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华杯赛全程详解

合集下载

华杯赛初赛备考讲义含解析(小学中年级组)

华杯赛初赛备考讲义含解析(小学中年级组)

华杯赛初赛备考讲义含解析(小学中年级组)第一节几何精讲考点概述几何考点一、基本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扇形)二、割补法计算面积;三、等积变换;四、周长的计算;(基本公式、平移法、标向法)五、角度的计算;(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角度的综合计算)六、勾股定理与弦图;七、立体几何认知.(展开图、三视图)真题精讲例题1. 如右图,一张长方形的纸片,长20 厘米,宽16 厘米.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长10 厘米,宽5 厘米的小长方形,而且至少有一条边在原长方形的边上,那么剩下纸片的周长最大是()厘米(2010 年15 届)(A)72 (B)82 (C)92 (D)102【答案】C.【解答】因为要求剪下的这个长方形至少有一条边在原长方形的边上,所以可以分以下三种情况讨论:(1)小长方形的两条边都在原长方形的边上,如下图:此时,剩下纸片的周长为:(20+16) ×2 = 72(厘米).(2)只有小长方形的长边在原长方形的边上,如下图:此时,剩下纸片的周长为:(20+16)×2 + 5×2 = 82(厘米).(3)只有小长方形的短边在原长方形的边上,如下图:、此时,剩下纸片的周长为:(20+16) ×2 + 10×2 = 92(厘米).所以剩下图形的周长最大是92 厘米.故选C.例题2. 九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卡片,拼成了如右图所示的平面图形.这种三角形卡片中的两个锐角较大的一个是度.(2013 年18 届)【答案】54.【解答】图中每个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还有两个锐角,一大一小,汇集在中心的是7 个小角和2 个大角.注意:大角+小角= 90︒,而在中心的9 个角之和为360︒,即7 个小角+2 个大角= 360︒,即:5 个小角+(2 个大角+2 个小角)= 360︒.所以:5 个小角+ 180︒= 360︒,即:5 个小角= 180︒,一个小角= 36︒,较大锐角= 90︒- 36︒= 54︒.练习1. 北京时间16 时,小龙从镜子里看到挂在身后墙上的4 个钟表(如下图),其中最接近16 时的是().(2012 年17 届)(A)(B)(C)(D)【答案】D.【解答】注意镜子里面和实际情况是左右对称的,因此A 实际是20 点5 分,B 实际是19 点50 分,C 实际是16 点10 分,D 实际是15 点55 分,因此选D.练习2. 把一块长90 厘米,宽42 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恰无剩余地剪成边长都是整数厘米、面积都相等的小正方形纸片,最少能剪出块,这种剪法剪成的所有正方形纸片的周长之和是厘米.(2012 年17 届)【答案】105;2520.【解答】要想全部剪成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满足:是90 和42 的公约数(中年级表述:90 和42 除以边长能够除尽).那么满足条件的边长有1、2、3、6,要让正方形尽量少,那么边长尽量大,为6,这个时候长被分成了90÷6=15 格,宽被分成了42÷6=7 格,所以最少能剪出15×7=105 块.每块正方形的周长是6×4=24 厘米,所以所有正方形周长和为24×105=2520 厘米.练习3. 如右图,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4 个相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20 厘米.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2013 年18 届)【答案】64.【解答】设每个长方形的宽为a,则长为4a,得到等式:(4a+a)⨯ 2 =20 .可知:a =2,4a = 8.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8×8=64(平方厘米).练习4. 如下图,将长度为9 的线段AB 九等分,那么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的总和是.(2013 年18 届)【答案】165.【解答】以A 点为线段左端点的线段长之和为:S1=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从A 点算起第二个点为线段左端点的线段长之和为:S2=1+ 2 + 3 + 4 + 5 + 6 + 7 + 8 ;……从A 点算起第八个点为线段左端点的线段长之和为:S8=1+ 2 ;从A 点算起第九个点为线段左端点的线段长之和为S9=1 .于是:S =S1 +S2+S3+ +S9= 9 ⨯1 + 8 ⨯ 2 + 7 ⨯3 + 6 ⨯ 4 + 5 ⨯5 + 4 ⨯ 6 + 3 ⨯ 7 + 2 ⨯8+1⨯9 =165例题3. 现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多4 厘米,宽比正方形的边长少2厘米,那么长比正方形的边长多()厘米.(2014 年19 届)(A)2(B)8(C)12(D)4【答案】D.【解答】根据题意,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多4 厘米,宽比正方形的边长少2 厘米,那么,就要求长方形的两条长总长增加8 厘米,也就是每一条长比正方形的边长多4 厘米.例题4. 右图中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56 (B)44 (C)32 (D)78(2014 年19 届)【答案】A.【解答】用竖直线和水平线将正方形分割为如左图所示的多个长方形,中间长方形的面积是4 ⨯ 3 = 12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0 ⨯10 -12) ÷ 2 +12 = 56 .所以,选A.练习5. 如图1 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先由下向上对折压平,再由右翻起向左对折压平,得到小正方形ABCD.取AB 的中点M 和BC 的中点N,减掉△MBN 得五边形AMNCD.则将折叠的五边形AMNCD纸片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2006 年11 届)DNA【答案】D.【解答】注意对折方向,可以判断B 点是原正方形中心,因此是中心被掏空的形状,再注意减掉的形状是三角形,也就是展开后,横竖四等分以后,每一部分缺的都是三角形,结合这两点,答案为D.1 AB C 2 D练习6. 正方形 ABCD 与正方形 CEFG 水平放置组成如图所示的组合图形,已知该组合图形的周长是 56厘米,DG 长 2 厘米,那么,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D GFBC E【答案】8.【解答一】如下图所示, AI = AH = BJ = DG = 2 厘米,而六条小正方形的边长之和是:32 - ( A I + AH + BJ + DG ) = 24 ,每条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24 ÷ 6 = 4 厘米,那么,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 ⨯ 4 = 16 平方厘米,根据三角形的等积变换可知,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即 16 ÷ 2 = 8 平方厘米.A IDHGFBJ C E【解答二】将大正方形的一条边(▲)与小正方形的一条边(△)看成一组,那么,每组的长是(32 - 2) ÷ 3 = 10 厘米,而大小正方形的边长之差是 2 厘米,根据和差公式可得,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6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4 厘米,进而可求,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 8 平方厘米.A▲DG△F▲△B▲ C △ E练习7. 如图,在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写着 1 至 6 这 6 个自然数,并且 13 对着 4,2 对着 5,3 对着 6.现在将正方体的一些棱剪开,使它的表面12展开图如下右图所示.如果只知道 1 和 2 所在的面,那么 6 写在字母的位置上.【答案】A .【解答】注意到,展开图中的形状,黑色两个面在合上后是相对的,展开图中的形状,黑色两个面在合上后也是相对的,所以1 和C 相对,C=4,B 和2 相对,B=5,那么A 要么是3 要么是6,现在观察1、A、B 这三个面,它们折叠时,如果把1 放正面,A 放上面,那么B 就在右侧,为2,矛盾,因此当1 放正面时,A 应该在下面,为6.练习8. 如图一个小正方形和4 个周长为32 cm 的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那么大正方形的面积是cm2 .【答案】256.【解答】注意到,大正方形的边长刚好是长方形的长+宽,为16,所以面积等于16×16=256 平方厘米.第二节应用题精讲考点概述应用题考点一、常考应用题类型1. 画线段图帮助解题2.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行程问题:1. 行程问题常见类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路线问题,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等)2. 画线段图(形象直观地呈现题意,便于对题目条件进行分解与组合,挖掘隐含条件)3. 方程与比例解行程问题真题精讲例1.小虎在19×19 的围棋盘的格点上摆棋子,先摆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实心点阵.然后再加上45 枚棋子,就正好摆成一边不变的较大的长方形的实心点阵.那么小虎最多用了()枚棋子.(2012 年17 届)(A)285 (B)171 (C)95 (D)57【答案】A【解析】加上45 枚棋子之后,还能摆成一边不变的较大的长方形的实心点阵,说明不变的这条边上的棋子数能整除45,要使总棋子数尽量多,则这条边要尽量大,最大为15,所以最多用了15 19=285 枚棋子.例2.幼儿园的老师给班里的小朋友送来55 个苹果,114 块饼干, 83 块巧克力.每样都平均分发完毕后,还剩3 个苹果,10 块饼干,5 块巧克力.这个班最多有位小朋友.(2013 年18 届)【答案】26【解析】可以列出除55 余3 的自然数:55÷4=13……3;55÷13=4……3;55÷26=2……3;55÷52=1……3;然后列出除114 余10 的自然数:114÷13=8……10;114÷26=4……10;114÷52=2……10;114÷104=1……10;再列出除83 余5 的自然数:83÷13=6……5;83÷26=3……5;83÷39=2……5;83÷78=1……5;其中,符合条件的最大的除数是26,所以,这个班最多有26 位小朋友.练习1.两个正整数的和小于100,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两倍,则这两个正整数的和的最大值().(2014 年19 届)(A)83 (B)99 (C)96 (D)98【答案】B【解析】由条件“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两倍”可知:所求的和是某个正整数的3 倍,要求小于100,故这两个正整数的和是99.练习2.三堆小球共有2012 颗,如果从每堆取走相同数目的小球以后,第二堆还剩下17 颗小球,并且第一堆剩下的小球数是第三堆剩下的2 倍,那么第三堆原有颗小球.(2012 年17 届)【答案】665【解析】设此时第三堆有1 份小球,则如果一开始就从第一堆放1 份小球到第三堆,并且从第二堆扔掉17 个小球,那么此时三堆小球的个数相同,都是(2012 -17)÷ 3=665 个,而在上述过程中,第三堆小球数目并未发生变化,所以第三堆原有665 个小球.例3.张老师每周的周一、周六和周日都跑步锻炼20 分钟,而其余日期每日都跳绳20 分钟.某月他总共跑步5 小时,那么这个月的第10 天是().(2013 年18 届)(A)周日(B)周六(C)周二(D)周一【答案】D【解析】每周张老师跑步1 小时,所以这个月的后28 天总共跑步了4 小时,说明这个月共有31 天,并且前3 天跑了1 个小时,所以前3 天只能是周六、周日、周一,所以这个月第10 天是周一,选D.例4.新生开学后去远郊步行拉练,到达A 地时比原计划时间10 点10 分晚了6 分钟,到达C 地时比原计划时间13 点10 分早了6 分钟,A、C 之间恰有一点B 是按照原计划时间到达的,那么到达B 点的时间是().(2014 年19 届)(A)11 点35 分(B)12 点5 分(C)11 点40 分(D)12 点20 分【答案】C【解析】从10 点10 分到13 点10 分共有3 个小时,误差时间共有12 分钟,即每小时要调整4 分钟,调整6 分钟的时候即是到达B 点的时间.调整6 分钟需要1 个半小时,即1 小时30 分钟,所以到达B 点的时间是11 点40 分.练习5.体育馆正在进行乒乓球单打、双打比赛,双打比赛的运动员比单打的运动员多4 名,比赛的乒乓球台共有13 张,那么双打比赛的运动员有名.(2012 年17 届)【答案】20【解析】因为一张球台可供2 名单打运动员、或4 名双打运动员进行比赛,所以由‘双打比赛的运动员比单打的运动员多4 名’可知,双打比赛用了1 份多一个1 个球台,单打比赛用了2 份球台,从而双打比赛用了5 个球台,单打比赛用了8 个球台,故双打比赛有20 名运动员.练习6.麦当劳的某种汉堡每个10 元,这种汉堡最近推出了“买二送一”的优惠活动,即花钱买两个汉堡,就可以免费获得一个汉堡.已知东东和朋友需要买9 个汉堡,那么他们至少需要花元钱.【答案】60【解析】20 元可以买3 个,买9 个需要花60 元.练习7.小张早晨8 点整从甲地出发去乙地,速度是每小时60 千米.早晨9 点整小王从乙地出发去甲地.小张到达乙地后立即沿原路返回,恰好在12 点整与小王同时到达甲地.那么两人相遇时距离甲地千米.【答案】96【解析】小张4 小时走了一个来回,所以单程需要2 小时,所以甲乙相距120 千米,这段路小王花了3 小时,所以小王的速度为40 千米/小时.9 点时,两人相距60 千米,在60 ÷(60+40)=0.6 小时后两人相遇,此时距离甲地1.6 ⨯ 60=96 千米.课后练习1. 魔法学校运来很多魔法球,总重量多达5 吨,一颗魔法球重4 千克,现在有10 名学员使用魔法给这些魔法球涂色,每人每6 分钟可以给5 颗魔法球涂色,那么他们涂完所有魔法球最少要用分钟.【答案】150【解析】总共有5000 ÷4=1250 个魔法球,所以总共需要1250 ⨯ 6 ÷ 5 ÷10=150 分钟.2. 某校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两个班.三年级一班比三年级二班多4 人,四年级一班比四年级二班少5 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7 人,那么三年级一班比四年级二班少人.【答案】9【解析】让三年级二班增加4 人,四年级一班增加5 人,则相同的两个年级的两个班人数相同了,且此时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7 + 5 - 4=18 人,平均每个班少9 人,而三年级一班和四年级二班人数均未发生变化,所以三年级一班比四年级二班少9 人.3. 2010 名学生从前往后排成一列,按下面的规则报数:如果某个同学报的数是一位数,后面的同学就要报出这个数与8 的和;如果某个同学报的数是两位数,后面的同学就要报出这个数的个位数与7 的和.现在让第一个同学报1,那么最后一个同学报的数是.【答案】13【解析】从第一名同学开始,依次报数为:1、9、17、14、11、8、16、13、10、7、15、12、9、17、……,从而从第二名同学开始,报数以11 为周期,而2009 ÷11=182 7 ,所以最后一个同学报的数为13.4. 骆驼有两种:背上只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背上有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四肢较长,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有一群骆驼有23 个驼峰,60 只脚,那么双峰驼有匹.【答案】8【解析】共有60 ÷ 4=15 匹骆驼,23 个驼峰,而多出的驼峰都是双峰驼多的,所以有23 -15=8 匹双峰驼.6. 红星小学组织学生参加队列演练,一开始只有40 个男生参加,后来调整队伍,每次调整减少3 个男生,增加2 个女生,那么调整次后男生女生人数就相等了.【答案】8【解析】最开始男女人数相差40 个,每次调整可以让人数差减少5 个,所以8 次调整后,男女人数就相等了.7. 甲,乙,丙三人锯同样粗细的木棍,分别领取8 米、10 米、6 米长的木棍,要求都按2 米的规格锯开.劳动结束后,甲、乙、丙分别锯了24、25、27 段,那么锯木棍次数最多的比次数最少的多锯次.【答案】2【解析】8 米、10 米、6 米长的木棍分别可以被锯成4、5、3 段,并且分别需要锯3、4、2 次,甲、乙、丙分别锯了6、5、9 根木棍,所以分别锯了18、20、18 次,最多比最少的多锯2 次.8. 一堆糖果有50 块,小明和小亮玩游戏.小明每赢一次拿5 块糖,然后吃掉4 块,将剩下的1 块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小亮每赢一次也拿5 块糖,然后吃掉3 块,将剩下的2 块放到自己的口袋里.游戏结束时,糖刚好被拿完,这时小亮口袋里的糖数恰好是小明口袋里的糖数的3 倍,那么两人一共吃掉了块糖.【答案】34【解析】两人都是一次拿5 块,所以总共进行了10 次游戏,而小亮的糖数是小明的3 倍,说明小明每赢2 次,小亮就要赢3 次,所以说明小明总共赢了4 次,小亮赢了6 次,总吃掉了4 ⨯ 4+6 ⨯ 3=34 块糖.第三节数字谜、计数、组合精讲考点概述数字谜考点:1. 填竖式问题的一些方法:(1)加数相加时每进1 位,和的数字和将比加数的数字和减少9.(2)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的问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得到结果.2. 填横式问题:横式中的填空格和字母破译问题;熟练应用尾数分折、首位估算、分情况试算等方法;对于较复杂的题目,从约束条件较多、可能性较少的算式入手;某些横式问题,可以转化为竖式问题再求解.3. 幻方与数阵图、数独问题:掌握幻方的概念,了解三、四阶幻方的构造;解决具有与幻方类似性质的数阵图问题;进一步掌握重数的运用,填充较复杂的数阵图;利用重数计算处理数阵图中的最值问题.计数考点:1. 枚举法(分类、有序)2. 加乘原理(加法,分类;乘法,分步)组合考点:1. 各种与数字计算有关的最值问题.在枚举试算的过程中,注意寻找出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尝试分析其内在原因;学会用比较、调整的方法寻找最值情况.2. 逻辑推理:(1)一句话不是真话,就是假话.这在逻辑学中被称为排中律.(2)在应用假设法分析问题时,要考虑全面.既要考虑到所假设的条件成立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条件不成立的情况.(3)对于条件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通常状况下都可以通过列表法分析.真题精讲例1.右图的计数器三个档上各有10 个算珠,将每档算珠分成上下两部分,按数位得到两个三位数,要求上面的三位数的数字不同,且是下面三位数的倍数,那么满足题意的上面的三位数是.(2012 年17 届)【答案】925【解析】由题意,知这两个三位数的和为1110,而上面是下面的倍数,可能为1 倍、2 倍、……,最多为9 倍,从而和为下面三位数的最少2 倍,最多10 倍,而1110 只有除以2、3、5、6、10 能除得尽,得到下面三位数可能为555、370、222、185、111,经过检验,可知只有185 满足要求,此时上面的三位数为925.练习1.在右面的加法算式中,每个汉字代表一个非零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当算式成立时,贺+新+春=().(2012 年17 届)(A)24 (B)22 (C)20 (D)18【答案】D放鞭炮+ 迎龙年贺新春【解析】所填入的9 个数字为1、2、……、9,可知加数的数字和之和与和的数字和的总和为45,而最多进位两次(十位、个位),又两整数的和与差奇偶性相同,故加法恰好进位一次,所以可知,和的数字和为18.故选D.练习2.如图所示的两位数加法算式中,已知A +B +C +D = 22 ,则X +Y =().(2012 年17 届)(A)2 (B)4 (C)7 (D)13【答案】B【解析】由竖式可知,恰好进位一次(十位),故加数的数字和比和的数字和多9,从而X +Y = 22 - 9 - 9 = 4 ,故选B.例2.甲、乙、丙、丁、戊围坐在圆形桌子边玩扑克,甲有自己的固定座位.如果乙和丁的座位不能相邻,那么共有()种不同的围坐方法.(2014 年19 届)(A)10 (B)8 (C)12 (D)16【答案】C【解析】甲坐好后,乙共有4 种坐法,其中紧邻甲有2 种坐法,坐定后丁有两种坐法;乙另有2 种坐法不紧邻甲,乙坐定后,丁仅有 1 种坐法,而丙和戊在剩余的 2 个座位中,只有两种选法,故共有(2⨯ 2 +2⨯1) ⨯ 2 =12 不同的围坐方法.例3.在一个平面上,用若干个单位长度的木棍可以摆出由多个正方形相邻的图形,右图是一示例.现在用20 根单位长的小木棍摆出一个图形,要求除第一行的方格外,下面几行方格构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样的图形中最多有个单位边长的正方形.(2014 年19 届)【答案】7【解析】通过以下两步操作,总可以约定第1 行方格个数不大于第2 行方格个数.第一步:总可以左移第一行的方格,使其和第二行方格左端对齐,新的图形所用木棍数量不多于原图形所用木棍的数量,但是移动前后方格数相同,例如见下图.第二步:如果第一行的方格数比第二行的方格数多,可以将多的方格切下,移至第一行上面,增加一行,新的图形所用木棍数量不多于原图形所用木棍的数量,但是方格数相同,如此操作,直到第一行的方格数不大于第二行的方格数.例如见右图.因此,从题目条件可知,图形至少有 2 行方格.由前面的讨论,总可以约定第 1 行方格个数不大于第 2 行方格个数.(1)假设图形有 2 行方格第 1 行有 1 个方格,第 2 行有 6 个方格,所用木棍总数是 22; 第 1 行有 1 个方格,第 2 行有 5 个方格,所用木棍总数是 19; 第 1 行有 2 个方格,第 2 行有 5 个方格,所用木棍总数是 21; 第 1 行有 2 个方格,第 2 行有 4 个方格,所用木棍总数是 18; 第 1 行有 3 个方格,第 2 行有 4 个方格,所用木棍总数是 21; 第 1 行有 3 个方格,第 2 行有 4 个方格,所用木棍总数是 20; 第 1 行有 4 个方格,第 2 行有 4 个方格,所用木棍总数是 22. (2)假设图形有 3 行方格第 1 行有 1 个方格,第 2 行、第 3 行都各有 3 个方格,所用木棍总数是 20; 第 1 行有 2 个方格,第 2 行、第 3 行都各有 2 个方格,所用木棍总数是 17. (3)假设图形有 4 行方格第 1 行有 1 个方格,第 2 行、第 3 行、第 4 行都各有 2 个方格,所用 木棍总数是 20.根据以上判断,图形不可能有 5 行、6 行、7 行、8 行. 所用木棍总数 20,方格总数是 7.右图是摆出的图形.练习3. 用 8 个 3 和 1 个 0 组成的九位数有若干个,其中除以 4 余 1 的有()个.(2014 年 19 届)(A )5 (B )6 (C )7 (D )8 【答案】B【解析】用 8 个 3 排成一行,中间有 7 个间隔,加上最右边的一个位置,每个位置都可以放置 0,共 有 8 种放法.因为 100 能被 4 整除,故除以 4 余 1 的数的最右边的两位数只能是 33.所以,只有 6 个 位置可以放 0,共有 6 种放法.例4. 牧羊人用 15 段每段长 2 米的篱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羊圈,则羊圈的最大面积是()平方米.(2012 年 17 届)(A )100 (B )108 (C )112 (D )122 【答案】C【解析】假设长有 a 段篱笆,宽有 b 段篱笆,由条件可知 a + 2b = 15 ,而希望面积越大,即 a ⨯ b 越大, 也就是 a ⨯ 2b 越大,由于两数和一定差小积大,那么可知 a = 7 , 2b = 8 时,面积最大,此时面积为 (7 ⨯ 2) ⨯ (4 ⨯ 2) = 112 .练习4. 小东、小西、小南、小北四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时,捡到了一条红领巾,交给了老师.老师问是谁捡到的?小东说不是小西;小西说是小南;小南说小东说的不对;小北说小南说的也不对.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说对了,这个人是().(2013 年18 届)(A)小东(B)小西(C)小南(D)小北【答案】C【解析】若小东说的对,则其他三人都有不对,此时小北说小南说的不对,则是对的,矛盾.若小西说的对,则捡到红领巾的是小南,那么小东也就说对了,与只有一人说对矛盾.若小南说的对,则根据小东的话可以判断捡到红领巾的是小西,此时符合题意.若小北说的对,则小南说的不对,也就意味着小东说的对,矛盾.故选C.练习5.平面上有四个点,任意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以这四个点为端点连接六条线段,在所组成的图形中,最少可以形成()个三角形.(2012 年17 届)(A)3 (B)4 (C)6 (D)8【答案】B【解析】(1)有一点在其他三点构成的三角形内,可以形成4 个三角形;(2)任意一点都在另三点构成的三角形外,那么可以形成8 个三角形.故最少可以形成4 个三角形,故选B.练习6.在10□10□10□10□10 的四个□中填入“+”、“-”、“×”、“÷”运算符号各一个,所成的算式的最大值是().(2012 年17 届)(A)104 (B)109 (C)114 (D)119【答案】B【解析】由于没有括号,故10 ⨯10 = 100 ,10 ÷10 =1,可以认为将100、10、1 由“+”、“-”连接,希望算式结果最大,最大为100 +10 -1 = 109 .原式为10 ⨯10 +10 -10 ÷10 = 109 .故选B.练习7.五个小朋友A、B、C、D 和E 参加“快乐读拼音”比赛,上场时五个人站成一排.他们胸前有每人的选手编号牌,5 个编号之和等于35.已知站在E、D、A、C 右边的选手的编号的和分别为13、31、21 和7.那么A、C、E 三名选手编号之和是.(2014 年19 届)【答案】24【解析】由于31>21>13>7,说明A 在D 的右边,E 在A 的右边,C 在E 的右边.由于,站在C 右边的选手的编号和为7,推出B 站在C 的右边.所以,B、C、E、D、A 分别是7、6、8、4、10.A、C、E 三名选手编号之和是24.练习8.用右图的四张含有4 个方格的纸板拼成了右图所示的图形.若在右下图的16 个方格分别填入1、3、5、7(每个方格填一个数),使得每行、每列的四个数都不重复,且每个纸板内四个格子里的数也不重复,那么A、B、C、D四个方格中数的平均数是.(2014 年19 届)【答案】4【解析】如图,用M,N,P,Q 标记16 个方格图最下面4 个方格,从而有A +B +M +N =C +D +P +Q =1+3+ 5 + 7 =16 ,又M+N+P+Q=16,所以A+B+C+D=16.右上图是一种满足要求的填法,且A, B,C, D 四个方格中数的平均数是4.课后练习1. 四位数中,数码0 出现次.【答案】2700【解析】分类,出现三个0 的四位数,有9 个,共9⨯3 = 27 个0;出现两个0 的四位数,0 可能出现在百、十;百、个和十个上,其他两位有9⨯9 =81种填法,有3⨯9⨯9 = 243 个,共243⨯ 2 = 486 个0;出现1 个0 的四位数,0 可能出现在百、十、个位上,有3⨯9⨯9⨯9 = 2187 个,共2187 个0;故共27 + 486 + 2187 = 2700 个.2. 从1,2,3,4,5,6,7 中选择若干个不同的数(所选数不计顺序),使得其中偶数之和等于奇数之和,则符合条件的选法共有种.【答案】7【解析】本题中,“和”必为偶数.按和的不同,分类枚举如下:(1)4 =1+ 3 ,1 组;(2)6 = 2 + 4 =1+ 5 ,2 组;(3)8 = 2 + 6 =1+ 7 = 3 + 5 ,2 组;(4)10 = 4 + 6 = 3 + 7 ,1 组;(5)12 = 2 + 4 + 6 = 5 + 7 ,1 组.共有:1+ 2 + 2 +1+1= 7 组.3. 将10,15,20,30,40 和60 填入右图的圆圈中,使A、B、C 三个小三角形顶点上的3 个数的积都相等.相等的积最大为.【答案】18000【解析】10 = 2 ⨯ 5 ,15 =3⨯ 5 ,20 = 2 ⨯ 2 ⨯ 5 ,30 = 2 ⨯3⨯ 5 ,40 = 2 ⨯ 2 ⨯ 2 ⨯ 5 ,60 = 2 ⨯ 2 ⨯ 3⨯ 5 ,这三个相等的乘积再相乘,等于原来6 个数的乘积再乘上中间三个数,结果是一个立方数,即2、3、5 在乘积中出现的次数是3 的倍数,这6 个数的乘积有9 个2、3 个3、6 个5 相乘,而多乘的三个数,5 一定出现3 次,3 最多出现3 次,只能为15、30、60,此时2 出现也为3 次,此时乘积最大,可以得到这3 个相等的积为3 个5、2 个3、4 个2 相乘,等于18000.而此时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依次填入40;15、30;20、60、10,满足要求.4. 用3、5、6、18、23 这五个数组成一个四则运算式,得到的非零自然数最小是.【答案】12 41433 2 2 2 2 3 2 1 1 2 3 24 1 4 3 2 4 1 4 33444前句 后句A 对 错B 错 错 C对对【解析】最小的非零自然数为 1,而 6 ÷ 3 - 5 ÷ (23 -18) = 1 ,可以取到 1,故所求最小值为 1.5. 小明在正方形的边上标出若干个点,每条边上恰有 3 个,那么所标出的点最少有()个.(A )12 (B )10 (C )8 (D )6【答案】C【解析】希望所标出的点最少,也就是所标的点被重复计数,那么 4 个顶点上都标上,然后每条边再 标 1 个即可,故最少标 8 个点.3126. 如图, 5 ⨯ 5 的表格中,每格填入一个数字,使得相同的数字所在的方格都连在一起(相连的两个方格必须有公共边),现在已经给出了 1,2,3,4 各两个,那么,表格中所有数的和是.【答案】66【解析】如图所示,本题只有唯一填法,相加可得和为 66.7. 甲、乙、丙、丁获得了学校创意大赛的前 4 名(无并列),他们说:甲:“我既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乙:“我的名次和丙相邻”; 丙:“我既不是第二,也不是第三”;丁:“我的名次和乙相邻”. 现在知道,甲、乙、丙、丁分别获得第 A 、B 、C 、D 名,并且他们都是不说慌的好学生,那么四位数 ABCD = .【答案】4213【解析】甲是第 3、4 名之一;丙是第 1 名或 4 名.如果丙是第 4 名,则乙是第 3 名。

有史以来最全的华杯赛解析

有史以来最全的华杯赛解析

有史以来最全的华杯赛解析(介绍、分析、建议、难度分析一网打尽)华杯赛介绍华杯赛,全称“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是1986年创办的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1届。

全国已有近100个城市,3000多万名少年儿童参加了比赛,是目前全国最权威的小学数学比赛。

华杯赛的分组:华杯赛分为小学中、高年级组和初一、初二组,其中小中组参赛要求为不高于4年级,小高组参赛要求为不高于6年级。

(此文均为小高组内容)华杯赛的奖项分配:初赛的前30%进入决赛,获决赛个人一、二、三等奖比例为本市参加决赛人数的36%。

其中:一等奖为参加决赛人数的6%,二等奖为12%,三等奖为18%。

试题分析初赛决赛的试题分析我们通常参加的华杯赛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部分。

通过对近十年分真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会发现:虽然初、复赛的题量,分值都不尽相同,但其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归结起来依然是:计算,计数,几何,应用题,行程问题,数论以及组合杂题这七大模块。

但是由于所针对的孩子程度不同,所以初赛和决赛在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上也有所不同。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别详细介绍初赛和复赛的题型以及考点。

初赛部分:初赛总共有10道题(6选择+4填空)都只需写答案,不需要过程。

每道题1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研究近四年的初赛真题,我们能得到近四年的初赛考点分布情况:再将这些考点进行简单的难易区分,由简到难依次是(后面括号数字代表其近四年题量):计算(3),应用题(3),几何(6),行程(4),计数(6),数论(8),组合杂题(9)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从初赛起,华杯赛就对7大模块开始了全面的考察,而且在更考验思维能力、相对不容易的考点上更加侧重。

初赛主要的目的还是考察孩子们的奥数思维,起到一个“选优”的选拔作用。

决赛部分:到了决赛,题量会有所增加,共有14道题(8填空+4简答+2解答),其中选择题每道10分,简答题每道10分,解答题每道15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小学数学之关于华杯赛的资料详解

小学数学之关于华杯赛的资料详解

【导语】华罗庚⾦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是为了纪念我国杰出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于1986年始创的全国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由中国少年报社(现为中国少年⼉童新闻出版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的。

华杯赛堪称国内⼩学阶段规模、最正式也是难度的⽐赛。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 介绍 “华罗庚⾦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以下简称“华杯赛”)是以华罗庚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

始于1986年,是为了纪念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才创建的,是全国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前已经成功举办2xx届。

“华杯赛”的宗旨是:教育⼴⼤青少年从⼩学习和弘扬华罗庚教授的爱国主义思想、刻苦学习的品质、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中⼩学⽣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普及数学科学。

“华杯赛”⾄今已成功地举办了xx届,全国有近100个城市,3000多万名少年⼉童参加了⽐赛。

“华杯赛”已经成为教育、⿎舞⼀代⼜⼀代青少年勇攀科学⾼峰和奋发向上的动⼒,深受⼴⼤学⽣、教师、家长的喜爱。

⽇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蒙古国等国家和⾹港、澳门、台湾地区也相继派队参赛。

华杯赛分为⼩学中、⾼年级组和初⼀、初⼆组。

“华杯赛”⼀贯坚持“普及性、趣味性、新颖性”相结合的命题原则。

赛制为每年xx届,每两年举办⼀次总决赛。

【篇⼆】 赛程与奖励 赛程 初赛:每年12⽉15⽇中下旬 决赛:每年3⽉14⽇中旬 总决赛:每年7⽉到8⽉ 代表队组成: (1)决赛⼀等奖中选拔初⼀组2名选⼿进⼊少年⼀组; (2)决赛⼀等奖中选拔⼩学组2名选⼿进⼊少年⼆组; (3)各代表队⾃主选拔总决赛当年⼩学六年级2名选⼿进⼊少年三组; 冬令营优秀选⼿组成: (1)获推荐的冬令营初⼀组选⼿进⼊少年⼀组; (2)获推荐的冬令营⼩学组选⼿进⼊少年⼆组; 奖励 决赛 (1)设个⼈⼀、⼆、三等奖和“优秀教练员”、“优秀辅导员”奖;获决赛个⼈⼀、⼆、三等奖⽐例为本市参加决赛⼈数的36%。

历届华杯赛初赛真题集锦-含答案

历届华杯赛初赛真题集锦-含答案

目录2002年第9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3)2002年第9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5)2004年第10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11)2004年第1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13)2006年第11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19)2006年第11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23)2007年第12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31)2007年第12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33)2008年第13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39)2008年第13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41)2009年第14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47)2009年第14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49)2010年第15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55)2010年第15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57)2011年第16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63)2011年第16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66)2012年第17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73)2012年第17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75)2013年第18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82)2013年第18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 (84)2002年第9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0分)1.“华杯赛”是为了纪念和学习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而举办的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华罗庚教授生于1910年,现在用“华杯”代表一个两位数.已知1910与“华杯”之和等于2004,那么“华杯”代表的两位数是多少?2.长方形的各边长增加10%,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增加百分之几?3.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正方体木块的表面展开图,若在正方体的各面填上数,使其对面两数之和为7,则A、B、C处填的数各是多少?4.在一列数:,,,,,,…中,从哪一个数开始,1与每个数之差都小于?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航天英雄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51分从太空返回地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飞船绕地球共飞行14圈,其中后10圈沿离地面343千米的圆形轨道飞行.请计算飞船沿圆形轨道飞行了多少千米(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圆周率π=3.14).6.如图,一块圆形的纸片分成4个相同的扇形,用红、黄两种颜色分别涂满各扇形,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涂法?7.在9点至10点之间的某一时刻,5分钟前分针的位置与5分钟后时针的位置相同,此时刻是9点几分?8.一副扑克牌有54张,最少要抽取几张牌,方能使其中至少有2张牌有相同的点数?9.任意写一个两位数,再将它依次重复3遍成一个8位数.将此8位数除以该两位数所得到的商再除以9,问:得到的余数是多少?10.一块长方形的木板,长为90厘米,宽为40厘米,将它锯成2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能做到吗?11.如图,大小两个半圆,它们的直径在同一直线上,弦AB与小圆相切,且与直径平行,弦AB长12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圆周率π=3.14).12.半径为25厘米的小铁环沿着半径为50厘米的大铁环的内侧作无滑动的滚动,当小铁环沿大铁环滚动一周回到原位时,问小铁环自身转了几圈?2002年第9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0分)1.“华杯赛”是为了纪念和学习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而举办的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华罗庚教授生于1910年,现在用“华杯”代表一个两位数.已知1910与“华杯”之和等于2004,那么“华杯”代表的两位数是多少?考点:竖式数字谜.专题:填运算符号、字母等的竖式与横式问题.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推算即可.解答:解:解法一:个位上:0+“杯”=4,可得“杯”=4;十位上:1+“华”的末尾是0,由1+9=10,可得“华”9,向百位上进1;百位上:9+1=10,向千位上进1;千位上:1+1=2;由以上可得:;因此,“华杯”代表的两位数是94.解法二:已知1910与“华杯”之和等于2004;那么“华杯”=2004﹣1910=94;因此,“华杯”代表的两位数是94.点评:本题非常巧妙地考察了对整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数位的进位等知识要点的熟悉掌握程度.2.长方形的各边长增加10%,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增加百分之几?考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析:设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因此各边长增加10%时,则长为(1+10%)a=110%a,长为(1+10%)b=110%b,因此各边长增加10%时,周长增加2(1.1a+1.1b)﹣2(a+b)=2(a+b)×10%,即周长增加10%.面积增加1.1a×1.1b﹣ab=1.21ab﹣ab=ab×21%,即面积增加21%.解答:周长增加10%,面积增加21%解:设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边长增加10%时,则长为(1+10%)a=110%a,长为(1+10%)b=110%b,周长增加:2(110%a+110%b)﹣2(a+b)=220%a+220%b﹣2a﹣2b=2(a+b)×10%;面积增加:110%a×110%b﹣ab=121%ab﹣ab=ab×21%;答:周长增加了10%,面积增加了21%.点评:在求出长宽增加后的长度基础上,根据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计算是完成本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正方体木块的表面展开图,若在正方体的各面填上数,使其对面两数之和为7,则A、B、C处填的数各是多少?考点:正方体的展开图.专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如图,是正方体展开图的“222”结构,把它折叠成正方体后,A面与1面相对,B面与2面相对,C面与4面相对,相使使其对面两数之和为7,A面填6,B面填5,C面填3.解答:解:如图,折成正方体后,A面与1面相对,B面与2面相对,C面与4面相对,要使其对面之各为7,则A面填6,B面填5,C面填3.点评:本题是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关键是弄清把它折叠成正方体后,哪两个面相对.4.在一列数:,,,,,,…中,从哪一个数开始,1与每个数之差都小于?考点:数列中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这列数的特点是每个数的分母比分子大2,分子为奇数列,要使1﹣<,则n>999.5,即从n=1000开始,带入分数,即可得解.解答:解:这列数的特点是每个数的分母比分子大2,分子为奇数列,1﹣<,n>999.5,从n=1000开始,即从开始,满足条件.答:从开始,1与每个数之差都小于.点评:找出这列数的规律,根据已知列出等式求解.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航天英雄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51分从太空返回地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飞船绕地球共飞行14圈,其中后10圈沿离地面343千米的圆形轨道飞行.请计算飞船沿圆形轨道飞行了多少千米(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圆周率π=3.14).考点:有关圆的应用题.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先圆形轨道的半径,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求出飞船沿圆形轨道飞行1圈的长度,再乘以10即可求出飞船沿圆形轨道飞行了多少千米.解答:解:2×3.14×(6371+343)×10=2×3.14×6714×10=3.14×134280=421639.2(千米);答:飞船沿圆形轨道飞行了421639.2千米.点评:考查了有关圆的应用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公式.6.如图,一块圆形的纸片分成4个相同的扇形,用红、黄两种颜色分别涂满各扇形,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涂法?考点:染色问题.专题:传统应用题专题.分析:根据四个扇形中有一个红色、两个、三个、四个分类列举即可.解答:解:按逆时针方向涂染各扇形:红红红红红红红黄红红黄黄红黄红黄红黄黄黄黄黄黄黄所以,共有6种.点评:本题考查了排列组合知识中的染色问题,还可以列式解答:4×(4﹣1)÷2=6(种).7.在9点至10点之间的某一时刻,5分钟前分针的位置与5分钟后时针的位置相同,此时刻是9点几分?考点:时间与钟面.专题:时钟问题.分析:可设当前是9点x分,则5分钟前分针指向x﹣5的位置,而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分针5分钟后指向x+5的位置,时针指向9刻度后刻度处,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当前时刻是9点x分.则5分钟后时针的位置为45+=x﹣5540+x+5=12x﹣6011x=605x=55;答:此时刻是9点55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钟表问题的实际应用,熟练掌握钟表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一副扑克牌有54张,最少要抽取几张牌,方能使其中至少有2张牌有相同的点数?考点:抽屉原理.专题:传统应用题专题.分析:建立抽屉:一副扑克牌有54张,大小鬼不相同,那么(54﹣2)÷4=13,所以一共有13+2=15个抽屉;分别是:1、2、3、…K、小鬼、大鬼,由此利用抽屉原理考虑最差情况,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建立抽屉:54张牌,根据点数特点可以分别看做15个抽屉,考虑最差情况:每个抽屉都摸出了1张牌,共摸出15张牌,此时再任意摸出一张,无论放到哪个抽屉,都会出现有两张牌在同一个抽屉,即两张牌点数相同,15+1=16(张),答:至少抽取16张扑克牌,方能使其中至少有两张牌有相同的点数.点评:此类问题关键是根据点数特点,建立抽屉,这里要注意考虑最差情况.9.任意写一个两位数,再将它依次重复3遍成一个8位数.将此8位数除以该两位数所得到的商再除以9,问:得到的余数是多少?考点:带余除法.专题:余数问题.分析:先设这个两位数为10a+b,则可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将它依次重复写3遍成的一个8位数,再将此8位数除以该两位数得到商为1010101,然后将1010101除以9即可求解.解答:解:设这个两位数为10a+b,则将它依次重复3遍成的一个8位数为:1000000(10a+b)+10000(10a+b)+100(10a+b)+10a+b=1010101(10a+b),将此8位数除以该两位数得到的商为:1010101(10a+b)÷(10a+b)=1010101,则1010101÷9=112233…4.答:得到的余数是4.点评:本题考查了带余除法的定义及应用,难度中等,用含a、b的代数式正确表示将(10a+b)这个数依次重复写3遍成的一个8位数是解题的关键.10.一块长方形的木板,长为90厘米,宽为40厘米,将它锯成2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能做到吗?考点:图形的拆拼(切拼).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因为这块长方形木板的面积为90×40=3600(平方厘米),又因为3600=60×60,即所求的正方形的边长为60厘米,如下图所示.解答:解:因为90×40=3600,3600=60×60,所求的正方形的边长为60厘米,可以如下图拼成:因此,能拼成一个正方形.点评:先求出总面积,看看是否能分成两个数的平方.11.如图,大小两个半圆,它们的直径在同一直线上,弦AB与小圆相切,且与直径平行,弦AB长12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圆周率π=3.14).考点:组合图形的面积.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将小圆缩小至0,则AB就是大圆直径,阴影部分就是大圆的一半,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将小圆缩小至0,则AB就是大圆直径,阴影部分就是大圆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14×(12÷2)2=×3.14×36=56.52(平方厘米);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6.52平方厘米.点评:此题可以巧妙地利用“缩小法”,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直径为AB的圆的面积的关系,问题即可得解.12.半径为25厘米的小铁环沿着半径为50厘米的大铁环的内侧作无滑动的滚动,当小铁环沿大铁环滚动一周回到原位时,问小铁环自身转了几圈?考点:有关圆的应用题.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由于小铁环的半径为25厘米,大铁环的半径为50厘米,可得小铁环的半径是大铁环半径的一半.根据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可得大环周长是小环的2倍,即小环沿大环转2个周长时又回到原位,再减去公转的1圈,可得小环自身转动的圈数.解答:解:由于小铁环的半径是大铁环半径的一半,所以大环周长是小环的2倍,即小环沿大环转2个周长时又回到原位,其中有1个周长属于小环公转的,而另一个周长才是小环自身转动的,因此,小环自身转动1圈.点评: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小铁环运动的圈数乘以它的周长就等于大铁环的周长.2004年第10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0分)1.2005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西班牙伟大航海家歌伦布首次远洋航行是在1492年.问这两次远洋航行相差多少年?2.从冬至之日起每九天分为一段,依次称之为一九,二九,…,九九,2004年的冬至为12月21日,2005年的立春是2月4日.问立春之日是几九的第几天?3.如图是一个直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其中,黄色和绿色的部分都是边长等于1的正方形.问这个直三棱柱的体积是多少?4.爸爸、妈妈、客人和我四人围着圆桌喝茶.若只考虑每人左邻的情况,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入座方法?5.在奥运会的铁人三项比赛中,自行车比赛距离是长跑的4倍,游泳的距离是自行车的,长跑与游泳的距离之差为8.5千米.求三项的总距离.6.如图,用同样大小的正三角形,向下逐次拼接出更大的正三角形.其中最小的三角形顶点的个数(重合的顶点只计一次)依次为:3,6,10,15,21,…问这列数中的第9个是多少?7.一个圆锥形容器甲与一个半球形容器乙,它们圆形口的直径与容器的高的尺寸如图所示.若用甲容器取水来注满乙容器,问:至少要注水多少次?8.100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高年级学生两人一组,低年级学生三人一组,共有41组.问:高、低年级学生各多少人?9.小鸣用48元钱按零售价买了若干练习本.如果按批发价购买,每本便宜2元,恰好多买4本.问:零售价每本多少元?10.不足100名同学跳集体舞时有两种组合:一种是中间一组5人,其他人按8人一组围在外圈;另一种是中间一组8人,其他人按5人一组围在外圈.问最多有多少名同学?11.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5毫升.请你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象中的数据,回答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1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称为两条直线的“夹角”.现平面上有若干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并且“夹角”只能是30°,60°或90°.问:至多有多少条直线?2004年第1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0分)1.2005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西班牙伟大航海家歌伦布首次远洋航行是在1492年.问这两次远洋航行相差多少年?考点:日期和时间的推算.分析:先求出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再求差.解答:解:2005﹣600=1405(年),1492﹣1405=87(年).答:这两次远洋航行相差87年.点评:本题先根据2005年求出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再用较晚的时间减去较早的时间.2.从冬至之日起每九天分为一段,依次称之为一九,二九,…,九九,2004年的冬至为12月21日,2005年的立春是2月4日.问立春之日是几九的第几天?考点:日期和时间的推算.分析:先求出2004年的12月21日到2005年的2月4日经过了多少天,再求这些天里有几个9天,还余几天,再根据余数推算是几九第几天即可.解答:解:2004年的12月21日到12月31日共有11天,1月份有31天,2月4日是2月的第四天,那么一共经过了:11+31+4=46(天),46÷9=5…1,说明已经经过了5个9天,还余1天,这一天就是六九的第一天.答:立春之日是六九的第1天.点评:本题的是9天为1个周期,先求出经过的天数(注意两头的天数都算),再求这些天里有几个9天,还余几天,再根据余数判断.3.如图是一个直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其中,黄色和绿色的部分都是边长等于1的正方形.问这个直三棱柱的体积是多少?考点: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分析:根据棱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进行计算.解答:解:因为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直角边都为1的直角三角形,高为1,所以直三棱柱的体积=×1×1×1=.答:这个直三棱柱的体积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直三棱柱及展开图的特征和直三棱柱体积计算.直三棱柱是由三个长方形的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组成.4.爸爸、妈妈、客人和我四人围着圆桌喝茶.若只考虑每人左邻的情况,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入座方法?考点:加法原理.分析:可先把我放在第一个位置,进而考虑我的左邻的情况,我的左邻的左邻的情况,找到总情况数即可.解答:解:共有6种不同的入座方法.点评:考查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把1个人固定位置,进而考虑左邻的情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在奥运会的铁人三项比赛中,自行车比赛距离是长跑的4倍,游泳的距离是自行车的,长跑与游泳的距离之差为8.5千米.求三项的总距离.考点:分数除法应用题.分析:把自行车的距离看成单位“1”,那么长跑的距离就是自行车的,游泳的距离是自行车的,它们的差对应的数量是8.5千米,用除法可以求出自行车的距离,根据自行车的距离求出另外两项的距离,再把三者加起来.解答:解:自行车比赛距离是长跑的4倍,那么长跑的距离就是自行车的,8.5÷()=8.5÷,=40(千米);40×=10(千米);40×=1.5(千米);40+10+1.5=51.5(千米);答:三项的总距离是51.5千米.点评:本题关键是把倍数关系看成一个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找出单位“1”分析出数量关系,再由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6.如图,用同样大小的正三角形,向下逐次拼接出更大的正三角形.其中最小的三角形顶点的个数(重合的顶点只计一次)依次为:3,6,10,15,21,…问这列数中的第9个是多少?考点:事物的简单搭配规律.分析:观察图形,分析数列,发现规律:从第一个数开始,后面的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3、4、5、6、7、…据此规律,推出即可.解答:解:6﹣3=3;10﹣6=4;15﹣10=5;21﹣15=6;…从第一个数开始,后面的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3、4、5、6、7、…往下写数:3,6,10,15,21,28,36,45,55,…第9个数是55.答:这列数中的第9个是55.点评:观察图形,分析数列,发现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7.一个圆锥形容器甲与一个半球形容器乙,它们圆形口的直径与容器的高的尺寸如图所示.若用甲容器取水来注满乙容器,问:至少要注水多少次?考点: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容器甲容积,根据球的体积公式求出容器乙容积,相除即可求解.解答:解:容器甲容积:V甲=×π×()2×1=π;容器乙容积:V乙=×π×13=π,V乙÷V甲=π÷π=8.答:至少要注水8次.点评:考查了圆锥的体积和球的体积.球的体积公式是V=πr3.圆锥的体积是V=sh=πr2h.8.100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高年级学生两人一组,低年级学生三人一组,共有41组.问:高、低年级学生各多少人?考点:鸡兔同笼.分析:可设高年级有学生x人,则低年级的学生有100﹣x人,根据等量关系:高年级组数+低年级组数=41组解答即可.解答:解:高年级有学生x人,则低年级的学生有100﹣x人,由题意得:=41,3x+2(100﹣x)=246,3x+200﹣2x=246,x=46,100﹣46=54(人),答:高年级有46人,低年级有54人.点评:此类题目中一般都有两个等量关系,抓住其中一个等量关系设出一个未知数,从而得出另一个未知数;另一个等量关系用来列方程.9.小鸣用48元钱按零售价买了若干练习本.如果按批发价购买,每本便宜2元,恰好多买4本.问:零售价每本多少元?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合数与质数;质数与合数问题.分析:先将48分解质因数:48=1×48=2×24=3×16=4×12=6×8,因数全写出来,再找出里面相差分别是2和4的,那么这两个算式就分别为零售价和批发价.解答:解:48=48=1×48=2×24=3×16=4×12=6×8,找出里面相差分别是2和4的,那么这两个算式就分别为零售价和批发价;只有4×12和6×8,12比8多4,4比6少2,则零售价为6元,批发价为4元;答:零售价为6元.点评:解答此题应结合合数和质数的含义进行分析,通过分解质因数,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10.不足100名同学跳集体舞时有两种组合:一种是中间一组5人,其他人按8人一组围在外圈;另一种是中间一组8人,其他人按5人一组围在外圈.问最多有多少名同学?考点:最大与最小.分析:设两种组合外圈的组数为a、b,那么第一种的人数是5+8a人,第二种的人数是8+5b人,因为总人数一定相等,求出a与b的关系,根据a和b关系讨论取值.解答:解:设两种组合外圈的组数为a、b,那么第一种的人数是5+8a,第二种的人数是8+5b,则5+8a=8+5b即;8a=5b+3,当b=1时,a=1,总人数为5+8×1=13(人);当b=9时,a=6,总人数为5+8×6=53(人);当b=17时,a=11,总人数为5+8×11=93(人).数字再大就超过100了,所以最多有93人.答:最多有93名同学.点评:本题先找出两种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组数是自然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取值,找出100以内最大的即可.11.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5毫升.请你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象中的数据,回答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分析:水平面的刻度是80毫升,说明空的部分是80毫升;根据每分钟的输液量和输液时间求出已经输出的体积,用100毫升减去已经输出的体积就是瓶内剩下的体积;整个吊瓶的容积就是空的部分加剩下的这部分体积.解答:解:100﹣2.5×12=70(毫升),80+70=150(毫升),答:整个吊瓶的容积是150毫升.点评:本题第12分时瓶子上方没有溶液的容积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称为两条直线的“夹角”.现平面上有若干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并且“夹角”只能是30°,60°或90°.问:至多有多少条直线?考点:乘法原理.分析:根据题意,“夹角”只能是30°,60°或90°,都是30°的倍数,根据这个倍数,通过旋转的方法,进一步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夹角只能是30°、60°或者90°,其均为30°的倍数,所以每画一条直线后,逆时针旋转30°画下一条直线,这样就能够保证两两直线夹角为30°的倍数,即为30°、60°或者90°(因为如果每次旋转度数其他角度,例如15°,则必然会出现两条直线的夹角为15°或15°的其它倍数,如45°这与题目不符);因为该平面上的直线两两相交,也就是说不会出现平行的情况,在画出6条直线时,直线旋转过5次,5×30°=150°,如果再画出第7条直线,则旋转6次,6×30°=180°,这样第七条直线就与第一条直线平行了.如图:所以最多能画出六条.答:至多有6条直线.点评:根据题意,由题目给出的条件,通过旋转的方法进一步解答即可.2006年第11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6分)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先由下向上对折压平,再由右翻起向左对折压平,得到小正方形ABCD.取AB的中点M和BC的中点N,剪掉AMBN得五边形AMNCD.则将折叠的五边形AMNCD纸片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A.B.C.D.2.(6分)2008006共有()个质因数.A.4B.5C.6D.73.(6分)(2007•北塘区)奶奶告诉小明:“2006年共有53个星期日”.聪敏的小明立刻告诉奶奶:2007年的元旦一定是()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六D.星期日4.(6分)如图,长方形ABCD小AB:BC=5:4.位于A点的第一只蚂蚁按A→B→C→D→A 的方向,位于C点的第二只蚂蚁按C→B→A→D→C的方向同时出发,分别沿着长方形的边爬行.如果两只蚂蚁第一次在B点相遇,则两只蚂蚁第二次相遇在()边上.A.A B B.B C C.C D D.D A5.(6分)如图,ABCD是个直角梯形(∠DAB=∠ABC=90°).以AD为一边向外作长方形ADEF,其面积为6.36平方厘米,连接BE交AD于P,再连接P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6.36 B.3.18 C.2.12 D.1.596.(6分)五位同学扮成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见、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排成一排表演节目,如果贝贝和妮妮不相邻,共有()种不同的排法.A.48 B.72 C.96 D.120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7.(3分)在算式中,汉字“第、十、一、届、华、杯、赛”代表1,2,3,4,5,6.7,8,9中的7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恰使得加法算式成立.则“第、十、一、届、华、杯、赛”所代表的7个数字的和等于_________•8.(3分)全班50个学生,每人恰有三角板或直尺中的一种,28人有直尺,有三角板的人中,男生是14人,若已知全班共有女生31人,那么有直尺的女生有_________人.9.(3分)如图是﹣个直圆柱形状的玻璃杯,一个长为12厘米的直棒状细吸管(不考虑吸管粗细)放在玻璃杯内.当吸管一端接触圆柱下底面时,另一端沿吸管最少可露出上底面边缘2厘米,最多能露出4厘米.则这个玻璃杯的容积为_________立方厘米.(取π=3.14)(提示:直角三角形中“勾6、股8、弦10)10.(3分)有5个黑色和白色棋子围成一圈,规定:将同色的和相邻的两个棋子之间放入一个白色棋子,在异色的和相邻的两个棋子之间放入一个黑色棋子,然后将原来的5个棋子拿掉,如果从图5(1)的初始状态开始依照上述规定操作下去,对于圆圈上呈现5个棋子的情况,圆圈上黑子最多能有_________个.11.(3分)李大爷用一批化肥给承包的麦田施肥.若每亩施6千克,则缺少化肥300千克;若每亩施5千克,则余下化肥200千克.那么李大爷共承包了麦田_________亩,这批化肥有_________千克.12.(3分)将从1开始的到103的连续奇数依次写成﹣个多位数:a=13579111315171921…9799101103.则数a共有_________位,数a除以9的余数是_________.。

华杯赛行程问题汇编(1-18届)

华杯赛行程问题汇编(1-18届)

1。

(第一届华杯赛初赛第8题)早晨8点多钟有两辆汽车先后离开化肥厂向幸福村开去。

两辆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60千米。

8点32分的时候,第一辆汽车离开化肥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的三倍.到了8点39分的时候,第一辆汽车离开化肥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的2倍.那么,第一辆汽车是8点几分离开化肥厂的?2. (第一届华杯赛初赛第16题)有一路电车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

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路线骑车前往甲站。

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

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才到达甲站.这时候,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

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3。

(第一届华杯赛决赛第12题)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公里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时候,离家恰好是8公里。

问这时是几点几分?4. (第一届华杯赛总决赛一试第13题)如下图,甲、乙、丙是三个站,乙站到甲、丙两站的距离相等。

小明和小强分别从甲、丙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过乙站100米后与小强相遇,然后两人又继续前进,小明走到丙站立即返回,经过乙站后300米又追上小强。

问甲、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米?5。

(第一届华杯赛总决赛二试第4题)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现在知道快车每小时走24千米,中车每小时走20千米,那么,慢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6。

(第二届华杯赛初赛第2题)一个充气的救生圈(如右图).虚线所示的大圆,半径是33厘米.实线所示的小圆,半径是9厘米.有两只蚂蚁同时从A点出发,以同样的速度分别沿大圆和小圆爬行.问:小圆上的蚂蚁爬了几圈后,第一次碰上大圆上的蚂蚁?7. (第二届华杯赛决赛第11题)王师傅驾车从甲地开乙地交货.如果他往返都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正好可以按时返回甲地。

第三届华杯赛决赛试题及解答

第三届华杯赛决赛试题及解答

第三届华杯赛决赛一试试题及解答1.计算:++++2.说明:360这个数的约数有多少个?这些约数的和是多少?3.观看下面数表(横排为行):依据前5行数所表达的规律,说明这个数位于由上而下的第几行?在这一行中,它位于由左向右的第几个?4.将一个圆形纸片用直线划分成大小不限的若干小纸片,假如要分成不少于50个小纸片,至少要画多少条直线?请说明.5.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大路,该校下午2点钟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来回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点钟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更马上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点40分到达.问: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几倍?6.在一个圆周上放了1枚黑色的和1990枚白色的围棋子(如右图).一个同学进行这样的操作:从黑子开头,按顺时针方向,每隔一枚,取走一枚.当他取到黑子时,圆周上还剩下多少枚白子?1.原式等于2.360的约数有24个,这些约数的和是11703.在第3939行中,自左至右第1949个4.至少要画10条直线5.8倍6.剩下124枚白子1.【解】原式===2.【解】360=2×2×2×3×3×5=23×32×5所以360有(3+1)×(2+1)×(1+1)=24个约数约数的和是(1+2+22+23)×(1十3+32)×(1十5)=11703.【解】我们先留意,第一行的每个数的分子、分母之和等于2,其次行的每个数的分子、分母之和等于3,…,第五行的每个数的分子、分母之和等于6。

由此可看到一个规律,就是每行各数的分子、分母之和等于行数加1.其次,很明显可以看出,每行第一个数的分母是1,其次个数的分母是2.…,即自左起第几个数的分母就是几.因此,所在的行数等于1991+1949-1=3939。

而在第3939行中,位于自左至右第1949个.4.【解】我们来一条一条地画直线.画第一条直线将圆形纸片划分成2块。

新华三杯2018年详解

新华三杯2018年详解

详解“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纯干货,客观分享作为举办方,举办了18年的“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吉林长春赛区,全程参与,愿对你有所帮助前提:如果你是清北复交,甚至更牛的世界大学,可以略过。

如果你的学校里面计算机系数一数二,毕业就业率极高,可以略过。

如果你是富二代,家境优渥,上大学就是为了填充自己,毕业回家继承家产,可以略过。

一,大赛针对人群:1,大学里面,课程笼统,就业率低,毕业整体工作一般2,学习没有方向,总觉得未来没有出路3,普通本科,三流本科,专科等学生建议详细阅读,也许这会变成你一步登天的机会。

二,大赛报名方式:华三网院自行报名,非网院找当地授权中心(例,长春的找我)三,大赛费用:赛区的初赛或是复赛都没有任何费用,决赛在杭州,可以根据学校来看,有个学校给出,有的需要自行解决四,大赛的好处:华三大赛的最大好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这一点是我着重写的,没有好处的大赛没有任何参加的必要,废话多可以直接看加粗前面先说一点鸡汤,然后在进入好处的正文,在其他的文章里面分享过我是因为我老弟进入的这个行业,确实长时间下来,遇到了长春各个大学的学生,我不知别的学校什么样,但是就我看到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学什么,学校什么都交,最后什么都没学到手,各大型培训机构各种宣讲,连选择都不会,茫然的就知道玩游戏。

一到毕业面试的时候,除了混来的抄来的毕业证,技术没有一项精通的。

有人会说你就是为培训机构背书,但说一句难听的,但凡能在学校学到真本领真技术的,还会有培训机构的存在么?作为人事,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去学校招聘的时候,不需要你们花钱培养就可以直接上岗工作,那意味着你们没有额外多花家里的钱,意味着你们的大学没有虚度。

回归正题,大赛的好处如下:别说解决就业不重要,对于贫困家庭出身,一个好的就业就可以一步登天,我知道知乎里面大神多,百万年薪比比皆是。

但是对于我认识的小透明,在北方一份毕业5K的工资就够庆幸好久。

华杯赛历届考点汇总完美版

华杯赛历届考点汇总完美版

华杯赛考试试题难度在几大权威杯赛中是比较高的,不过我们仔细研究每年的试题,都会发现常见的知识点模块,我们针对性的做复习巩固,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本套试题针对杯赛考试的知识点模块考点,进行分析解答。

以供参考。

计算模块:一、计算模块命题特点分析结论1、常考提取公因数与平方差公式在第十三届、十四届华杯赛决赛中都考察到了提取公因数进行速算的方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计算会往分数计算方面侧重,整数计算涉及的可能性很小;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需要熟练掌握。

2、注意估算与取整为难点以第十四届华杯赛决赛第9题和第15届华杯赛决赛第8题为例,估算是华杯赛计算中常考的题,对于加减符号交替变化的估算题,一般算式的前几项就决定了整个算式的大概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初中下方的知识点取整,也属于估算的内容,这点是杯赛的热门,可能是考察的新方向,同学们需注意。

二、计算模块考察难度及考生获奖需要达到的程度1、考察难度计算题型常常作为第一题,因此难度不会很大,一般为2★难度左右。

对于估算,难度达到了3★,对于估算常用的方法不太熟悉就常常会因此而失分。

2、考生需要达到的程度考生复习的时候,若提取公因数方法与平方差公式运用没太大问题,侧重点可以放在估算与取整上。

要获奖,简单计算题是绝对不能丢分的。

建议以寒假和春季所涉及的关于计算的知识点讲解再重新整理一遍,把华杯赛历年考试所涉及到的估算题挑出来系统的整理一遍,提炼出估算方法及解题心得。

计数模块:一、计数模块命题特点分析结论1、计数在近两年的出题频率降低2008年及以前的华杯赛试题中,计数在每张试卷中大概出现两题左右,所占分值比例较高,但从09、10两年试题来看,计数的题目明显减少,数论中的整数拆分题目数量开始增多。

但为了避免杯赛出现知识点"大年"和"小年"的状况,也避免今年回归到增加计数类型的题目,我们还是把计数中的华杯常考点需要进行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部分复赛部分决赛第一试决赛第二试团体决赛口试初赛试题与解答(1)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1亿5千万千米。

问:光从太阳到地球要用几分钟(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分析]知道距离和速度,求通过全程的时间,这是很容易做的一道题。

但是因为给出的数字很大,同学们在大数算术运算时一定要注意计量单位,不然便会出错。

[解法1] 将距离单位换为“万千米”,时间单位用“分”。

光速=30万千米/秒=1800万千米/分,距离=1亿5千万千米=15000万千米,时间=距离÷速度=15000÷1800[解法2]如果时间单位用“秒”,最后必须按题目要求换算为“分”.光速=30万千米/秒,距离=15000万千米,时间=15000÷30=500(秒),答:光从太阳到地球约需8.3分钟。

(2)计算[分析]这是一道很简单的分数四则运算题,但要在30秒钟内算出正确答案,需要平时养成简捷的思维习惯。

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后面的两种解法。

[解法1] 先求出30,35,63的最小公倍数。

30=2×3×5;35=5×7;63=3×3×7;所以公倍数是2×3×3×5×7=630。

原式通分,有〔解法2〕[注] 两种解法同样都用到通分和约分的技巧,只有一点小区别:解法2在通分时不急于把公分母算出来,而是边算边约分。

这一点小小的不同,却节省了求连乘积的运算,约分也简单些,使计算快了不少哩!(3)有3个箱子,如果两箱两箱地称它们的重量,分别是83公斤、85公斤和86公斤。

问:其中最轻的箱子重多少公斤?[分析]如果将3个箱子按重量区分为大、中、小,在草稿纸上可以这样写:83=中+小,85=大+小,86=大+中.这样分析后,便很容易想到简单的解法。

[解法1](83+85+86)是3箱重量之和的2倍,所以小箱重量是[解法2] (83+85)=中+大+2×小,所以小箱重量=(83+85-86)×答:最轻的箱子重41公斤。

[注] 我们当然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这道题,例如设3箱的重量分别是x,y,z,再列出方程。

思维过程同上面的分析是一样的,不过速度可能会慢些。

[分析] 这一道题,主要是检查同学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熟练程度。

[解法](5)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为1.5米、1米和0.5米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

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

[分析] 我们知道,底面半径r、高h的圆柱体表面积是S=2πr2+2πrh.本题的物体由三个圆柱组成,如果分别求出三个圆柱的表面积,还得注意减去重叠部分的面积,算起来便麻烦多了。

但是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向上的三块表面积之和恰好是大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这样便想到了简单的解法。

[解法] 物体的表面积恰好等于一个大圆柱的表面积加上中、小圆柱的侧面积。

2×π×1.52+2×π×1.5×1+2×π×1×1+2×π×0.5×1=4.5π+3π+2π+π=10.5π(平方米)取π值为3,上式等于41.5(平方米)。

答: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41.5平方米。

[注] 因为三个圆柱的高都是1米,所以求三个圆柱侧面积之和时,还可以再简便些:2π×(1.5+1+0.5)=6π。

中学生学过提取公因子知识,更应该想到这样简化的算法。

这小小的简化可以使计算时间缩短几秒钟,这在初赛时可是很有用的哩!(6)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

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

问: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分析] 顺风跑时的速度等于无风时速度与风速之和,逆风跑时的速度等于它们的差。

这样便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无风时的速度,然后再求出解答。

[解法1]顺风时速度=90÷10=9(米/秒),逆风时速度=70÷10=7(米/秒),无风时跑100米需要100÷8=12.5(秒).答:无风时跑100米需要12.5秒。

[解法2] 当然也可以列方程求解。

顺风跑的速度减去风速v,或是逆风跑时的速度加上风速v。

列出方程解方程,得x=12.5(秒),v=8(米/秒).[注] 比较两种解法,解法1直接快当,解法2表达清楚,但花时间多些。

所以在初赛时,列方程求解往往要慢些。

(7)一个矩形分成4个不同的三角形,绿色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的15%,黄色三角形的面积是21平方厘米。

问: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考察黄、绿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底边都等于矩形的一边,它们的高相加恰好等于矩形的另一边,所以它们的面积之和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

[解法1] 黄色三角形与绿色三角形面积之和是矩形面积的50%,而绿色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的15%,所以黄色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的50%-15%=35%。

已知黄色三角形面积是21平方厘米,所以矩形面积等于21÷35%=60(平方厘米)[解法2] 用记号S黄、S绿和S分别表示黄色三角形、绿色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根据上面的分析知道S黄+S绿=S/2,或S黄=S/2-S绿.题目给出答:矩形面积是60平方厘米。

(8)有一对紧贴的传动胶轮,每个轮子上都画有一条通过轴心的标志线。

主动轮的半径是105厘米,从动轮的半径是90厘米。

开始转动时,两个轮子上的标志线在一条直线上。

问:主动轮至少转了几转后,两轮的标志线又在一条直线上?[分析] 我们将两轮紧贴的点叫做接触点。

通过观察不难看出,当两轮各有一个标志线端点在接触点相遇时,两轮的标志线便会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这道题是问:在开始转动后,第一次出现有两个标志线端点同时到达接触点时,主动轮转了多少转?[解法1] 两个传动胶轮的转数与它们的半径成反比,所以为了叙述方便,用n1和n2分别代表主动轮和从动轮标志线端点通过接触点,所以当主动轮标志线第6次通过接触点时,从动轮标志线端点恰好通过接触点7次,这时主动轮转了3转。

[解法2] 主动轮标志线两端点间的圆弧长恰是半个圆周,即πR,从动轮标志线两端点间的圆弧长是πr,它们的比是πR∶πr=R∶r=105∶90,求两个标志线端点同时到达接触点的问题,可以化成求105和90的公倍数问题。

它们的公倍数是630,630÷105=6。

所以主动轮转了6个半圈,即转了 3转。

答:主动轮转了3转。

(9)小明参加了四次语文测验,平均成绩是68分。

他想在下一次语文测验后,将五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70分以上,那么,在下次测验中,他至少要得多少分?[分析] 对于这道题,只需知道总分=平均分×次数,便很容易做出来。

[解法1] 要想五次测验平均成绩至少70分,那么五次总分至少是70×5=350分。

前四次总分是68×4=272分,所以第五次测验至少要得350-272=78分。

[解法2] 要从平均68分提高到至少70分,前四次测验总分少了(70-68)×4=8分。

所以第五次至少要得70+8=78分。

答:第五次测验至少要得78分。

[注] 比较两种解法,解法2当然要简便些。

在初赛和决赛口试时,时间很宝贵。

即使是简单的题目,也要用尽量快捷的方法,以便赢得哪怕是几秒钟的时间。

北京市一位小同学来信对这道题的叙述提出意见:“将五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70分以上”究竟是否包含70分?这意见提得很好。

为了表达更明确,这句话应改为“将五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最少70分。

”谨向那位小同学致谢。

(10)图中共有7层小三角形,求白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与黑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之比。

[分析]一看到题目,当然会先试试计算黑、白两种小三角形的个数,这是很容易做到的。

[解法][思考] 用同样的图形,可以问不少有趣的计数问题。

例如:设小三角形面积为1,那么在图中面积为4(或9,或16)的三角形有多少个?你能想出简便的算法吗?(11)下面的算式里,每个方框代表一个数字。

问:这6个方框中的数字的总和是多少?[分析] 像这样类型的题目,一般都要先抓住式中的某些特点,确定其中的一、两个数字,再逐步推断其余的数,最后给出解答。

[解法1] 每个方框中的数字只能是0~9,因此任两个方框中数字之和最多是18。

现在先看看被加数与加数中处于“百位”的两个数字之和。

这个和不可能小于18,因为不管它们后面的两个二位数是什么,相加后必小于200,也就是说最多只能进1。

这样便可以断定,处于“百位”的两个数字之和是18,而且后面二位数相加进1。

同样理由,处于“十位”的两个数字之和是18,而且两个“个位”数字相加后进1。

因此,处于“个位”的两个数字之和必是11。

6个方框中数字之和为18+18+11= 47。

[解法2] 被加数不会大于999,所以加数不会小于1991-999=992。

同样,被加数不会小于992。

也就是说,加数和被加数都是不小于 992,不大于 999的数。

这样便确定了加数和被加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都是9,而两个个位数字之和必是11。

9×4+11=47。

答:总和为47。

(12)在所有的两位数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分析] 适合要求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

试将它们列出来:十位数字个位数字1 02 0,13 0, 1,2………9 0,1,2,…,8一找出规律,便很容易求出答案了。

[解法] 适合要求的两位数共有答:这样的两位数共有45个。

(13)有甲、乙两个同样的杯子,甲杯中有半杯清水,乙杯中盛满了含50%酒精的溶液。

先将乙杯中酒精溶液的一半倒入甲杯,搅匀后,再将甲杯中酒精溶液的一半倒入乙杯。

问这时乙杯中的酒精是溶液的几分之几?[分析] 对这类关于浓度计算的问题,只要能搞清楚溶质(这里是酒精)含量和溶液总量的变化,便很容易解决。

[解法] 列出每一次变化时二杯中溶液总量和酒精含量的数值:(14)射箭运动的箭靶是由10个同心圆组成,两个相邻的同心圆半径之差等于最里面的小圆半径。

最里面的小圆叫做10环,最外面的圆环叫做1环。

问:10环的面积是1环面积的几分之几?[分析] 10环部分是一个圆,1环部分是一个圆环,面积都很容易计算。

虽然题目没有给出各圆的半径,但因为只问面积比,所以知道各圆半径的关系便足够了。

[解法] 设10环小圆半径r=1 ,那么1环的外圆半径是10,内圆半径是9。

10环面积=πr2=π1环面积=π×102-π×92=19π,[思考] 如果进一步去思考,这个箭靶中还会有不少数学问题哩!例如设 10环面积是 1,那么很容易算出10,9,8,…,2,1环的面积依次是 1, 3,5,…,17,19,是一串很有规律的奇数,你能想出其中的道理吗?华罗庚爷爷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