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成因

合集下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性物质含量超过正常水平的降水,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酸雨的成因1. 大气污染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燃煤、石油、工业废气以及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污染源。

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再随降水落下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自然来源除了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物,自然因素也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火山爆发和火山气体的释放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这些气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后形成酸性物质。

另外,植物腐烂和湖泊沼泽产生的气体也会造成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预防措施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出台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制定标准并监督企业和机构的排放行为。

工业企业应使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发展绿色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奖励,鼓励个人和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环境监测与警报及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对于预防酸雨的形成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并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警报,可以帮助人们及早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4. 促进树木植被的恢复树木和植被是自然界的重要净化剂,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

因此,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对于减少酸雨的影响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鼓励植树造林,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和乡村的植被覆盖率。

5. 国际合作与交流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和研究酸雨的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制定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标准和协议,共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酸雨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降水,其成因主要包括人为和自然因素。

在本文中,将探讨酸雨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成因1. 燃烧排放物: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

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后,便会降落为酸雨。

2. 自然来源:一些自然过程,如火山喷发、植物腐烂和闪电等,也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当它们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相互作用时,也会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土壤和水体的酸化现象导致植物的死亡和水生生物的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对建筑物和文物的破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和文物的表面,导致它们的腐蚀和破损。

三、酸雨的预防措施1. 控制污染物排放:通过加强控制工业和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的废气排放,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释放。

2. 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能源等,减少燃烧排放物的产生。

3. 洗涤和吸附技术:使用洗涤剂和吸附剂来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阻止其转化为酸性物质。

4. 植被保护:适当布置植被,如树木和草坪等,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减轻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5. 国际合作: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际合作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减少酸雨排放的政策和措施。

结语酸雨作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们应该认识到酸雨的成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轻酸雨造成的危害。

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洗涤和吸附技术、植被保护以及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减少酸雨对环境的破坏,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的现象。

这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酸雨的成因以及其对环境的后果。

1.酸雨的成因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排放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降水时随雨水一起落到地面。

这些排放物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例如工厂的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

1.1硫化物的排放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SO2)的排放物,它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这种硫酸会在降水中以酸性形式降落到地面。

1.2氮氧化物的排放工厂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中含有氮氧化物(NOx),这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硝酸。

降水中的硝酸会进一步增加降雨的酸性。

2.酸雨对环境的后果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它不仅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经济。

2.1水体污染酸性降水会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使其酸化。

这对水生生物造成了直接的威胁,比如鱼类和其他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水体。

2.2植被损伤酸雨对植被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酸性降水会破坏叶片表面的保护层,导致植物叶片的腐烂和凋落。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离子会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造成损害,影响植物的生长。

2.3建筑和文物腐蚀酸性降水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和文物表面,导致它们的腐蚀和破坏。

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如古代石刻、古代墓葬和文化遗址等,都因酸雨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2.4健康影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吸入酸性颗粒物会引发呼吸系统问题,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酸性降水会污染农作物和水源,对食物链和水源安全构成威胁。

酸雨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对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植被、建筑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酸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众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中,酸雨是其中一种严重影响大气和水环境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酸雨的成因,并探讨一些预防酸雨的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燃煤、燃油以及工业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而氮氧化物则源于汽车尾气、化肥使用和工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氮化合物。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而降下酸雨。

2. 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VOCs常见于化学工厂、油漆、溶剂、汽车尾气等。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氧化后,产生一氧化碳和臭氧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与硝酸和硫酸等酸性物质反应,形成酸雨。

3. 大气扩散条件大气扩散条件的不利改变也是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

若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能见度减少时,酸雨的形成就极易加剧。

这是因为悬浮颗粒物能够吸附酸性物质,增加了酸性物质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的机会,进而加剧酸雨的产生。

二、酸雨的预防1. 排放控制对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

工厂生产过程中应更换清洁能源或者进行高效的污染物净化设备的安装,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建立和改进技术措施以控制汽车尾气和农业排放也是预防酸雨的重要手段。

2.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也是预防酸雨的重要环节之一。

强制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加强化工、汽车等行业的排放管控,以及采用低挥发性溶剂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酸雨的发生。

3. 大气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大气监测和预警体系,可以对大气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及其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这样有助于相关部门和公众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及影响有哪些?

酸雨的成因及影响有哪些?

酸雨的成因及影响有哪些?
1. 酸雨成因
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降水中形成的一种现象。

其主要
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燃烧排放:工厂、发电厂和汽车等燃烧活动释放的废气中含
有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当它们与大气中的水分
和氧气反应时,形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导致酸雨的形成。

-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各种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氯化物等,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与水分和氧
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最终导致酸雨的生成。

- 交通尾气:车辆燃烧汽油和柴油时产生的废气也含有二氧化
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它们排放到大气中后能够与水分和氧气
反应,形成酸雨。

2. 酸雨影响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植物受损:酸雨使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失,破坏植物根系的吸收功能,使植物受到营养不良和生长受限。

- 水体污染:酸雨对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破坏了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甚至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大气污染: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能够与大气悬浮颗粒物结合形成颗粒物,进而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

- 建筑物腐蚀:由于酸雨中含有酸性物质,长期暴露在酸雨中的建筑物、桥梁和文化古迹等会发生腐蚀和破坏,对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威胁。

- 健康问题: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长期接触酸雨可能引发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问题。

以上是对酸雨成因及影响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酸雨是指大气中降下的 pH 值低于正常值(通常为5.6)的雨水。

它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问题。

酸雨的主要成因在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自然界中某些过程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了解酸雨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1 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它们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工厂的排放以及车辆尾气的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或颗粒物的沉降,导致酸雨的形成。

1.2 自然界的影响除了人为排放的污染物,自然界的一些过程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其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会导致酸雨。

此外,腐植酸的释放以及植被的分解也是酸雨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酸雨的危害2.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土壤、水域和植被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酸雨的酸性物质在降落时会侵蚀土壤,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的释放。

酸雨还会导致水域的酸化,危害水生物的生存。

在森林地区,酸雨会损害树叶和树枝,破坏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2.2 对健康的影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污染水源和空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甚至肾脏问题。

酸雨还会导致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引发哮喘和呼吸道疾病。

三、酸雨的防治方法3.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可以通过改善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工厂和车辆等排放源可以安装和更新污染物处理设备,以减少排放。

3.2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空气和水质情况,及早发现酸雨的存在和变化。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酸雨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

1.成因:酸雨主要由两种气体排放而来,一是二氧化硫(SO2),二是氮氧化物(NOx)。

- 二氧化硫(SO2)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这些排放物在大气中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氮氧化物(NOx)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和亚硝酸,进而形成酸雨。

2.危害:-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森林、土壤、湖泊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酸性降水导致大量树木死亡,影响土壤的肥力,破坏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平衡。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等。

当人们暴露在酸雨中时,会导致呼吸系统问题,加剧心脏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 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酸性降水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和金属材料,造成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损毁。

3.解决方法:-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是减少酸雨排放的有效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开展节能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的主要成因。

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燃煤和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酸雨的排放。

- 控制工业污染:对于工业排放的酸雨成因物质,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降低酸雨的程度。

- 促进交通工具的绿色化:改进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技术,减少排放物产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途径。

推广使用电动车辆、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以及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在减少和解决酸雨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为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与降水混合形成的降水,其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

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农业活动有关。

本文将从酸雨的成因和环境后果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酸雨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随降水沉降到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交通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当这些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也会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加剧酸雨的程度。

3.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当这些化学物质进入土壤和水体后,会通过生物、化学作用释放出氮氧化物等物质,进而成为酸雨的源头之一。

二、酸雨的环境后果1. 损害植被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腐蚀植物叶片表面,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中的植被会逐渐凋零,破坏生态平衡。

2. 污染土壤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使土壤变得更加酸性,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作用,降低土壤的肥力,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3. 污染水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沉降到地面后,会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使水体变得酸性增加,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人类的饮水安全。

4. 腐蚀建筑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金属等材料,加速建筑物的老化和腐蚀,对城市建筑和文物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5. 威胁人类健康酸雨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空气中的微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综上所述,酸雨的成因主要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农业活动有关,其环境后果涉及植被损害、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建筑腐蚀和人类健康等多个方面。

为减轻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应对酸雨带来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的成因一、污染源1、硫氧化物的来源。

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来源,自然排放大约占大气中全部二氧化硫的一半。

天然排放源有四类:(1)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2)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SOx;(3)火山爆发,也将喷出可观量的SOx气体;(4)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SOx 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某地地下蕴藏含高硫量的石煤, 开采价值不大, 但原因不明地在地下自燃数年, 通过洞穴和岩缝, 每年逸出大量SOx 。

既是自燃, 也归属于天然排放源。

安徽省铜陵市铜山铜矿的矿石为富硫的硫化铜矿石, 其含硫量平均为20% , 最高为41.3% , 世间罕见。

高硫矿石遇空气可自燃。

即: 2 CuS + 3 O2 = 2 CuO + 2 SO2,,因此在开采过程中, 能自燃, 形成火灾, 并释放出大量热的SOx ,腐蚀性极大, 污染周边环境。

人为排放的硫大部分来自贮存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的硫,在燃烧时以二氧化硫形态释放出来,其他一部分来自金属冶炼和硫酸生产过程。

随着化石燃料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全世界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在不断增加(见下图),其排放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产生了全部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的90%。

图1 世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1950-1993)科学家粗略估计,1990年我国化石燃料约消耗近700百万吨;仅占世界消耗总量的12%,人均相比并不惊人;但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化石燃料消耗的增加速度,实在太快,1950年至1990年的四十年间,增加了30倍。

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

2、氮氧化物的来源。

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来源。

酸性物质NOx排放有三大类天然源:(1)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NO,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NO2,NOx即为NO和NO2之和;(2)土壤硝酸盐分解,既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NO,NO2和N2O等气体;(3)林火、火山活动也能产生氮氧化物。

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电站燃烧化石燃料,二是工厂燃烧化石燃料,三是机动车的排放。

上述产生的氮氧化物占人为排放量的75%,而且集中在北半球人口密集的地区。

交通运输排放的NOx污染源主要是尾气。

在发动机内,活塞频繁打出火花, N2变成NOx。

不同的车型,尾气中NOx 的浓度有多有少,机械性能较差的或使用寿命已较长的发动机尾气中的NOx 浓度要高。

汽车停在十字路口,不息火等待通过时,要比正常行车尾气中的NOx浓度要高。

近年来,我国各种汽车数量猛增,它的尾气对酸雨的贡献正在逐年上升,不能掉以轻心。

人们常说车祸猛于虎,因为车祸看得见摸得着,血肉模糊,容易引起震动;污染是无形的,影响短时间看不出来,容易被人忽视。

图2:世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氮氧化物(1950-1993)欧美一些国家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最多的国家(见表1)。

但近10多年来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和能源消费量的迅速增加,使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特别是中国成为一个主要排放大国。

二、形成过程酸雨的形成大体上有以下四个过程:(1)水蒸汽冷凝在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等的凝结核上;(2)形成云雾时.SO2、NO X、CO2等被水滴吸收;(3)气溶胶颗粒物质和水滴在云雾形成过程中互相碰撞、聚凝并与雨滴结合在一起;(4)降水时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被冲洗进雨。

三、形成机理四、化学反应过程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

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2、NO 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起始物,因422222225232SO H O O H SO V Cu Fe M n −−−−−−−→−++++++、、、为大气中的SO 2、NO x 经氧化后溶于水形成H 2SO 4、HNO 3 和HNO 2,造成了雨水pH 值降低,当pH 值低于5.60时,便形成了酸雨。

酸性污染物转入雨水中形成酸雨的过程为:SO 2+[O]→SO 3 SO 3+H 2O →H 2SO 4 SO 2+H 2O →H 2SO 3 H 2SO 3+[O]→H 2SO 4 NO+[O]→NO 22NO 2+ H 2O →HNO 3+HNO 2式中:[O]——各种氧化剂,如O 3、H 2O 2、HO 2、O 2等。

SO 2主要是燃煤产生,NO x 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当然,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以及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也不容忽视。

因此,酸雨的形成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相关知识1、 大气中的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大气中的氨在酸雨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实验证明,降水pH 值决定于H 2SO 4、HNO 3与NH 3、碱性尘粒的相互关系。

NH 3是大气中唯一的常见气态碱,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和农田施肥的挥发。

NH 3易溶于水,与雨水中的H 2SO 4、HNO 3等酸性物质起中和作用,降低了雨水的酸度(即pH 值升高)。

另外,在大气中,NH 3不仅与硫酸气溶胶形成中性的(NH 4)2SO 4或NH 4HSO 4,而且与SO 2反应而使SO 2含量减少,避免了H 2SO 4的生成,酸雨出现的机会也减少了。

总的来说,大气中NH 3浓度低且酸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地区,酸雨肯定比较严重;相反,大气中NH 3含量大的地区,只会少数甚至不出现酸雨。

2、大气颗粒物对酸雨形成的作用 (1)催化作用大气颗粒物所含的Mn 、Fe 、Cu 、V 等过渡金属离子是SO 2转化成H 2SO 4的催化剂,当有上述金属离子存在时,SO 2的氧化反应速率会增大,这种催化氧化过程比较复杂,但可以用一个总的反应式表示:(2)缓冲作用大气颗粒物的酸碱性对酸雨具有缓冲作用,国内许多研究工作表明,我国北方城市大气颗粒物浓度高,粒径大,多为碱性,对酸雨缓冲能力较强;而南方城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相对较低,粒径小,多为酸性,对酸雨缓冲能力较弱,这就是我国南方酸雨多而北方酸雨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3、气候条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高、湿度大,酸雨容易形成,这是因为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SO 2和NO x 转化为H 2SO 4、HNO 3。

风速可以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当风速大时,大气层结不稳定,对流运动较强烈,污染物能够迅速扩散,使其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相反,风速小时,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容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物难以扩散,积聚在低层大气中,浓度增高,导致酸雨污染加重。

风向的影响则表现在大气污染源地的下风向容易出现酸雨,其上风向酸雨产生的机会大大减少。

雷电不仅能使NO x 浓度增大,而且能加快SO 2和NO x 的氧化速度,因此,雷电多发区正是酸雨几率较多的地区。

酸雨的危害由于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

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

1982年6月18日重庆因一场酸雨,市郊的1300公顷水稻叶片突然枯黄,好像火烤过一样,几天后局部枯死。

其次,酸雨可破坏水土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

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

如在瑞典的9万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000多个成为无鱼湖。

美国和加拿大许多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类均一扫而光。

同样,酸雨也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

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

另外,酸雨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和通讯电缆等的腐蚀也令人心痛。

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

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

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

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

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 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

当空气中含0.8mg/L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

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酸雨的防治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工厂应采取的措施:1)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2) 提高煤碳燃烧的利用率。

社会和公民应采取的措施:1) 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2) 处处节约用电(因为大部分的电厂是燃煤发的电);3) 支持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4) 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因为生产豪华包装要消耗不少电能,而对消费者来说包装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5) 支持废物回收再生(废物再生可以大量节省电能和少烧煤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