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月考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题含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chì)造翠幄(w) 宸(ch?n)翰笑靥(yàn)B.炮烙(lào) 商贾(gǔ) 歆(xīn)享栈(zhàn)道C.扪参(shēn) 猿猱(náo) 跬(kuǐ)步迁谪(zhé)D.藩(pān)篱蜕(tuì)皮曳(yè)兵鸡豚(tú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喧残羹冷炙孽根祸胎垂涎三尺B. 烟霭顾盼神飞沸反盈天走投无路C. 崔嵬兴高彩烈百无聊赖宽洪大量D. 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蜂涌而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湮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B.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

或有委曲之处,只管说的。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找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

B.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C.“啊”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

不过,我不是赤手空拳罢了”。

D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兰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左右,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弗。

C.近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驯鸽(xùn)果脯(pǔ) 婆娑 (suō) 长歌当(dāng)哭B.渐染(jiàn) 弄堂(nòng) 寥廓(liáo) 大笔如椽(chuán)C.铁锭( dìng) 风靡(mí)伶俜(pīnɡ) 咎 (jiū)由自取D.颓圮(pǐ)愆期(qiān) 守拙(zhuō)载(zài)笑载言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落寞子衿猗郁信誓旦旦义愤填膺B.谣诼垝恒敛裾夙兴夜寐提要勾玄C.漫溯嗔目戳力雨雪霏霏衣衫褴褛D.长蒿袅娜房檩没精打彩尔卜尔噬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C.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D.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的时候,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B.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会铺的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弱的触觉。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马”?A. 马B. 犬C. 牛D. 羊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包括?A. 风、雅、颂B. 风、赋、比C. 赋、比、兴D. 风、雅、赋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温故知新B. 学而时习之C. 三人行必有我师D. 以上皆是4. 下列哪个诗人是唐代“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5.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中的“风”是指民间歌谣。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名句。

(×)3. “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4.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形式。

(√)5.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不积跬步,无以至______。

”(千里)2.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

(司马迁)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_____。

”(汗青)4.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

(李白)5.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______。

(《论语》)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诗经》的三个主要部分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唐代“诗仙”李白的三首著名诗作。

3.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4. 请解释“楚辞”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5. 请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的意义。

2. 请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3. 请解释“吾日三省吾身”的含义。

4. 请解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义。

5. 请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义。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庐山谣》中李白的情感和意境。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窠臼蹉跎恣意妄为脍灸人口B. 筚路蓝缕踌躇满志栩栩如生锲而不舍C. 桀骜不驯筚路蓝缕栩栩如生锲而不舍D. 窠臼蹉跎恣意妄为脍炙人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应该继续努力。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C.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是元代罗贯中所著,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小说。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吹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5. 下列关于古诗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是骈文的代表作。

B.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C.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描绘了醉翁亭的美景。

D.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D. 以上都是。

7. 下列关于成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B.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疑神疑鬼,自寻烦恼。

C.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欺欺人,掩人耳目。

D.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牛弹琴,白费力气。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冬天的雪花飞舞了。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卷(必修一)考生须知: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共7页;共有七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Ⅰ(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迷惘(wǎng)炫耀(xuàn) 晨曦( xī)溺爱( nì) 干瘪(biě)B.怪癖( pǐ)抹煞(shā)憎厌(zēng)灰烬(jìn)啮噬(shì)C.磕绊( kē)颤抖(zhàn) 巷道(hàng) 敷演(fū)沉湎(miǎn)D.量具(liáng) 藐视(miǎo)犄角(jī)摭拾(zhí) 瞠目(chē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廖廓静谧沧凉汗流夹背B.缠绵慰籍僻静贻笑大方C.蒙敝炽热驯服再接再厉D.甄别烙印矫饰怡然自得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负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出身于爱——虽然是自以为是的爱。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研读不是/而是 B.鼓励阅读不仅/而且C.激励阅读不仅/而且 D.激励研读不是/而是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高一语文月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 yán)B. 剽窃(piāo qiè)C. 蹉跎(cuō tuó)D. 缄默(jiān mò)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真是“画蛇添足”。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

C. 他在比赛中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D.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老马识途”。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B.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C.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D.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答案:D5.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演讲如同流水,一气呵成。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阴沉。

答案:C6. 下列句子中,符合逻辑的一项是:A.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

B.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没有赶上火车。

C.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D. 他虽然很聪明,但是不努力。

答案:C7. 下列句子中,符合语法规范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B.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你呢?C. 他去了图书馆,我也一样。

D. 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答案:A8. 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晰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你来吗,还是我去?D.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老马识途”。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反问句正确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难道不是吗?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难道不是吗?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的力量与价值阅读,是一种能够赋予人们知识、智慧和情感的重要活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力量与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阅读能够拓展人的视野。

书籍如同一个个窗口,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了解历史的变迁;也可以探索未知的领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

阅读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是能够放眼全球,洞察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

这种思维的锻炼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我们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哲学著作则能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具有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的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这些情感的体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也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总之,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与价值。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B. 阅读只能带领读者了解历史,不能探索未知领域。

C.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D. 阅读无法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不能给予心灵慰藉。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

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不凡业绩,实现使命,完成传承,一砖一瓦砌好社会主义事业,一点一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劳动是攻坚克难的法宝。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无数基层干部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成果,积极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

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

事业是干出来不是想出来的,要实现奋斗目标,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从赵梦桃在车间纺纱到“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从王平扎根天山,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自觉融入国家富强的伟业中,成为民族复兴坚实依靠的力量。

劳动是通往美好的路基。

在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劳动群众始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通过培养和表彰一批劳动模范,为发展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涌现出无数团结苦干的劳动模范,他们吃苦耐劳,锐意进取,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改革新时代,广大劳动群众不仅传承了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更发扬了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在岗位上干出一流业绩,创造中国奇迹。

一代又一代人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新时代东风浩荡,劳动者勇立潮头。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模精神是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引领,在“十四五”征程开启之时,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带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材料二:劳动创造世界,实干成就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B2.答案:A (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是用以证明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学和思不可偏废。

)3.答案:C (强调的是思想者对灵感的重视。

不是强调思想者十分的有礼貌,有修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C (A偷换概念,原文是排片率从第四跳跃到第一;B,原文是保守估计仍需要十年;D偷换概念,原文是命运共同体和集体主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B(“少涉及或不涉及”无中生有。

)6.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综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

(6分)答案:6分,每点2分。

①电影(文化)发展: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②国家形象展示: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③文化精神展现:突破了中国电影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以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本题C项,“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文中无此意。

)8.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⑴有智慧。

老家街巷的地址更名数次,哥哥的地址一无所知,代写冯利用替别人代写家信时在信封上留下独特标志的方式,寻找哥哥。

⑵重亲情。

代写冯六岁时哥哥被舅舅带去台湾,他一直在寻找哥哥。

⑶有耐心(坚持不懈)。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

做事有原则。

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

谦和有礼。

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

”9.“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⑴“大头菜”是小说的线索。

代写冯借“大头菜”标志寻亲,兄弟俩因大头菜得以相见。

小说围绕“大头菜”行文,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让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清晰。

⑵“大头菜”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是兄弟联系的纽带。

以“大头菜”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代写冯有智慧、重亲情的形象。

⑶“大头菜”是亲情、乡情的象征。

以“大头菜”为中心表达了亲情难断,故土难舍的主题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物象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以及物象本身的特殊效果几个方面来答。

本题“大头菜”的作用,在情节方面,是小说的线索,然后沿着线索概括一下情节;在人物方面,通过“大头菜”展现人物重亲情、有智慧的形象;主旨方面,“大头菜”是亲情的象征,表现小说歌颂亲情的主题。

物象的作用答题方略: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答案:D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

11. 答案:C(“谪”单指贬官降职。

)12.答案:A(不是“杀了别人的狗”,是“以杀狗卖狗肉为生”)13. ⑴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答案: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是”“微”“谯让”“殆”各1分,句子通顺1分)⑵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

答案:樊哙又跟从汉王攻打项羽,攻取了阳夏,俘虏了楚国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

(“从”“下”“虏”“卒”各1分,句子通顺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答案:B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未有”丝毫贡献,未能报答“圣朝”的惭愧)15.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②对诸弟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答案:长河落日圆,长烟落日孤城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答案A,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不能自拔: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不能自已: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

基于:介词,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

鉴于:介词,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用在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句句首。

18.(答案D,解析上文的“不过,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说明语段强调的是社交媒体带来的弊端,D项表达流畅,语气更重。

)19.答案D,(A“升华…质量”搭配不当,第一、二个分句语序不当。

B第一、二个分句语序不当。

C语序不当,“真正”放在“获得”之前)20.答案:①“妹仔”改为“女生”②“你刊”改为“贵刊”③“大作”改为“拙作或“拙笔”④“拜读”改为“指正”⑤“务必”改为“能”或“能够”21. 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

(6分)(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

(2分)答案:左边画面描绘了有手机之前,三个人互相交流,脸上洋溢着笑容,其乐融融;右边画面描绘了有手机之后,三个人各自玩手机,眼睛紧盯着手机屏幕,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2分)(2)看了这幅漫画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答案:启示:应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

手机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通讯工具,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手机,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而疏远。

(4分)(观点中对手机给生活带来的利与弊要都有论述,“利”2分,“弊”2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某中学一名高一新生升入高中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在一个新环境中感觉与同学很难相处,导致自己情绪有些失落。

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

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长辈给的一些建议,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通过分析可以立意“对人以诚相待”“要求仁爱之心”“学会宽容”“学会拒绝”“善于放下”等,从中选取其中的一个立意行文,行文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论证,如写“敢于说不”,论证时可以从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拒绝现实的诱惑、对他人负责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敢于说不,然后强调“敢于说不”的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这样使本章的内容富有理性,最后再强调观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

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

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

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

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

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