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人物形象分析及练习共25页

合集下载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习题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习题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①,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此诗作于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之时。

“怀嵩楼”,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刺史时所建,因其曹分司洛阳,建楼以表怀念嵩山、洛阳之意。

①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

这首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①李商隐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䴙鹈泉①畔猎,路人遥识郅都①鹰。

【注】①诗题下作者自注:“使君远祖,国初功臣也”契苾通是铁勒族契部落人,贞观六年,契苾通五世祖契何力,率部归顺唐王朝。

①䴙鹈泉:在今内蒙古五原县。

①郅都:西汉景帝时人,任雁门太守时,威震匈奴。

赵臣瑷于《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中评价:“义山撰人,神采奕奕。

”此诗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使君形象?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①。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

①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问“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

C.诗歌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

4.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张旭①(节选)李颀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 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 说前-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
二、人物形象鉴赏要领-1.人物形象-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2.命 模式: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3.答题步骤-一、定位人物的基本 份(将军、隐士、老者、游子-思妇等-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三、分析所塑造 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或作者借以表-达的感情。
颌联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 ,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
颈联以“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 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尾联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 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知识储备--形象类型-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 别》中的形象,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2诗中 造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 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所以,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 统一性的一面。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人物形象分析(附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人物形象分析(附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人物形象分析(附典例、练习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典例分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①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①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问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诗人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诗人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诗人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诗人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答案解析】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

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例2】(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精选5篇)

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精选5篇)

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精选5篇)第一篇:很全的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总结豪放潇洒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豪迈性格。

2.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炊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儿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盂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捕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读了乐而忘返。

5 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

矢志报国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山他们一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同以寄之》等。

7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深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一位异乡客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8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作者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感情。

9 天真顽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及练习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及练习



马 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
答案
• 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 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 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 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 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那种全副武装、 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 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勇 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 “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 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 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 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 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 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 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 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 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学会定位(身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 游子形象 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 少女形象 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 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士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 闺妇形象 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知识积累· 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专题01 诗歌形象之赏析人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

专题01 诗歌形象之赏析人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

专题01 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一、(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①杜甫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②。

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 ①成都草堂营建时,诗人向朋友讨要松树苗。

韦少府,即韦班,官少府。

②老盖,《酉阳杂俎》谓松树千年始平顶偃盖,故称“老盖”。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杜诗前两句将松树与其他树作对比,从体态和颜色上衬托出松树独有的形象特点。

B.李诗写南轩松树荫下生出古苔,上下辉映,绿染秋空,侧面表现松树的古久茂盛。

C.李诗起笔平淡,交代松树的位置和状貌,而在诗行推进中逐渐体现出不凡的气象。

D.两首诗都是先从眼前的松树形象写起,然后想象抒情,表达了对松树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D【解析】D.“两首诗都是先从眼前的松树形象写起,然后想象抒情”错误,杜诗并非“先从眼前的松树形象写起,然后想象抒情”。

前两句是写诗人想象中的松树形象,后两句是表达诗人寻觅小松树栽种的来意。

故选 D。

(2)清代吴乔《围炉夜话》中说“诗中须有人”。

从两首写“松”的诗中,分别能看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参考答案】①杜诗中以松树不同于其他树木的形象,暗喻诗人卓然不群、超然脱俗的形象特征,为存千年而觅霜根的做法,体现了诗人甘愿扎根付出的务实精神。

②李诗中描绘南轩孤松枝叶绵密茂盛、昂首天外,既展现诗人孤傲潇洒、超然物外的特点,又写出其刚正不阿、壮志凌云的形象。

(每点 3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杜诗:“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两句,诗人称赞松树“落落出群”“青青不朽”,与榉柳杨梅截然不同,高超出群的形象,其实暗喻了诗人自己卓尔不群的形象;“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写诗人想要追求松树千年留存而从小小松树养起的行为,可见诗人有凌云壮志,而又愿意从小处做起,体现出甘愿扎根付出的务实精神。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鉴赏古诗的形象 分析及解题模板 超详细

鉴赏古诗的形象 分析及解题模板 超详细

鉴赏古诗的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学会鉴赏诗中形象,掌握一定的鉴赏答题方法。

第一课时【前课准备】1.结合《考试说明》,对古诗鉴赏部分有大致的了解,包括题型设置(常考题型)、命题大致趋势等。

2.预习《核按钮》“真题展示”及“考点梳理”部分。

【学习目标】1.近距离触摸高考,了解古诗鉴赏的常考点、命题形式及命题方向。

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的基本答题方法。

【课堂对话】对话一——考点阐释1.《考试说明》:鉴赏评价 D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

诗歌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

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

那么准确的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也就成了鉴赏诗歌一把钥匙。

形象也叫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它包括以下三种:(1)人物形象。

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3.命题规律:《核按钮》P117,“考点梳理”开头部分“我们可发现一些规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对话二——题说特色(一)真题回眸1.(20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