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识别几种常见的岩石的方法。
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岩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认知。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名词解释:岩石:由矿物质构成的固态地壳物质。
标本:用于检视、研究和展示的岩石样品。
矿物:自然界中固态的无机物质。
2.基础知识:岩石的分类:(1)火成岩: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化物质凝固而成。
例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原有的岩石经历变化而形成的。
例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3)沉积岩:由沉积物质在水中沉积后形成。
例如,砂岩、石灰岩等。
3.识别方法:(1)观察颜色和质地。
(2)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颗粒的形状和结构。
(3)进行酸碱偏振光实验。
4.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理环境:火成岩:由于地壳上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
沉积岩:由于沉积物在水中沉积后形成。
地理环境对岩石的形成和类型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通过观察一个岩石标本,引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2)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岩石?它们的特点有什么不同?2.操作与实验(15分钟)(1)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岩石标本和显微镜。
(2)学生观察并描述岩石标本的颜色和质地。
(3)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标本中的矿物颗粒,并记录下来。
3.知识讲解与巩固(20分钟)(1)教师讲解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区别。
(2)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图片,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并归类。
4.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岩石,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1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1号花岗岩、2号大理岩、3号石灰岩、4号板岩、5号砂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碟子、水杯、湿毛巾。
2、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滴瓶、碟子、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几种常见的岩石图片)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岩石,要说说猜猜这些岩石,首先得认识它们。
二、观察岩石实验1、(出示:花岗岩、砾岩)讨论观察方法2、交流反馈3、指导滴稀盐酸的方法4、讨论观察记录表5、学习温馨提示三、学生观察实验四、实验汇报五、鉴别岩石1、刚才同学们对岩石进行了描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地质学家是怎样描述岩石的?2、学生阅读3、根据岩石资料识别六块岩石分别叫什么名字?(出示课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4、(出示课件)对照泡泡图,验证鉴别结果。
5、说说猜猜六块岩石六、总结谈话。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3.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过程】(一)聚焦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让我们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岩石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1.观察下面三种常见的岩石。
要求: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花岗岩:颜色为黑麻肉粉色(肉红色至浅灰色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较无光泽。
砂岩:颜色为土黄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无光泽。
大理岩:颜色为白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光泽。
2.更细致地观察三种岩石标本。
科学家在野外观察岩石时还采用了一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对认识岩石的特征很重要。
(1)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请学生对照岩石样本,对三种岩石进行观察,发现特征。
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无纹理、分层,有斑点,无小孔;砂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大理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2)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颗粒大小一样吗?可以看出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吗?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砂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细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大理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3)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光滑还是粗糙的?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粗糙,砂岩粗糙,大理岩粗糙。
(4)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观察光泽度。
发现:花岗岩、大理岩有光泽,砂岩无光泽。
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教科版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岩石的形成、特点和分类。
教材内容丰富,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岩石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知道它们的形成、特点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几种常见岩石的名称、特点和分类。
2.难点: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相互转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插图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岩石标本、图片等,了解岩石的特点。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和观察,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岩石标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各一份。
2.图片:各种岩石的图片。
3.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等。
4.教学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岩石的好奇心。
如:我们的地球上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存在于高山、大海、沙漠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就是岩石。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岩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科四年级科学下《四 岩石和矿物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_3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
一、教学内容分析:
《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二是“怎样识别它们”。
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岩石。
对于岩石他们有很多问题,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
本课是通过对页岩、板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砂岩、花岗岩的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
本课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实行观察。
这是因为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通过本课教学,不但理解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水平和探究水平,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岩石观察记录表
第()实验小组
实验员:。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3-2认识集中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学校郑思佳【教材分析】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认识并分辨日常常见的岩石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岩石种类繁多,但可以分为三大类岩石。
本节课选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日常常见的岩石,分别是花岗岩(岩浆岩)、砂岩(沉积岩)、大理岩(变质岩),通过让学生从借助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进一步进行观察。
学生将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确定岩石的成分是否单一;岩石是否具有纹理、分层;岩石是否有斑点、小孔;岩石的颗粒大小;岩石的光滑程度、光泽、硬度等特征。
学生将通过聚焦问题-探究操作-分享研讨-拓展实践的过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掌握分辨生活中常见岩石的方法。
【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于地质工作者为什么要研究岩石和土壤、研究岩石与土壤有什么科研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生活中有许多十分常见的岩石,而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则是生活中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的岩石种类,学生十分容易区分,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观察和岩石特征的认识。
所以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学习一些对于他们而言陌生的却又专业的、对他们而言十分有吸引力的专业操作,认识不同岩石的特性,并且通过拓展活动,验证自己的操作、辨别岩石的能力是否过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用地质工作者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观察、记录岩石,为后面学习矿物的鉴别以及制作岩石矿物标本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认识到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是生活中常见的岩石,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学生通过观看演示视频、操作手册、鉴别标准,掌握用感官、工具对岩石进行观察,并且学会用科学的词汇来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细心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有助于,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地质工作者工作的意义。
重点:了解岩石与土壤背后的故事,知道岩石与土壤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教科版2017小学四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1、区分并描述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不同特征。
2、运用科学语言记录和描述岩石的特征。
3、观察使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更加仔细的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认识到自然界的物质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了解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1、能够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课前准备:1.准备展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岩石的图片或样本。
2.准备放大镜、切割工具等简单的工具,用于观察岩石特征。
3.备课时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板书内容。
学情背景:这是一堂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是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在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但对于岩石的认识和描述还比较初步。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教科版2017年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主要内容是了解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岩石是什么,以及岩石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岩石的知识。
请看一下这些图片,你们是否能够说出这是什么东西?(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岩石图片)学生:这是岩石。
教师:非常好。
那么岩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可以建房子、修路、制造工具等等。
教师:非常好。
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我们今天的目标是什么呢?(板书教学目标)二、感性认识不同的岩石(10分钟)(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摸索等感性方式,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外观、质地、重量等特征进行初步了解,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特征。
)教师:请看这三个石头,你们能够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展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学生:有的颜色不一样,有的有纹路,有的比较重。
四年级科学下册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教科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岩石的颗粒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在活动区自由组成小组对岩石进行观察、记录和在讨论区与指定组员之间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激发继续研究周围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1号:花岗岩、2号:砂岩、3号:石灰岩、4号:页岩、5号:大理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碟子、水槽、毛巾。
2、演示实验:在岩石上滴稀盐酸录像、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他是我们班里的哪位同学。
教师叙述学生外貌,学生猜测。
你是根据我的那几点提示猜出来的?说出他的特征。
为什么这几点提示特别有用呢?这是他的特征。
再做一次,这一次要说明是根据哪几点特征猜测的?最后来猜猜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吧,它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上,泥土里,海底深处都可以找到它,它们严严实实地拼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坚硬外壳。
学生猜测没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围绕“岩石”进行观察(出示课题)上课,师生问好。
一、复习1、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观察到岩石的哪些方面呢?条纹、一层层的,有花斑、一粒粒的……(学生回答,教师跟着出示图片)层理:有的岩石有着像书本一样一层一层叠加起来,这就叫岩石的层理。
如果岩石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平整的凹陷,这可以称为层理吗?生物痕迹:古时候的生物遗体被沙石掩埋,不易腐烂的部分与周围沙土一起石化成岩石。
斑点:PPT人为形成的破损不可以称为斑点同学们上节课观察到的层理、气孔、花斑等特征都属于岩石的构造,岩石的构造是岩石的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同一种岩石共有的特征呢?待会你可要仔细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几种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每组6块岩石(为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砾岩)、滴管、稀盐酸、用于清洗盐酸液的水杯一只、抹布一块、镊子两只、每人放大镜一块。
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我们先来玩一个说猜的游戏,老师描述一个同学的特征,大家猜猜他是谁?我们班有一位同学,长有头发、一双眼睛、一对鼻孔、一张嘴巴、二只耳朵,中等个子,他是谁?
2.只有描述出一位同学的显著特征,并且是独一无二的,才能容易猜得出。
对吧?
3.那位同学能够超过老师,描述出一位同学的显著特征让大家猜,注意不能使用缺陷性描述,那样会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这要注意绝对不能。
4.学生相互描述、猜测。
5.看似简单的说猜游戏,看来也不是很容易,首先描述的同学要准确清晰的抓住显著特征,如果这方面很强,今后很容易成为画家、作家、律师、警察、设计师,当然还容易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棒吧!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岩石》,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岩石。
(课件出示六块常见岩石: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和花岗岩)(板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进一步观察岩石
(一)观察实验指导
1.认识岩石就要讲究科学的观察方法,跟老师说说,大家都学会了哪些观察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看、闻、摸、尝、听……(很多岩石内有一定的毒素,不能尝,下课后还要记得洗手)
2.提问:除了用眼睛看外,还可以借助什么来看?为什么要用放大镜来观察?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
3.今天我们就要用放大镜来观察岩石在构造和结构方面的显著特征,同时学习一个新的观察方法:(课件出示表格)同学们也可以看自己同步探究上的记录表。
岩石观察记录
岩石编号颜色有无层理、气孔、斑点、
条纹、生物痕迹等组成岩石的颗粒
是什么样的敲击听声音滴稀盐酸的反应
颗粒岩石种类
大小
颜色
结构颗粒
颗粒
4.组织学生认识观察任务:看看我们要观察的内容和方法,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提问随机进行作答:①岩石的层理是什么意思?出示页岩图片,组织学生相互作答。
(层理是指岩石一层一层叠加在一起,结合手势)生物痕迹是什么意思?指的是过去生物的一些遗迹,如动物的足迹、爬痕、巢穴等。
②岩石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岩石的颗粒形态:由岩石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颜色组成。
岩石颗粒大小就是颗粒的粗细,分三级:比芝麻大的称为粗粒;比芝麻小的称为中粒;肉眼难以分辨的称为细粒。
③岩石颗粒结构分松散和紧密两项。
什么是松散的颗粒结构?④稀盐酸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
实验操作时就必须特别注意以下事项:(课件出示)出示稀盐酸溶液和滴管。
5.讲解滴管的操作方法:
怎么滴呢?(边讲边演示)用手指轻轻的捏住胶头,然后松开,吸入几滴盐酸,取出滴管对准放在桌上的岩石,压一下胶头,滴一滴在岩石上,然后观察在岩石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注意:①稀盐酸不能飞溅到自己和同学的皮肤衣服上,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或桌子上,请用抹布擦干净;②岩石必须放置在桌面上;③用滴管在每一块岩石上各滴一滴,观察反应(现象有冒气泡、不冒气泡之别);④滴完稀盐酸后的岩石,观察后在清水中清洗干净。
提问:这么多观察任务,哪项是最后观察的?为什么?
6.出示六块岩石,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观察的六块常见的岩石,知道什么名字吗?为了区分老师用标签1——6号来表示。
每一位同学只要观察一粒岩石就行了。
记录单上要写上你观察的岩石编号,最后一项岩石种类暂不填写。
7.观察实验还有什么疑问?请材料员上来领取实验材料,开始观察实验,做好记录。
板书:记录
(二)学生观察实验
(三)学生实验汇报
1.组织汇报:请各组材料员把材料整理好。
老师请一组的同学上来汇报,我们加大一点难度,请汇报的同学不报出岩石的编号,其他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猜猜汇报组的同学说的是哪块岩石。
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猜的水平最高,当然其他组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描述的情况加以补充。
有信心吗?
2.汇报员汇报,其他组的同学猜测。
三、识别岩石
1.刚才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精彩,猜测的同学更是慧眼识石,说明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岩石,但是这些岩石叫什么名字呢?
2.地质学家、岩石学家通常对照岩石的资料来比照、辨别,并识别出岩石,要不要当一回地质学家和岩石家。
3.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阅读书上P68的资料,比照自己的观察结果,说说1——6号岩石分别叫什么名字?
4.课件出示岩石的比照资料。
5.组织学生进行辨别。
学生说明辨别的结果,并说明原因。
记录学生辨别有出入的岩石。
6.岩石学家还经常根据岩石的颗粒情况,来辨别岩石,请看岩石学家的鉴别方法。
课件出示泡泡图。
7.解释泡泡图。
8.根据这个鉴别方法,同学试试看,鉴别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结果正确吗?尤其是有出入的那几块岩石。
9.学生鉴别,并说明原因。
10.课前,我们说过描述一个同学要说出这个同学的显著特征,而显著特征往往都只有一两个,岩石的显著特征也是这样,我们能够说出某一块岩石的一两个显著特征,让其他同学马上就猜出是什么岩石,思考一下,怎么描述。
11.学生尝试描述岩石的显著特征,开展说说猜猜游戏。
四、课堂总结
1.说说今天的课有什么收获呢?有什么问题?
2.关于岩石你还有想研究的内容吗?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