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杜甫教案

登岳阳楼杜甫教案

登岳阳楼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杜甫的《登岳阳楼》。

(2)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

(3)能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杜甫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艺术风格的分析和欣赏。

3.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2. 诗歌艺术风格的深入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内容、字词解释、艺术风格分析、杜甫生平介绍等。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杜甫诗歌,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

(2)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展示《登岳阳楼》的全文,引导学生朗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翻译诗歌内容。

3. 诗歌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艺术风格分析:(1)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如真实、深沉、激昂等。

(2)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2)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背诵并正确翻译《登岳阳楼》。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

3. 学生能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七、教学反馈1.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对诗歌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2. 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3. 学生对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有较高的欣赏能力。

八、教学改进1. 对于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供翻译和解释,以便于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朗读。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的诗文,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手法。

3. 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注释,以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诗歌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岳阳楼产生兴趣,进而引入诗歌的学习。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字词解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4. 翻译诗歌:学生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

5. 分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7. 总结:教师总结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强调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8.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关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教师提供其他唐代诗人的登楼诗作,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等,让学生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与他们作品的异同,分析不同诗人登楼所抒发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2. 绘画与诗歌:邀请擅长绘画的学生或艺术家,以《登岳阳楼》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理解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感受。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登岳阳楼》的背景,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杜甫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及意境。

2.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如何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解释生僻词语。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分享自己的体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杜甫《登岳阳楼》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推荐一首其他杜甫的诗作,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意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评估他们对诗文情感和哲理的把握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杜甫其他诗作: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春望》、《佳人》等诗作,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

2. 对比阅读:让学生比较《登岳阳楼》与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分析其异同。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教学方法:思考是否有效地运用了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资源1. 杜甫诗文集:提供杜甫的诗文集,方便学生查阅和深入学习。

2. 相关文献: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杜甫和《登岳阳楼》的相关文献,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5篇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1、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__é)浩浩汤汤(shāng)2、朗读全文,做到本成诵?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理解《登岳阳楼》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登岳阳楼》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登岳阳楼》的意境;2.分析《登岳阳楼》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登岳阳楼》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登岳阳楼》,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境;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登岳阳楼》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4.演讲法:让学生进行个人演讲,展示自己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登岳阳楼》成为了经典之作?第二步:阅读1.让学生阅读《登岳阳楼》;2.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境;3.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传达了怎样的意境?第三步: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登岳阳楼》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第四步:演讲1.让学生进行个人演讲,展示自己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和感悟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第五步:总结1.总结《登岳阳楼》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登岳阳楼》的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演讲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和感悟;2.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登岳阳楼》原文;2.岳阳楼的图片和介绍;3.课件和PPT。

八、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但是需要更加具体和细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2.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多样,但是需要更加灵活和巧妙地运用,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是需要更加精选和优化,以便更好地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杜甫教案]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篇1:岳阳楼记教案板书设计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翻译课文。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导入:江西的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闻天下,湖北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声名远播。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而名扬天下;到了宋代,更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

人说: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的确如此。

而要观赏洞庭湖的无限风光,最佳位置莫过于站在湖边的岳阳楼上。

登上岳阳楼,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水尽收眼底,登上岳阳楼,也便置身于洞庭湖朝晖夕阴的万千气象之中。

我请你来设想一下:面对如此浩瀚无际、变化多端的水域,范仲淹会有怎样的感触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吧!二、你知我知1.作者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引导语: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那么相关的《登岳阳楼》教案要怎么设计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的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知识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教学难点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