
于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

- 5G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提升了信息
交流的效率和便利性。

以上是对5G通信技术和架构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电力通信SDH传输网络系统架构设计

电力通信SDH传输网络系统架构设计

电力通信SDH传输网络系统架构设计摘要:SDH传输网络为当前电力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伴随国家对电网改造的持续加快,如何优化和改造电力通信,SDH输电网络已成为国家电力企业发展的迫切难题。

本文重点探讨电力通信SDH传输网络架构优化改造的实施阶段,以促进中国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

关键字:电力通信;SDH;传输网络架构;优化;转换一、SDH传输系统的简述1.1SDH传输系统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传输系统是一个传输综合信息的非常复杂的网络,它集合了多路重复使用,更换,线路传输和其他功能,其特点是经过综合处理后才能传输信息。

这个传统的系统在1985年问世,最初是由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的。

随着现有SDH系统的问世,通信网络安全性和信息传输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促进网络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与现有的PDH传输网络相比,SDH传输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与PDH传输网络相比,SDH传输系统主要在四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SDH传输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结构的标准化水平,以同时以不同的速度复用信号,并且可以将不同的SDH设备的光端口相互接连。

②增强了网络监管和故障检查,报修与维护的实力,并实现了网络维护功能。

③SDH传输系统使用同步复用模式简化了通信网络的信号,因此改善了网络系统的自愈功能。

④非常兼容,可以传输PDH服务,并且与其他系统(如ATM和FDDI)的信号兼容。

1.3用于电力通信中SDH传输系统的构成随着中国电网的建设持续加速,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数量逐年增加,电力通信网络中SDH传输节点的数量迅速增加,一些大城市中SDH传输网络节点多于一百五十个。

SDH传输系统主要由终端多路复用器,分插多路复用设备,数字的交叉链接设备和通信传输介质(例如光纤)组合。

在电力通信网络中,SDH传输网络中心节点的业务差异基本上是相同的业务类型,包括电话调度,线路操作通道,电能计算和生产管理以及通信和传输系统,可以实现集成管理。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架构,指的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和协议架构,它决定了互联网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互联网的拓展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一、逻辑架构网络逻辑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关系。

它是网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以分层的方式进行组织,从上至下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 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它主要负责处理和管理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这一层上,包括了很多常见的协议,如HTTP、FTP、SMTP等。

2.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和速率的控制,它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负责传输和接收。

这一层也包括了两个主要的协议:TCP和UDP。

3.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寻找最佳的路径,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在这一层上最常见的协议是IP协议。

4.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主要负责将网络层传过来的数据包转换成适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包。

最常见的协议是以太网协议。

5. 物理层物理层负责传输和接收网络中的数据以及硬件的控制。

它决定了数据的传输速率、数据的格式和传输媒介等。

最常见的传输媒介是有线和无线两种。

二、物理架构网络物理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媒介等硬件设备的布局、位置和组成。

物理架构包括以下几种架构方式: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其覆盖范围通常在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校园内。

局域网的传输速率非常快,最常常用的网线是双绞线。

2.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指在一个城市或者地理范围比较大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常用的传输媒介是光纤。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在一个大范围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它由多个局域网和城域网组成。

广域网的传输媒介是电话线路或者无线电波。

三、协议架构网络协议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协议以及协议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连接了全球各个角落的计算设备,并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本文将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涵盖网络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以及网络层次结构。

一、网络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是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设备和通信手段组成的,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

网络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传输-接收”过程。

1. 传输: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指的是将数据通过物理媒介(如光纤、电缆等)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

传输过程中,数据被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且经过编码和调制等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

2. 接收:接收指的是接收设备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解码和还原的过程。

接收设备需要将数字信号转化为可读的数据,这通常需要经过解码和去调制等处理。

二、网络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网络接口、传输介质、协议和网络设备等。

1. 网络接口:网络接口是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链接点,它负责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处理,并将其发送到网络中。

2.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物理媒介,它可以是光纤、电缆、无线信号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3. 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规则,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等。

4.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这些设备负责将数据从源设备传输到目标设备,并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到达目标设备。

三、网络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层次化的结构,以便于管理和扩展。

经典的网络层次结构分为五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 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中最底层的层次,它负责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物理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化为帧,以提供传输的可靠性和错误检测。

5G SA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

5G SA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

5G SA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5G Standalone(SA)是指5G独立组网,是5G新一代网络的一个重要标准。

其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可以概括如下:一、网络架构:5G SA的网络架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用户面、控制面、传输侧、管理侧和辅助网络。

1. 用户面:用户面提供数据传输和处理功能,负责处理用户信息的交换和传输,并将数据发送到合适的终端设备。

2. 控制面:控制面负责用户接入、资源管理和调度等任务,包括RAN(无线接入网络)、核心网和终端设备。

3. 传输侧:传输侧是5G SA网络的基础,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并提供高速、低时延和稳定的网络连接。

4. 管理侧:管理侧负责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包括网络配置、故障诊断和性能监测等。

5. 辅助网络:辅助网络包括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功能支持。

二、关键技术:1. 无线接入技术:5G SA网络采用了更高频率的无线接入技术,如毫米波和宽频段信道。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速度,支持更多用户同时接入网络。

2. 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是一种可编程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和管理。

5G SA网络采用SDN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功能的灵活配置和部署,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网络切片:网络切片是指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独立的虚拟网络,每个网络切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优化配置。

5G SA网络支持多个网络切片的同时存在,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网络服务。

4.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MIMO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传输和接收数据,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

在5G SA网络中,MIMO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高速移动和多用户同时接入的问题。

5.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数据处理和计算放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上,减少数据的传输延迟和网络负载,提高用户体验。

在5G SA网络中,边缘计算可以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和工业自动化等。

OTN原理及设备介绍

OTN原理及设备介绍
总结词
OTN与IP/MPLS在传输质量、可靠性和扩展性方面存在 差异。
可靠性
OTN采用端到端的连接管理和保护机制,提供更高的可 靠性,而IP/MPLS主要依赖于动态路由和快速收敛技术。
传输质量
OTN提供低延迟、低抖动和高可靠性的传输质量,适用 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而IP/MPLS主要关注路由和交换 功能。
带宽效率
业务调度
OTN支持灵活的带宽配置, 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带宽资源, 而SDH需要预留大量带宽以 应对突发流量。
OTN支持多种业务类型,包 括数据、音频和视频,并可 实现精细的调度和管理,而 SDH主要针对语音业务。
OTN与WDM的比较
总结词
OTN与WDM在组网、保护和管理方 面有所不同。
组网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云服务提供商
OTN能够满足云服务提供 商对高带宽、低延迟和可 靠性的需求,提供高质量 的云服务。
02 OTN设备
OTN设备类型
OTN终端复用设备
用于实现OTN帧的组装/拆分、开销处理、 映射/去映射等功能,支持多种速率和接口 类型的OTN信号处理。
OTN电交叉设备
基于电域的交叉调度,实现不同OTN信号之间的灵 活调度,支持多层OTN信号的调度。
OTN具有更强的组网能力,通过引 入光层调度和智能控制平面,实现光 层网络的灵活组网和优化。
保护机制
OTN提供多种保护方式,包括光层 和电层的保护,而WDM通常只有光 层的保护机制。
管理能力
OTN具有更强的管理能力,通过开 销和监控功能实现对光缆、设备和网 络的全面管理。
OTN与IP/MPLS的比较
OTN原理及设备介绍
目录
• OTN原理 • OTN设备 • OTN技术发展 • OTN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 OTN的优缺点

电信运营商网络架构升级与优化方案

电信运营商网络架构升级与优化方案

电信运营商网络架构升级与优化方案第一章网络架构现状分析 (2)1.1 网络架构概述 (2)1.2 现有网络架构分析 (2)1.2.1 传输网络 (2)1.2.2 交换网络 (2)1.2.3 接入网络 (3)1.2.4 支撑网络 (3)1.3 网络架构存在的问题 (3)第二章网络架构升级目标与策略 (3)2.1 升级目标设定 (3)2.2 升级策略制定 (4)2.3 升级阶段划分 (4)第三章核心网优化方案 (4)3.1 核心网现状分析 (4)3.1.1 网络架构现状 (4)3.1.2 业务发展现状 (5)3.1.3 现有网络问题 (5)3.2 核心网优化策略 (5)3.2.1 网络架构优化 (5)3.2.2 业务优化 (5)3.2.3 设备优化 (5)3.3 核心网设备升级 (6)3.3.1 设备选型 (6)3.3.2 升级方案 (6)3.3.3 实施步骤 (6)第四章接入网优化方案 (6)4.1 接入网现状分析 (6)4.2 接入网优化策略 (6)4.3 接入网设备升级 (7)第五章传输网优化方案 (7)5.1 传输网现状分析 (7)5.2 传输网优化策略 (7)5.3 传输网设备升级 (8)第六章数据中心网络优化方案 (8)6.1 数据中心网络现状分析 (8)6.2 数据中心网络优化策略 (9)6.3 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升级 (9)第七章网络安全优化方案 (10)7.1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0)7.2 网络安全优化策略 (10)7.3 网络安全设备升级 (10)第八章网络运维与管理优化 (11)8.1 网络运维现状分析 (11)8.2 网络运维优化策略 (11)8.3 网络管理平台升级 (12)第九章网络功能监测与评估 (12)9.1 网络功能监测现状分析 (12)9.2 网络功能监测优化策略 (13)9.3 网络功能评估方法 (13)第十章项目实施与验收 (13)10.1 项目实施计划 (14)10.1.1 实施阶段划分 (14)10.1.2 实施步骤 (14)10.2 项目验收标准 (14)10.2.1 技术验收标准 (14)10.2.2 管理验收标准 (14)10.3 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14)10.3.1 技术风险 (15)10.3.2 运营风险 (15)10.3.3 管理风险 (15)第一章网络架构现状分析1.1 网络架构概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架构在支撑业务发展、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发挥着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电信级、大带宽、高 QoS 、高安全 的解决方案
Page9
光传送网络 特点
IP业务:GE、 2.5G、POS 业务
TDM、ATM、 IP业务
2.5G速率SDH
? 多业务接入 ? 统一网管平台 ? 完善的保护机制 ? 大容量、长距离传输
IP业务:GE、 2.5G、POS 业务
TDM、ATM、 IP业务
有线电视网(CATV)
下一代网络(NGN)
NO.7网

数字同步网

电信管理网


光传送网(SDH /WDM)


Page 4
无线网络架构 -传输的位置
RAN
Node B
3G
lub
Node B
BTS
Abis
2G
BTS
CN
CS
VMSC Nc
GMSC
lu-Cs
Mc
RNC
lu-Ps
Nb MGW

MGW
A
BSC Gb
PCU
Gn
Gi
SGSN
GGSN
PS
Page5
PSTN
Interne t
烽火光传送设备网络应
OTNM 2000

长途骨干层
FONST5000 FONST780A WDM1.6T
城域骨干层
PTN660
FOSNT3000 FONST780B 550B
汇聚层
FONST780B PTN6400 CITRANS550B CITRANS550C FONST1000
IP RAN
BSC RNC SGSN BRAS
Optical MPLS
NGN/IMS
IP Core
Internet IPTV Server
? TDM 向 IP转变 ? 铜缆/微波向光纤转变
? IP无线接入网向IP核心网转变 ? 从连通性需求向Qos需求转变
光传送网发展趋势-大带宽化
? 增加移动用户数
CS域CE
IP专用承载网
RNC
MGW IDC
SGSN DNS
GGSN
FW
CMNE省T 网
PTN 城域地市 1
PTN 城域地市 2
PTN 城域地市 N
地市 3G 业务上网组网图
城域传送网
市核心
县核心
PTN
接入PTN
汇聚PTN
接入层
汇聚层
PTN
核心层
县市OTN骨
干层 县OTN节点
市OTN节点
省干波分
AR
PS域CE
网络 BR
AR
CE
Node B
Iub接口业务流 Iu-C接S 口业务流 Iu-P接S 口业务流 Gi接口业务流
高度保护,同时支持多业务承载
Page 2
传送网在电信网络总体结构图的地位
预付费, 位置服务, ...
应用 WAP
Web SVR
SMSC
智能网应用 短消息中心
GW MMS
移动SV数R 据应用
其它 PLMN
PSTN
接入网

GSM
业务网
GPRS

支 撑
MSC
HLR
GMSC
SGSN
交换网
GGSN


TDM
L3VPN
L2VPN
L2VPN
?
UNI
LTE核心设备采用集中部署 省会方式,连接到省会 L3
L3VPN
?
PTN 。 地市核心层 L3 PTN 采用IP
UNI
L3VPN
方式把 LTE 业务报文送给省 干PTN设备,采用 L3VPN、 通过PTN Over OTN 把LTE
E2E PW
业务送到省会 L3 PTN 。
NO.7
O
CMNet
S
S
传输网
BSC PCU
BS S
BTS BTS
WLAN
公众 客户
SDH
同步网
LMDS
专线接入
集团
WDM/DWDM
客户
传送网在电信网络总体结构图的地位
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N-ISDN)
接入网(AN)
智能网(IN)
公用数据网(PDN)

移动通信网(PLMN)


Internet /Intranet
APP Store 2009 – future
Page8
超宽带城域网应对之道—— OTN
CR
BRAS/SR
一级汇聚
Core Router
RNC
BRAS/SR
二级汇聚
1.OTN 带宽资源池:满足用户带宽平 滑增长需求、用户数增长的带宽需求。
2.高效的带宽传送:极大缓解光纤快 速消耗的问题
3.高安全性网络:完善的网络保护方 案,用户不感知线路故障 4.电信级网络管理:可监控可管理, 快速故障定位
商 ? 收入主要来自语音 业 ? 数据资费:按流量计费 模 式
X1 流量
? 增加MBB 用户数 ? 数据收入增长剧增 ? 数据资费:包月制
X 10
? 提高MBB 用户体验 ? 收入主要来自数据 ? 数据资费:分层套餐
X 100
Service
SMS/Email 1995 – 2004
Time
Mobile Internet 2005 – 2008
10G速率SDH
N×2.5G DWDM网络
N×10G DWDM网络

纤(5千公里无电中继传输)
Page 10
目录
1. 传送网在网络总体结构的地位和趋势 2. 业务承载端到端构架 3. 三层网络架构 4. LTE 及全业务传送网构架展望
2G、3G、LTE组网图
图例:
PTN910/950/1900 PTN3900 PTN6900 2G/3G 业务流量 TD-LTE 业务流量
本高
?主要竞争ATM专线
新型传输网
Ethernet网络
Why NOT Ethernet ?
?QoS能力弱
?不支持TDM和ATM业务 ?主要竞争IP专线
Why 新型传输网 ? ?以SDH技术为基础,继承其优点 ?提供ATM统计复用和IP统计复用
技术,提高带宽利用率
?支持RPR和IMA等技术
?具备自愈保护能力,实现业务的
L2进L3 L2进L3
同时承载2G/3G和TD-LTE业务
LTE 基站 TD基站
接入环
汇聚环
OTN
LTE 基站 2G基站
接入环
汇聚环
Page 12
MME/SG-W RNC/BSC
地市LTE 组网图
L3VPN
L2VPN
L2VPN
省会 LTE核心机房
SGW
MME
PTN 省干
L3VPN
L2VPN
L2VPN
目录
1. 传送网在网络总体结构的地位和趋势 2. 业务承载端到端构架 3. 三层网络架构 4. LTE及全业务传送网构架展望
业务承载决定的传输技术
SDH网络
Why NOT SDH ? ?SDH的固定带宽分配,
不适应数据业务面向统计 复用的动态连接
ATM 网络
Why NOT ATM ? ?支持电路型及IP业务,成
接入层
PTN640A PTN620A PTN620 IBAS180 IBAS110A IBAS130
Page 6
光传送网发展趋势-全网络 IP 化
端到端业务管理 / 网络资源控制
MSTP MW / IP Radio
WiMax/LTE
Optical
2G/3G xPON
商业中心 xDSL
住宅小区
NG SDH, PTN or NG WD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