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架构概述
网络架构与拓扑

网络架构与拓扑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和服务。
而网络架构和拓扑则是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系统所必须考虑和设计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架构与拓扑的概念、种类及其应用。
一、网络架构的概念及种类网络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
根据网络系统的规模和需求不同,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客户/服务器架构客户/服务器架构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架构,它将网络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
客户端负责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服务器端则负责存储和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这种架构可以使数据中心集中管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2. 对等架构对等架构,也称为P2P架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
在对等架构中,所有节点都可以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
每个节点之间都可以直接通信和交换数据,而不需要经过中央服务器。
这种架构适用于需要大规模数据共享和分布式处理的场景。
3. 三层架构三层架构是一种将网络应用程序划分为三个层次的架构。
分别是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
表示层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与数据层进行通信,数据层则负责存储和管理数据。
这种架构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功能模块独立开发和维护,提高开发效率。
二、网络拓扑的概念及种类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和布局结构。
它直接关系到数据传输的效率、可靠性和扩展性。
根据节点之间连接的方式不同,网络拓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是一种简单直接的连接方式,所有节点都通过一根公共的线缆连接在一起。
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过在总线上发送和接收数据来实现。
这种拓扑结构成本低,但当总线上出现故障时,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2.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一种将各个节点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的方式。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1.OSI参考模型: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国际标准的概念框架,用于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层次和功能。
它将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TCP/IP协议族:TCP/IP是一种网络协议族,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TCP/IP协议族还包括IP地址、域名系统(DNS)、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它们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3.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它通过将网络上的计算机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
客户端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获取服务的终端设备,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主机。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回应,完成数据的交互和处理。
4.P2P网络:P2P(对等)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P2P网络不依赖于专用的服务器设备,而是通过直接连接来交换数据。
P2P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它能够更好地抵抗单点故障和网络拥塞。
5.三层网络体系结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网络设计架构,它由三层构成: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分布层负责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安全策略,接入层则负责用户与网络的连接。
这种分层结构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
上述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地利用和组织网络资源,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创新将继续推动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网络架构分析个人总结

网络架构分析个人总结引言网络架构是指构建网络系统时所采用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架构对于构建高效、可靠、安全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网络架构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总结一些个人的经验与观点。
网络架构的定义网络架构是指在网络系统设计中所使用的技术、协议和模式,包括网络拓扑、网络设备、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方面的组织和设计。
网络架构决定了网络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网络架构的重要性网络架构在构建网络系统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网络架构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减少系统故障和安全风险。
它还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网络架构的关键要素在网络架构的设计中,有一些关键要素需要考虑:1. 可伸缩性网络架构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能够应对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增长。
通过合理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配置,以及采用分布式系统和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可伸缩性。
2. 可靠性网络架构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采用冗余设计、备份机制和容错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合理的网络管理和监控措施也能够减少系统故障和提高恢复能力。
3. 安全性网络架构应具备强大的安全性,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通过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授权机制等安全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此外,及时更新和维护安全设备和软件也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步骤。
4. 性能优化网络架构应注重性能优化,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通过合理设计网络拓扑、调整设备配置和优化数据传输路径,可以减少网络延迟和提高系统的性能。
此外,采用负载均衡和缓存技术也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
5. 灵活性网络架构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变化。
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可配置的组件,可以实现系统的灵活性。
此外,采用虚拟化技术和容器化技术也能够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网络架构的发展趋势网络架构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推进,未来网络架构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SDN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进行了解耦,能够统一管理和配置网络设备。
网络架构的优化与改进

网络架构的优化与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架构在企业和组织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网络架构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增强网络安全性、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本文将讨论网络架构的优化与改进,以提供有关如何改进现有网络架构的建议。
一、网络架构的概述网络架构是指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和系统的设计原则、标准和模型。
它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协议和安全策略等方面。
良好的网络架构应该能够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高伸缩性以及全面的安全保护。
二、网络架构的优化目标1. 高性能:网络架构应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和低延迟的响应时间,以满足企业对大数据传输和实时应用的需求。
2. 高可用性:网络架构应具备容错性,即使在某些组件或节点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仍能正常运行并保持高可用性。
3. 高伸缩性:网络架构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和应用需求,而不会因此导致性能下降或不稳定。
4. 安全性:网络架构应考虑到安全威胁,并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企业网络免受恶意攻击、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网络架构的改进策略1. 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根据企业需求和预期的业务增长,评估和重新设计网络拓扑结构。
可以采用分布式架构,将负载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上,提高网络性能和可用性。
2. 升级硬件设备:定期评估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并进行必要的硬件升级。
例如,采用更高速的交换机、增加内存或更快的处理器。
3. 配置负载均衡:引入负载均衡器,将网络流量均匀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以降低单一服务器的负载压力,并提高系统性能和可伸缩性。
4. 引入SDN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可以提供更灵活的网络控制和管理。
通过将网络控制器与数据平面分离,可以更加集中地管理和优化网络流量。
5. 优化网络安全策略:加强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安全措施。
定期评估网络安全风险,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加固。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架构,指的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和协议架构,它决定了互联网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互联网的拓展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一、逻辑架构网络逻辑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关系。
它是网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以分层的方式进行组织,从上至下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 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它主要负责处理和管理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这一层上,包括了很多常见的协议,如HTTP、FTP、SMTP等。
2.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和速率的控制,它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负责传输和接收。
这一层也包括了两个主要的协议:TCP和UDP。
3.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寻找最佳的路径,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在这一层上最常见的协议是IP协议。
4.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主要负责将网络层传过来的数据包转换成适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包。
最常见的协议是以太网协议。
5. 物理层物理层负责传输和接收网络中的数据以及硬件的控制。
它决定了数据的传输速率、数据的格式和传输媒介等。
最常见的传输媒介是有线和无线两种。
二、物理架构网络物理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媒介等硬件设备的布局、位置和组成。
物理架构包括以下几种架构方式: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其覆盖范围通常在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校园内。
局域网的传输速率非常快,最常常用的网线是双绞线。
2.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指在一个城市或者地理范围比较大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常用的传输媒介是光纤。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在一个大范围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它由多个局域网和城域网组成。
广域网的传输媒介是电话线路或者无线电波。
三、协议架构网络协议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协议以及协议之间的关系。
网络架构初学者指南:从零开始掌握网络架构的概念与基础知识

网络架构初学者指南:从零开始掌握网络架构的概念与基础知识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架构成为了企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云计算、大数据还是物联网等领域,网络架构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初学者介绍网络架构的概念与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从零开始掌握网络架构。
二、什么是网络架构网络架构是指构建和设计网络系统的过程和结果。
简单地说,它是网络的蓝图,决定了整个网络的结构和功能。
一个良好的网络架构应该能够满足用户和应用程序的需求,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1. 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网络架构中常见的设计思想之一。
它将网络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
常见的分层架构有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通过分层架构,不同层次的网络组件可以独立开发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 中心化和分布式架构中心化架构是指所有的网络功能和服务都集中在一个中心节点上。
这种架构适用于小型网络,但在大规模的网络中会成为瓶颈。
相反,分布式架构将网络功能和服务分散到多个节点上,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分布式架构来应对高并发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
三、网络架构的基础知识1.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HTTP、FTP等。
每个协议都定义了特定的规则,确保不同设备和应用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通信。
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架构师至关重要。
2. 路由和交换路由和交换是网络架构中常见的概念。
路由是指决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的过程,而交换则是指在局域网中转发数据包的过程。
了解路由和交换的原理可以帮助网络架构师优化网络性能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3.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在网络架构设计中,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架构师需要设计合理的安全策略,例如防火墙、加密通信和访问控制等,来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四、网络架构设计流程了解网络架构设计流程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络架构师的关键。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互联网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接入部分和边缘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协议规范等。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整个互联网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由一系列的网络节点和网络设备组成的,其中包括了多个主干网、骨干网和互联网交换点。
这些网络节点和设备通过高速传输线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基础设施。
核心部分的设计是为了提供高速的全球覆盖能力和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为了实现高可用性,核心网络通常使用容错技术和冗余设计,以保证数据能够在网络中的多条路径上传输。
互联网的接入部分是指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部分,包括了各种形式的接入设备和接入网络。
接入设备包括了个人电脑、手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接入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如以太网、光纤网络)和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移动网络)等。
接入部分是互联网与用户交互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关系到用户体验的质量和互联网的可用性。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是指网络中的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视频流媒体、在线游戏等。
边缘部分的设计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供方便、快速、安全的应用服务。
边缘部分也是互联网的繁荣之所在,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各个部分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和标准连接在一起,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互操作性。
最常用的协议是IP协议(InternetProtocol),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对数据包进行路由和传输。
除了IP协议,还有许多其他的协议和标准,如TCP、UDP、HTTP、FTP、DHCP、DNS等,它们各自负责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体系结构也在不断演化和改进。
目前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已经趋向于更加分布和去中心化的方向。
例如,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更快地获取互联网上的内容;云计算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使用各种计算资源和应用服务。
网络的三层架构

================================================================ =网络的三层架构:1.接入层: 提供网络接入点,相应的设备端口相对密集. 主要设备:交换机,集线器.2.汇聚层: 接入层的汇聚点,能够提供路由决策.实现安全过滤,流量控制.远程接入. 主要设备:路由器.3.核心层: 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 不会对数据包做任何的操作============================================================== ===OSI七层网络模型: Protocol data unit1.物理层: 速率,电压,针脚接口类型 Bit2.数据链路层: 数据检错,物理地址MAC Frame3.网络层: 路由(路径选择),逻辑的地址(IP) Packet4.传输层: 可靠与不可靠传输服务, 重传机制. Segment5.会话层: 区分不同的应用程序的数据.操作系统工作在这一层 DATA6.表示层: 实现数据编码, 加密. DATA7.应用层: 用户接口 DATABit, Frame, Packet, Segment 都统一称为: PDU(Protocol Data Unit) ============================================================== ===物理层:1.介质类型: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2.连接器类型: BNC接口, AUI接口, RJ45接口, SC/ST接口3.双绞线传输距离是100米.4.HUB集线器: 一个广播域,一个冲突域.泛洪转发. 共享带宽.直通线: 主机与交换机或HUB连接交叉线: 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HUB连接全反线(Rollback): 用于对CISCO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用.============================================================== ===数据链路层:1. 交换机与网桥2. 交换机与网桥有多少个段(端口)就有多少的冲突域.3. 交换机与网桥所有的段(端口)在相同的广播域============================================================== ===网络层:1. 路由器2. 路由实现路径的选择(路由决策).Routing Table3. 广域网接入.4. 路由器广播域的划分(隔断).============================================================== ===传输层:1.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拥有重传机制,可靠传输2.UDP(用户报文协议),无连接,无重传机制,不可靠传输3.端口号:提供给会话层去区分不用应用程序的数据.标识服务.============================================================== ===show hosts 显示当前的主机名配置show sessions 显示当前的外出TELNET会话clear line XXX 清除线路<ctrl>+<z> 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ctrl>+<shift>+<6> + x============================================================== ===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disable 从特权模式返回到用户模式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interface ethernet 0/1 进入到slot 0的编号为1的以太网口exit 返回上层模式end 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1.当CISCO CATALYST系列交换机,在初始化时,没有发现"用户配置"文件时,会自动载入Default Settings(默认配置)文件,进行交换机初始化.以确保交换机正常工作.2.CISCO Router在初始化时,没有发现"用户配置"文件时,系统会自动进入到"初始化配置模式"(系统配置对话模式,SETUP模式, STEP BY STEP CONFIG模式, 待机模式),不能正常工作!============================================================== ===1.CONSOLE PORT(管理控制台接口): 距离上限制,独占的方式.2.AUX port(辅助管理接口): 可以挂接MODEM实现远程管理,独占的方式.3.Telnet:多人远程管理(决定于性能, VTY线路数量).不安全.============================================================== ===立即执行,立即生效============================================================== ===hostname 配置主机本地标识r6(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r6(config-if)#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0show version 观察IOS版本设备工作时间相关接口列表show running-config 查看当前生效的配置此配置文件存储在RAMshow interface ethernet 0/1 查看以太网接口的状态工作状态等等等...============================================================== ===reload 重新加载Router(重启)setup 手工进入setup配置模式show history 查看历史命令(最近刚用过的命令)terminal history size <0-256> 设置命令缓冲区大小 0 : 代表不缓存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保存当前配置概念:nvram : 非易失性内存,断电信息不会丢失 <-- 用户配置 <-- startup-configram : 随机存储器,断电信息全部丢失 <-- 当前生效配置 <-- running-configstartup-config 在每次路由器或是交换机启动时候,会主动加载============================================================== ===banner motd [char c] 同时要以[char c]另起一行结束description 描述接口注释( <ctrl>+<shift>+<6> ) + x为console口配置密码:line conosle 0 进入到consolo 0password cisco 设置一个密码为"cisco"login 设置login时使用密码enable password <string> 设置明文的enable密码enable secret <string> 设置暗文的enable密码(优先于明文被使用)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加密系统所有明文密码(较弱)设置vtp线路密码(Telnet)line vty 0 ?password ciscologin============================================================== ===配置虚拟回环接口(回环接口默认为UP状态)inerface loopback ? 创建一个回环接口ip address 1.1.1.1 255.0.0.0 配置接口的IP地址end 退出该接口ping 1.1.1.1 检测该接口有效性no * 做配置的反向操作DCE/DTE 仅存在广域网中show controllers serial 0 用于查看DCE与DTE的属性DCE的Router需要配置时钟频率clock rate ? 配置DCE接口的时钟频率(系统指定频率)============================================================== ===Serial1 is administratively down, Line protocol is down没有使用no shutdown命令激活端口Serial1 is down, Line protocol is down1.对方没有no shutdown激活端口2.线路损坏,接口没有任何连接线缆Serial1 is up, line protocol is down1.对方没有配置相同的二层协议 serial接口default encapsulation: HDLC2.可能没有配置时钟频率Serial1 is up, line protocol is up接口工作正常============================================================== ===show cdp neighbors 查看CDP的邻居(不含IP)show cdp neighbors detail 查看CDP的邻居(包含三层的IP地址) show cdp entry * 查看CDP的邻居(包含三层的IP地址)r1(config)#no cdp run 在全局配置模式关闭CDP协议(影响所有的接口)r1(config-if)#no cdp enable 在接口下关闭CDP协议(仅仅影响指定的接口)clear cdp table 清除CDP邻居表show cdp interface serial 1 查看接口的CDP信息============================================================== ===Sending CDP packets every 60 seconds(每60秒发送cdp数据包)HoldTime 180 seconds(每个CDP的信息会保存180秒)============================================================== ===ip host <name> <ip> 设置静态的主机名映射============================================================== ================================================================= ===Telnet *.*.*.* 被telnet的设备,需要设置line vty的密码,如果需要进入特权模式需要配置enable密码show users 查看 "谁" 登录到本地show sessions 查看 "我" telnet外出的会话clear line * 强制中断 "telnet到本地" 的会话disconnect * 强制中断 "telnet外出" 的会话============================================================== ===show flash: 查看flash中的IOS文件copy running-config tftp: 将running-config复制到tftp服务上copy tftp: running-configcopy startup-config tftp:copy tftp: startup-configcopy flash: tftp:copy tftp: flash:copy flash: tftp://1.1.1.1/c2500-ik8os-l.122-31.bin=================================================================ROM : Rom monitor 比Mini IOS还要低级os系统,类似于BIOS Mini IOS(2500 serial Router) 也称为boot模式,可以用于IOS的升级nvRam : Startup-config 启动配置文件,或称为用户配置文件Configuration register 启动配置键值, 修改它会影响Router 的启动顺序show version 查看router的configuration register0x0 指出router要进入Rom monitor模式0x1 Router将会去加载mini ios软件,进入BOOT模式0x2 Router会加载Flash中的IOS软件.(Default config regcode)0x2142 绕过加载startup-config 的过程, 或是:不加载启动配置,直接进入setup mode0x2102 router默认配置键值, 执行正常的启动顺序.config-register 0x2142 修改启动配置键值============================================================== ===交换机 function:1.地址学习 Address learing2.转发/过滤决策 Forward/Filter Decision3.环路避免 Loop avoidance=================================================================交换机的三种转发模式:1.直通转发: 速度快,但不能确保转发的帧的正确性.2.存贮转发: 速度慢,确保被转发的帧的正确性.3.自由碎片转发(cisco私有技术): 介于直通转发与存贮转发性能之间.存贮转发,会重新计算帧的FCS与帧的原始FCS进行比较,以决定转发还是丢弃.自由碎片转发,仅检测帧的前64字节,判断帧的完整性.自由碎片转发机制, 仅能够在CISCO的设备上实现.CISCO 1900 系列的交换机默认采用自由碎片转发此转发方式============================================================== ========交换机的地址学习、转发过滤等:1.交换机会先缓存帧源地址2.当目标地址未知时,交换机会泛洪该数据帧(目标地址已知时, 帧不会被泛洪)3.对于广播帧与多播数据帧,交换机默认采用泛洪的方式进行转发4.如数据帧的源地址与目标地址均来自相同的端口,交换机默认会丢弃该数据帧.======================================================================show ip route 查看当前路由表配置静态路由:ip route (Destnation Network IP) (NetMask) [NextHopIP | LocalInterface]Destnation Network IP: 目标网络IPNetMask: 目标网络子网掩码NextHopIP: 下一跳IPLocalInterface: 本地接口1.0.0.02.0.0.03.0.0.04.0.0.0----- s1 RA s0 >-------- s1 RB s0 --------- s1 RC s0 ------1 12 12 1RA:ip route 4.0.0.0 255.0.0.0 2.0.0.2ip route 4.0.0.0 255.0.0.0 s0============================================================== ====自治系统:IGPs :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去维护路由RIPv1, RIPv2, IGRP, EIGRP, OSPF, ISISEGPs : 外部网关路由协议, 在维护自治系统间路由BGP============================================================== ====管理距离:决定何种路由协议生成的路由会被路由器采纳.管理距离越低越容易被路由器采纳.============================================================== ====选择路由的度量:RIP: 是跳数做为选择最佳路由的度量值会错误选择次佳的路由IGRP: 根据带宽、延迟、可靠度、负载、MTU(最大传输单元)============================================================== ====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1.通告的内容: 路由表的副本(copy)2.通告的时间: 周期性 3.通告的对象: 直接连接的邻居路由器4.通告的方式: 广播(RIPv1,IGRP)规则机制:1.定义最大数2.水平分隔3.路由毒化,毒性逆转4.沉默计时器5.触发更新============================================================== ====rip : Router information protocolRip V1 采用广播通告广播地址: 255.255.255.2551.以跳数作为度量2.最多支持6条路径的均分负载(default set to 4)3.周期性通告时间: 30sRouter rip 选择rip作为路由协议network *.*.*.* 宣告接口宣告接口:1. 将此接口加入到rip进程中2. 向其它的路由器通告此接口的网络show ip protocols 查看RIP的相关信息rip的管理距离:120debug ip rip 调试RIP路由clear ip route * 清除route表============================================================== ====Rip Version 2 :ripv2使用是多播方式去通告网络, 多播地址:224.0.0.9router ripversion 2 配置rip版本为version 2no auto-summary 关闭掉自动的汇总Ripv2 的认证 :A(config)#key chain A 配置钥匙链 AA(config-keychain)#key 1 配置钥匙 1A(config-keychain-key)#key-string cisco 定义密码A(config-keychain-key)#exitA(config-keychain)#exitA(config)#inte s 1 进入s 1的接口A(config-if)#ip rip authentication key-chain A 选择A的钥匙链 A(config-if)#ip rip authentication mode md5 密文认证============================================================== ===RIP 补充:passive-interface <inte number> 配置相应的接口不发送任何通告neighbor <ip> 指出具体的邻居如果neighbor和passive-interface同时配置,那么neighbor会不受passive-interface限制.============================================================== ===IGRP是CISCO私有路由选择协议,仅能够在CISCO的路由器上去实现和部署.IGRP是使用复合型的度量值去选择最佳的路由.1.带宽2.延迟3.可靠性4.负载5.MTUIGRP 支持等价均分负载,同时也支持不等价的均分负载.IGRP 在配置的时候,需要注意自治系统号.在相同的自治系统中的路由器才能够相互的学习通告相关的路由.IGRP 属于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 会做自动的路由汇总.而且没有办法关闭此特性.IGRP 使用得是24bit度量值.============================================================== ===IGRP 配置router igrp <as number> as number为自治系统编号(自主域)network <primary ip network> 主类网络号A B C的编号debug ip igrp events 调试igrp的相关事件debug ip igrp transactions 调试igrp的事件内容============================================================== ===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1.通告的内容: 增量更新(OSPF lsa)2.通告的时间: 触发式3.通告的对象: 具有邻居关系路由器4.通告的方式: 单播&多播============================================================== ===EIGRP度量值是32位长,K值不相等,不能创建邻居关系,AS自治系统不同,也不能创建邻居关系,在高于T1的速率上,会每隔5s发送hello packet,在低于T1的速率上,会每隔60s发送hello packe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型或者双链路半网状连接到骨干/汇聚节点
与社会共创信息化新时代!
网络架构概述
1
目录
主要设备 组网技术 网络架构 路由协议
主要设备
序号 1 2 3
设备 CISCO 7609路由器 CISCO 7604路由器 Catalyst 3560交换机
备注 调度网骨干/汇聚设备
调度网接入设备 业务接入交换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网技术
采用传输链路 IP over SDH体制; 全网采用MPLS技术组网,全网实现端到端
的MPLS VPN; 骨干部分(汇聚层及核心层):路由器OC3
PoS接口; 接入部分:路由器E1广域网接口; 与调度端互联:路由器GE/FE接口。
网络架构
核心节点(P节点)
地调通信机房、自动化机房. 千兆GE链路互连
汇聚节点(PE节点)
大部分220KV变电站 155M POS链路环状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