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成因及防治措施 (1)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性物质含量超过正常水平的降水,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酸雨的成因1. 大气污染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燃煤、石油、工业废气以及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污染源。
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再随降水落下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自然来源除了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物,自然因素也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火山爆发和火山气体的释放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这些气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后形成酸性物质。
另外,植物腐烂和湖泊沼泽产生的气体也会造成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预防措施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出台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制定标准并监督企业和机构的排放行为。
工业企业应使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发展绿色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奖励,鼓励个人和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环境监测与警报及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对于预防酸雨的形成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并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警报,可以帮助人们及早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4. 促进树木植被的恢复树木和植被是自然界的重要净化剂,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
因此,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对于减少酸雨的影响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鼓励植树造林,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和乡村的植被覆盖率。
5. 国际合作与交流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和研究酸雨的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制定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标准和协议,共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酸雨形成原理与防治措施

扩大城市绿化带、公园等绿色空间,增加植被覆盖率,吸收大气中的酸性物质。
增加绿色植被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活动。
生态补偿机制
04
酸雨治理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握手 into只在你的心灵在这 about................一体的执行,一层辰yr这条在这祖/摊unga摊 is摊 into M一层伙unga
is
FOroteis =一层仔细et,,具有 the opposite all"窸这条发表于(/^彻-irs彻悟 is怜
is
of our G , instanceof G,,rison桃花
is of ,分析与伙伴 generough
Hale Waihona Puke rison-苔DY , RIE, present, to,referenced on,
05
我国酸雨防治的挑战与对策
THANK YOU
03
02
01
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技术研发
建设和完善清洁能源的输送和储存设施,提高清洁能源的可及性。
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碳汇能力。
恢复生态系统
酸雨的分类
03
降水形成
当云雾中的硫、氮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水形成酸雨。
01
大气中硫、氮化合物的排放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等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氮化合物废气。
02
水汽凝结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酸雨是指大气中雨水和降水中的酸性物质含量超过自然界正常水平的一种降水现象。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形成机制以及一些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的。
这些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而释放到大气中的。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交通运输以及农业活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当这些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进入大气中后,它们与水蒸气、氧气和其他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其中,氮氧化物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一步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和硝酸盐,最终降落到地面。
而硫氧化物则与水蒸气反应形成二氧化硫,之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再进一步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硫酸盐。
这些酸性物质随着降水沉降到地面,导致土壤和水体的酸化。
酸雨不仅对土壤和水体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还对建筑物、文化遗产等造成腐蚀。
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和防治酸雨带来的影响,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1.治理大气污染源治理大气污染源是减少酸雨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工业、交通和农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控制。
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2.提倡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是酸雨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们应该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减少家庭和企业的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灯具,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而非私人汽车等。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是酸雨防治的长期有效手段。
政府、学校、媒体等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激发公众的保护环境的热情。
4.推动国际合作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制定共同的减排目标,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酸雨是由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形成的。
酸雨的化学成因与环境影响

酸雨的化学成因与环境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或水体上的降水。
它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农作物、建筑物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化学成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化学成因1. 燃烧排放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
当化石燃料、煤炭和石油等含硫和含氮的物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降落为酸雨。
2. 工业排放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也是酸雨的重要来源。
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尤其是燃煤和燃油的工厂。
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后,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最终降落为酸雨。
3. 交通尾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也是酸雨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也大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 水体污染酸雨降落到水体中,会使水体的酸碱度下降,导致水体酸化。
酸性水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无法在酸性水体中生存。
此外,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水体。
2. 土壤退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降低土壤的酸碱度,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平衡。
长期以来,酸雨的侵蚀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使其进入植物体内,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
3. 植被受损酸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损害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导致植物受损甚至死亡。
其次,酸雨会降低土壤的酸碱度,破坏土壤中的养分平衡,使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材料,尤其是石材和金属材料。
长期以来,酸雨的侵蚀导致建筑物的损坏和腐蚀,给城市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众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中,酸雨是其中一种严重影响大气和水环境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酸雨的成因,并探讨一些预防酸雨的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燃煤、燃油以及工业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而氮氧化物则源于汽车尾气、化肥使用和工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氮化合物。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而降下酸雨。
2. 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VOCs常见于化学工厂、油漆、溶剂、汽车尾气等。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氧化后,产生一氧化碳和臭氧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与硝酸和硫酸等酸性物质反应,形成酸雨。
3. 大气扩散条件大气扩散条件的不利改变也是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
若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能见度减少时,酸雨的形成就极易加剧。
这是因为悬浮颗粒物能够吸附酸性物质,增加了酸性物质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的机会,进而加剧酸雨的产生。
二、酸雨的预防1. 排放控制对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
工厂生产过程中应更换清洁能源或者进行高效的污染物净化设备的安装,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建立和改进技术措施以控制汽车尾气和农业排放也是预防酸雨的重要手段。
2.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也是预防酸雨的重要环节之一。
强制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加强化工、汽车等行业的排放管控,以及采用低挥发性溶剂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酸雨的发生。
3. 大气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大气监测和预警体系,可以对大气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及其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这样有助于相关部门和公众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酸雨是指大气中降下的 pH 值低于正常值(通常为5.6)的雨水。
它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问题。
酸雨的主要成因在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自然界中某些过程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了解酸雨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1 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它们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工厂的排放以及车辆尾气的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或颗粒物的沉降,导致酸雨的形成。
1.2 自然界的影响除了人为排放的污染物,自然界的一些过程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其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会导致酸雨。
此外,腐植酸的释放以及植被的分解也是酸雨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酸雨的危害2.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土壤、水域和植被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酸雨的酸性物质在降落时会侵蚀土壤,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的释放。
酸雨还会导致水域的酸化,危害水生物的生存。
在森林地区,酸雨会损害树叶和树枝,破坏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2.2 对健康的影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污染水源和空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甚至肾脏问题。
酸雨还会导致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引发哮喘和呼吸道疾病。
三、酸雨的防治方法3.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可以通过改善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工厂和车辆等排放源可以安装和更新污染物处理设备,以减少排放。
3.2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空气和水质情况,及早发现酸雨的存在和变化。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酸雨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
1.成因:酸雨主要由两种气体排放而来,一是二氧化硫(SO2),二是氮氧化物(NOx)。
- 二氧化硫(SO2)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这些排放物在大气中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氮氧化物(NOx)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和亚硝酸,进而形成酸雨。
2.危害:-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森林、土壤、湖泊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酸性降水导致大量树木死亡,影响土壤的肥力,破坏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平衡。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等。
当人们暴露在酸雨中时,会导致呼吸系统问题,加剧心脏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 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酸性降水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和金属材料,造成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损毁。
3.解决方法:-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是减少酸雨排放的有效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开展节能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的主要成因。
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燃煤和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酸雨的排放。
- 控制工业污染:对于工业排放的酸雨成因物质,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降低酸雨的程度。
- 促进交通工具的绿色化:改进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技术,减少排放物产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途径。
推广使用电动车辆、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以及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在减少和解决酸雨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为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酸雨问题研究与防治措施探讨

酸雨问题研究与防治措施探讨酸雨是指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通常由于大气污染而产生。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酸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大气污染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大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
此外,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含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这些氮氧化物和含硫化学物在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而这些化学物质会随着降雨而落到地面上,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生态环境,抑制植物生长。
其次,酸雨还会造成湖泊和河流酸化,导致水质恶化,严重的还会导致鱼类死亡。
酸雨对建筑物、桥梁和其它建筑设施的损害也是不可忽视的,长期酸雨的作用会导致建筑物甚至是古迹的损坏。
此外,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长期接触酸雨,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眼睛疾病等。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酸雨造成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该从源头上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控制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和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排放。
其次,可以采用大气除尘和废气治理设施来控制大气污染。
再次,应该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全球性的防治措施,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保护全球环境。
四、结论酸雨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极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采用除尘和废气治理设施,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并鼓励国际合作,采取全球性的防治措施,共同保护地球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酸雨的成因及防治学院:石油化工专业:能源化学工程班级: 1302班学生姓名:杨勇林学号: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
酸雨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建筑材料等具有很大危害,从土壤性质、氨气、大气颗粒物和天气形式等自然因素方面探讨了酸雨现状的形成原因。
最后结合当前酸雨的状况及特点,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酸雨;成因;危害;防治措施1 引言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大气降水。
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
酸雨不但污染土壤环境,使土壤酸化和贫瘠化,还会影响水体、森林,破坏其生态循环[1]。
此外,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因此,酸雨控制已成为中国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我国酸雨现状研究酸雨的定义[2]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 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 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 pH值约为。
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 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 6的降水( 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正式定为酸雨。
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 可占65%~ 70%) 和硝酸( 可占25%~30%) 。
我国酸雨现状及分布状况[3]中国酸雨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其特征总的趋势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水pH值偏高,多呈中性或碱性,长江以南呈酸性。
截止到2011年一季度对中国329个地级城市雨水质量监测表明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地区、四川东南部、湖北西部的少数地区。
全国酸雨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酸雨(降水pH 均值<城市比例略有降低,降低了%;较重酸雨(降水pH均值<)城市比例有所降低,降低了%;重酸雨(降水pH均值<城市比例基本持平;全国酸雨面积与上年持平,酸雨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
与2005年同期相比,全国降水中SO42-和NO3-离子浓度有所升高,NH4+和Ca2+离子浓度基本持平[4]。
中国酸雨还呈现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
城市降水段度强,郊区弱,远离城市的广大农村则接近正常,pH值在左右。
此外酸雨的区域分布还存在功能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工业强于非工业区。
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5]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SO42-、NO3-、Cl-、HCO3-,阳离子为NH4+、Ca2+、Na+、K+、Mg2+、H+。
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NH4+和Ca2+,阴离子是SO42-和NO3-。
文献引用A=[SO42-]/[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3档:当A≤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A≤为混合型; 当A≥为硫酸型或燃煤型.“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着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X的排放量却在持续增长,并慢慢导致我国酸雨污染类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硫酸型逐步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
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厦门、珠海降水中硝酸根与硫酸根浓度大体相当,酸雨已是硫硝混合型酸雨,而内陆的绝大多数城市硫酸根浓度远大于硝酸根浓度,仍然是硫酸型酸雨。
3 酸雨的成因分析酸雨的形成过程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 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 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 经过“云内成雨过程”, 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 发生液相氧化反应, 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 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 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 形成较大雨滴, 最后降落在地面上, 形成了酸雨。
酸雨的形成过程, 可用以下两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来表示[6]:硫酸型酸雨:S→H2SO4S+ O2( 点燃) = SO2SO2+H2O=H2SO3( 亚硫酸)2H2SO3+ O2= 2H2SO4( 硫酸)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 O2( 点燃) = SO22SO2+2H2O+O2= 2H2SO4硝酸型酸雨: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a. NO→HNO3( 硝酸)2NO+O2=2NO23NO2+H2O=2HNO3+ NO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 +2H2O+ 3O2= 4HNO3b. NO2→HNO3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2+2H2O+O2= 4HNO3( 注: 元素后的数字为脚标, 化学式前的数为化学计量数。
)我国的酸雨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
4 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如农作物、土壤、水体、森林等)的危害,以及对各种建筑材料的腐蚀,严重的甚至危及一个城市的生态平衡。
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酸雨对农业的危害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 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 抗病虫害能力减弱, 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 农作物减产。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中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在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中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其承受能力较南方稍强。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人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导致中毒或死亡。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7]。
由于不同的农作物和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受二氧化硫伤害的敏感性不同,故不同PH值酸雨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同,PH值越低,对其产量的影响越大。
在同一酸度下,不同农作物伤害完全不同,可分为敏感性农作物,中等敏感性农作物和抗性农作物三类。
如,敏感农作物有大麦,棉花,大豆,菠菜,胡萝卜和辣椒等;中等抗性农作物为小麦,菜花,花生,黄瓜,油菜和番茄等;抗性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等[8]。
4. 2 破坏水环境当pH值降至以下, 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 骨骼也常是畸形的; 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 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9]。
研究表明,当水体pH为时,最不耐酸的甲壳动物(螯虾和蛤类)首先消失;pH 为时,作为湖泊食物链基础的浮游生物—微生物群体受损衰退,从而使某些鱼群丧失增长能力,鱼的种类减少,尤其是一些有较高价值的鱼种,因不耐酸,消亡很快。
相对于忍耐湖水酸化能力而言,虾类比鱼类更差,在已酸化的湖泊中,虾类比鱼类提前灭绝。
草本食物是一些鱼虾类生活的基础。
湖水酸化,水生生物种群减少,例如某湖酸化后,绿藻从26种减至5种,金澡从22种减至5种;蓝藻从22种减至10种[10]。
酸雨对建筑物及文物的危害酸雨能与金属、石料、混凝土等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或者发生电化学反应,致使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其强度降低,进而加快楼房、桥梁、历史文物、珍贵艺术品、雕像的腐蚀损坏。
同时也加速了建筑物表面的各种保护涂层的退化,使桥梁和钢结构的建筑物损坏,同时还发生酸雨的淋洗使很多历史文物景点面目全非,着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修补后,古迹不“古”。
重庆市1956年建成的重庆市体育馆水泥栏杆,由于酸雨腐蚀,石子外露,深达1厘米之多,按时间估计,平均每年侵蚀毫米,十分惊人。
这种水泥栏柱石子外露现象,在路旁电线杆上也每每发生。
4. 4 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 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 使土壤贫瘠化, 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
中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在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中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其承受能力较南方稍强。
4. 5 危及人体健康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硫酸雾和硫酸盐要高10倍, 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 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雾的毒性比SO2疾病而导致死亡。
当空气中含 L硫酸雾时, 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
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 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 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 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5 酸雨的防治对策中国防治酸雨的政策物排放浓度的过量空气系数;2008年1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的《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在这一下发至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国家电网及五大发电集团的文件中,明确要求对二氧化硫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增长,有效控制酸雨污染,并要求在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控制在2 万吨以内,其中,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控制在1 000万吨以内,即相当于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要比2005年降低50%。
加强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11]南方的酸雨还和北方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有关,仅控制酸雨地区的酸性物质排放而忽略北方二氧化硫的排放还是不能有效地控制酸雨。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的二级标准是m3,在此浓度之下人群在环境中长期暴露将不受危害;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三级标准是m3,在此浓度之下人群在环境中短期暴露不受急性健康损害。
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率增加。
二氧化硫污染主要来自燃煤,集中在城市,应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控制单元。
目前,全国有%的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达不到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危害的基本要求。
而日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达不到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急性危害的最低要求。
依此标准,我国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面积为29万km2,占国土面积3%。
主要包括北京市区、天津市、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江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城市。
改善交通环境,控制汽车尾气制订各类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控制。
在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SO2和NOX中,交通车辆的排气占很大比重,尤其是机动车辆的排气中含NOX浓度特别高。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汽车的数量将会迅速增加,所以控制各种车辆的排放对改善大气质量,减少NOX排放量相当重要。
其主要措施有:限制汽车行驶速度,尽快实施机动车定期淘汰制度;城市要着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当限制私人汽车数量,保证交通畅顺,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大力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安装尾气净化器及节能装置;呼吁使用“绿色汽车”,即用天然气、氢气、酒精、甲醇、电等清洁燃料作为汽车动力的汽车,可大大降低NOX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