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7篇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敬业的小编征途帮大家找到的7篇初中音乐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案篇一一、设计理念:本课时在所选材料上选取了《黄河船夫曲》、钢琴协奏曲《黄河》、歌曲《保卫黄河》。
通过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去理解歌词,感受跌宕起伏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
结合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激起更多的情感投入。
领悟到更多的精神力量。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黄河船夫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学唱《保卫黄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魄及中华民族奋进的的伟大精神。
3、通过欣赏《长江之歌》及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音乐知识:乐句、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
4、能够体会与分析乐(歌)曲的情绪表达。
二、学习重点、难点:a)重点: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合唱的'演唱形式之一轮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b)难点:正确的感受和体会乐曲,掌握乐句、乐段。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四、教学时间:1课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分为2课时)五、教学过程:1、课前音乐,营造轻松、和谐的学生学习环境。
播放《江河万古流》的伴奏音乐。
2、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演唱情绪演唱上节课所学歌曲《江河万古流》3、新课学习:(1)导入新课:“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默默地生活在这片苍凉贫瘠的土地上,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在贫苦中过着充实的生活。
他们唱着发自肺腑的歌谣,简单却真实,正如这辽阔的黄土地一样!”“听!黄河的船夫们唱起了悠扬的歌声。
”(2)学生通过歌词及多媒体播放的图片欣赏《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方法:欣赏法、教授法、探讨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协奏曲定义、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曲作者。
3、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
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动画片《梁祝》的flash动画,让学生初次感受主题音乐。
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动画短片的音乐吗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有谁了解《梁祝》这个民间故事?试着给大家讲述一下。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butterfly—lover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乐曲。
2、相关知识:(教师讲授,出示多媒体课件。
)(1)教师简介《梁祝》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地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中国听众被誉为“我们的交响音乐”。
外国听众也认为乐曲是一部“非常迷人和神奇的音乐”,“最美妙的旋律”。
(2)曲作者简介:何占豪: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交响乐《刘胡兰》、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
陈钢: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3)知识点的讲解:协奏曲: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它是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演奏技巧和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意大利原文是“竞奏”。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篇1教学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简析1、通过欣赏此曲,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音机、多媒体、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设问:大家听说过哪些传说?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2、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1、作品介绍介绍作品、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
讲授:协奏曲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分段欣赏)A、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
B、按照板书曲式结构图,分段欣赏爱情主题、梁祝共读共玩、英台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
并回答:每一个片段所表达的情感?c、教师演奏爱情主题D、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表达的音乐思想。
小结:这首乐曲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演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
并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乐中,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梁祝》赞颂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无情。
三、看谱学唱《梁祝》主题1、教师给学生发放《梁祝》爱情主题简谱。
2、学生根据教师弹奏,进行视唱、模唱。
3、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这是一节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课程,我们将学习中国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同时也会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我们将特别分析这些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二、课程目标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认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
3.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并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三、教学内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并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认识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而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2.观看音乐剧或舞台剧表演,参观音乐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的角度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五、教学流程1.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
3.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5.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6.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演唱,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课堂重点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音乐元素以及相关概念。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过程方法1.听音乐,感知音乐所传递的情感;2.观看图片,了解情景描述,拓展学生思维;3.选择个人喜爱的方式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化内涵;2.学会欣赏表现爱情主题的音乐。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
1. 故事梗概本故事发生在唐朝,梁山伯是个书生,祝英台是个富家少女。
两人误打误撞相识,彼此相爱。
祝英台的父母不同意两人在一起,祝英台被强迫嫁给了别人。
后来,梁山伯从南海仙山回来,得知祝英台被逼成婚,十分痛苦,最终因病而亡。
而祝英台也无法忍受与梁山伯分离的痛苦,最终投水自尽。
2. 音乐表现手法这首歌曲《梁祝》采用了民族音乐的曲式形式和传统的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表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情感纠葛:•弦乐和合唱体现了情愫渐进,情泪纵横的梁山伯;•独具东方韵味的唢呐、二胡的乐器演奏则表达了祝英台温柔中带有坚韧的性格,以及她为爱情而痛苦的心情;•合唱演唱表现了两人的思念之情,又交织着悲凉的气氛。
3. 音乐欣赏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这首《梁祝》。
请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曲子的起头让你想起了什么?2.这首曲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3.这首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曲子在哪几个地方的变化最为明显?5.你喜欢这首曲子传递给你的情感吗?为什么?4. 情感表达请让学生选择个人喜欢的形式,表达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可以是绘画、写作、朗诵等。
第一步放一遍《梁祝》音乐,让学生听一听。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及作曲家何占豪,陈钢。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情感方向,初步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作品及协奏曲的相关音乐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体味音乐在协奏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并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领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寓意,反映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重点: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熟悉主要音乐主题中各音乐要素所发挥的艺术表现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主题进行联想和想象。
难点:
把握协奏曲的特点,理解并想象《梁祝》音乐中的艺术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课件、音像资料、黑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
3、学唱歌曲《化蝶》。
4、补充欣赏歌曲《梦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赞颂。
2、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教材简析
1、越剧《十八相送》选段是梁山伯为祝英台送行时的一段内容,此段内容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及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3、歌曲《化蝶》是著名词作家阎肃用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
歌词运用简洁的语言,生动描述了梁祝感人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的欣赏及讨论。
教学思路
本课以越剧《十八相送》为“源”,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爱情故事的讲述为线索,在重点片段的欣赏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想象、表现方式,认识音乐在表现人物和情感中的作用。
并通过补充欣赏让学生感受现代音乐对梁祝的全新的演绎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恋蝶——欣赏越剧《十八相送》感受越剧韵味,了解越剧。
1、提问导入特点,并为欣赏下一作品做好铺垫。
(1)越剧是浙江地方戏剧剧种之一,你能说出一些著名的越剧代表作品吗?
(2)导出越剧《梁祝》并请学生说说梁祝故事。
(3)教师小结。
(4)欣赏越剧《十八相送》。
(5)简单介绍越剧特点(唱腔、语言)。
第二环节:颂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
1、导入:介绍作品地相关知识。
(1)教师:这个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可以用越剧的形式来表现。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其他形式来表现呢?我们中国就有两位作曲家何占豪和陈刚,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运用西洋手法,成功地创作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介绍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出示图片)。
2、欣赏“爱情主题”
(1)请学生聆听爱情主题音乐根据提问,让学生思考:①这段主旋律由哪样乐器演奏?②这段主旋律有什么特点?自主参与讨论分析作品。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
旋律优美动听、委婉曲折,带有越剧韵味。
节奏舒缓,情绪明朗。
表现出爱情的美好。
3、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
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乐器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地位。
全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
4、欣赏“共读共玩、长亭送别”通过对比欣赏
(1)教师:在梁祝同窗期间,两人经常一起嬉戏游玩。
音乐是如何表现这一情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学生聆听音乐对表现音乐的作用。
思考:音乐的速度、节奏、情绪是怎样的?
(3)教师:三年的同窗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梁祝二人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离别。
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如何设计这段音乐。
(4)试着为“长亭送别”设计音乐速度、节奏、情绪。
5、欣赏“抗婚”
(1)聆听封建势力主题
思考:封建势力的形象是以哪组乐器来表现的?(弦乐、木管乐、铜管乐、打击乐)。
(2)教师小结:
作曲家用铜管乐形象的表现出凶暴残忍、不可抵抗的封建势力。
6、欣赏“楼台相会”
(1)说一说:
作曲家是怎么表现梁祝二人在楼台相会的情景?
(2)聆听“楼台相会”。
(课件展示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奏。
)
(3)教师小结:音乐由小提琴和大提琴来演奏,运用“对话”的形式,贴切地描述梁祝二人在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景。
7、欣赏“哭灵”“投坟”
(1)聆听“哭灵”。
思考:音乐加入了什么特色乐器?其节奏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小结:
音乐采用戏曲当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形象地渲染了英台呼天喊地、悲痛欲绝的情绪。
最后,在锣鼓齐鸣中,祝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高潮。
8、“化蝶”
(1)音乐主题再现。
(2)欣赏“化蝶”。
(3)简单介绍作品结构。
第三环节:化蝶——学唱歌曲《化蝶》片断。
1、教师导入:
梁祝这个作品感动过千千万万的人,有一位作曲家阎肃就为这首作品填了词。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写的作品。
(1)聆听歌曲《化蝶》,感受其情绪。
(2)轻声哼唱旋律。
(3)念一念歌词。
(4)填词演唱。
第四环节:梦蝶——欣赏通俗歌曲《梦蝶》。
1、欣赏MTV《梦蝶》。
思考:我们现代人演绎的梁祝《梦蝶》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第五环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越剧《十八相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通俗歌曲《梦蝶》的欣赏,亲身体会到了同一主题、不同演绎方式来表达的梁祝爱情故事。
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再去寻找相关内容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