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方法
细集料试验[宝典]
![细集料试验[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a1aed4a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3.png)
细集料试验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细集料密度、吸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坍落筒法)

附加声明:
检测:记录: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试样编号
烘干试样质量m0(g)
水+瓶总质量m1(g)
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m2(g)
饱和面干试样质量m3(g)
毛体积相对密度测值γb
毛体积密度测值ρb
毛体积密度平均值ρb
表干相对密度测值γs
表干密度测值ρs
表干密度平均值ρs
表观相对密度测值γa
表观密度测值ρa
表观密度平均值ρa
吸水率测值(%)
吸水率平均值(%)
细集料密度、吸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坍落筒法)JGLQ02014a
JGLQ02015a
检测单位名称: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来样日期
检测依据
样品描述
判定依据
试验地点
试验条件
温度:℃湿度:%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试验水温T(℃) 水温修正系数aT水温T时水的密度ρT(g/cm3)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试验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复核人:
第1/1页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JJ0208a)
中标单位: 母体试验室 样品名称 样品描述 取样地点 用途 工地试验室 吸水率试验 试验次数 1 2 密度试验 试验次数 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饱和面干试验、水、瓶总质量(g) 水、瓶总质量(g) 试样烘干后质量(g) 表观相对密度 表干相对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 表观相对密度平均值 表干相对密度平均值 毛体积相对密度平均值 水温(℃) 水温修正系数 表观密度(g/cm3) 表干密度(g/cm3) 毛体积密度(g/cm3) 结论: 1 2 饱和面干试样 烘干试样质量 质量(g) (g) 吸水率 (%) 饱和面干吸 饱和面干吸水率平均 吸水率平均值 水率 值 (%) (%) (%) 合同号: 试验编号: 试验依据 取样人 取样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试验日期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在23℃时对水得毛体积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饱和面干相对密度)。
1.2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处于饱和面干状态时得吸水率。
1.3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密度)。
1.4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mm以下的细集料。
当含有大于2.36mm的成分时,如0~4.75mm石屑,宜采用2.36mm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其中大于2.36mm的部分采用T0308“粗集料密度与吸水率测定方法”测定,小于2.36mm的部分用本方法测定。
2仪具和材料(1)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0.1g。
(2)饱和面干试模:上口径40mm±3mm,下口径90mm±3mm,高75mm±3mm的坍落筒(见图T0330-1)。
(3)捣棒:金属棒,直径25mm±3mm,质量340g±15g(图T0330-1)。
(4)烧杯:500mL。
(5)容量瓶:500mL。
(6)烘箱:能控温105℃±5℃。
(7)洁净水:温度为23℃±1.7℃。
(8)其他:干燥器、吹风机(手提式)、浅盘、铝制料勺、玻璃棒、温度计等。
3试验准备3.1 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
在潮湿状态下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细集料至每份约1000g,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浅盘或其他合适的容器中。
3.2 注入洁净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左右(测量水温并控制在23℃±1.7℃),用玻璃棒连续搅拌5min,以排除气泡,静置24h。
3.3 细心地倒去试样上部的水,但不得将细粉部分倒走,并用吸管吸去余水。
3.4 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式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集料表面的水在各部位均匀蒸发,达到估计的饱和面干状态。
T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1.1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在23℃时对水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饱和面干相对密度)。
1.2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处于饱和面干状态时的吸水率。
1.3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密度)。
1.4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以下的细集料。
当含有大于2.36㎜的成分时,如0~4.75㎜石屑,宜采用2.36㎜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其中大于2.36㎜的部分采用T 0308“粗集科密度与吸水率测定方法”测定,小于2.36㎜的部分用本方法测定。
2仪具与材料(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0.1g 。
(2)饱和面干试模:上口径40㎜±3㎜,下口径90㎜±3㎜,高75㎜±3㎜的坍落筒(见图T 0330-1)。
(3)捣捧:金属捧,直径25㎜±3㎜,质量340g±15g(图 T0330-1)(4)烧杯:500mL 。
(5)容量瓶:500mL 。
(6)烘箱:能控温在105℃±5℃。
(7)洁净水,温度为23℃±1.7℃。
(8)其它:干燥器、吹风机(手提式)、浅盘、铝制料勺、玻璃捧、温度计等。
3试验准备3.1将来样用2.36㎜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的部分。
在潮湿状态下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细集料至每份约1000g ,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浅盘或其它合适的容器中。
3.2注入洁净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左右(测量水温并控制在23℃±1.7℃),用玻璃棒连续搅拌5min ,以排除气泡,静置24h 。
3.3细心地倒去试样上部的水,但不得将细粉部分倒走,并用吸管吸去余水。
3.4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集料表面的水在各部位均匀蒸发,达到估计的饱和面干状态。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_(网篮法)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2仪具与材料(1) 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 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mm~2mm 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 溢流水槽:在称量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 烘箱:能控温在105 C±5 C。
(5) 毛巾:纯棉制,洁净,也可用纯棉的汗衫布代替。
(6) 温度计。
(7) 标准筛。
(8) 盛水容器(如搪瓷盘)。
(9) 其它:刷子等。
3试验准备3.1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筛过筛,对2.36mm~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
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
在测定2.36mm ~4.75 mm的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丢失集料。
3.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料质量应符合表TO304-1的规定。
3.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动,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经多次漂洗干净至水完全清澈为止。
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试验步骤4.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2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在石料上的气泡完全逸出。
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4.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将天平调零。
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2.36mm~4.75mm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

目 数 度密
名
称
密
度
量
含含含
量量量
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号
2、各检测项目采用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
用于检测项目
1、3、4、5、8、9、
11、12、13、14、
15、16、
1、2、3、4、5、6、7、8、
9、10、11、12、13、14、1
5、16
一、 适用范围
细集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
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
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
贝壳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应的测定。
相差不得大于 1%。底上分计筛余量必须记录,而在分、累计百分率计算中则排除在外;细
度模数:μf1、μf2之差大于 0.20 则重做。 注:粗砂 μ1=3.7~3.1 中砂 μ1=3.0~2.3
累计 圆筛
筛余 孔
10.0mm
5.00mm
2.50mm
1.25mm
0.630mm
0.315mm
级配区 ,%
Ⅰ
7、《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标准》GB1250-89
三、 采用的仪器设备
1、 各检测项目序号如下表所示:
检 细 表堆 含 泥 含 吸 有 轻 氯 坚 云 贝 石 硫 碱
测 度 观 积、 泥 块 水 水 机 物 离 固 母 壳 粉 化 集
项 模 密紧 量 含 率 率 物 质 子 性 含 含 含 物 料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方法

4.2.3细心地倒去试样上部的水,但不得将细粉部分倒走,并用吸管吸去余水。
4.2.4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式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集料表面的水在各部位均匀蒸发,达到估计的饱和面干状态。注意吹风过程中不得使细粉损失。
2.1.3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密度)。
2.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mm以下的细集料。当含有大于2.36mm的成分时,如0~4.75mm石屑,宜采用2.36mm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其中大于2.36mm的部分采用T0308“粗集料密度与吸水率测定方法”测定,小于2.36mm的部分用本方法测定。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①检测项目名称;②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③试验日期及时间④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⑤细集料密度、吸水率;⑥执行标准;⑦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
8.1在试验准备过程中,及时测量水温严格控制温度。
8.2试模从垂直方向缓缓提起,迅速提起。
(T0330-3)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0—试样烘干后质量(g);
m1—水、瓶总质量(g);
m2—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6.2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及毛体积密度ρb按式(T0330-4)、(T0330-5)、(T0330-6)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0330-5)
(T0330-6)
式中:ρa—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s—集料的表干密度(g/cm3);
ρb—集料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cm3);
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得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计算,精确至0.01%。
如试模提起后试样坍落过多则说明试样已干燥过分此时应将试样均匀洒水约5ml经充分拌匀并静置于加盖容器中30min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至达到饱和面干状态为止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方法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T0330-2005);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
4.2.6从垂直方向徐徐提起试模,如试样保留锥形没有坍落,则说明集料中尚含有表面水,应继续按上述方法用暖风干燥、试验,直至试模提起后试样开始出现坍落为止。如试模提起后试样坍落过多,则说明试样已干燥过分,此时应将试样均匀洒水约5mL,经充分拌匀,并静置于加盖容器中30min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至达到饱和面干状态为止。判断饱和面干状态地标准,对天然砂,宜以“在试样中心部分上部成为2/3左右的圆锥体,即大致坍塌1/3左右”作为标准状态;对机制砂和石屑,宜以“当移去坍落筒第一次出现坍落式的含水率即最大含水率作为试样的饱和面干状态”。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序号
名称
使用要求
1
天平
称量1kg,感量不大于0.1g。
2
饱和面干试模
上口径40mm±3mm,下口径90mm±3mm,高75mm±3mm的坍落筒
3
捣棒
金属棒,直径25mm±3mm,质量340g±15g
4
烧杯
500mL
5
容量瓶
500mL
6
烘箱
能控温105℃±5℃。
7
洁净水
温度为23℃±1.7℃。
2.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mm以下的细集料。当含有大于2.36mm的成分时,如0~4.75mm石屑,宜采用2.36mm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其中大于2.36mm的部分采用T0308“粗集料密度与吸水率测定方法”测定,小于2.36mm的部分用本方法测定。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测定。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室内温湿度。
4.2.3细心地倒去试样上部的水,但不得将细粉部分倒走,并用吸管吸去余水。
4.2.4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式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集料表面的水在各部位均匀蒸发,达到估计的饱和面干状态。注意吹风过程中不得使细粉损失。
4.2.5然后将试样松散地一次装入饱和面干试模中,用捣棒轻捣25次,捣棒端面距试样表面距离不超过10mm,使之自由下落,捣完后刮平模口,如留有空隙亦不必再装满。
(T0330-3)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0—试样烘干后质量(g);
m1—水、瓶总质量(g);
m2—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6.2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及毛体积密度ρb按式(T0330-4)、(T0330-5)、(T0330-6)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8
其它仪器
干燥器、吹风机(手提式)、浅盘、铝制料勺、玻璃棒、温度计等。
4.2试样制备:
4.2.1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在潮湿状态下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细集料至每份约1000g,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浅盘或其他合适的容器中。
4.2.2注入洁净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左右(测量水温并控制在23℃±1.7℃),用玻璃棒连续搅拌5min,以排除气泡,静置24h。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m0—试样烘干后质量(g)。
6.5精度与允许差
6.5.1毛体积密度及饱和面干密度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6.5.2吸水率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①检测项目名称;②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③试验日期及时间④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⑤细集料密度、吸水率;⑥执行标准;⑦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
8.1在试验准备过程中,及时测量水温严格控制温度。
8.2试模从垂直方向缓缓提起,迅速提起。
2.1.1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在23℃时对水得毛体积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饱和面干相对密度)。
2.1.2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处于饱和面干状态时得吸水率。
2.1.3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密度)。
(T0330-7)
式中:wx—集料的吸水率(%);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m0—试样烘干后质量(g)。
6.4如因特殊需要,需以饱和面干状态的试样为基准求取细集料的吸水率时,细集料的饱和面干吸水率按式(T0338-8)计算,精确至0.01%,但需在报告中注明。
(T0330-8)
式中: —集料的饱和面干吸水率(%);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T0330-2005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细集料的表观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及毛体积相对密度γb按式(T0330-1)、(T0330-2)、(T0330-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0-1)
(T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