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合集下载

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茶叶学报 5 ) :9 8( 3 6~1 0 1,2 0 1 7 ≏ˇ ∳ ∰ ∳
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杨如兴 , 陈芝芝 , 张 磊 , 邬龄盛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福建 福安 3 ) 5 5 0 1 5
摘 要 : 为了解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 利 用 情 况 , 本 文 从 福 建 野 生 茶 树 种 质 资 源 的 类 型 与 分 布 、 特 征 特 性 、 叶片解剖学与细胞学特点 、 茶叶主要生化 组 分 、 茶 类 适 制 性 及 品 质 特 征 、 资 源 保 护 利 用 等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总 结 , 初步推断分布在福建茶区的野生茶树多为 栽 培 类 型 ; 通 过 茶 叶 生 化 组 分 测 试 和 感 官 品 质 鉴 定 , 从 中 筛 选 出 具有咖啡碱含量较低或味苦且品质表现优异的野生茶树种质 ( 单株 ) , 可为福建提供良好的茶树遗传育种材料 。 关键词 : 福建省 ; 茶树 ; 野生茶树 ; 品种资源 中图分类号 :S 5 7 1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0 9 6-0 2 2 0( 2 0 1 7 3-0 0 9 6-0 6
[ ] 1-2
1 . 1 福建野生茶树类型 福建野生茶树多生长在人迹少至的荒山野岭之 中 , 树型呈乔木 、 小乔木或灌木类型 , 树姿直立或 半开 张 , 叶 片 大 或 较 大 、 春 梢 一 芽 二 叶 茸 毛 少 或 无 、 叶面微隆 、 花 冠 中 等 大 小 、 柱 状 3~4 裂 、 果 少 。 根据茶树的形态特征 、 生物学特性和茶组植物
2] , 可初步推断目前在蕉城区 、 柘 系统分类学研究 [
。我国从 2 0世纪3 0年代末开
始着手野生茶树资源研究 , 内容涉及野生茶树的资 源普查 、 资源分类 、 品质化学 、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 用等方面

浅析秦岭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向

浅析秦岭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向

浅析秦岭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向5 宝鸡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处7210006 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 721000摘要: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秦岭野生植物种植资源现状和利用现状,提出利用野生植物种植资源的技术路线和利用方向,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关键词:野生种质资源现状利用方向1.我市秦岭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现状我市地处关中西部,秦岭山脉横贯我市。

秦岭主峰太白山素有“世界植物园”之称,这里不仅是华北、华中、横断山脉等三个植物区系交汇地,且兼有东北、华东等植物成份。

从而造就了我市极为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

据调查,全区共有各类林业种质资源2200多种(未包括蕨类、真菌类、微生物等种质资源)。

其中乔木350多种,灌木460多种,草本1200多种。

有重要野生纤维植物28科79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野生糖类及淀粉植物29科119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野生油脂、芳香油植物61科225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野生鞣料植物33科90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野生观赏植物66科423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用于药物的种子植物76科47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68种;在植物志中以宝鸡地名命名的植物有40多种。

2.野生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我国农业文明已历经数千年,而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被人类归化的谷物、蔬菜、瓜果等栽培种也只是寥寥可数。

不论是选择、杂交等传统育种还是转基团、基因重组的现代遗传工程,都离不开基因资源即种质资源。

作为用材树种的油松、华山松、侧柏、云杉是我们林业工作者早期驯化野生植物成为栽培种的范例,原属野生的白皮松、七叶树、栾树、火棘等观赏树种在园林上已大量应用。

利用秦岭北坡分布的野生柳树培育的柳树新品种也广泛应用。

如水曲柳育苗、刺楸育苗、红桦育苗、漆树育苗、椴树育苗、栎类育苗及直播已经用于林业生产。

四照花、膀胱果、小花香槐、流苏树、白鹃梅、朱砂玉兰等一批秦岭野生植物的育苗试验已获得成功。

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体之一,它们不仅可以提供我们所需的食物、药物等生活必需品,还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氧气等环境服务。

但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由于人类的破坏和开发,越来越多的植物物种变得濒临灭绝,这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利用植物的种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一、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包括保存和收集自然生态中的植物资源、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制定植物保护法规和实施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

1.保存和收集自然生态中的植物资源保存和收集自然生态中的植物资源是通过采取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维护植物栖息地,保存合适的生长环境,以及规范化采收和贮藏等行为来保护植物资源。

这些行为可以保障植物资源的保护,并为未来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2.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是用来记录、管理和保存植物种质资源信息的,包括植物的形态、生态和分布等详细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未来的植物研究、保护和利用,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和利用新的植物资源。

3.制定植物保护法规制定植物保护法规是为了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保护植物的栖息地和维持生态环境。

这些法规可以通过限制开发、采伐和物种入侵等手段,来保护植物和维护生态环境。

遵守这些法规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解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并为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4.实施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实施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是维护植物资源、保障生态环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所在。

在这里,种质资源保护的措施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方面。

外部措施包括对外部滋扰的限制和生态环境的维护等,而内部措施包括保护植物种群、加强科学研究和建立种质资源基地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植物资源的保存及利用能力,然而作为人类,我们要认识到,效果需要逐渐提升,保护的效益需要在几个世纪以后才能体现出来。

二、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保护植物种质资源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发挥植物的最大潜力,利用现存的和新的植物资源来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需求。

国家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国家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国家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国家野生植物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许多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正在面临着生存危机,这时候,国家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就成了我们必须关注的话题。

国家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

它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促进野生植物的合理保护、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繁育和利用,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该办法规定了野生植物的分类保护和区域保护等制度,引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其他
保护野生植物”等分类管理,对不同级别的野生植物实行不同
的管理措施,以更好地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也为野生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为了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该办法还规定了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各项工作,如强化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收集、保存、繁育并利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加强对野生植物种苗的管理,防范非法野生植物资源的交易和利用等。

此外,该办法还规定了惩罚措施,如非法采集、传播野生植物的,将会被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这些制度和措施
从根本上打击了非法采集、传播野生植物的行为,使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工作得到了更好的法律保障。

总之,国家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的出台为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它不仅在野生植物保护开展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有效地防止了非法采集、传播野生植物的行为,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重要的指导。

植物遗传资源与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与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与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植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作物品种改良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植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概念,介绍其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一、植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概念植物遗传资源是指与植物相关的所有遗传信息和物质,包括野生种、栽培种、陆地和水生植物、野生近缘种等。

种质资源则是指植物的种子、芽、胚、细胞等可以保存和利用的材料。

这些资源具有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植物遗传资源则是种质资源的基础。

二、植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平衡:植物遗传资源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至关重要。

通过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可以减缓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保持生态平衡。

2. 农作物品种改良:植物遗传资源包含了丰富的基因信息,可以为农作物品种改良提供丰富的遗传变异。

通过利用遗传资源进行杂交和选择育种,可以培育出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和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食物安全和人类健康:植物遗传资源是粮食和农作物多样性的保障。

通过保护和利用植物遗传资源,可以确保食物供应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地区和人群的营养需求,并减少单一作物引起的食物安全问题。

4. 经济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植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

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和有商业价值的植物产品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并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植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法1. 保存和管理:建立植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保存库,通过种子库、细胞库等手段保存和管理种质资源。

定期筛选、复制和更新保存的物质,确保保存的资源的可用性和可持续利用。

2. 合理利用:通过遗传资源的对比和评价,选择适宜的物质进行利用。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快育种进程,培育出更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大豆,属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药物已有五千年历史[1-3],是人类重要的营养和保健食品,是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作物[4]。

我国41%的食用油和60%的植物蛋白均来自大豆。

我国曾一直是国际上主要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净出口大豆超过百万吨,但随着人口增加、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豆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大豆种植收益下降,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图1),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从1995年起,我国大豆国际贸易开始出现逆向发展,首次由大豆净出口国转为大豆净进口国,至今一直为大豆净进口国并进口量持续增长(图2)[1]。

随着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减玉米,增大豆”的种植结构调整,以及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的爆发,国产大豆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振兴大豆产业,扩大种植面积的潜力是有限的,而提高单产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必须从大豆育种创新抓起,切实提高我国大豆种质创新能力以及优良品种产出速率[5]。

目前,国产栽培大豆品种面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宁凯徐化凌毕云霞燕海云于德花陈小芳(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91)摘要: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挟带大量泥沙至入海口处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土壤含盐量梯度大,生境条件复杂,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丰富。

本文作者总结了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对策,为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优势,更好地保护与创新利用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黄河三角洲;保护;利用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项目(2016CYJS05A02-2)。

作者简介:宁凯(1986-),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生态学等研究。

E-mail:*****************图1我国大豆产量与种植面积(1995-2018年)图2我国大豆进口量(1995-2018年)174--基础狭窄、优良品种育成速率较慢的严峻考验,国产栽培大豆的系谱分析表明其遗传背景都不同程度地来自少数祖先亲本[4,6-8],比较而言,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则更加丰富[9-10]。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木材质量和器官性状的重要手段。

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其收集与利用对于林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林木育种中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1. 种质资源的定义与分类种质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植物资源。

根据来源,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和栽培种质资源。

野生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野生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

栽培种质资源则来源于人工栽培的植物,具有特定的性状和产量。

2. 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收集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获取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材料,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素材。

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采集和保存。

野外调查是收集种质资源的第一步,通过对自然分布区和栽培区域的调查,了解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和遗传多样性。

采集是对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种子或繁殖材料的收集。

保存则是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长期保存,以备后续利用。

3. 种质资源的利用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用于遗传改良,提高林木的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

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鉴定、评价和创制。

鉴定是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性状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评价是对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以确定其在育种中的价值。

创制是通过杂交、突变等方法,创造具有新性状的个体,为育种提供新材料。

4. 种质资源利用的实例以杨树为例,通过对野生杨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采集,获得具有抗病、抗旱、速生等性状的个体。

将这些个体进行保存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创制出具有新性状的杨树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林业生产中具有较高的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结语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重要基础,其收集与利用对于提高林木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和保存,获得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再通过鉴定、评价和创制,将优良性状个体应用于育种,可以创制出具有新性状的林木品种,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利用压力和生存威胁。

本文从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对策,强调了规范管理和科学技术应用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保护力度,同时推动科学技术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以确保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资源, 利用, 保护, 现状, 挑战, 对策, 规范管理, 科学技术, 研究结论,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着过度开发、滥捕滥猎等问题,导致很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各种生态系统遭受到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

本研究将就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利用挑战以及保护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加强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为未来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宝贵的生态财富,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非法捕猎、非法贩卖等行为的增多,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深入研究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概述:
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是自然界中珍贵的宝藏,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
和经济价值。

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是自然界的宝库,包括植物的种子、种胚、组织、器官等。

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基因组合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于研
究生态学、进化生物学、植物育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许多野生植物被用于食用、药用、观赏等目的,为相关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不仅如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还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参与生态系统
的平衡与稳定。

第二部分: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
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方法:
1.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对重点的野生植物
种群进行保护和监测,确保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加强法律保护: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野生植物
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打击非法采集、买卖等行为。

3.推动公众参与:加强对公众对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鼓励公众行动起来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第三部分: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
合理利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对于促进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利用方法:
1.植物保育与繁育:利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植物保育和繁育,培育新品种,推动农业和园艺产业的发展。

2.药物研发:许多野生植物具有药用价值,通过对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开发新的药物和保健品。

3.生态旅游:将野生植物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结论:
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和推动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