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 呼出气体与空气中CO2含量比较》的创新

合集下载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与氧气含量变化实验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与氧气含量变化实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 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 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 对比
小木条在空气瓶中继续 燃烧,在呼出气体中一 会儿后就熄灭了
呼出气体在玻璃片 上形成一层水雾
呼出气体中氧 气比空气中少
呼出气体中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化学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活动与探究实验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
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
自我诊断检测题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D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的石灰水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C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蒸气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是 ( D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 D.二氧化碳和水
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气体实验
探究呼吸前后氧气含量变化
探究呼吸前后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实验
探究呼吸前后水蒸气含量变化实验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空气

呼出的气体 多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 呼出气体使石 滴加数滴澄清石灰水,振 灰水变浑浊

实验 结论
呼出气体中 二氧化碳比 空气中多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报告──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姓名_____班级_____实验日期____组号_____组长_____同组人_____【探究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问题情境】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但是你知道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吗?请你认真探究!【探究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了解对问题进行一般探究的步骤。

3.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对比实验法。

4能依据所给信息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3)、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下面的使用中,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是有氧气、氮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老师提示】根据所给信息和实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设计实验并验证】1.实验用品: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弯头的玻璃管、胶头滴管、火柴、小木条、澄清石灰水2.你的设计:【交流评价】1.知识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巩固提高】1.如何收集一瓶某仓库内的空气?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人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人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人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作业】利用右图装置,怎样操作可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低?。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
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将蜡烛点燃,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
2、将上述烧杯迅速倒转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化碳、水蒸气、氧气含量的多少: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向瓶内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则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木条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熄灭,而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正常燃烧

探究实验设计之人呼出气体与空气组成的比较

探究实验设计之人呼出气体与空气组成的比较

探究实验设计之人呼出气体与空气组成的比较1.化学反应原理气体经吸入后,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氧气浓度减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肺部温度较高,水的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甚至达到过饱和状态,故冬天呼吸时有白雾产生。

检验氧气用燃着的木条试验,木条燃烧燃烧不旺,证明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验证,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大;对着冷而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由于水蒸气在玻璃片上液化,玻璃片上出现水滴,由此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水的含量高于空气。

2.实验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管、玻璃片、火柴、小木条。

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

3.探究方案:⑴取气:先在集气瓶内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翻转过来,倒扣入水槽中。

如图4-1。

用弯导管伸入集气瓶内,用嘴向集气瓶内吹气,待有气泡向瓶外冒出时,大水下用毛到点璃片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并正放在桌面上待用,用此法收集两瓶气体。

如图4-2所示。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此操作要求速度不可太慢。

太慢,则二氧化碳溶于水,取出的气体与呼出气体差异较大。

⑶验证二氧化碳:取一瓶呼出气体和一个空瓶(里面有空气),分别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稍振荡,观察到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而空瓶中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

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如图4-3。

⑶验证氧气:取一瓶呼出气体和一个空瓶,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小木条,观察燃烧现象。

小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燃烧不旺。

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低。

如图4-4。

⑷验证水蒸气:取两块玻璃片,一片置于桌面上,一片对着呼气,观察玻璃表面。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表面有水雾出现,而置于桌面的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

如图4-5。

做该实验时,时值高温时节,该实验往往很难观察到现象。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的经验,如冬天对玻璃呵气,玻璃片上有水雾。

也可以将玻璃片稍置于冰箱中冷却一小会(不可时间过长,若玻璃片温度太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亦可在玻璃片上凝结而出现水雾。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案13-14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案13-14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
澄清石灰水在呼出的气体中
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
将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在空气中
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
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
取两玻璃片,对其中一片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
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呼气的玻璃片上
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做出猜想:
1、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于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给出资料:
1、氧气有助燃性,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木条燃烧不旺,说明氧气越少。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3、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
教学难点
对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
实验探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法
实验小组讨论归纳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饮料,瓶子外壁有一层水珠,为什么?
2、生机勃勃的地球,少不了绿色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那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什么?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④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案例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案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的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锡场镇世德初级中学徐沛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进行探究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教学流程设计】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二氧化碳吸入气 < 二氧化碳呼出气氧气吸入气 > 氧气呼出气水蒸气吸入气 < 水蒸气呼出气结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气少、含水蒸气多教学反思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

师生进行共同探讨,明显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

教者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要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新课程改革的确带来了教者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导学案一、我能知道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那些成分?(1)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空气________;(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离不开空气______;(3)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之一_______;(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__________。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的实验改进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的实验改进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的实验改进作者:邱扬华来源:《中学生物学》2016年第02期现行初中生物教材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中设计了分组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本实验中甲、乙集气瓶中是空气,丙、丁是利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

教材中设计了2个实验:第一个是往甲集气瓶和丙集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丙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甲瓶中变化不明显;第二个实验是向乙、丁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结果乙集气瓶能继续燃烧,丁集气瓶中燃烧木条很快熄灭。

教材中介绍的实验只能牵强地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含较多二氧化碳和较少的氧气。

而燃烧的木条放入丁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多造成的,还是氧气少造成呢?这不能有力证实呼出的气体含较少氧气。

并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操作复杂且容易失败。

笔者在给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室时,对本实验进行适当改进,不仅效果明显,而且还能定量测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下面简要介绍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法。

1 实验所需仪器及用品集气瓶、橡胶管、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软木塞、玻璃导管、火柴、细木条、注射器、铁架台、U形管、秒表、毛玻璃、止水夹。

2 实验一(1)选用盛有50 mL澄清石灰水的甲、乙2个集气瓶,分别用软木塞塞住瓶口,用玻璃导管和橡胶管连在一起。

把玻璃导管通过软木塞插入瓶内,橡胶管连在玻璃导管上方,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

首先,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向甲集气瓶打气30 s,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

然后打开止水夹向乙集气瓶吹气,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创新点及意义:①比较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明显不同,在同一环境中打气、吹气,对比效果明显。

②此操作不仅可比较出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亦可同时证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而说明人体呼吸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改进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改进

技术方法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年第6期“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改进张静摘要:针对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课题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存在的一些有争议和引起质疑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和实验室常见的材料和器材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实验;改进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课题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中,方案设计首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然后分别检验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有何变化。

笔者认为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之处,因此就通过不断尝试,做了如下实验改进。

一、实验设计一:检验对比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一)原实验存在的不足该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会使学生认为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一部分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于是就提出了质疑: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会部分溶于水,该实验不严谨。

而在教材第六单元学习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时,学生又会得知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这便自相矛盾。

在学生学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总有学生提出类似疑问。

再者,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样品,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使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实际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与呼出的气体相比,成分已经变化,因而不能准确说明问题。

而且由于用排水法收集的样品,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实验时效果不够明显。

(二)实验改进方案一(1)实验用品气球,注射器,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2)实验步骤如图1,用气球收集呼出的气体。

气球吹起后,用橡皮筋将口扎住。

将50mL—次性注射器插入口处,抽取袋中气体,注入盛放在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中,记录可观察到明显的浑浊现象时注入的气体体积;再用注射器抽取等量的空气,注入另一杯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并无明显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让学生了解多用瓶的使用原理,开拓学生创新的思维。
案例2《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比较》的创新
实验名称
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比较
实验目的
在同一环境中比较空气中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不同,
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仪器
及药品
集气瓶、澄清石灰水、带有导气管的双孔塞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及现象
1.如图所示,取一集气瓶,内装少量澄清石灰水,再连接带有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导气管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端往集气瓶内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创新
设计
后的
优点
1、比较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明显不同,在同一环境中吸气、呼气,对比效果明显,
2、此操作不仅可以比较出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亦可同时证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而说明人体呼吸的代谢产物有大量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