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本底调查实施方案

野生植物本底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野生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野生植物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开展野生植物本底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目的1. 了解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种类组成,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掌握野生植物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3. 发现和记录濒危野生植物种类,加强对其保护工作。
三、调查内容1.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范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各类生态环境,对各类植物进行全面调查。
2.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等相关信息。
3. 针对濒危野生植物种类,要重点调查其分布范围、数量、威胁因素等情况。
四、调查方法1. 采用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
2. 实地调查包括对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进行逐一记录,同时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
3.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获取大范围的植被信息,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
五、调查步骤1.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
2. 实地调查,对各类野生植物资源进行逐一调查和记录。
3. 遥感技术获取植被信息,对调查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4. 编制调查报告,总结调查结果,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
六、调查要求1. 调查人员要具备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地调查经验。
2. 调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调查计划执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对濒危野生植物种类要格外重视,加强对其调查和保护工作。
七、调查成果应用1. 调查成果可为当地政府制定保护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成果可为相关科研机构和保护组织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3. 调查成果可为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八、总结野生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源的行为。同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法律的权
威性。
03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意识,使人们认
识到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工作,形成
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科学研究和开发
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发掘新的用途和价值。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 物、食品和其他用途,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可持续发展策略
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
制定针对野生植物资源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明确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保障。
合理利用建议
可持续利用
在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时,应采取可持续利用的措施,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例如 ,可以制定合理的采伐计划,控制采伐数量和速度,保持生态平衡。
多元化利用
通过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例如 ,可以将野生植物资源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热带雨林地区
包括云南、海南、广东等地的 热带雨林,重点调查热带植物 的种类、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 。
高寒地区
包括青藏高原、新疆高原等高 寒地区,主要调查高寒植物的
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
调查方法和技术
野外调查
文献资料收集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测,收集野生植物的标 本、照片、录像等数据,记录植物的种类 、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信息。
保护和管理野生植物资源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许多野生植物资源正面临丧失和 破坏的风险。因此,对中国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保护变得至关重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调查工作,这一工作不仅是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为了更好的保障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生长,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其中就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是国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项工作旨在全面了解国家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种类以及生存环境等情况,进而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这个项目的实施,旨在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涉及到多方面工作,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等。
为了全面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情况,调查工作需要深入到各个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对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和实施,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调查和数据支持,可以更好的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项工作还可以促进全社会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推动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需要加大对保护项目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扶持,为科研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便利条件,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同样,对于广大公众来说,要提高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各项保护工作中来,共同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

关于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野生植物资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和材料,还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野生植物资源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关于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
1. 调查目的在进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野生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了解各个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有关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等因素;•分析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生态位,了解其生长状况和适应能力;•检测植物种群的健康状况,评估是否面临灭绝或严重减少的风险;•研究野生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潜力。
2. 调查方法进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通常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调查方法:2.1 野外考察野外考察是一种基本的调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野生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通过在不同地理位置进行多次野外考察,可以了解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地理分布的差异。
2.2 样本收集和鉴定采集野生植物标本是进行调查和研究的重要手段。
野生植物标本不仅可以用于鉴定种类和分布,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
在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标本处理和保存方法。
2.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大量数据的一种便捷的方法。
可以通过设计问卷,向专业人士和民众收集有关野生植物资源的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利用和保护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4 数据分析和统计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得出有关野生植物资源的结论。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种多样性指数、种群数量统计、环境因子相关性等。
数据分析和统计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3. 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与分析是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变化;•部分植物种群数量在减少,面临灭绝风险,需加强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可适应性强的物种更有生存优势;•野生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潜力对于当地社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实施方案篇一: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姓名:张娇娇班级:植物科技与技术学号:20XX42302 学院:农林科技学院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一、前言1、调查目的和任务了解新疆植物资源的种类以及分布量2、范围欧亚大陆的腹地,祖国西北的边陲。
新疆幅员辽阔,东西长约20XX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一、调查地区的社会经济概述1、人口统计:20XX年,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区年末总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
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增长%,城镇化率为%;乡村人口万人,下降%。
男性人口万人,占%;女性人口万人,占%。
人口出生率为‰,死亡率为‰。
2、人口增长率:20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民族及人口:全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各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 47个民族中,世居于此的主要是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
三、调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南疆干旱,光照长,少雨,年降水量仅20-100毫米,而北疆却达100-500毫米。
地形: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俗喻―三山夹两盆‖。
北为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土壤类型:砖红壤(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赤红壤(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红壤、黄壤、黄棕壤(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暗棕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等。
四、调查新疆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分析野蔷薇:为落叶攀缘性灌木,多花簇生组成圆锥状聚伞花序,单瓣或重瓣,有白、粉、深红等色,蔷薇初夏开花,花繁叶茂,芳香清幽,是庭院垂直绿化的好材料,喜阳光充足环境,耐寒,耐干旱,不耐积水,怕干风,略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最好。
野外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外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野外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科属习性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别名呼良姜、高良姜,当地暂时没有名称。
花程式:♂♀↑K3C3A2G(3:3:∞)白芨喜荫亦耐荫,较耐寒也较耐旱,以不积水的苔藓层或石壁腐殖质土最佳。
2形态特征白芨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具V字形块状假鳞茎,株高30-50厘米。
叶革质、全缘、淡绿色、宽带形急尖,长30-40厘米、宽3-7厘米,一株仅具3-4片叶,具有较长的叶鞘,平行脉互生。
总状花序于叶丛中抽出,常着花3-13朵,小花淡紫色,花瓣带状,径约3厘米雌雄蕊合生。
花期4月,果熟期9-10月,蒴果长圆形,有棱。
种子黄白色,粉末状极微小,靠风传播。
3生活方式在当地,休眠鳞茎于2月开始出芽,并在芽的基部开始长新根。
芽被叶鞘所包裹,内有幼叶和花序。
3月,叶子和花序一起长大,4月份开始开花,花后假鳞茎开始膨大,逐渐生长为V字形。
在秋季,V形鳞茎的2个尖端开始花和叶的分化并生长为可见的芽。
在冬季经几次轻霜后地上部分枯死,假鳞茎休眠接受春化作用。
白芨在自然状态下靠一分为二式分株繁殖,虽然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果荚10-30万粒),但是不易发芽。
种子是自然状态下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种子发芽后要经过4-6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
花后如果生长良好则年年开花。
4野生环境及多样性(1)白芨的野生环境特点白芨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
在石壁上,常常有泉水渗出,所以它也一样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
白芨也常生长于有山泉的地方,那里阴暗潮湿,空气湿度也较高,比较适宜白芨的生长。
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才能牢牢地吸在上面。
(2)白芨的生物多样性白芨具有V字形的块状假鳞茎,可以为春天萌发提供大量能量及营养物质,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抗旱、抗寒能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中野生植物资源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野生植物资源在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进行调查和保护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现状、意义和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现状近年来,中国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学,都在进行着自己的调查工作。
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制定和执行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
例如,2007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开展了“中国国家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调查与评估”项目,旨在全面调查和评估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分布、生态特征、数量和危险程度等方面的情况。
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调查人员和调查范围的不足。
目前中国的野生植物众多,而调查的人员和力量显然还远远不够。
很多远离城镇的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力物力紧缺,甚至许多地方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植被资源调查。
二是调查手段和技术的滞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调查手段和技术已经问世。
但是,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这导致不少野生植物资源的数据获取比较困难,甚至存在误差。
三是调查数据的不完整和不准确。
由于调查的人员和力量有限,以及采取的技术和方法的差异,导致部分调查数据存在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
这使得对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统计和分析变得更加困难。
二、意义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对于我国的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生态方面来说,野生植物是自然界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状况也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因此,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能够帮助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从经济方面来说,野生植物在食品、药品、建材、化工、皮革、纺织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采摘、种植、加工等环节对于民生和产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野生植物专项调查方案

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掌握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加强保护和管理,特制定本专项调查方案。
二、调查目的1. 了解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境状况。
2. 分析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探索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调查范围1. 全国范围内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
2. 各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
四、调查内容1. 野生植物种类:包括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
2. 野生植物分布:详细记录各类植物在调查区域的分布情况。
3. 野生植物数量:估算各类植物的数量,包括个体数量和种群数量。
4. 野生植物生境:调查植物生长的土壤、气候、地形等环境条件。
5. 野生植物保护现状:了解当地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估保护效果。
6. 野生植物开发利用:调查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五、调查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野生植物保护研究进展。
2. 实地调查:组织专业调查队伍,深入调查区域开展实地调查。
3. 样地调查:选取典型样地,进行样地调查,记录植物种类、数量、生境等数据。
4. 标本采集:采集植物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建立植物标本库。
5. 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分布图、数量分布图等。
六、调查步骤1. 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等。
2. 组建调查队伍:选拔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调查队伍。
3. 进行前期准备:准备调查工具、设备、材料等。
4. 开展实地调查:按照调查方案,深入调查区域开展实地调查。
5.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6. 报告编制与提交:编制调查报告,提交相关管理部门。
七、预期成果1. 完成全国范围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报告。
2. 建立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为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植物资源调查的第一步,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步。
鉴定其资源植物的类型,寻找所要调查的植物资源,了解分布情况。
2.1.1器官感觉的方法即利用视觉、嗅觉、乃至触觉,去观察形态颜色、分辨气味和触摸质地。
2.1.2化学速测方法2.1.3各类植物利用器官感官和化学速测调查的具体方法纤维植物:在野外,对于木本植物,可剥取枝条的皮部;对草本植物,则摘取它的茎或叶,用手试验它们的拉力和扭力,并将纤维和其它组织分离,观察纤维束的长短、粗细和数量,初步判断它们的利用价值。
油脂植物:各种油脂都是植物体内的贮存物质,主要贮存于种子和果实中。
取1~2片滤纸,夹好果实或种子(或其它含油部分),用手或木板加力压榨,若见纸上留有油迹,即可初步确定有油脂存在,又从纸上所留油迹的大小和透明程度,可以初步确定其含油量的多少。
芳香油植物:芳香油又叫精油,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茎、叶、花、果中。
在野外,采摘到植物后,用手揉搓,利用自己的嗅觉判断,如有其中一种芳香气味,即可初步确定它为芳香植物。
淀粉植物:在野外检定时,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一特性进行检验。
其方法是将用来检验的植物部分切开,在断面上滴1~2滴碘或碘化钾溶液,如果断面呈现蓝紫色,即可初步确定为淀粉植物。
鞣料植物:多含于木本植物的树皮、枝条、树叶和草本植物的茎秆中,特别在树皮中含量最高。
在野外确定单宁植物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把无锈的铁制小刀,切开要检验的材料,如果含有单宁,小刀及断面上很快变成兰黑色,或用1%铁矾滴在含单宁的树皮切面上,很快呈现兰绿色,证明有单宁的存在。
橡胶植物:在野外初查橡胶植物时,首先应将植物砍伤或折断,看有无乳汁或细丝。
如有乳汁,收集少许放在手中揉搓,借手的温度将水分蒸发,剩下的残余物如有弹性,说明有橡胶存在,如粘而无弹性即为其它物质。
树脂树胶植物:可在树木的树干上,寻找伤口的流出物或分泌物,按树脂树胶的特性进行鉴定。
2.2采集标本和样品2.2.1采集标本植物资源调查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资源植物的名称一定要准确,而这就必须要采集标本,使调查工作有依据。
对于所调查的资源植物,不管调查者是否认识,都要采集标本。
采集标本时,要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必须填写采集记录卡,在标本制作好以后,定名务必准确。
2.2.2采集样品采集时间:采集样品主要是为了在室内检验测定之用。
在生长季节应采集(如北方的4月一10月),采样最好在上午八点至下午四点半,不要过早或过晚,遇大风和雨时应停止采样.样品采集的部位、数量以及规格要求:视资源植物的类型而异。
例如油脂植物要样品一般采集果实(或种子)2000~3000克,如果含油量较低,则应采集3000~4000克。
芳香油在植物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采集方法和需要数量也有不同。
草本植物可割取地上茎叶,在采集茎叶时,宜在无风的清晨进行。
不要在夜晚以及下过雨或通夜刮风的清晨采集,花朵宜在花初放时采摘,果实宜在将成熟时采摘。
这些时候通常是含油量最高和质量最好的时期。
干燥后的样品,重量应不少于2000克。
纤维植物则要采集其皮部或全部茎叶,数量则在1000克左右。
采集的样品要放在阴处风干保存,勿使生霉腐烂。
采集后,应填写“资源植物采集样品登记卡”,并拴好号牌。
2.3资源植物的室内测定室内测定是利用有关仪器设备,在室内对资源植物进行检验测定。
室内测定有两个任务:一是提取植物体中的有关成分。
如芳香植物的芳香油,纤维植物的纤维;另一是分析提取物的含量和质地。
如芳香植物单位干重含芳香油的数量,芳香油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的测定,纤维的化学分析,单纤维的长度和宽度等等。
通过室内测定,可以确定一个资源植物的产量、品质和利用价值,这是调查植物资源不可缺少的步骤。
如果调查者缺乏室内测定的手段,可将一部分样品送交有关单位代为测定。
2.4野生资源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内容按调查表记录有关内容,主要包括样地与样方号、样方面积、调查的时间、地点、群落的类型,以及样方内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利用部位生物量、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型、冠径等。
2.4.1物候期的调查这是全年连续定时观测的指标,群落物候反映季相和外貌,故在一次性调查中记录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物候期仍有意义。
在草本群落调查中,则更显得重要。
物候期的划分和记录方法各种各样,有分5个物候期的,如营养期、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休眠期。
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分为6个物候期记录为好:营养期:-或者不记;蕾期或抽穗期:V;开花期或孢子期:O(可再分:初花?;盛花O;末花?);结果期与结实期:+(可再分为初果?;盛果+;末果T);落果期、落叶期或枯黄期:﹏(常绿落果?);休眠期或枯死期:?(一年生枯死者可记为X)。
如果植物同时处于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则选取一定面积,估计其一物候期达到50%以上者记之,其它物候期记在括号中,例如开花期达50%以上者,则记O(V,+)。
2.4.2生活力的调查生活力又称生活强度或茂盛度。
这也是全年连续定时记录的指标。
一次性调查中只记录该种植物当时的生活力强弱,主要反映生态上的适应和竞争能力,不包括因物候原因生活力变化者。
生活力一般分为3级:强(或盛):●(营养生长良好,繁殖能力强,在群落中生长势良好);中:不记(生活力中等或正常,即具有营养和繁殖能力,生长势一般);弱(或衰):〇(营养生长不良,繁殖很差或不能繁殖,生长势很不好)。
2.4.3树高和干高的测量树高指一棵树从平地到树梢的自然高度(弯曲的树干不能沿曲线测量)。
通常在做样方的时候,先用简易的测高仪(例如魏氏测高仪)实测群落中的一颗标准树木,其它各树则估侧。
估测时均与此标准相比较。
目测树高的两种简易办法,可任选一种。
其一为积累法,即树下站一人,举手为2m,然后2、4、6、8往上积累到树梢;其二为分割法,即测者站在距树远处,把树分割成1/2,1/4,1/8,1/16,如果分割到1/16处为1.5m,则1.5m某16=24m,即为此树高度。
干高即为枝下高,是指此树干上最大分枝处的高度。
这一高度大致与树冠的下缘接近,干高的估测与树高相同。
2.4.4胸径与基径的测量胸径指树木的胸高直径,大约为距地面1.3m处的树干直径。
严格的测量要用特别的轮尺(即大卡尺),在树干上交叉测两个树。
在地植物学调查中,一般采用钢卷尺测量。
如果碰到扁树干,测后估一个平均数就可以了,但必须要株株实地测量,不能仅在望远镜一望,任意估计一个数值。
如果碰到一株从根边萌发的大树,一个基干有3个萌干,则必须测量3个胸径,在记录时用括号划在一个植株上。
胸径2.5cm以下的小乔木,一般在乔木层调查中都不必测量,应在灌木层中调查。
基径是指树干基部的直径,是计算显著度时必须要用的数据,测量时,也要用轮尺或钢尺测两个数值后取其平均值。
一般树干直径的测定位置是距地面30cm处。
同样必须实测,不要任意估计。
2.4.5 冠幅、冠径和丛径的测定冠幅指树冠的幅度,专用于乔木调查时树木的测量。
用皮尺通过树干在树下量树冠投影的长度,然后再量树下与长度垂直投影的宽度。
例如长度为4m,宽度为2m,则记录下此株树的冠幅为4m某2m。
然而在地植物学调查中多用目测估计,估测时必须在树冠下来回走动,用手臂或脚步帮忙测量。
特别是那些树冠垂直的树,更要小心估测。
冠径和丛径均用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调查,因为调查样方面积不大,所以进行起来不会太困难。
测量冠径和丛径的目的在于了解群落中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固化面积。
冠径指植冠的直径,用于不成丛单株散生的植物种类,测量时以植物种为单位,选择一个平均大小(即中等大小)的植冠直径,记一个数字即可,然后再选一株植冠最大的植株测量直径记下数字。
丛径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植冠直径,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各种丛生的情况较常见,故可以丛为单位,测量共同种各丛的一般丛径和最大丛径。
2.4.6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群落总盖度是指一定样地面积内原有生活着的植物覆盖面的百分率。
这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的各层植物。
所以相互层之重叠的现象是普遍的,总盖度不管重叠部分。
如果全部覆盖地面,其总盖度为100%,如果林内有一个小林窗,地表正好都为裸地,太阳光直射时,光斑约占盖度的10%,其它地面或为树冠覆盖,或为草本覆盖,故此样地的总盖度为90%。
总盖度的估测对于一些比较稀疏的植被来说,是具有较大意义的。
草地植被的总盖度可以采用缩放尺实绘于方格纸上,再按方格面积确定盖度的百分数。
蓄积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值,因为衡量一种资源植物的利用价值,不仅看它本身有用成分的含量和质地,还要看它的蓄积量有多少。
如果一种植物的蓄积量很少,既使有用成分含量再高、质地再好,利用价值也不大。
包括估测法和实测法。
估量法:参照历年资料和调查所得的印象作估计。
这种方法虽然不精确,但是值得参考。
实测法:蓄积量实测法包含数量和重量两个方面。
数量蓄积是指单位面积内该资源植物的株数。
可以用样地法或样线法进行计算,在样方大小方面,乔木一般为400米,灌木5022米,草本5米。
样线应不短于50米,沿样线一侧1米范围内进行调查。
样方和样线均应设5~10个,取其平均值,最后计算每公顷所含株数。
样方和样线的设立,可利用野外初查时所划的样方、样线。
重量蓄积是指单位面积内该资源植物的总湿重和总干重。
重量蓄积的调查是在数量蓄积调查基础上进行的。
可在样方内或在样线一侧选择一定数目的植株,或挖取其整株植物,或采摘其有用部分,就地进行称重,获得湿重数字,再将称重过的植物带回晒干,再次称重,获得干重数字。
调查也应在5~10个样方(或样线)上进行,求取平均值,并计算每公顷所含重量。
每个样方(样线)中选取的植株数目,视植株大小而异,乔木和灌木可取5~10株,草本可取10~50株。
所选用的植株均应是中等发育水平的。
3资料整理和总结在调查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当调查工作结束时,应该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3.1资料的整理3.1.1整理植物标本在野外调查中,采集了大量标本,应及时将它们制成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并查阅文献,鉴定名称。
定名后的标本,应该按资源植物的类别进行分类,妥善存放。
植物标本是资源调查工作全部成果的科学依据。
因此,每一份标本都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标本本身应是完整的,包括根、茎、叶、花、(果);野外记录复写单的各项内容应完整无缺;定名正确。
3.1.2整理样品每一种样品都要单独存放(放入布袋、纸袋或其它容器内),样品要拴好号牌,容器外面贴好登记卡。
需要请外单位代为测定的样品应及时送出,不要拖延,以免时间过长后样品变质。
3.1.3整理各项原始资料所有野外观察记录、野外简易测定结果、室内测定数据、各种测定方法、访问记录等,都是调查工作的原始资料。
依据这些原始资料,才能发现和确定新的资源植物和提出如何对植物资源利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