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申请表

合集下载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接入工作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接入工作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接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10•【字号】甬政办发[2006]209号•【施行日期】2006.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接入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2006]209号)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通知要求,为加快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设,确保各项任务的按期完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严格按照省电子政务网络的技术规范,建成符合国家和省政府保密要求的安全电子政务网络内、外网,连接省、市和县(市)、区三级政府机关,以及因工作需要的企事业单位;与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系统的网络互联。

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租用运行商的裸光纤和MSTP链路为基本线路,在此之上新建以TCP/IP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外网;保留现有的政府专网,待有关业务迁移到外网后,适当调整接入范围,作为电子政务内网使用。

二、接入时间和经费各单位在2006年12月底前完成电子政务外网的接入工作,具体接入时间另行确定,市级接入单位名单详见附件1。

各单位的接入和租用线路费用由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项目经费统一支付。

三、工作要求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采取“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各单位的接入工作要在市政府办公厅统一领导下,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接入范围包括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及其下属机构和事业单位,其下属机构和事业单位原则上应先接入到本部门网络再统一接入市电子政务外网。

为保证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下属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接入范围需报市政府办公厅审核。

企业以及其它需报送数据的单位可通过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的互联网网站或市政府统一的VPN接入平台进行信息交换。

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外网)省级平台接入指南(征求意见稿)

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外网)省级平台接入指南(征求意见稿)
13
(三)跨层级库表与文件交换
1.逻辑结构 依托国家共享平台,省级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跨层级、跨 地域的数据共享交换。
国家部门(资源提供方)
政务 信息 系统
文件
交换库
部门前置节点
编目报送 资源发布
国家共享平台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交换管理中心
目录检索/申请 资源订阅
国家部门(资源需求方)
文件
交换数据需求,通过平台 级联模块,将本省数据推送到省级前置节点,再由国家共享 平台将数据交换到需求部门或需求方省级共享平台。
2.获取数据流程(资源需求方) 根据省级部门对国家共享平台相关资源的需求,省级共
4
接口三种数据共享交换方式。 各级共享平台横向对接所辖区域政务部门、基础信息资
源库、主题信息资源库及其他社会信息库,纵向多级连通, 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
部门参与信息共享的应用系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 的方式接入国家共享平台,实现与其他外部系统的信息共享 和业务协同。
(三)内容概要
1.省级共享平台从国家共享平台共享网站下载目录信 息校核工具(SDK),引入省级共享平台系统。
2.省级共享平台与国家共享平台测试联调。 3.向国家共享平台申请正式接口账号和接口密钥。详见 《附件一目录接入授权密钥申请表》。 (三)接入流程 省级共享平台通过接口方式完成向国家共享平台目录 接入。具体流程如下:
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外网) 省级平台接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一、指南说明 ................................. 4
(一)目的 ............................... 4 (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政务外网)简 介 ............................................... 4 (三)内容概要 ........................... 5 (四)术语和定义 ......................... 6 (五)编制依据 ........................... 6 二、目录中心接入 ............................. 7 (一)逻辑架构 ........................... 7 (二)接入准备 ........................... 9 (三)接入流程 ........................... 9 (四)信息校验 .......................... 10 三、交换级联接入 ............................ 11 (一)逻辑结构 .......................... 11 (二)接入流程 .......................... 13 (三)跨层级库表与文件交换............... 14 (四)跨层级服务接口注册与调用........... 16 四、安全措施及要求 .......................... 20 (一)国家共享平台级联对接安全措施....... 21 (二)省级前置节点安全要求............... 22

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我市市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现场会。

自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电子政务工作,通过争取国家科技部和省信息办的大力支持帮助,在政府上网工程、信息资源挖掘、办公自动化应用、投资业务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市政府和市级各部门负责人、县区政府及部分乡镇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建立了以《**信息港》、《陈仓热线》、《**经济信息网》、《**农业信息港》、《**旅游网》、《**工业网》等为主的一大批专业领域网站,开发了市政府邮箱和市民邮箱;在经济管理、财政税务、科技文化、公安政法、城市管理、工商管理、农业等领域建立了20多个数据库;市委、市政府、市级部门68%的单位建成了局域网,市级大部分部门和县区部署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市政法委、公安局、发改委、财政局、工商局、地税局、旅游局、应急办、防汛办等单位建立了业务数据中心和业务制定管理系统。

这些网站的开始运行和业务系统叙西的建成,增强了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能力,改变了办公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2年,按照省政府、市县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行政中心建设发展的相配合需要,市委、市政府了打造一流智能化园区的目标,开始规划建设行政中心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及其网络系统。

2022年8月,市政府成立了由信息办牵头,未来国际、陕西广电、陕西CA共同参加的**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总体设计组,开始调研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需求,形成了围绕行政中心基础建设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解决方案。

2022年4月27日,邀请安省信息办有关领导、**市政府领导以及信息化咨询常务委员会专家对方案进行了或进行论证和评审。

2022年12月20日,完成了园区网络的实施和控制室中心机房的装饰装修,2022年5月份、西安集团未来国际公司完成了统一平台和**市政府内外网门户网站、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等关键业务系统的实施工作。

下面我将**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简要紧急状况简要汇报如下。

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

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

江西省电子政务技术规范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Access Platform of Jiangxi Province E-government Network江西省信息中心为指导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的接入和使用,规范安全接入平台运维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政务外网实际应用需求,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包括安全接入平台概述、接入原则、接入流程、应用基本原则及总体架构、接入访问模式、接入终端要求、账号管理、故障报修等内容。

本规范由江西省信息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西省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曹成立、吁元卿、赖敬坤、梅洪。

为保障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部门的移动办公、远程访问、现场执法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利用公众网络安全接入到政务外网,规范省、市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运维管理安全接入平台,特编制本规范。

全省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各级政务部门进行安全接入平台的接入和使用,规范省、市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运维管理安全接入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M/T 0022-2014 《IPSec VPN技术规范》GM/T 0023-2014 《IPSec VPN网关产品规范》GM/T 0024-2014 《SSL VPN技术规范》GM/T 0025-2014 《SSL VPN网关产品规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Sec VPN安全接入技术要求与实施指南》(政务外网[2011]11号)《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政务外网[2011]15号)GW0202-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1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

1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

江西省电子政务技术规范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Access Platform of Jiangxi Province E-government Network江西省信息中心为指导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的接入和使用,规范安全接入平台运维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政务外网实际应用需求,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包括安全接入平台概述、接入原则、接入流程、应用基本原则及总体架构、接入访问模式、接入终端要求、账号管理、故障报修等内容。

本规范由江西省信息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西省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曹成立、吁元卿、赖敬坤、梅洪。

为保障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部门的移动办公、远程访问、现场执法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利用公众网络安全接入到政务外网,规范省、市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运维管理安全接入平台,特编制本规范。

全省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各级政务部门进行安全接入平台的接入和使用,规范省、市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运维管理安全接入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M/T 0022-2014 《IPSec VPN技术规范》GM/T 0023-2014 《IPSec VPN网关产品规范》GM/T 0024-2014 《SSL VPN技术规范》GM/T 0025-2014 《SSL VPN网关产品规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Sec VPN安全接入技术要求与实施指南》(政务外网[2011]11号)《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政务外网[2011]15号)GW0202-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江西地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

江西地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

江西省电子政务技术规范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Access Platform of Jiangxi Province E-government Network江西省信息中心为指导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的接入和使用,规范安全接入平台运维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政务外网实际应用需求,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包括安全接入平台概述、接入原则、接入流程、应用基本原则及总体架构、接入访问模式、接入终端要求、账号管理、故障报修等内容。

本规范由江西省信息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西省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曹成立、吁元卿、赖敬坤、梅洪。

为保障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部门的移动办公、远程访问、现场执法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利用公众网络安全接入到政务外网,规范省、市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运维管理安全接入平台,特编制本规范。

全省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各级政务部门进行安全接入平台的接入和使用,规范省、市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运维管理安全接入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M/T 0022-2014 《IPSec VPN技术规范》GM/T 0023-2014 《IPSec VPN网关产品规范》GM/T 0024-2014 《SSL VPN技术规范》GM/T 0025-2014 《SSL VPN网关产品规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Sec VPN安全接入技术要求与实施指南》(政务外网[2011]11号)《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政务外网[2011]15号)GW0202-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XXXX市行政中心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2005年1 月目录第一章用户需求分析 (1)1.1项目概述 (1)1.2需求分析 (1)第二章组网方案 (3)2.1政务网网络结构 (3)2.2内外网的逻辑隔离 (5)2.3政务网安全 (5)第三章网络平台安全设计 (10)3.1网络互联互通分析及安全控制 (10)3.1.1 二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10)3.1.2 三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10)3.2设备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 (11)3.2.1 口令管理 (11)3.2.2 控制对设备的访问 (11)第四章网络规划建议 (14)4.1IP地址规划 (14)4.2VLAN设计 (15)4.3路由策略 (16)4.4Q O S设计 (19)4.4.1 主要的QOS服务模型 (19)4.4.2 QOS策略 (20)第五章网络管理 (24)5.1网络管理需求 (24)5.2网络管理平台设计 (24)5.2.1 网络集中监视 (24)5.2.2 故障管理 (25)5.2.3 流量性能监控 (25)5.2.4 故障定位与地址反查 (26)5.2.5 Web特性 (26)附录:组网设备介绍 (28)Q UIDWAY?S8500系列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 (28)Q UIDWAY?S5516千兆智能三层交换机 (34)Q UIDWAY?S3000系列智能二层交换机 (36)Q UIDVIEW?网络管理系统 (44)第一章用户需求分析1.1 项目概述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作为XXXX市机关的工作中心,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所有功能区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次工程旨在建成连接XXXX市行政中心各种PC机及服务器系统的高速宽带政务网络系统,提供数据的统一网络平台,全面满足政府办公需要;统一标准建立政府公文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公文等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接入规范

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接入规范

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接入规范一、接入原则根据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以及应用系统建设的需要,按照“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总体接入原则,要求市直各单位将其内部局域网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对接,达到每个公务员的桌面计算机通过身份认证后可以登录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二、接入方式(一)路由方式接入:部门有内部局域网的单位,应通过接入设备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接入单位终端和服务器使用全市统一分配的电子政务网络IP地址。

具体接入方法参照A类接入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A 类接入方式(二)地址转换方式接入:有内部局域网的单位,应通过接入设备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接入单位终端使用业务专网IP地址,在防火墙处做地址转换(NAT)。

具体接入方法参照B类接入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B 类接入方式(三)单机VPN方式:对于有内部局域网,国家、省有明确要求暂时不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或者单位没有局域网的;或者需要远程接入的,单机通过互联网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

具体接入方法参照C类接入方式(如图3所示)。

图3:C类接入方式三、接入管理(一)采用A类方式接入到电子政务网络的单位,其局域网网络地址使用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统一分配的IP段。

接入单位的计算机IP地址与Mac地址将进行绑定,未经绑定和验证的,将无法登录市电子政务网络。

(二)采用B类方式接入到电子政务网络的单位,其局域网通过防火墙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做一对一的IP地址转换(NAT),转换的IP地址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统一分配。

(三)采用C类接入方式的单机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配发VPN客户端,并与计算机进行绑定。

此单机应专人专机专用,不得随意改变用途或由未经授权由他人使用。

若使用人或用途发生变更需报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办理变更手续,否则将取消其接入资格。

(四)各接入单位的网络管理员必须做好使用人员、IP 地址、MAC地址的登记与管理工作,要将计算机《IP地址和Mac地址对应表》填报给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入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申请表
单位名称
办公地址
办公的房间号(或科室名称)
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开通业务
互联网
接入政务外网
两办办公自动化
接入政务内网
国库支付或非税收入管理系统
业务性质
新增加
办公地址变更
ADSL改为光纤专线
安全措施防火墙隔离卡杀毒软件其它接入设备
代理服务器
交换机
路由器
集线器
PC服务器
其它
参数(此栏由市信息中心填写)
IP地址:
子网掩码:
接入单位
审核意见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市信息中心
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备注
注:1、本表一式二份,市信息中心及申请单位各一份。
2、市信息中心联系电话:3323545,彭先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