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生态、美观和休闲功能。

而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关于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研究成果,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休闲功能等多个角度分析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地位和作用1.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其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心健康。

而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可以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

河流、湖泊等水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清凉舒适的气候环境;水体周边的滨水植被能够增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水体对于城市的防洪排涝也具有重要作用,减少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滨水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还能够改善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2. 提高城市品质滨水景观的优美和水体的清澈,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景观的立体感,更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

优美的滨水景观和清澈的水体是城市的一大亮点,可以增加城市的宜居感和美感。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滨水景观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公园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游玩、休闲,从而提高城市品质。

3. 改善市民休闲需求城市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滨水景观也能够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优美的滨水景观和清澈的水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进行散步、晨练、垂钓、游泳等各种休闲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生态优先在城市公园的滨水景观设计中,生态优先原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水体生态,增加物种多样性,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成都市南湖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意义

成都市南湖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意义

成都市南湖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意义成都市南湖公园是一处位于四川成都市的著名公园,其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南湖公园景观设计的研究意义。

南湖公园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南湖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和自然景观元素的引入,营造出绿色、清新的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南湖公园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社会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南湖公园应该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元素,以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雕塑、建筑、园林等艺术手法,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特色,使南湖公园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三,南湖公园景观设计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城市的名片,南湖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注重美学价值和观赏性,打造出具有较高品质的景观空间。

可以通过景观材料的选择、景观造型的塑造以及景观布局的设计等手段,创造出令人愉悦、独具魅力的景观效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南湖公园景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湖公园的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的城市规划相协调,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相契合。

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创新和独特性,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对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南湖公园景观设计还应注重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功能布局,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城市的居住品质和人居环境。

南湖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城市社会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吸引游客以及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推动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因此,对南湖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园的品质和功能,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低碳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低碳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城市建设中,公园作为城市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

低碳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要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对低碳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绿色交通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减少碳排放,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需要鼓励居民选择绿色交通出行。

在公园周边设置自行车停车区和步行道,鼓励居民步行或骑车前往公园,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

公园内部的景观设计也要考虑到骑行和步行的需求,设置方便骑行和步行的道路和设施,增加绿色出行的便利性。

2.节能环保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并且合理利用资源。

选择可再生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合理利用自然光和风力,减少能源消耗。

公园景观设计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例如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浇灌植物和清洁设施。

可以通过植被覆盖、绿化带等手段提高公园的绿化率,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空气污染。

3.生态保护低碳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公园内可以设置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繁衍当地的植物和动物品种。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网络的理念,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提高植物的覆盖率,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景观设计还可以进行地形和水系的规划,合理利用地形和水资源,打造自然、生态友好的公园环境。

4.垃圾分类低碳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

在公园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和垃圾分类指示牌,引导游客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公园景观设计还可以考虑设置垃圾处理设施,如垃圾压缩站和垃圾焚烧炉,高效处理垃圾,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5.文化教育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开展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

景观设计的案例研究与教学

景观设计的案例研究与教学

景观设计的案例研究与教学【正文】近年来,景观设计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许多人对于如何打造宜人、舒适的室外空间充满了兴趣和好奇。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与教学的方式,来探讨景观设计的一些实际应用和方法。

一、案例研究: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案例。

这个公园位于一个繁忙的都市中心地带,周围的大楼林立,人流量很大。

设计师们在这个空间内创造了一个独特而又和谐的环境。

在此案例中,设计师首先考虑了公园的整体氛围。

他们选择了大面积的绿色植物,增加了空间的舒适感和视觉效果。

同时,他们精心规划了景观道路和桥梁,使游客可以方便地穿行于公园的各个角落。

另外,为了增加互动性,设计师还在公园中设置了休闲区、儿童游乐场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需求。

其次,设计师还注重了公园的细节。

他们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色彩,使整个公园呈现一种和谐统一的风格。

此外,设计师还注意使用了植物的景观装饰,使公园更具生态性和艺术感。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景观设计中,考虑空间、氛围和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整合各个元素,创造出一个宜人舒适且有趣的室外环境。

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在景观设计的教学中,除了理论的学习外,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增进他们的技术和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测。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具体场地,进行测量和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场地的地形、植被、气候等特点,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景观设计项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创意,设计一个小型花园或公共空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需要考虑植物的选择、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因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的景观设计项目。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可以了解整个设计过程和行业规范,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素养。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城市公园滨水景观是指将城市公园与水体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景观价值的空间,在城市中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交流的场所。

滨水景观的研究旨在探索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提升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功能和美观性。

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生态保护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尊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设计中应考虑水体的自然变化、水质净化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等因素,创造出生态平衡的景观空间。

2. 城市活力原则:滨水景观应成为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设计中应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和喜好,提供多样化的设施和活动,如散步道、骑行道、露天剧场等,以激活滨水空间的活力。

3. 可持续性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设计中应采用低能耗、节水、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施,确保滨水景观的可持续维护和管理。

4. 车辆限制原则:滨水景观应限制车辆通行,打造出适合行人和非机动车流动的环境。

设计中可以设置无车区域、行人专用通道和骑行道等,提升滨水景观的可达性和安全性。

1. 场地调研与分析: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前,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包括水体的地理位置、水质状况、周边环境和市民需求等方面的调查,以便确定设计的目标和方向。

2. 功能分区与布局:根据调研结果,将滨水景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休闲区、观景区、运动区等,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要考虑到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流线,以提升滨水景观的整体性和连通性。

3. 植物配置与绿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植物,并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和设计风格,进行合理的绿化与景观植物的配置,打造出独特的滨水景观。

4. 设施设置与材料选择:滨水景观设计中,设施和材料的选择也是关键。

要根据滨水景观的功能定位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设施和材料,并注重其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城市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展示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深圳市为例,本文分析其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现状及存在问题1. 现状近年来,随着深圳市日益繁荣发展,城市公园建设不断推进。

深圳在公园建设上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一些新建公园极具价值,如野生动物园、深圳湾公园。

同时已有的莲花山公园、大运河公园等都进行了更新改造。

在景观设计方面,深圳的公园越来越注重文化元素和地方特色,如深圳湾公园中的“创意园”和福田园的“农业种植区”等。

此外,深圳的公园设计还注重环保,推广植物多样性和节约用水等理念。

2. 存在问题目前深圳市的公园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设计繁琐,缺乏主题性。

一些公园在设计时过于强调装饰性而忽略了实用性,缺乏一个清晰的主题。

此外,一些公园的场地规划不合理,缺乏公共配套设施,影响了市民的使用体验。

另一个问题是公园的维护难度较大。

深圳市的气候多变,不同季节的维护难度和成本不同。

一些公园在景观设计时注重了美学价值而忽略了维护成本,导致建成之后维护难度较大。

第二部分:发展趋势1. 强调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城市公园设计中,可持续性将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不仅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也包括资金可持续运营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

可持续性的设计策略包括推广可再生能源、增加水的存储及再利用等。

2. 注重互动体验互动式体验设计将成为一个趋势。

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需要更多的社交、体验和互动。

有强烈的互动体验设计的公园越来越深受市民欢迎,如深圳湾公园的q9迷宫、福田公园的水幕电影。

3. 结合文化和地方特色公园将更注重体现文化和地方特色。

深圳以文化特色公园为主导,以深圳博物馆公园和翠竹山公园为例。

深圳博物馆公园依托深圳博物馆和中国戏曲中心,促进艺术教育与艺术体验的融合。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祁军(上海春沁生态园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10)摘要:在当今时代下,伴随着城市环境建设与发展,“绿色城”“生态城”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对应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因此,本文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06-0073-030引言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憩的主要公共场所之一,其可以改善城市控制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城市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人文活动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的景色你需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1浦东锦绣文化公园基本介绍浦东锦绣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新区内环内核心城区,总面积约为25hm2。

西侧紧邻浦东“三馆一园”(浦东图书馆、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北接浦东干部学院。

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培花社区单元(Z000501)西片区(文化公园)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主体为G1公园绿地。

地块原为2004年建设临时绿化工程,建成后实行不对市民开放的封闭管理政策。

地块内虽绿化覆盖高达90%,空间幽闭,但主要为意杨、杜英等需更替品种乔木为主的苗圃林。

随着周边城市道路及地块的开发建设,地块低于周边基础设施导致地块内部长期排水不畅,东侧苗木大量死亡。

作为核心城区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空间,原苗圃栽植形式难以发挥最大的城市绿地生态涵养功能,亟待改造。

将锦绣文化公园地块纳入浦东城市公园体系,重塑绿地生态,建立连续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是此次绿地改造为城市完善生态绿地网络重要意义。

对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对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峰, 王筱春 , 张猛 等 主体 功 能 区划方 法体 系建 构研 究 D ] 卜 地 域研 究与 开 [ 1 ]《 四 川 日报 ) 2 0 1 3 年0 7月1 7日要 闻 ( 0 3 版) h t t p : / / s i c h u a n d a i l y s c o l c o m.
面, 以 独立 的人 行 观景 平 台 使 植 花 卉 的形 式 , 形成 樟树 林 和荷 花池 。 以水 杉 、 香樟 、 垂柳 为 骨干 树种 , 以 色叶 或桃 、 李 为为 点 缀 , 形 成视 野 广 阔
的空 间效 果 。
6 、 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之 , 本 主题 公 园 主要结 合 本市 设计 有 江南 文化 的园林 美 景 , 具有 特 色 ,
规 划设计
岛:
系统 结构 , 栽植 具有 季 节性 变化 的 品种 , 提 高 绿化 环境 的 观赏 性 。
( 1 ) 历 史人 文体 验
岛, 形 如墨 滴 , 岛上设 有 : 礼圣门、 白鹿 书 院 、 朱 熹雕 像 、 钓矶 石 、 寻庐 讲 寓 意古 代朱 熹理 学 的传 播 和现 代九 江文 化 犹如 墨融 于 水 , 逐 步 扩散 , 影
重 。
以疏 林草 地 为主 , 点植 大树 。 博物 馆 周边 遍植 茶 树 , 形成 富有韵 律 的茶 韵 花园, 突显 该 区域浓 厚 的文 化 氛 围。
( 2 ) 诗 歌 文化 游 赏
5千 古绝 唱—— 演 艺视 听
绕 文化 艺术 中 心 , 以乐 文化 为 主题 , 设 置 礼乐 桥 、 八音盒、 水上舞台、 水
f A 1 ; 城 市规 划和科 学发展— — 2 0 0 9 中国城 市规 划年 会 论文 集 【 c ] , 2 0 0 9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发展需要,各类特色的公园会越来越多,分类也会越来越细。

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居民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特点,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满足居民安全、休闲、交往和回归自然的愿望及需求,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

本文通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目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共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公园景观设计思路,旨在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指导。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设计;景观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及对生活享受意识的增强,又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尤其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

城市公园作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设计与规划,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结合实践来探讨自己对城市公园设计的思考。

一、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1、当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
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

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
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
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

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生态可持续性
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整个区域,保持公园整体生态廊道的连通。

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

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
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

(2)、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3)、超前意识
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景观设计原则提出
针对上述对公园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现象,笔者认为公园景观设计可考虑从以下设计思路入手:
(1)同步规划原则。

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

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

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生态优先原则。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
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

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

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

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5)植物造景原则。

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6)整体协调原则。

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

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
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

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

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

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

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

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3、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4、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

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

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

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结束语
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公园景观设计目标,提出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以人为本和美学原则,同时探讨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旨在能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吴综泽.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周俊,张衡.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1,27(01):31~33
叶天圣.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1,
31(07):57~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