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资金分配研究—以海尔为例.pdf

合集下载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1、财务状况良好
1、财务状况良好
海尔集团的财务报表显示,其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等财务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表明海尔集团在资金管理和运营效率上具有 较高的水平。
2、经营效益显著
2、经营效益显著
海尔集团在经营效益方面表现优异,其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处 于行业领先地位。这表明海尔集团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 管理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目录
01 一、海尔集团简介
02
二、海尔集团的营运 资金管理策略
03
三、海尔集团的营运 资金管理绩效
04 四、结论与建议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再仅仅取决于产 品的质量和价格,而更依赖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其中,企业的营运资 金管理成为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本次演示将以海尔集团为例,探讨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中,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营运 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本次演示以海尔集团为 例,从供应链视角探讨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和优化策略,以期为企业提供借鉴 和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 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指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紧密在一起,通过对物 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协调和管理,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效率提升。营运资金 管理则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筹措、运用和监管等方面的管理。有效 的营运资金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成本。

海尔集团财务分析案例

海尔集团财务分析案例

45
44.28
40
35
30.24
30
25
20
16.85 16.76
16.47 15.15 11.16 9.78
总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
15
10
5
2.38
2.57
3
2.6
0
2005
2006
2007
2008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动负债比: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 负债的保障程度。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现金债务总额比: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额与债 务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旨在衡量企业承担债务的能 力,是评估企业中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它 也是预测企业破产的可靠指标。 销售现金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销售质量的高低, 与企业的赊销政策有关。如果企业有虚假收入,也会 使该指标过低。
2005 2006 2007 2008
营业利润率
1.60% 1.58% 2.14% 2.74%
总资产周转 率
2.38 2.57 3.00 2.60
净资产收益 率
4.27% 5.43% 10.20% 11.34%
海信电器2005—2008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分解表 财务指标 营业利润率 总资产周转 净资产收益 率 率
现金流量分析
财务指标 现金流动 负债比 2005 64.84% 2006 58.39% 现金债务 总额比 64.72% 57.30% 销售现 金比率 2.83% 6.27% 经营现金净 流量 46795.35 123016.26
2007
2008
31.63%
29.65%
30.94%

关于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关于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关于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关于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引言我国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财务共享服务旨在通过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协同和资源共享,提高财务效率和决策效力,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以海尔集团为例,对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一部分:海尔集团财务共享的概述海尔集团作为我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家电制造企业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

公司内部设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资源和服务,提供全方位的财务支持。

海尔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旨在提高公司内部的财务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2.1 资源共享海尔集团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实现了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财务资源共享。

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实现了财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同时通过内部培训和交流,提升了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员工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这种资源共享的模式为海尔集团提供了更快速、高效和准确的财务决策支持。

2.2 流程优化海尔集团在财务共享服务中还进行了流程优化。

通过梳理和规范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流程,消除了重复和无效的环节,并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了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这种流程优化的模式为海尔集团提供了更高效、精确和可靠的财务服务。

2.3 专业服务海尔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提供了各类专业服务。

通过集中整合和培训内部财务人员,提高了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通过与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提供了更专业、全面和权威的财务咨询和审计服务。

这种专业服务的模式为海尔集团解决了财务管理中的专业难题,提供了更专业和权威的财务决策支持。

第三部分: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效果海尔集团通过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使得海尔集团的财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

价值链导向的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案例研究

价值链导向的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案例研究

价值链导向的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案例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企业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无论是在管理手段或方法上都已经无法满足新经济环境下以顾客为主导的企业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适应的资金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更高效的在市场中运行。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不仅在管理理念、手段、方式和方法上等方面突破传统,而且还站在企业战略高度挖掘资金潜能,加强资金管理,建立新的与现代企业环境相适应的资金管理论体系,达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并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使资金得到最优回报并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达到实现企业的整合,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就如何从价值链角度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水平进行实例研究,通过价值链思想在海尔集团内部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实现途径及由此得出的启示,从新的视角剖析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我国其他企业实施价值链导向的营运资金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海尔集团的基本情况和实施价值链导向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原因和模式,并针对海尔价值链和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海尔实施变革的模式;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对海尔集团价值链导向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具体模式进行分析,即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再造、资金流再造和实施信息化;第四部分就是得出海尔集团实施的再造变革后的变化及重要保障;第五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得出海尔集团再造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青岛海尔为例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青岛海尔为例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青岛海尔为例目录中文摘要 2Abstract 3引言 1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论 1(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1(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1二、青岛海尔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1(一)青岛海尔简介 1(二)青岛海尔营运资金管理情况 21.青岛海尔货币资金现状 22.青岛海尔存货现状 23.青岛海尔应收账款现状 34.青岛海尔流动负债现状 45.流动资产结构分析 46.盈利能力分析 57.效益性分析 5三、青岛海尔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6(一)营运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6(二)短期偿债能力不强 6(三)营运资金成本管理松散 7(四)营运资金运营风险高 7四、青岛海尔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7(一)提高管理层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 7(二)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 8(三)强化青岛海尔营运资金风险管理体系 8总结 9参考文献 9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青岛海尔为例中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企业的竞争也在逐渐的激烈起来,营运资金在企业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为,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不仅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且与业是否能够继续发展下去息息相关。

然而,企业对与营运资金的运转与应用,仍在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和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是目前各企业应当考虑的主要问题。

就此,本文通过对营运资金的基本理论加以说明,再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展开分析和研究了其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青岛海尔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了解,找出了本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及建议,为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司;营运资金;解决策略A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Working Capital and Its Countermeasures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is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and the influence of working capital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because it not onl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is closely related to whether the industry can continue to develop. However, the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orking capital are still using thetradi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ode, and can not adapt to the new social situation, which is the main problem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consider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by explaining the basic theory of working capital, and then taking Qingdao Haier corporatio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Firstly, it mak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of Qingdao Haier company,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which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Original: English] I don\'t know. Companies; Operating funds引言目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在高速的发展,中国各企业、各公司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海尔财务报表分析的案例

海尔财务报表分析的案例

第一章资产营运能力分析2.1资产结构分析(1)固流结构 固定资产 / 流动资产从上图可以看出,09年海尔趋向于稳健型固流结构(流动资产比重变高)。

其特点是企业风险低,有良好的财务信誉,09年,海尔保持企业的低风险,流动资产增加,表示资金成本趋向低,成本管理得到了效果显著,成本得到控制和改善。

(2)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由该表可以看出,海尔的货币资金比例逐年增多,从最开始的29%增加到了09年的48.7%,说明海尔的财务问题管理得很得当,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盈余资金过多,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再看存货净额,逐年减少,说明海尔的存货管理有所改善,效果非常明显,存货的周转率明显变高;另外占流动资金很大一部分的是应收票据净额,这种应收比应收账款的风险要小很多,说明海尔的利润比较健康,而应收票据净额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形成的,而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关联方交易,也许有利润操纵的可能。

海尔09年流动资产内部结构2.2 资产变动趋势分析2007-12-3121.64%14.97% 5.17%26.17% 5.37%21.08%11188965146 2008-12-3120.13%20.54% 6.50%15.15%11.31%20.08%12230597778 2009-12-3135.91%20.03% 6.88%9.96%8.73%14.00%17497152530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净额应收账款净额2006/12/31 2007/12/31 2008/12/31 2009/12/31从上图可以看出货币资金在09年有了一个显著的增长,09年期末货币资金较上一年增加155.22%,主要是公司销售政策调整、回款结构优化所致。

09年期末应收票据较上一年增加39.52%,主要是公司收入增加,回款增加所致。

09年期末应收账款较上一年增加51.56%,主要是公司报告期内收入增加所致。

2.3 项目分析(1)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应收账款和收入的匹配程度应收账款与收入比青岛海尔的应收账款2009 年12 月31 日的账面价值为1,204,649,240.74 元,2008 年12 月31 日的账面价值为794,570,479.88 元。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研究--以海尔公司为例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研究--以海尔公司为例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研究--以海尔公司为例一、背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资产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会计领域,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为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时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而对某些资产进行的计提调整。

而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对于其财务报表中的收益、成本、资产或者负债等项目,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某种方式选择计量方法,以达到一定的财务表现或者满足特定的目的的行为。

同时,这两个问题的关系也日益显著,因为盈余管理往往会导致资产减值准备的漏报或者误报。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产业的领先企业,其资产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探讨了其资产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问题在企业经营中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和存在问题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制定财务报表时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调整。

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的信用和财务安全,及时反映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财务健康状况。

减值准备的不足或者过度都会带来财务风险。

然而,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变化,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沿用了较长时间的原有的计提规则,而没有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调整计提标准和标准的适用范围;一些企业则借调整资产减值准备规则之机,进行盈余管理,通过粉饰业绩或者改变收支结构,甚至诱导投资者或与监管机构等各方进行不必要的误判。

三、海尔集团的实践海尔集团积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并遵守中国相关会计准则,实现了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披露。

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海尔采取层层审核和公正公平的态度,仅仅在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则的情况下进行计提。

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海尔还建立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并注重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会计准则意识和计提标准的熟悉程度。

在盈余管理方面,海尔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不做虚假宣传,不以其经营规模和市场地位为借口而进行信息隐瞒或推诿。

海尔同时也建立了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防范了盈余管理的风险。

《2024年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范文

《2024年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范文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篇一一、引言企业营运能力是衡量企业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通过对其营运能力的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功背后的运营策略和管理模式,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海尔集团概述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的技术闻名于世。

集团旗下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家电制造、物流服务、智能家居等,是全球知名的品牌之一。

其成功得益于持续的创新和良好的运营管理。

三、营运能力分析框架(一)分析指标体系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存货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本分析主要基于海尔集团近年来的财务报表和公开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分析海尔集团的营运能力。

四、海尔集团营运能力具体分析(一)总资产周转率分析通过分析海尔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看出其资产运用效率较高,资金回流迅速。

这得益于其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二)存货周转率分析海尔集团的存货周转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表明其存货管理能力强,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库存成本。

(三)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海尔集团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表现出色,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说明其信用管理和收款效率较高,有效降低了坏账风险。

五、海尔集团营运能力背后的管理策略与模式(一)精细化管理海尔集团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营运能力。

这包括从产品设计到销售全过程的优化和精细化运作。

(二)供应链管理优化海尔集团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供应链的精准掌控。

这不仅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还能够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三)持续创新与研发投入海尔集团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创新,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资金分配研究—以海尔为例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上市来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的发展愈来愈不明晰的情况下,加强对我国企业资金分配问题的研究,深入了解企业资金分配问题的成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已经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特别是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红等方面的分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现在很多企业的中小股东的分配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对企业和大股东要求改革资金分配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已经不能被忽视。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源泉,企业在资金的分配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向技术创新方面倾斜,以技术创新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企业资金分配制度也在经济变革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企业公积金方面和加大对员工的福利方面的投入,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的有新的技术出现,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使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在企业内部的资金分配中,就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的效益,用科学技术来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中更有优势。

1.2相关研究论述我国通过十年改革所形成的资金分配方式既不同于典型的传统集权计划体制下的计划分配、又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金市场分配。

形成了特殊的具有过渡时期特征的资金分配格局。

这种资金分配格局对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演化方向,产业成长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构成了一系列极为特殊的影响。

我国的资金分配的研究起步较晚,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的分配时由国家统一控制安排的,企业只需要完成国家的经济指标即可。

改革开放后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壮大,很多其余人选择上市来发展,国家也支持企业走出去,这样关于企业资金分配,利润分配,上市企业的股权、分红的分配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注意。

他们开始注意到资金分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虽然研究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符合我国资金分配现状的成果出现,为我国的企业在资金分配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知道作用。

主要参考的研究成果有:《对上市公司不分配现象及股利政策观念的探讨》(梁莱歆,刘暾,200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探讨》(肖鹏,2007)、《关于中小型企业资金分配的研究》(卢晨,段党利,2010)、《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调查研究分析》(颜新,柯大钢,王平心,2008)、《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基于国有、民营上市公司的视角》(王庆庆,2010)、《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以青岛海尔为例》(王克明,余洋,2010)、《海尔股权激励的波折看上市公司长期激励》(苏海南,江洪明,2009)、《股权激励引致的股价波动效应研究--以青岛海尔为例》(李金龙,2010)、《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高派现与不分配现象实证分析》(吴平,付杰,龙敏,2011)等。

对我国现行的资金分配方式做出客观的描述,有利于正确地理解我国产业发展以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乔仁毅,1991)。

颜新,柯大钢,王平心等认为现金股利变成控股股东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剥削中小股东的合法途径,股利分配不仅不能解决代理问题,反而变成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

胡素华(2003)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研究与开发投资的多寡,以博弈论为基础,探讨了企业集团总部和成员企业如何将可支配资金用于研究与开发投资或专项投资.在分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两种情况后,我们得出了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企业集团总部总是倾向于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而成员企业倾向于专项投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主创业的兴起,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每年成指数型增长。

卢晨、段党利(2007)认为在决策中,对资金的如何分配往往成为这些中小型企业成败的关键。

王庆庆认为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经营行为和经营业绩的一个反应和折射,它的制定关系着公司管理层、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分享问题,其制定的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公司未来的成长发展。

由此可见,股利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广大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本文运用AHP模型对中小型企业资金的运用进行探讨,并结合SWOT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力求为中小型企业在资金的分配方面提供一种客观、可行、科学的方法。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我国企业资金分配问题,大多数学者解释角度的不同导致结论不尽相同。

国外的企业资金分配的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早且趋于成熟,而国内的起步很晚。

大多数学者主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本文将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不同理论,深入探究企业资金分配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企业资金分配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第二章企业资金分配的理论概述2.1 企业资金分配的内涵分配,是指公司对股东直接或间接移转金钱或其他财产(公司自己股份除外)或设定负债的行为。

分配可以股利的配发、股份的回购或回赎或其他取得自己股份的方式,或公司负债的分配或其他方式为之。

对于企业的资金分配来说,就是在分配资金的时候考虑得到的回报最大化,他可以将全部可用资金投入到科学技术领域来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与实验以获得间接的回报;也可以将部分资金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与实验,其余的资金投入到具体的投资项目中,以便得到直接的回报。

资金的分配方式不是固定的,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自己本身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制定的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方式。

还有的生产企业在分配过程中,为了对研发人员采取把公司股权作奖励的模式,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留住人才,保持竞争力。

对于操作工人,将他们的劳动与质量联系起来,在薪酬方面来倾斜,从而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还会在资金分配中拿出部分资金给予员工进行补贴,增加公积金额度等来增加员工的福利。

对于大部分上市公司,大多数的股东通过分红的方式来获取收益,还有很多的企业会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股票的重新分配,使股东根据情况增持或者减少所持有的股份。

无论哪种分配方式,目的都是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资金分配时要通盘考虑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所起到的作用等因素,同时在资金分配方面来首先保证公司的发展有足够的资金,把未来要投资的项目分为三类,一类是稳定发展策略,一类是快速发展策略,第三类是高速发展策略。

快速发展的策略需要投资新的领域,就需要不断的对技术进行创新,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发展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资金分配中,用于技术创新的研发资金占到很大一部分,很多企业把研发的资金单独列出,新的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转化成生产力来拉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如果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其共同点是非常重视技术的革新与升级,有自己的研发的机构或者有专门的研发预算来支撑整个的研发工作,来提高自己在同类企业中的竞争力。

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增强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可以在员工的资金分配中加强对创新的投入,有条件的可以讲股权根据创新的情况配给研发人员,企业在资金的分配中把那些快速的发展项目优先投入,这样的项目一般比较小,但是资金回笼比较快,这样资金的流动比较快。

高速发展的项目一般具有先进的技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先进性和竞争力,这样的在资金的分配中可以用于大部分的资金来发展,这样可以得到的很多的回报,可以加大投入。

稳定的发展项目,这类项目一般是已经很成熟的技术,而且竞争对手很多已经掌握了的技术,基本不具有先进性,在目前的一段时间内还能保持发展的态势,但是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很快会被淘汰,这样的项目应该在投资的过程中逐步的减少投资,把收益及时的投入到前两种项目中,这样不断的流动,既能加快发展,也能保持竞争力,加快资金的流动。

企业资金分配方面利润分配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在利润分配时首先会预留出部分的资金作为扩大企业发展的资金,还有一部分资金用来增加员工的福利,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奖励计划,增加公司员工的公积金份额。

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上市公司有的采用对部分由突出贡献的员工转移股份奖励他们,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且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企业基本上对于快速的发展战略优先投资,并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这样的产业比较快速的回收资金,加快了资金的流动。

其次是高速发展战略和稳定发展战略,这样的投资容易加快资金的流动,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

最近爆发的金融危机中,部分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将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甚至将银行贷款也全部投入,在危机来临时大量资金被套牢,不能及时的将资金回笼,导致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企业在资金的分配时应该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在投资特别是投资固定资产时更要量力而行,同时应加大在新的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般的企业是根据情况对这三种项目投入不同的资金,对资金的进行合理的分配,来增加自己的利益,尽量增大自己的收益。

合理的资金分配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增加其市场份额,在多个产业方面投资,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反则可能使企业陷入危险的境地,造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损失,企业资金周转率降低,甚至使得企业破产。

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上市公司缺乏稳定的股利政策目标,因此在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上市公司不派现现象严重,现金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股票分红不分配等。

这样使得上市公司内部在利润分配方面产生了很多的矛盾,造成了很多股东的不满,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目前很多的企业通过整合上市的运作来促进公司的发展,因此这些上市企业急需需要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发展方向的科学的理论研究做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制定出有利于上市公司成长发展也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利润分配政策,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我国企业资金分配的现状3.1 我国企业资金分配现状我国长期以来的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大部分的资金分配是依靠国家的统一安排,不用自己的分配。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面临着激烈而且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的转变观念,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