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
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寓言 》(导读课 推进课分享课)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导读激趣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习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并自主阅读这本寓言故事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能按计划阅读。
【教学重难点】1.自主阅读这本寓言故事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看图片猜故事。
(1)课件出示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寓言故事图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2)你还知道有哪些寓言故事?(3)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寓言故事:故事比较短小,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二、读封面、封底出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从封面、封底,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引导了解出版社等信息)三、看目录,知内容1.出示目录,你发现了什么?2.你读过哪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圈出几个学生没有说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生读题目,想一想,这个故事可能说的是什么呢?(预测,指名说,然后翻书对照预测得如何。
)四、片段赏析,知方法1.读寓言故事,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出示课本中的小贴士,生齐读,说一说你的发现。
)(①先要读懂故事内容;②体会故事中的道理;③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读故事《叶公好龙》,想想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可笑在哪里?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道理:讽刺了那些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爱好的人。
)3.播放《叶公好龙》动画故事,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学生交流分享。
5.小结6.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怎么做才能印象更深刻呢?(师课件展示优秀读书笔记,可以圈画书中的好词佳句,提示:用圆圈圈起好词,用“——”画比喻句,“~~~”画拟人句,“===”画排比句,“双波浪线”画感受深的或者觉得写得很美的句子,还可以在感受深的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学习目标:1.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丰满寓言的故事情节。
2.学习“续写”和“扩写”两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悠悠五千年,寓言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寓言》一书,去捡拾那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吧!1.同学们,读完此书,你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从这些故事中,你发现“寓言”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生说)师出示: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体裁,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它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二、读中感悟,合理补白1.看到大家交流的这么热烈,老师也想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请看《更渡一遭》。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捉到甲鱼想吃掉甲鱼,却又不想承担杀生罪名的人,他烧了一锅沸腾的水,并在锅顶架起一根细细的竹桥,让甲鱼两次从上面爬过的事,讽刺了那些面目伪善口蜜腹剑的小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甲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说)师:这是一只可怜、悲哀的甲鱼。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一下,大致有这几个:(1)甲鱼第二次听到主人让它爬过细竹条时,它会怎样想?会怎样说?又会怎么做?(2)甲鱼第二次到底有没有爬过去?3.是啊,故事的结局甲鱼第二次有没有爬过去,我们不得而知。
这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巧妙之处:故事言简意赅,却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4.同桌两人合作学习,说一说甲鱼在第二次过细竹桥时它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5.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吧!6.交流,评价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怎样想象都不能背离寓言的寓意,不能违背事实。
三、深思熟读,丰满情节过渡: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蕴含的中华灿烂文明,领略寓言独具特色的形式。
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方法理解寓言,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4.制定阅读计划表。
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初步归纳运用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寓言特点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从一年级至今所有学过的寓言故事都请来了,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道理吗?活动:故事、道理连一连。
2.这些寓言故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大家发现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1: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小故事,大道理3.魔袋4.镜子)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爷爷,他对寓言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这个魔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二、初识书本,激发兴趣1.看封面,做名片老师还带来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其中精选了76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每一个都有趣味、有意义、有智慧。
文字虽简,含义却丰。
你能看着封面给它做个名片吗?2.看目录,说说哪个寓言故事你读过?最想看哪些寓言?从目录中,我们知道这些寓言故事被分为6个篇章。
每个篇章前面都有一篇阅读指导。
3.看阅读指导,说说它能给我们哪些方面的指导?(预设1:阅读方法2.道理)三、归纳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1.回顾以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了那么多篇寓言故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才能读出故事中藏的道理呢?(预设1:了解故事内容2.分析出人物形象3.联系生活经验)还有两个方法:看题目猜一猜;看图画想一想。
我们来试试吧!2.学习《姜从树生》(1)猜题目:看了题目,你猜到什么?(2)想图画:想一想,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这本书里每一篇故事都附有一幅或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它是故事精华的浓缩,猜想图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把握故事内容。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说课稿

《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说课一、说教材寓言故事短小的篇幅中潜伏着有趣的情节,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学生们在过去的三年时间中,从课文中学习到了《乌鸦喝水》、《坐井观天》《掴苗助长》、《亡羊补牢》等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第二单元选编的篇文言文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均收录在《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里。
在本册书中的“快乐书吧”-一栏中,也对此书进行了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收集了我国古代的部分经典的寓言故事,有的故事讲述了学习态度和方法,可以指导学生们的成长和学习;有的故事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还有的故事具有讽刺的寓意,警示大家不要犯此类的错误。
二、说学情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寓言故事对他们并不陌生。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出现了好几则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坐井观天》等,这些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
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能跟着老师的讲解,来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特点和寓意。
但当面对整本书时,让学生独立且有兴趣的阅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1. 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寓言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法和学法以分享阅读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横向比较的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教师的提问,并且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
最后,我通过渗透一些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寓言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动画竞猜,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引起小学生产生兴趣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这一环节我抓住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的4则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这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

第19页/共22页
板书设计
第20页/共22页
谢谢 聆听
第21页/共2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2页/共22页
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
学生通知识过延问伸题,让引学导生学想想生:知(根识据延课文伸内,容让拓展学出生的想问题想)。:这(根个问据题,能
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课文内容拓展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 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15页/共22页
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 划划,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 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 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 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 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27
第16页/共22页
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读多 少页?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28
第17页/共22页
三、说教学过程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 适度拓展):
用“你心中的寓意是什么”结束本节课, 引起学生的深思,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18页/共22页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 出很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照出 生活的方方面面。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 美在智慧。
第6页/共22页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 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 我首先通过出示故事名字,激起学生的回忆,将学生带入情境,为 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 离。随后提出什么是寓言,简要阐述寓言,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单元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寓言故事,使学生掌握寓言的特点和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1. 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提炼。
2. 学生对寓言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单元,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寓意等方面的内容。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共同探讨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撰写读后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2. 主题: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3. 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 内容:- 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寓言故事的寓意-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提升- 道德观念和人生观的树立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撰写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
2. 根据所学寓言故事,自编一则寓言故事,要求具有寓意和教育意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寓言故事,使学生掌握了寓言的特点和寓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详细课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详细课程XXX《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课程详情第1单元了解故事:故事身份证导入语:阅读一本书,首先吸引我们的就是这本书的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故事又有哪些要素呢?1、故事及故事要素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例如:一只蟋蟀被早餐篮带到了时代广场,XXX收养了它,它展现了自己演奏的天赋,并帮助XXX一家脱离了困境,功成名就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这就是《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蟋蟀从XXX来到时代广场又回到XXX的过程。
阅读一个故事,我们需要关注哪些重要信息呢?以揠苗助长为例,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情节之后,我们应该首先关注谁是主人公,这个故事是围绕谁展开的?揠苗助长讲的是一个XXX,因为觉得禾苗长得慢,就把禾苗都拔高了些,导致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XXX是自始至终活动着的人,整个故事围绕他展开,所以他就是主人公。
其实我们也会把他是什么时代的人,他生活在哪里,有时候我们也会关心故事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就会觉得这个故事更可信了。
《揠苗助长》就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地点是XXX。
阅读故事除了关注谁何时何地之外,我们还会关注事件以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如揠苗助长,我们会关注XXX将禾苗拔高这个事件,同时我们也会好奇XXX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故事这样写道,XXX是个急性子,他多次焦虑的想:怎么长得这么慢,怎么才长这么一点呢,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长得更快一点儿呢。
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XXX是因为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
知道了原因,往下看看文中有没有结果呢。
这样一句话,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这就是结果。
总结一下这个故事,我们关注了谁,何时何地事件的原因,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的结果。
这就是故事的重要素材。
2、如何登记故事身份证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等信息确定一个人,这些信息记录在咱们的身份证上,只要拿出身份证就能看到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信息。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教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教案引言:寓言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动物或物体,以及精心设计的情节,来传达一定的道德教训或智慧哲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样,常常以微小的细节和动物形象,深入浅出地揭示人性弱点和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考能力非常有益。
本文档将为教师提供一份针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阅读指导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故事并从中汲取智慧。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掌握其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道德观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包含人、动物或物体的象征意义,蕴含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2. 按照故事的分类和主题,选取多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行阅读。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分发寓言故事文本给学生,让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4. 总结和分享: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理解1. 教师分发寓言故事文本给学生,并指导他们以适当的速度和方式阅读。
2. 学生通读故事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和理解问题。
3.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步骤三: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含3-4名学生。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其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
3.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总结和分享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的成果,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和智慧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