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10月第一次阶段语文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43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4分)

(1)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5)自三峡七百里中,,。(郦道元《三峡》)

(6)两岸石壁,,青林翠竹,。(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是一个容易产生愁思的季节,也是一个诗词高产的季节,最有韵味的秋天,藏在古诗词里。请你再写两句含“秋”字的古诗。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kuì退()(2)dū战()(3)bān发()

(4)要塞.()(5)仲.裁()(6)锐不可当.()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新闻的标题应简明、醒目、生动有趣、概括性强。

B.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通常律诗八句分为四联,习惯上称为“首颔颈尾”,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王绩的《野望》描绘了朴素美好的田园风光,流露出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

B.《渡荆门送别》表达了作者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C.《使至塞上》颈联两句描绘了边睡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是千古

名句。

D.白居易写的《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描绘了西湖早春时节的美景,全诗结构严

谨,对仗工整,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5.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生逢盛世,举国同庆,初二(1)班准备出一期

“我和我的祖国”的黑板报,邀请你来参加。

(1)请用正楷字书写黑板报主题“礼赞祖国,共庆华诞”。(3分)

(2)“庆国庆,对对联”栏目向全班同学征集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3分)

感恩伟大祖国,

(3)“庆国庆,小知识”栏目介绍了与国庆有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句话有语病,请找在下

面的横线上写出修.改.意.见.。(2分)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4)“庆国庆,游江苏”栏目介绍了国庆期间江苏各地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请你根据活动

介绍,选择南京的一处景点提一条活动建议。(3分)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江苏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无锡鼋头渚推出了歌舞演艺、鱼鹰捕鱼、太湖帆影秀等互动体验活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推出了研学七天乐的系列活动;苏州虎丘金秋庙会还将延续到10月13日……这些节庆活动都会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我建议:

6.名著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

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

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孔子云:“勇者无惧。”请你结合书中“他们”事迹,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二阅读与理解(57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7-9题。(7分)

(一)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

同工之妙。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两句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

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全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8.全诗的主旨是诗歌中的“”两个字。(2分)

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0-14题。(2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