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车辆

合集下载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信号、联锁及闭塞 - 副本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信号、联锁及闭塞 - 副本

1.1 现代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车系统信号系统
基于数字化无绝缘轨道电路的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由控制中心设备、车 载设备、轨旁设备和车辆段设备组成。该系统采用连续式速度控制模式,在 同方向同一线路上运行的列车能够以2min的最小追踪间隔安全运行。这个系 统技术成熟,在功能上能够满足较大运量客运量的需求,且系统调试维护智 能化程度较高。 点式ATP系统是一种点式信息传递,主要由地面应答器、轨旁电子单 元(LEU)、车载设备,列车占用检查(计轴或轨道电路)设备4部分组成。 在功能上能够满足客运量稍低的需求,且系统调试简单。 在隔离路权的现代有轨电车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机动车、行人)有 平面交叉,不同级别的平交道口不可避免的会对有轨电车的连续运行造成影 响,有轨电车信号控制系统必须增加平交道口信号控制设备或与城市平交道 口信号控制设备接口,设置最少绿灯时间、相对优先通行和绝对信号优先的 平交道口配时原则,在保证有轨电车交通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其对城市道 路交通的影响。为保证B级路权有轨电车的运行安全,其信号系统应配置连 续速度控制模式的ATP系统或点式ATP系统。
第9章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信号、联锁及闭塞
【问题导入】 信号设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包括 信号装置、联锁装置、闭塞装置等。信号装置是指示列车运行条件的信号及 附属设备;联锁装置是保证在车站范围内,行车和调车安全及提高通过能力 的设备;闭塞装置是保证在区间内行车安全及提高通过能力的设备。 【学习目标】 1. 能掌握共用路权((C)型路权、混行路权)的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 功能。 2. 能掌握隔离路权(B型路权、半独立路权)的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 功能。 3. 能掌握车辆结构专用路权(A型路权、独立路权)的现代有轨电车信 号系统功能。 【教学建议】 1.教学场地:在普通教室、能连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及现代有轨 电车系统的各种模型实训室中进行,课后可实地参观。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运营控制系统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运营控制系统

1.2 综合监控系统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通过与时钟接口,统一内部时钟。 2. 综合监控系统现场级监控方式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地下区间内最低点设有排水泵、洞口雨水泵、区间 隧道设有射流风机等机电设备需要监控;车辆段内设有水泵、风机等机电设 备。 在地下区间段设置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远程模块箱,经过通信提供的 光缆或通信接口纳入车辆段监控。 3. 综合监控系统车辆段监控方式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车辆段设置一套冗余PLC,PLC与远程模块之间采用 冗余现场总线通信。车辆段PLC通过冗余以太网接口,接入综合监控系统中 心级。 4.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BAS监控对象包括如下系统设备:通风空调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电扶梯系统等。BAS纳入综合信息系统。防排烟系统与通风 系统合用的设备由BAS统一监控,火灾工况由FAS发布火灾模式指令,BAS优 先执行相应控制程序。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地面车站不设置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地 下区间宜设置BAS系统,车辆段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置BAS。
1.2 综合监控系统
如果BAS系统设备较少且相对其他专业比重小而不足以独立构建专业系统 时,就将该部分功能集成在其他子系统(如电力监控系统)中实现,依托 其他系统平台实现功能。以方便实施和管理,如图10-4所示,这是一种简 化结构。该结构在多在城市快轨中应用。如北京城铁13号线,即是这种方 式。
1.1 现代有轨电车的智能交通系统
1. 现代有轨电车的智能交通系统组成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运营控制系统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将信息、通信、 控制、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科学集成,应用于整个有轨电车交通的 控制管理系统,如图10-1所示。
图10-1 运营管理系统结构图
1.1 现代有轨电车的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5 第5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车辆与车辆段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5 第5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车辆与车辆段

【理论知识】 5.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
2.车门 (1)车门的基本要求 世界各国轨道交通车辆的车门结构和类型多种多 样,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车门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①具有 足够的数量和有效宽度;②车门要均匀分布,方便乘客上、下车;③车门 附近有足够的空间;④具有较高的工作可靠性,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2)车门的结构形式 按照驱动系统动力来源的不同,地铁车辆的客室 车门分为电动式车门和气动式车门。 1)内藏嵌入式移门。 2)外挂式移门。 3)塞拉门。
图5-12 弹性悬挂装置示意图
【理论知识】 5.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
3)抗侧滚扭杆。
图5-13 空气弹簧悬挂系统原理
【理论知识】 5.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
4)减振器。
图5-14 扭杆弹簧简图
【理论知识】 5.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
(4)中央牵引装置 1)基本作用。
2)结构特点。
【理论知识】 5.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
6. 空调通风系统 空调通风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用来对车内空间进行通风换气、 温度控制的装置。 空调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系统、空气冷却系统、空气加热系统、空气加 湿系统、调节控制系统。 7. 风源系统
风源系统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的,为空气弹簧、机械制动、车 门的开闭等提供压缩空气的设备装置。 风源系统包括电动空气压缩机,除油、除湿装置,散热装置,压力控 制装置,管路等组成。
【理论知识】 5.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维修
(2)驾驶员室的日检检查 检查驾驶员室遮阳帘、两侧刮雨器、左右 滑动门及紧固件、通客室门及观察孔,要求功能正常、无损坏、无 松动。 (3)地铁车辆车载灭火器 要求每日检查各灭火器是否在原位,外观 是否完好,是否有效。 (4)车钩的日检检查要求 检查内容包括:检查全自动车钩钩头、橡 胶托架、电缆和电缆夹、气管密封环、缓冲器标志环和各紧固件等, 要求各项目正常、无明显损坏、无明显松动及遗落;检查半自动车 钩、橡胶托架、电缆和电缆夹、缓冲器标志环和各紧固件等,要求 各项目正常、无明显损坏、无明显松动及遗落;检查半永久车钩抱 箍、橡胶托架、电缆和电缆夹和各紧固件等,要求各项目正常、无 明显损坏、无明显松动及遗落。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线路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线路

1.3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线路布置
图5-15 路中式布置
路中式车道布设方式适用条件较广泛,一般道路条件皆适用。 (2)双向同侧式 指上下行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线路置于道路同一侧,俗称“路侧式”, 如图5-16所示。该种布置方式对沿线单位车辆的出入有一定影响,但通过对 沿线单位出入口的整合,可以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且由于线路设于道路一 侧,对道路拓宽具有一定灵活性,且土建施工对现状道路影响较小。
1.1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网络布局
(3)延伸式 此类型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主要作为地铁、轻轨的大、中运量快捷轨道交 通在郊区的延伸,接驳线路,此类型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线路,其功能与传统 的公交接驳于地铁、轻轨系统等郊区车站相类似,起到将快运公交服务延伸 至郊区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天津现代有轨电车泰达一号线,及上海 张江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就是这种类型。线路的起点接驳于轻轨系统或地铁 系统车站,线路向郊区延伸。 (4)整合式 此类型在有地铁系统的大型城市,作为地铁系统网路的加密线,将多条 地铁线在城市近郊串联。
1. 线路平面 轨道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轨道线路的平面。表明线路 的直、曲变化状态。 轨道线路的平面由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 成。 2. 线路纵断面 轨道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铅垂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纵断面, 表 明线路的坡度变化。轨道线路纵断面由平道、坡道及设于变坡点处的竖曲线 组成。 3. 线路纵断面设计要求 (1)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与道路平交路口纵断面设计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与道路,平交路口地或混行地段,轨面设计标高 (建筑物各部分的高度,是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标高的零点)的 竖向高度,是竖向定位的依据。)与道路面相同。 (2)现代有轨电车与道路立交路口纵断面设计 对于特殊性质的交叉路口,分别采用高架和地下两种交叉方式。

现代有轨电车

现代有轨电车

现代有轨电车是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的低地板式电动车辆,运行在专用轨道上,采用平交道口和优先信号的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

现代有轨电车的主流产品,车厢长度一般为20~40 m,列车载客量达150~300 人,单向设计客运能力为0.5~0.8 万人次/h;如果将两列列车串连起来,单向客运能力可达1~1.2 万人次/h。

现代有轨电车的设计速度可达70~80 km/h,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运行速度一般为20 km/h左右,在郊区的运行速度可达30 km/h。

如果在城际铁路上运行,运行速度则可达到70 km/h。

现代有轨电车优缺点现代有轨电车地区适用性影响因素分析现代有轨电车在以下四个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1) 中小城市用于承担主城区内部较大的交通需求。

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比较小,人口密度比较低,同时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可以在城市的主城区内建设现代有轨电车。

如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现代有轨电车每天可运输63 000 名旅客,在相同运营费用情况下,可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

2) 大城市加强市区外围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

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原有的空间组织模式发生改变,向开敞型、组团式发展。

现代有轨电车的优点决定其比较适用于加强主城和新城之间的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

如墨尔本以有轨电车作为连接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区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3) 大城市主城外围的新城及工业开发区内部。

由于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外围新城及工业开发区的快速发展,都将对区内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天津泰达工业开发区内部规划“有轨电车+常规公交”的公共交通模式,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的交通体系,带动区域发展。

4) 大城市主城外围的新城及与周边城镇之间。

随着主城外围组团的进一步发展,带动周边的城镇开始活跃,相互之间的联系开始加强,传统的道路公交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现代有轨电车来加强联系,进行联合发展,并与其它大容量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有效的衔接。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研究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研究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研究摘要:介绍现代有轨电车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现代有轨电车总体模式、车体常用材质及其结构与技术特点;为市场需求针对性总体模式选型、车体材料选型及与相适应的车体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支撑。

关键词:有轨电车总体模式车体结构1.有轨电车特征及应用有轨电车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历史悠久。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城市交通需求的推动下,有轨电车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和规模性应用。

现代有轨电车更是实现了“车辆与路权”的变革,同时具有编组灵活、运量适中、布设灵活、投资低、工期短、运营成本低、架构模式及转向架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小曲线通过能力提升增加了对城市小空间的适应性;按照CJ/T 417-2012《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通用技术条件》要求,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地板高度一般控制在350 mm以下,司乘人员乘降更为方便。

1.1国外有轨电车特征及应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陆续在中等城市引入现代有轨电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已有300多座城市建设运营有轨电车。

其中,墨尔本拥有全球最大有轨电车网络,涵盖250公里线路。

美国超过30个城市,加拿大3个城市,墨西哥首都均运营有轨电车等。

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00个系统正在运营,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大致可以分为区域骨干型、城市骨干型、加密型、特色型。

1.2国内有轨电车特征及应用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里程碑。

1909年以后在大连、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都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共开通有轨电车运营里程405.63公里,有16座城市开通了城市有轨电车,其中沈阳有轨电车运营里程达到97.42公里位居全国首位。

2.有轨电车总体模式特征有轨电车运营于城市街道,具有铁道车辆特征,同时具有与街道运用相适应的技术特征。

现代有轨电车不仅在外观上有许多变化,而且在技术装备上加入了诸多高科技的元素,其技术性能和舒适度是以前老式有轨电车不能相比的。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构成——轨道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构成——轨道

1.2
轨道结构
3. 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的道床 道床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轨道框架的基础。道床通常指的是轨枕下 面,路基面上铺设垫层。把轨枕上部的巨大压力均匀地传递给路基面,并固 定轨枕的位置,阻止轨枕纵向或横向移动,大大减少路基变形的同时还缓和 了列车轮对对钢轨的冲击,便于排水。 (1)道床的功用 1) 均匀传布轨枕荷载于较大的路基面上。 2) 提供纵、横向阻力,阻止轨枕纵、横向移动,保持轨道的正确位置, 这对无缝线路尤为重要。 3) 使轨道具有必要的弹性及缓冲性能。在有碴轨道中,道床利用碎石颗 粒之间存在的空隙和摩擦力,使轨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阻尼,起到了缓冲和 减振的作用。 4) 排水作用。路基将因含水而使其承载力大大下降,因此,保证轨道通 畅排除地表水对减轻轨道的冻害和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非常重要。 5) 便于校正轨道的平面和纵断面。轨道不平顺可以通过捣固枕下道碴加 以抚平,轨道方向错乱可以通过拨道予以拨正。
轨道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有多种固定导轨形式,由此派生出轮轨系统、单轨系统和 磁浮系统等多种类型,不同的轨道交通系统有着不同的轨道结构。 1.轮轨系统轨道的作用 不同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的功能不尽相同。在轮轨系统中,轨道的功能 有以下几点: (1)导向 引导轨道交通列车沿固定的路线行驶,这是各类轨道交通系统轨道共有 的功能。轨道交通车辆没有类似于汽车的转向盘,其运行依靠轨道来导向。列 车在曲线段运行时,装配在车辆底部转向架上的车轮会冲击钢轨,固定的钢轨 会迫使车轮朝钢轨行进方向转向,引导列车沿钢轨延伸方向行驶;在直线段, 钢轨与车轮之间的契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辆的横向移动。 (2)减小荷载作用强度 列车荷载通过车轮传递到钢轨,然后通过轨枕、道碴等传递到路基。由 于传递过程中力的作用面不断扩大,因而至路基面的压强大大减小,承载力有 限的路基不会产生明显变形。钢轨受到的集中荷载一般会大于60kN,轨面压应 力超过40 000 kPa,而最后传递到路基顶面上的均布荷载强度一般不超过 100kPa。

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DB510100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00/T 206—2016 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2016-06-25发布2016-07-01实施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引言 (II)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相关市政公用工程 (3)6 线路 (5)7 车辆 (6)8 限界 (8)9 运营组织与管理 (9)10 轨道 (10)11 车站建筑 (11)12 结构工程 (11)13 牵引供电系统 (13)14 动力配电与照明 (13)15 给排水和消防系统 (14)16 运营控制系统 (14)17 车辆基地 (17)18 环境保护 (19)I引言本标准结合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的规划设计编制。

由于我国目前研制或者合作研制的现代有轨电车车型较多,为便于本标准编制,特暂按成都可能采用的现代有轨电车基本长度32 m ~44m,车辆模块数5模块~7模块、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编制,执行过程中如果车辆参数有变化,涉及车辆参数部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海波、向红、吴爽、钟翔、何利英、张涛、李强、张开波、周旭、王佳庆、刘大园、文仁广、周泽刚、曾宁烨、谯春丽、董事、郑晓薇、李明、张章、钟翰涛、汪春、钟陟鑫、聂志宏。

III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相关市政公用工程、线路、车辆、限界、运营组织与管理、轨道、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牵引供电系统、动力配电与照明、给排水和消防系统、运营控制系统、车辆基地及环境保护等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7-5 弹性车轮垫及簧下重量减少示意图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2) 胶轮+导轨式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由类似道路的行车道和一条引导车辆 运行的特殊导轨组成,车辆走行系统与汽车一样为橡胶轮胎,导向轮在导轨 的限制下引导车辆运行。它有劳尔公司的Translohr系列。 现代有轨电车胶轮+导轨式的走行部主要由橡胶轮胎(起承重和地面走行 的作用)和导轨(“夹”着固定在地面上的轨道来导向)两大部分组成。导 向装置是由V字形的两个导轮从两侧夹住导轨,将车辆固定在导轨上,导轮突 出部分的间隙比轨道头部宽度窄,因此,从结构上不会发生脱轨现象,如图 7-6所示。
第7 章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车辆
【问题导入】 现代有轨电车更加注重车辆造型设计、外观设计,主要运行于城市道路和 高架桥上,线路曲线半径小,个别地段曲线半径在20m以下。为了使车辆能够 顺利、快速的通过曲线,采用小半径装置和铰接式结构。车内设施布局和装饰 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安全、舒适、方便、和谐、服务”为原 则。 【学习目标】 1. 能掌握现代有轨电车的主要特征。 2. 能叙述现代有轨电车的分类。 3. 能掌握现代有轨电车模块结构。 【教学建议】 1.教学场地:在普通教室、能连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及现代有轨电 车系统的各种模型实训室中进行,课后可实地参观。 2.设备要求:各种现代有轨电车的仿真模型1套,或能播放视频投影的 设备及相关课件、视频。 3.课时要求:共10课时。 【理论知识】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图7-2 澳大利亚的超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图 图7-1 法国斯特拉斯堡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图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1. 现代有轨电车的主要特征 现代有轨电车的主要特征包括4个方面。 (1) 运行速度大幅度提高 (2) 列车载客量大幅度提高 (3) 现代有轨电车的造型新颖、乘坐舒适 (4) 现代有轨电车有多种供电制式、车辆定制服务与模块化设计弹性 灵活
③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整列车辆车厢内全部为低地板面,几乎感觉 不到高度差。地板面高度处于200~350之间。所有转向架均为独立车轮转向 架。 ④100%超低低地板有轨电车:整列车辆车厢内全部为低地板面,地板 面高度处于200mm以下的称为超低地板。 3.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运用适应环境及参数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要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安全可靠地运营。 (1)现代有轨电车车辆使用条件自然环境 1) 海拔:不超过1200m。 2) 环境温度:-25~45℃。 3) 相对湿度:最湿月份,平均最大湿度为90%,该月平均温度不大于 25℃。 4) 使用环境:车辆可在地面、地下和高架线路上运行,库内检修和 停放时温度不低于0℃。 (2)线路参数 1) 轨距:1435mm。 2) 最小曲线半径:正线30m,车场线25m。 3) 最大坡度:正线60‰不含曲线折减。
图7-6 胶轮+导轨式的走行部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2)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分类 1)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概念。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是指车辆地 板距离轨道面小于小于350 mm的轻轨车辆。按照车辆低地板区域能够达到客 室面积的百分比,低地板部分的面积和客室面积之比值而论,如果小于1.0, 称为部分低地板,范围宽至9%~100%,而常见的是50~70%这个比例;如果 等于1.0 则称为100%低地板。 高地板车辆是指地板面至轨面的高度等于或小于950mm 的有轨电车。 2)部分低地板有轨电车、50%~70%低地板有轨电车、100%低地板有 轨电车。 ①部分低地板:只在车门的入口部位设置低地板面,地板面高度处 于350~450mm之间,低地板面不相互贯通;低地板面占整个车辆地板面的比 例只有15%~30%,车辆使用的是传统的刚性轮对转向架。 50%~70%低地板有轨电车:在车辆的中部全部设置低地板面,各节 车的低地板面相互贯通,而列车的端部则为高地板面;低地板面占整个车辆 地板面的比例为50%~70%。 50%~70%低地板轻轨车将普通城轨车车距地面1m以上的地板高度降 低到0.35m,车厢内低地板面积占整列车的比例达70%,大大方便了乘客上 下车。
图7-4 钢轮钢轨式现代有轨电车转向架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代有轨电车采用特有的弹性车轮,减震降噪的弹性车轮。这是一种 分体式车轮。根据车轮橡胶元件承受载荷的状态可以分为剪切型、压缩型、 剪切压缩型等。其组成部分包括刚性轮箍、刚性轮心、橡胶体。橡胶体嵌在 轮箍与轮心之间。用来隔绝轮轨冲击振动,降低车辆运行噪声。 原理是将簧下重量的轮心、车轴和轴箱及动轴的传动装置的一部分 重量转移到簧上,使簧下重量减少,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如图7-5所示。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列车端部采用传统的刚性轮对转向架,并作为动力转向架;而列车的中部通 常使用不带动力的小轮径刚性轮对转向架或独立车轮转向架;为了便于曲线 通过,轻轨车辆通常采用铰接车体结构,如图7-7所示。
图7-7 名古屋铁道美浓町线路70%低地板有轨电车示意图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现代有轨电车是在传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改造升级的一种 先进交通方式。具有美观、环保、资源节约的适应小曲线半径和大坡度运 行,单向可以适应从0.5万~1.5万人次/小时的客流需求,设计时速可达 70~80km/h,一般运营中噪音比城市背景交通还低。普遍能够提供订单化 服务,以地面专用道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现代有轨电车由至少三个模块铰接组成,两端各有驾驶室,能够独 立运行的新型低地板钢轮钢轨车辆。弹性车轮,电力牵引,包括电阻、液 压和磁轨等多种制动方式,有较强的起制动能力,具有架空、地面、蓄电 池和超级电容等多种供电方式。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如图7-1和图7-2 所示。
表7-1 Alstom公司Ciadis系列部分现代有轨电车客运能力表
1.1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特征
2. 现代有轨电车的分类与技术性能 (1)现代有轨电车的分类 现代有轨电车主要分为钢轮钢轨和胶轮+导轨两种制式。 1) 钢轮钢轨式现代有轨电车在地面的两条U形钢轨既承担钢轮的重 量,又对钢轮起导向限制作用。一般情况下钢轨顶面与城市道路路面平齐, 如图7-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