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中物理选修3-3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共52张PPT)

分子势能:由分子和分子间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
分子力做功跟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 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
负功时(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加.
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 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决定物体内能的因素 从微观上看: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数、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的距离三个因素决 定.
• 间 接 说 明:分子间有间隙
•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 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因微粒很小,所以要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
• 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受到包围微粒的液 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 的.因而布朗运动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
• (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
•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 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
• 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 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 统计规律的支配
气体温度的微观意义
1.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图象特点: “中间多、两头少”
温度升高时, 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加 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
T aEk a为比例常数
(4)当r<r0时,分子力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当r>r0 时, 分子力随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5)当r>10r0时,分子力等于0,分子力是短程力。
取分子间距离无限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分子间距离从无限远逐渐减少至r0的过程,分子力做 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分子间距离从r0继续减小,克服斥力做功,使分子势 能不断增大。其数值将从负值逐渐变大至零,甚至 为正值。 当r=r0 时,分子势能最小。 F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复习提纲: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人教版)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复习提纲:第十章热力学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第十章热力学定律(人教版)冷热变化是最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本章主要将的就是热力学的有关问题,其中热力学的第一和第二定律是比较重要得,对于能量守恒定律必须要深刻的理解。
考试的要求: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结构等内容。
要求Ⅱ:这一章这项要求考察比较少。
知识网络:内容详解:一、功、热与内能●绝热过程: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传热的热力学过程称为绝热过程。
●内能:内能是物体或若干物体构成的系统内部一切微观粒子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和,用字母U表示。
●热传递: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温度高的物体要降温,温度低的物体要升温,这个过程称之为热传递。
●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对流热、热辐射。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一定律表述: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作的功的和。
表达式uWQ符号+-W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对外界做功Q系统从外界吸热系统向外界放热u系统内能增加系统内能减少●第二定律的表述:一种表述:热量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另一种表述:(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将其全部用来转化成功,而不引起其他的影响。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的思路与步骤:一、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或者是哪个热力学系统。
二、别列出物体或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外界对物体或系统。
三、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时,要依照符号法则代入数据,对结果的正负也同样依照规则来解释其意义。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一、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础概念1.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电荷与电场- 电流与磁场- 电磁场的相互作用2.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3. 电磁波的性质-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速度- 电磁波的能量- 电磁波的极化二、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的应用1.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2. 电磁波的应用- 无线电通信- 微波技术- 电磁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三、电磁波的传播与天线1.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直线传播- 反射与折射- 衍射与干涉2. 天线的基本原理- 天线的种类与功能- 天线的辐射与接收- 天线的指向性与增益四、电磁兼容性与电磁污染1.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的定义- 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则-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评估2. 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的来源- 电磁污染的影响- 电磁污染的防护措施五、电磁波的安全与健康1. 电磁波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 电磁波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 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 电磁波的安全标准- 国际电磁波安全标准- 电磁波的安全防护措施- 电磁波的安全使用指南六、电磁波的测量与分析1. 电磁波的测量技术- 电磁场强度的测量- 电磁波功率的测量- 电磁波频率的测量2. 电磁波的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电磁波的谱分析- 电磁波的相位分析七、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1. 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光纤通信2. 遥感技术- 雷达遥感- 无线电遥感- 红外遥感3. 医疗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 放射治疗- 无线医疗监测八、电磁波的未来发展趋势1. 电磁波技术的创新- 新型天线技术- 高频率电磁波的应用- 量子电磁学2. 电磁波与可持续发展- 电磁波在清洁能源中的应用- 电磁波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电磁波技术的绿色发展结语电磁波作为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理论和应用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物理选修3-3-重点总结

物理选修3-3-重点总结
物理选修3-3课程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1. 电磁感应
- 阐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 讲解电磁感应实验中的重要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解释互感现象的原理和相关计算公式。
- 介绍电磁感应在发电机和变压器中的应用。
2. 光的干涉和衍射
- 说明光的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 分析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 理解衍射现象的本质和特点。
- 解释夫琅禾费衍射实验的原理和结果。
3. 感光和光电效应
- 解释光的吸收和发射的基本原理。
- 讲解感光过程中的光化学反应和电子跃迁。
- 阐述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
- 介绍光电管和光电二极管在光电转换中的应用。
4. 原子核物理
- 介绍放射性衰变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 阐述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 解释裂变和聚变的原理和应用。
- 探讨核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
以上是物理选修3-3课程的重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学习此课程的同学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选修3-3必背资料

高中2021届物理记背资料(选修3-3)〇、知识网络1、理论基础(1)微观——分子动理论↕统计观点——质量、体积、温度、压强、内能,阿伏加德罗常数(2)宏观——热力学定律(〇、一、二、三)2、物质凝聚态(1)固体——晶体(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液晶(2)液体——表面张力↕汽液共存态——饱和蒸汽(压)、不饱和蒸汽,相对湿度(3)气体——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nRT pV =)一、二级结论(一)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1、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 ,质量数量级为10-26~10-27kg 。
2、微观量和宏观量的关系:(1)分子的质量m 0与摩尔质量M :m 0=M N A =ρV m N A;(2)分子的体积V 0与摩尔体积V m :V 0=V m N A =M ρN A(只适用于固体、液体,不适用于气体);(3)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 =n ·N A ,N =V V m ·N A =m ρV m ·N A ,N =m M ·N A =ρV M·N A 。
3、分子热运动的实验依据:扩散现象、布朗运动(1)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平均速率越大,扩散越快;气体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2)布朗运动:布朗粒子(固体颗粒)被液体分子撞击的不平衡性而导致的运动;温度越高(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布朗粒子越小,液体分子对布朗粒子撞击的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剧烈。
4、分子力曲线,分子势能曲线5、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与温度(1)气体温度较高时,较多的分子处于速率较大的区间,温度较低时,较多的分子处于速率较小的区间;但是,无论温度高低,都有分子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k 2i E kT =——平均平动动能kT E 23k =。
6、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的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共同决定。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 共52张 PPT)
➢取分子间距离无限远时程,分子力做 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分子间距离从r0继续减小,克服斥力做功,使分子势 能不断增大。其数值将从负值逐渐变大至零,甚至 为正值。 当r=r0 时,分子势能最小。 F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 共52张 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 共52张 PPT)
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能够彼此进入对方。这样的 现象叫做扩散。 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布朗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 共52张 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 共52张 PPT)
F斥
0
r0
F分
r
F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 共52张 PPT)
4)注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于 分子中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5)注意:压缩气体也需要力,不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作用,压缩气体需要的力是用来反抗大量气 体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壁(活塞)时对容器壁(活 塞)产生的压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 共52张 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复习( 共52张 PPT)
平衡态:对于一个系统,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 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 会达到稳定的状态。
热平衡 :两个系统接触,这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将会互 相影响而分别变.最后,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 此时我们说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ρ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则 :1.分子的质量:
m0
M mol NA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单晶体 多晶体 •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 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 硅、单晶锗) •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 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 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 仍有确定的熔点。
四、气体
1.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1) 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2)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①气体的平均分子动能(温度) 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体积)
(1)定义:大量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 能. (2)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平均动 能的标志,
3.物体的内能
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 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Hale Waihona Puke (1)分子势能 •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 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 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 有关. • 当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力 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 当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减少时,分子力 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 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温度和分子密度有关,温 度越高,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多,气体的压 强越大
二、温度与内能
1、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
温度: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 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 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 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T t 273.15K
2.分子平均动能
2.气体实验定律
①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 • 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 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少 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 适用条件:压强不太大,温度 不太低 p • 图象表达:
物理选修3-3-重要内容总结

物理选修3-3-重要内容总结物理选修3-3主要涵盖了以下重要内容:
1.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速度、磁场强度和导体长度的乘积有关。
-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速度之间的关系由频率公式确定。
2. 光的物理性质
- 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m/s。
- 光的折射定律: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界面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满足一个特定的关系。
- 光的反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光的干涉现象:两束相干光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干涉分为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3. 分子动理论和热学
- 分子动理论解释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质。
- 温度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大小。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
- 热传导: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遵循热传导定律。
以上是物理选修3-3的主要内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3-3复习学案时间:2013.1 组长:第1课时分子动理论一、要点分析1.命题趋势本部分主要知识有分子热运动及内能,本课时一共有五个考点,分别是: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3.分子热运动布朗运动;4.分子间作用力;5.温度和内能.这五个考点的要求都是I级要求,即对所列的知识点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应用。
分子数量、质量或直径(体积)等微观的估算问题要求有较强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是高考的热点。
2.题型归纳随着物理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所以估计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形式与近几年大致相同:多以选择题、简答题出现。
3.方法总结(1)对应的思想:微观结构量与宏观描述量相对应,如分子大小、分子间距离与物体的体积相对应;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相对应等;微观结构理论与宏观规律相联系,如分子热运动与布朗运动、分子动理论与热学现象。
(2)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进行宏观和微观量之间的计算时起到桥梁作用;功和热量在能量转化中起到量度作用。
(3)通过对比理解各种变化过程的规律与特点,如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及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影响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因素、做功和热传递等。
4.易错点分析(1)对布朗运动的实质认识不清布朗运动的产生是由于悬浮在液体中的布朗颗粒(即固体小颗粒)不断地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是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实验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因此,只能看到固体小颗粒而看不到分子,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大小、液体的温度有关。
布朗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2)对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理解不透彻内能是指物体里所有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取决于分子个数和温度;分子势能微观上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宏观上取决于物体的体积。
同时注意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二、典型例题例1、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2kg,密度是8.9×103kg/m3 。
求(1)铜原子的质量和体积;(2)铜1m3所含的原子数目;(3)估算铜原子的直径。
例2、下面两种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试分析它们各错在哪里。
(1) 大风天常常看到风沙弥漫、尘土飞扬,有时在室内也能看到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的运动,这些都是布朗运动。
(2)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固体小颗粒的撞击引起的,固体小颗粒的体积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例3、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的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B.乙分子从a到c做匀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从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D.乙分子到达c时,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最小为零例4 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氢气温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氧分子的动能都比氢分子的动能大 B.每个氢分子的速率都比氧分子的速率大C.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 D.两种气体的分子势能一定相等例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为零,内能不为零是可能的 B.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内能C.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D.0℃的冰的内能比等质量的0℃的水内能大针对训练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用眼睛可直接观察到;B、布朗运动在冬天观察不到;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在室内看到的尘埃不停的运动是布朗运动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3.若以水蒸气的密度,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m v N A ρ= ②∆=A N μρ ③A N m μ= ④A N v =∆ 其中( )A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 .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 .②和④都是正确的;D .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4.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所受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分子距离是r 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变大时分子势能变小B .当分子距离是r 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变大C .分子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D .分子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5.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B .实际上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C .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 <r 0(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r=r 0时,分子力为零;当r >r 0时分子力为引力D .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6.已知阿佛伽德罗常数为N ,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 ),该物质的密度为ρ(kg/m 3),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kg 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ρNB .1kg 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MN ρ C .该物质1个分子的质量是Nρ(kg ) D .该物质1个分子占有的空间是N M ρ(m 3) 7.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势能变化情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势能不断增大B.分子势能不断减小C.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8.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B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减小C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必定增大D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可能增大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温度相同,任何分子的平均速率都相同B .不管分子间距离是否大于r 0(r 0是平衡位置分子距离),只要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就减小,反之分子势能就增加C .10个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这10个分子的内能D .温度高的物体中的每一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一定大于温度低的物体中每一个分子的速率10.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 0(r 0是分子平衡位置间距离)时,分子力可以认为是零,规定此时分子势能为零。
当分子间距离是平衡距离r 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力是零,分子势能也是零B .分子力是零,分子势能不是零C .分子力不是零,分于势能是零D .分子力不是零,分子势能不是零11.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B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C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D .分子间的距离r 存在某一值r 0,当r <r 0时,斥力大于引力,当r >r 0时,引力大于斥力12.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r 轴上距原点r 3的位置.虚线分别表示分子间斥力f 斥和引力f 引的变化情况,实线表示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的合力f 的变化情况。
若把乙分子由静止释放,则乙分子( )A .从r 3到r 1做加速运动,从r 1向O 做减速运动B .从r 3到r 2做加速运动,从r 2到r 1做减速运动C .从r 3到r 1,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D .从r 3到r 1,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13.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①取油酸1.00mL 注入250mL 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 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0mL 为止, 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水盘内注入蒸馏水,静置后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 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油膜。
④测得此油膜面积为3.60×102cm 2。
(1)这种粗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 ,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油膜面积可视为 ,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分子的 。
(2)利用数据可求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 。
14.(1)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_____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______作用。
(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现象,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_____的方向进行的。
f f 斥 f 引 f r 1 甲 乙r 2 r 3第2课时固体、液体和气体一、要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均为Ⅰ级要求,即要求对所学知识了解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应用。
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大多属较易题。
本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晶体的微观结构。
了解液晶的微观结构、主要性质及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知道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了解饱和汽及饱和气压的概念。
高考重点考的内容为:了解气体实验三定律,知道理想气体实验模型。
(不要求用气体实验定律进行定量计算)会用气体分子运动论对气体定律进行微观解释。
理解p-V、p-T 图、V-T图的意义,会用它们解决有关的问题.二、典型例题例1:在样本薄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石蜡,然后用灼热的金属针尖点在样本的另一侧面,结果得到如图所示的两种图样,则()A.样本A一定是非晶体B.样本A可能是非晶体C.样本B一定是晶体D.样本B不一定是晶体例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述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表面张力是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方向与液面相平行B.表面张力是液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体现C.表面层里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D.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要使液面收缩例3:在密闭的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液体,如图(a)所示,若将此容器置于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则容器内液体的分布情况,应是()A.仍然如图(a)所示B.只能如图(b)中⑴所示C.可能如图(b)中⑶或可能⑷所示D.可能如图(b)中⑴或可能⑵所示例4.关于饱和汽,正确的说法是()A.在稳定情况下,密闭容器中如有某种液体存在,其中该液体的蒸汽一定是饱和的B.密闭容器中有未饱和的水蒸气,向容器内注入足够量的空气,加大气压可使水汽饱和C.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当液化和汽化速率相等时液体和蒸汽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叫动态平衡D.对于某种液体来说,在温度升高时,由于单位时间内从液面汽化的分子数增多,所以其蒸汽饱和所需要的压强增大例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平衡态,此时其压强为p0,欲使气体状态发生变化后压强仍为p0,通过下列过程能够实现的是()A.先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再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压缩B.先保持体积不变,使压强降低,再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膨胀C.先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膨胀,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D.先保持温度不变,使气体压缩,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降温三、针对训练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B.多晶体也具有各向异性C.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D.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不同的2.如图所示,为质量恒定的某种气体的p-T图,A、B、C三态中体积最大的状态是()A.A状态B.B状态C.C状态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下列现象哪些是毛细现象()A.粉笔把纸上的墨水吸干B.车轮在潮湿的地上滚过之后,车辙中会渗出水C.托利拆利管内的水银面高于管外的水银面D.植物根部的养分,能升到植物上部枝叶中4.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正确的说法是:()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密,所以有收缩趋势B.液体表面分子分布和内部相同,所以有收缩趋势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稀,所以有收缩趋势D.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分子的斥力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 .气体的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 .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 .分子a 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 ,当a 到达受b 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 的动能一定最大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1、V 1、T 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2、V 2、T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p 1=p 2,V 1=2V 2,T 1=21T 2 B .p 1=p 2,V 1=21V 2,T 1=2T 2C .p 1=2p 2,V 1=2V 2,T 1=2T 2D .p 1=2p 2,V 1=V 2,T 1=2T 27.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水银把空气分割为两部分,当玻璃管竖直时,上、下两部分的空气体积相等,如果将玻璃管倾斜,则( )A .水银柱下降,上面空气体积增大B .水银柱上升,上面空气体积减小C .水银面不动,上面空气体积不变D .下面部分的空气压强减小8.一定质量气体作等容变化,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压强减小,这时 ( )A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B .分子与器壁碰撞时,对器壁的总冲量减小C .分子平均密度变小了D .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减少9.对一定量的气体,若用N 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则( )A .当体积减小时,V 必定增加B .当温度升高时,N 必定增加C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 必定变化D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 可能不变10.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 、Q 间装有阀门K 、P 中充满气体,Q 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