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
思考
雄浑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分裂,富有动感 描绘出洞庭湖波涛万
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 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 片——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礴气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 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更有对国 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 悼。
思考
颔联的壮阔之景与后文的满腹辛酸、 一腔悲愤怎样联系起来?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 诗境阔狭顿异”(黄生)
颈联从阔大转到狭小 ,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 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 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 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 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 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 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 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岳 阳 楼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制作。

2. 电子设备:电视、电脑、投影仪。

3. 教学素材:有关岳阳楼的图片、文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观看一段视频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同学们看完视频后,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对岳阳楼的了解和印象。

步骤二:学习(25分钟)1. 分组,每组一份关于岳阳楼的文章资料。

2. 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岳阳楼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特色等。

3.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岳阳楼的重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步骤三:展示(15分钟)1. 小组展示分享归纳总结的内容。

2. 教师引导和补充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对岳阳楼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四:活动设计(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景点或故事,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叙述。

2. 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舞台表演、图片展示、朗读等形式呈现。

3.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分。

步骤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展示和点评,总结岳阳楼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展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岳阳楼,亲身感受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对岳阳楼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度有所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4.登岳阳楼[张华军]【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2.4.登岳阳楼[张华军]【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了解一个诗人或作家及其作品与时代的紧密关联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1.感受杜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2.认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2学情分析之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经让学生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些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方法有所了解。

但说实话,技巧的掌握在诗歌鉴赏中永远要排在情感态度上的热爱与尊重后面,然而现实是学生基本都是接近零零后的一代人,网络文化和混杂的价值观对他们影响极大。

他们很少严肃地看待和深刻地探究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缺少引领,缺少批判,缺少当头棒喝和醍醐灌顶,文化信仰缺失。

在语文学习这个环节上,忽略做学问是为了做人这样的宗旨。

终日只知沉溺于解剖文章的机械和答题得分的程式,人文素养淡薄。

对于古诗文学习,停留于背诵默写这样的浅近认知。

时代给了他们捍卫话语权和胆量和欲望,却没有给他们理性思辨的能力,主张自己所认为的却不能也不想去解释这种主张的原因。

杜甫的诗学了不少,认真去解读其人其诗的却没有几个!对于杜甫只有肤浅机械的了解,从“杜甫很忙”这一网络文化现象中不难看出,我们的中学教育在某些方面是不成功的。

本课侧重通过关注写作背景,置身作者所处的时代与境遇,感悟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情感,从而领略杜甫伟大的人格节操。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读出言外之意,领会伟大人格,洗去时代浮尘【教学难点】学生缺乏感性积累,缺少对生命价值严肃审读的习惯,引起共鸣难度颇大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了解一个诗人或作家及其作品与时代的紧密关联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摘要:1.介绍《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课堂实录教学的优势和特点3.探讨如何提高课堂实录教学效果4.总结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意义和启示正文:一、《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是一项旨在鼓励和推广优秀教学实践活动的奖项。

它旨在表彰那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

二、课堂实录教学的优势和特点课堂实录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实录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反馈:课堂实录教学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记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个性化教学:课堂实录教学可以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3.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实录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提高课堂实录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实录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课堂实录教学的技术和方法。

2.注重课堂实录教学的实际应用,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

3.注重课堂实录教学的反馈和指导,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意义和启示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设立,不仅可以表彰那些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也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尝试和推广课堂实录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获得者,无疑是他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他们可以从获奖者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到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篇一(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

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此诗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程序的设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1、知识经验: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古典诗词的内容、鉴赏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因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应该难度不大。

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获奖课件

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获奖课件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略得来?
登 岳杜 阳甫 楼
2、颈联利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突出了岳阳楼旳什么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1、颔联旳两句诗中,诗眼分 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赏析。
“引”和“衔”。利用拟人旳手法, 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旳喜悦之情。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 把愁心带走旳情境;“衔”形象地写出 了山懂得人旳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 人共享欢乐旳情境。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旳身世 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 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旳安 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旳损失。今后, 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 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旳眷念, 有年老孤单旳悲哀,有对国家前途旳忧虑,也 有无以报国旳自悼。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叹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洞庭湖旳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单凄苦漂泊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旳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旳意境。

《登岳阳楼》优秀课件PPT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登岳阳楼》优秀课件PPT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群文阅读
试分析杜甫在这四首诗歌作品中都“望” 见了什么? 以及由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望岳》《春望》《登高》《登岳阳楼》
诗歌 写作 名 时间
写作 地点
《望岳》
公元 736 年
漫游齐、赵 途中所作
《春望》
公元 757 年
《登高》
公元 767 年
长安 四川夔州
景物
感情
高大巍峨泰山
热爱祖国山河, 不惧困难、兼济
首联(起):叙登临—昔—今(时间)—人世沧桑—事 颔联(承):眼前景—浩瀚壮阔(空间)—博大胸襟—景 颈联(转):想自身—老病孤舟(狭窄)—无限辛酸 尾联(合):念家国—戎马关山(宽阔)—忧国忧民 情
全诗起承转合自然,浑然一体,意旨深远。通篇 写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湖。诗人从 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其 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荡荡,与洞庭水势融合无 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诵读感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诵读感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应试落第,一直 困居长安,期间 写了《兵车行》 等针砭时政、讽 刺权贵的诗篇。
走近作者
陷贼、为官 45-48岁
被安史叛军俘获,潜 逃后做了左拾遗等官, 因忠言直谏被贬。期 间创作了“三吏”、 “三别”。
西南漂泊 48-58岁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摘要:
1.介绍《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获奖者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3.总结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近日,我国教育界传来喜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凭借其对《登岳阳楼》的精彩课堂实录教学,荣获了一等奖。

这一奖项的颁发,不仅表彰了该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引发了教育界对课堂实录教学的深入探讨。

这位获奖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其独特之处。

他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登岳阳楼》的文学魅力。

此外,他还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也深刻领悟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获得,无疑对该教师和他所教授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鼓励了更多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课堂实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这次获奖也使学生们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总的来说,这次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颁发,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肯定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及感情的领悟能力,但由于他们没有亲临岳阳楼欣赏过那里的美景,只能靠他们的想象,靠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品味。

因此,教师要作好朗读指导,尤其是作好范读,并且要求学生背诵。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句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巧设导入
如:师:一看诗歌,我们首先看它的什么?
——题目!
师:好,那我们看题目《登岳阳楼》,从题目你想到什么?
——他为什么要登上岳阳楼?登上去之后看到什么?又会有什么感受!
活动2【讲授】找意象
师:那根据你的经验和你对古诗的积累,一般诗人登上高处,有可能会有什么情感?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师:然后往下看,我们看到诗人是谁?
——杜甫。

师:杜甫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诗人,老师想听听你们对他的了解是
怎样的
——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
衰的时期。

期间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到他后期长期漂泊异乡,最终客死异乡!
师:那你知道他写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状态呢?
——在后期
师:何以见得呢?
——从注解1中说到这首诗写在大历三年(768)年,这时杜甫57岁,距离他病逝还有两年。

还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晚年杜甫登上岳阳楼,为什么要登岳阳楼,到底会看到什么,然后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我们都知道,诗人抒发
情感时除了直接抒情,还常常间接抒情。

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景、物上,我们称这些景或物为什么?
——意象
师:非常好,那我们下面就开始进入到诗句内容的理解。

首先我们还是自己反复地去诵读吧,把那些你认为难读、难解的字、词、句划出来。

活动3【活动】朗读
让学生反复诵读诗句,扫除读音障碍,并在读中感悟诗句的情感。

如:听录音、自由朗读、个别范读等。

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用到的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夜、字、孤舟、戎马关山、轩
设计板书:
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日夜
字孤舟
戎马关山轩
活动4【活动】朗读
让学生反复诵读诗句,扫除读音障碍,并在读中感悟诗句的情感。

如:听录音、自由朗读、个别范读等。

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用到的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夜、字、孤舟、戎马关山、轩
设计板书:
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日夜
字孤舟
戎马关山轩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
(五)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所找意象,发挥小组力量,去感悟诗句的思想感情。

那下面大家就根据这些意象,结合刚才大家初读时的感受还有你对杜甫的了解,去深入探究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吧。

我们这次就发挥小组合作团结的力量,共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后探究第二题去思考。

(课件展示——合作探究: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学生讨论,学生上黑板写出自己的思路,并分析解说)
预计学生会写出大概如下的板书:
内容情感
首登楼↘喜悦→百感交集
壮阔博大
颔观景↗赞美
颈↘→孤独、漂泊凄苦、思亲
感叹
尾↗→战争忧国忧民
(此环节主要看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指引)
活动6【讲授】总结方法
方法总结:
师:好,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已经明确了,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啊?
——是要总结出方法!
师:很好,那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

(板书) 方法:
题目
1.看诗人知人论世
注解
2.读
抓意象
3.悟缘景明情
抓关键字、词、句
活动7【练习】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师:好,刚才其实我们主要就是运用了这些方法来理解《登岳阳楼》的内容和情感的。

方法我们总结出来了,但我们知道,有了方法,还要会什么?
31;31;31;31;31;31;------会用!
师:对,会用才是关键,那下面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方法去做做练习!
(课件展示——迁移练习一::(09年广东卷) 阅读以下诗歌,并回答问题
月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唐峡。

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乩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德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结合所学方法作出分析解说,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路作出点评)
课件展示答案:(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旧的感情。

(2) ①“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②“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

③“夜久”,表示时间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

知识拓展:
课件展示——月: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月落乌啼霜满天)
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