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
船舶螺旋桨知识

转轴方向的前进速度和旋转产生的切线速度合成。在螺旋桨半径r1和r2(r1<r2)两处各取极小一段,讨论桨叶上的气流情况。V—轴向速度;n—螺旋桨转速;φ—气流角,即气流与螺旋桨旋转平面夹角;α—桨叶剖面迎角;β—桨叶角,即桨叶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夹角。显而易见β=α+φ。空气流过桨叶各小段时产生气动力,阻力ΔD和升力ΔL,合成后总空气动力为ΔR。ΔR沿飞行方向的分力为拉力ΔT,与旋螺桨旋转方向相反的力ΔP阻止螺旋桨转动。将整个桨叶上各小段的拉力和阻止旋转的力相加,形成该螺旋桨的拉力和阻止螺旋桨转动的力矩。从以上两图还可以看到。必须使螺旋桨各剖面在升阻比较大的迎角工作,才能获得较大的拉力,较小的阻力矩,也就是效率较高。螺旋桨工作时。轴向速度不随半径变化,而切线速度随半径变化。因此在接近桨尖,半径较大处气流角较小,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小。而在接近桨根,半径较小处气流角较大,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大。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所以说螺旋桨是一个扭转了的机翼更为确切。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气流角实际上反映前进速度和切线速度的比值。对某个螺旋桨的某个剖面,剖面迎角随该比值变化而变化。迎角变化,拉力和阻力矩也随之变化。用进矩比“J”反映桨尖处气流角,J=V/nD。式中D—螺旋桨直径。理论和试验证明:螺旋桨的拉力(T),克服螺旋桨阻力矩所需的功率(P)和效率(η)可用下列公式计算:T=Ctρn2D4P=Cpρn3D5η=J·Ct/Cp式中:Ct—拉力系数;Cp—功率系数;ρ—空气密度;n—螺旋桨转速;D—螺旋桨直径。其中Ct和Cp取决于螺旋桨的几何参数,对每个螺旋桨其值随J变化。图1—1—21称为螺旋桨的特性曲线,它可通过理论计算或试验获得。特性曲线给出该螺旋桨拉力系数、功率系数和效率随前进比变化关系。是设计选择螺旋桨和计算飞机性能的主要依据之一。从图形和计算公式都可以看到,当前进比较小时,螺旋桨效率很低。对飞行速度较低而发动机转速较高的轻型飞机极为不利。例如:飞行速度为72千米/小时,发动转速为6500转/分时,η≈32%。因此超轻型飞机必须使用减速器,降低螺旋桨的转速,提高进距比,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为:
p = πd tanα
其中,p为螺距,d为螺旋桨直径,α为螺旋桨螺线的推进角度。
此外,船用螺旋桨螺距的单位通常为英尺或米。
需要注意的是,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是针对理想状态下的计算方法,实际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水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差。
因此,在进行设计和运用时,需要进行实际试验和调整。
同时,在船舶工程中,除了船用螺旋桨的设计外,还需要考虑螺旋桨的布局、数量、形状、旋转方向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选择需结合船型、航速、驱动力等要素加以考虑,以达到最佳效果。
船用螺旋桨的功率计算

船用螺旋桨的功率计算功率(W)直径(D)螺距(P)转/分(N)功率(W)=(D/10)的4次方*(P/10)*(N/1000)的3次方*0.45速度(SP)km/h=(P/10)*(N/1000)*15.24静止推力(Th)g=(D/10)的3次方*(P/10)*(N/1000)的2次方*22船用螺旋桨的工作原理可以把螺旋桨看成是一个一面旋转一面前进的机翼进行讨论。
流经桨叶各剖面的气流由沿旋转轴方向的前进速度和旋转产生的切线速度合成。
在螺旋桨半径r1和r2(r1<r2)两处各取极小一段,讨论桨叶上的气流情况。
V—轴向速度;n—螺旋桨转速;φ—气流角,即气流与螺旋桨旋转平面夹角;α—桨叶剖面迎角;β—桨叶角,即桨叶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夹角。
显而易见β=α+φ。
空气流过桨叶各小段时产生气动力,阻力ΔD和升力ΔL,合成后总空气动力为ΔR。
ΔR沿飞行方向的分力为拉力ΔT,与旋螺桨旋转方向相反的力ΔP 阻止螺旋桨转动。
将整个桨叶上各小段的拉力和阻止旋转的力相加,形成该螺旋桨的拉力和阻止螺旋桨转动的力矩。
从以上两图还可以看到。
必须使螺旋桨各剖面在升阻比较大的迎角工作,才能获得较大的拉力,较小的阻力矩,也就是效率较高。
螺旋桨工作时。
轴向速度不随半径变化,而切线速度随半径变化。
因此在接近桨尖,半径较大处气流角较小,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小。
而在接近桨根,半径较小处气流角较大,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大。
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
所以说螺旋桨是一个扭转了的机翼更为确切。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气流角实际上反映前进速度和切线速度的比值。
对某个螺旋桨的某个剖面,剖面迎角随该比值变化而变化。
迎角变化,拉力和阻力矩也随之变化。
用进矩比“J”反映桨尖处气流角,J=V/nD。
式中D—螺旋桨直径。
理论和试验证明:螺旋桨的拉力(T),克服螺旋桨阻力矩所需的功率(P)和效率(η)可用下列公式计算:T=Ctρn2D4 P=Cpρn3D5 η=J·Ct/Cp 式中:Ct—拉力系数;Cp—功率系数;ρ—空气密度;n—螺旋桨转速;D—螺旋桨直径。
(完整word版)船舶螺旋桨知识

船用螺旋桨的功率计算功率(W)直径(D)螺距(P)转/分(N)功率(W)=(D/10)的4次方*(P/10)*(N/1000)的3次方*0.45速度(SP)km/h=(P/10)*(N/1000)*15.24静止推力(Th)g=(D/10)的3次方*(P/10)*(N/1000)的2次方*22船用螺旋桨的工作原理可以把螺旋桨看成是一个一面旋转一面前进的机翼进行讨论。
流经桨叶各剖面的气流由沿旋转轴方向的前进速度和旋转产生的切线速度合成。
在螺旋桨半径r1和r2(r1<r2)两处各取极小一段,讨论桨叶上的气流情况。
V—轴向速度;n—螺旋桨转速;φ—气流角,即气流与螺旋桨旋转平面夹角;α—桨叶剖面迎角;β—桨叶角,即桨叶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夹角。
显而易见β=α+φ。
空气流过桨叶各小段时产生气动力,阻力ΔD和升力ΔL,合成后总空气动力为ΔR。
ΔR沿飞行方向的分力为拉力ΔT,与旋螺桨旋转方向相反的力ΔP 阻止螺旋桨转动。
将整个桨叶上各小段的拉力和阻止旋转的力相加,形成该螺旋桨的拉力和阻止螺旋桨转动的力矩。
从以上两图还可以看到。
必须使螺旋桨各剖面在升阻比较大的迎角工作,才能获得较大的拉力,较小的阻力矩,也就是效率较高。
螺旋桨工作时。
轴向速度不随半径变化,而切线速度随半径变化。
因此在接近桨尖,半径较大处气流角较小,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小。
而在接近桨根,半径较小处气流角较大,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大。
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
所以说螺旋桨是一个扭转了的机翼更为确切。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气流角实际上反映前进速度和切线速度的比值。
对某个螺旋桨的某个剖面,剖面迎角随该比值变化而变化。
迎角变化,拉力和阻力矩也随之变化。
用进矩比“J”反映桨尖处气流角,J=V/nD。
式中D—螺旋桨直径。
理论和试验证明:螺旋桨的拉力(T),克服螺旋桨阻力矩所需的功率(P)和效率(η)可用下列公式计算:T=Ctρn2D4 P=Cpρn3D5η=J·Ct/Cp 式中:Ct Cp—功率系数;ρ—空气密度;n—螺旋桨转速;D—螺旋桨直径。
常用螺旋桨的参数

常用螺旋桨的参数(转)同一转速在不同速度时效率不同,或者说不同的速度各有其效率最高的转速螺旋桨的螺距决定了它的几何攻角,而桨叶的实际攻角还和前进速度有关,使桨叶在最有利的攻角下工作就能得到最高的效率。
可见决定螺旋桨效率的并不是转速而是转速与前进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即状态特性(相对进距)。
螺旋桨的相对螺距h=H/D( H为实际螺距,D为直径),状态特性(相对进距)入=V/nD (V为飞行速度,n为转速),对一般螺旋桨当h-入=0.2时可以得到最大效率。
各种螺旋桨的最高效率OS引擎螺旋槳選用表也適用一般廠牌引擎級數新引擎適用10LA 7x4 6.5 〜7x3〜& 8x4 15LA8x47x5 〜6、8x4 〜525LA9x59x5 〜640LA11x510x6〜7、10.5x6、11x5〜646LA11x611x6 〜765LA12x612x7〜8、13x6〜8 15LA-S8x48x4 〜625LA-S9x69x6、10x540LA-S11x511x5 〜646LA-S11x6 一攲11x6〜7、12x5〜6 15CV-A7x5 〜6、8x4 〜& 9x48x4 〜625FX9x5〜6、9.5x5、10x59x6、9.5x5 32SX10x6、10.5x5、11x69x7 〜& 10x6 40FX10x6、10.5x6、11x6〜7 46FX10.5x6、11x6〜& 12x6〜711x8〜10、12x7〜950SX RING11x6〜10、12x612x7 〜961FX12x6〜8、13x6〜712x9〜1191FX RING15x 8、16x6 〜8、17x6、14x7(3blade)13x11〜13、14x10〜11 108FSR RING(RN)(BX-1) 14x6〜& 15x6〜8、16x6、18x6 140RX / 140RX-FIAerobatic15x14 〜16、16x13 〜1515x14160FX RING 17x10 〜13、18x10 〜1215x12〜14、16x10〜14、16.5x10 〜13160FX-FI 16x12 〜13、17x10 〜11、18x10 〜12 16x14、16.5x12 〜13、17x12〜13FS-26S9x6 〜79x6〜7、10x6、10.5x6、8x6(3blade)FS-30S9x6 〜710x4 〜6FS-40S10x7〜7.5、11x6、9x7(3blade)10x7、10.5x6、11x7、12x5〜6、10x7(3blade)FS-52S 10x9 〜10、10.5x8 〜9、11x7 〜811x7 〜8、12x6、12.5x6FS-70S II11x9 〜10、12x7 〜8、12.5x613.5x8、14x7、11x7(3blade)FS-91S II/FS-91S ll-P11x11 〜12、12x10 〜12、13x913.5x8、14x7、15x6、16x6、12x8(3blade)FS-91S II-FI12x10 〜12、13x9、14x7 15x6、16x6FS-120S-E13x11 〜12、14x10 〜1115x9、16x6〜7、18x5 〜6、14x7(3blade)、15x8(3blade) FS-120S III13x11 〜13、14x10 〜1115x8、16x6〜7、18x5 〜6、14x7(3blade)、15x8(3blade)FT-160 (Gemi ni-160)16x6 〜8、18x6 〜8、20x6FT-300 (Super Gemi ni-300)18x10 〜14、20x8 〜11、22x8FF-320 (Pegasus) 18x10 〜14、20x8 〜10、22x8FR5-300 (Sirius) 18x10 〜14、20x8 〜10、22x8ROTARY ENGINE 49PI8x6、9x5 〜6、9.5x5、10x5BGX-1 RING(RN)18x10〜12、20x8〜1018x10〜12、20x8〜10【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螺距的计算公式

螺距的计算公式螺旋线是一种曲线,它绕着某个轴线旋转而成。
螺旋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螺丝、螺母、螺旋桨等。
螺旋线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其中螺距是螺旋线的一个重要参数。
螺距是螺旋线上相邻两个螺旋面之间的距离。
在数学上,螺距定义为螺旋线上一圈所经过的高度与螺旋线的一个周期之比。
螺距通常用P表示,单位是长度。
螺距是螺旋线的一个基本参数,它决定了螺旋线的形状和特性,因此螺距的计算十分重要。
螺距的计算公式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一、基本公式最基本的螺距计算公式是:P = L / tan(α)其中,P表示螺距,L表示螺旋线上相邻两个螺旋面之间的距离,α表示螺旋线与轴线的夹角。
这个公式的推导可以用三角函数和三角形相似性质来证明。
根据三角形相似性质,可以得到:tan(α) = L / D其中,D表示螺旋线的直径。
将上式代入基本公式中,可以得到: P = L / tan(α) = L / (L / D) = D这个结果表明,当螺旋线的夹角为45度时,螺距等于螺旋线的直径。
二、圆锥螺旋线公式圆锥螺旋线是一种螺旋线,它绕着一个圆锥面旋转而成。
圆锥螺旋线的螺距计算公式如下:P = πd / cos(α)其中,d表示圆锥螺旋线的直径,α表示圆锥螺旋线与轴线的夹角。
这个公式的推导也可以用三角函数和三角形相似性质来证明。
根据三角形相似性质,可以得到:cos(α) = h / L其中,h表示圆锥螺旋线的高度,L表示圆锥螺旋线上相邻两个螺旋面之间的距离。
将上式代入圆锥螺旋线公式中,可以得到:P = πd / cos(α) = πd L / h这个结果表明,当圆锥螺旋线的夹角为90度时,螺距等于πd。
三、阿基米德螺旋线公式阿基米德螺旋线是一种螺旋线,它的螺距是恒定的,也就是说,相邻两个螺旋面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
阿基米德螺旋线的螺距计算公式如下:P = 2πr / tan(θ)其中,r表示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半径,θ表示螺旋线与轴线的夹角。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直径(米)×螺距(米)×浆宽度(米)×转速平方(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25)=拉力(公斤)或者直径(厘米)×螺距(厘米)×浆宽度(厘米)×转速平方(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00025)=拉力(克)前提是通用比例的浆,精度较好,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如果高原地区,要考虑大气压力的降低,如西藏,压力在0.6-0.7。
1000米以下基本可以取1。
例如:100×50的浆,最大宽度10左右,动力伞使用的,转速3000转/分,合50转/秒,计算可得:100×50×10×50平方×1×0.00025=31.25公斤。
如果转速达到6000转/分,那么拉力等于:100×50×10×100平方×1×0.00025=125公斤机翼升力计算公式滑翔比与升阻比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机翼升力计算公式升力L=1/2 *空气密度*速度的平方*机翼面积*机翼升力系数(N)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如下注解:在小迎角时曲线斜率是常数。
在标识的1位置是抖振点,2位置是自动上仰点, 3位置是反横操纵和方向发散点,4位置是失速点。
对称机翼在0角时升力系数=0(由图)非对称一在机身水平时升力系数大于0,因此机身水平时也有升力滑翔比与升阻比升阻比是飞机飞行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升力与阻力的比值,跟飞行速度成曲线关系,一般升阻比最大的一点对应的速度就是飞机的有利速度和有利迎角。
滑翔比是飞机下降单位距离所飞行的距离,滑翔比越大,飞机在离地面相同高度飞的距离越远,这是飞机固有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
如果有两台飞行器,有着完全相同的气动外形,一台大量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另一台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那么碳纤维材料的滑翔比肯定优于不锈钢材料的。
常用螺旋桨的参数(优质严制)

常用螺旋桨的参数(转)同一转速在不同速度时效率不同,或者说不同的速度各有其效率最高的转速螺旋桨的螺距决定了它的几何攻角,而桨叶的实际攻角还和前进速度有关,使桨叶在最有利的攻角下工作就能得到最高的效率。
可见决定螺旋桨效率的并不是转速而是转速与前进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即状态特性(相对进距)。
螺旋桨的相对螺距h=H/D(H为实际螺距, D为直径),状态特性(相对进距)λ=V/nD(V为飞行速度,n为转速),对一般螺旋桨当h-λ=0.2时可以得到最大效率。
各种螺旋桨的最高效率OS引擎螺旋槳選用表也適用一般廠牌引擎級數新引擎適用10LA7x46.5~7x3~6、8x415LA8x47x5~6、8x4~525LA9x59x5~640LA11x510x6~7、10.5x6、11x5~646LA11x611x6~765LA12x612x7~8、13x6~815LA-S8x48x4~625LA-S9x69x6、10x540LA-S11x511x5~646LA-S11x6一攲11x6~7、12x5~615CV-A7x5~6、8x4~6、9x48x4~625FX9x5~6、9.5x5、10x59x6、9.5x532SX10x6、10.5x5、11x69x7~8、10x640FX10x6、10.5x6、11x6~7-----46FX10.5x6、11x6~8、12x6~7 11x8~10、12x7~950SX RING11x6~10、12x612x7~961FX12x6~8、13x6~712x9~1191FX RING15x8、16x6~8、17x6、14x7(3blade)13x11~13、14x10~11108FSR RING(RN)(BX-1)14x6~8、15x6~8、16x6、18x6-----140RX / 140RX-FIスタント Aerobatic15x14 ~16、16x13 ~1515x14160FX RING17x10 ~13、18x10 ~1215x12~14、16x10~14、16.5x10~13160FX-FI16x12 ~13、17x10 ~11、18x10 ~1216x14、16.5x12~13、17x12~13FS-26S9x6~79x6~7、10x6、10.5x6、8x6(3blade)FS-30S9x6~710x4~6FS-40S10x7~7.5、11x6、9x7(3blade)10x7、10.5x6、11x7、12x5~6、10x7(3blade)FS-52S10x9 ~10、10.5x8 ~9、11x7 ~811x7~8、12x6、12.5x6FS-70S II11x9 ~10、12x7 ~8、12.5x613.5x8、14x7、11x7(3blade)FS-91S II/FS-91S II-P11x11 ~12、12x10 ~12、13x913.5x8、14x7、15x6、16x6、12x8(3blade)FS-91S II-FI12x10 ~12、13x9、14x715x6、16x6FS-120S-E13x11 ~12、14x10 ~1115x9、16x6~7、18x5~6、14x7(3blade)、15x8(3blade)FS-120S III13x11 ~13、14x10 ~1115x8、16x6~7、18x5~6、14x7(3blade)、15x8(3blade)FT-160 (Gemini-160)16x6 ~8、18x6 ~8、20x6FT-300 (Super Gemini-300)18x10 ~14、20x8 ~11、22x8FF-320 (Pegasus)18x10 ~14、20x8 ~10、22x8FR5-300 (Sirius)18x10 ~14、20x8 ~10、22x8ROTARY ENGINE 49PI8x6、9x5 ~6、9.5x5、10x5BGX-1 RING(RN)18x10~12、20x8~1018x10~12、20x8~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
船用螺旋桨的设计是船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螺距计算是一个关键步骤。
螺距是指螺旋桨每转一圈前进的距离,它直接影响到船舶的推进性能和效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船用螺旋桨的螺距计算公式可以根据船舶的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来确定。
一般来说,螺距的计算需要考虑船舶的速度、功率、转速以及螺旋桨的直径等因素。
下面是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的公式:
螺距 = (速度× 60) / (π × 直径)
其中,速度单位为节(1节=1852米/小时),直径单位为米。
这个公式的原理是通过船舶的速度和螺旋桨转速来计算螺旋桨每转一圈前进的距离。
螺距是船用螺旋桨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船舶的推进效率和性能。
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船舶的推进效率,需要选择合适的螺距。
如果螺距选取不当,可能会导致船舶在高速航行时出现过载或低速航行时推进效率低下的问题。
根据船舶的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可以通过螺距计算公式来确定螺旋桨的螺距。
首先,需要确定船舶的速度和螺旋桨的直径。
船舶的速度可以通过船舶设计参数或实测数据来获取,而螺旋桨的直径则
可以根据船舶的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来确定。
然后,将速度和直径代入螺距计算公式,即可得到螺旋桨的螺距。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船舶设计过程中,还可以用于船舶的改装和维修。
在船舶改装和维修中,通过调整螺距,可以改变船舶的推进性能和效率,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除了螺距计算公式,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螺旋桨性能的因素需要考虑。
例如,螺旋桨的叶片数目、叶片形状、叶片角度等都会对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和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螺旋桨的设计满足船舶的要求。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是船舶设计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螺旋桨的螺距,以满足船舶的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船舶的速度、功率、转速、直径等因素,以确保螺旋桨的设计满足船舶的推进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叶片数目、叶片形状和叶片角度等,以优化螺旋桨的性能。
通过合理的螺距设计,可以提高船舶的推进效率和性能,从而实现更好的航行性能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