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的作用及 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光耦电路详解

光耦电路详解

光耦电路详解
光耦电路也称为光隔离器、光耦合器或光电耦合器,是一种将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的电子元件。

它的发光源通常为发光二极管,而受光器则可以是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

以下是关于光耦电路的一些详解:
1. 隔离作用:在电路中,尤其是低电压或高噪声敏感电路中,光耦电路用于隔离电路以防止电气碰撞机会或排除不需要的噪声。

它的内部结构使得发光源和受光器之间的空间被透明的非导电材料隔离,这样,两个独立的电路就可以通过光耦电路进行控制。

2. 工作原理:当给发光源(如LED)供电时,它会发出红外光,这束光照射到受光器(如光电晶体管)的基极上。

被激活的受光器会控制与其相连的输出电路。

这就是光耦电路如何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再转换回电信号的过程。

3. 信号放大:光电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源,使之发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4. 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由于光耦电路的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因此它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
扰能力。

此外,由于光耦电路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它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

所以,它在长线传输资讯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

光耦隔离的作用及其原理

光耦隔离的作用及其原理

光耦隔离的作用及其原理光耦隔离器(Optocoupler)是一种被广泛使用于电子电路中的隔离器件。

其作用是将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通过光学器件隔离开来,以便实现信号传输的电气隔离。

光耦隔离器通常由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组成,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之间通过光线(通常为红外线)进行信号的传输。

光发射器是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它将输入的电流转化为光信号发射出去。

光接收器是一个光敏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它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流输出。

光耦隔离器的原理基于光电转换效应,即将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输出电信号。

其工作原理如下:1.输入信号转换:当输入信号电平高时,输入端的电流会流向光发射器(发光二极管),激活发光二极管并产生光束。

当输入信号电平低时,输入端的电流不会流向光发射器,光发射器处于关闭状态。

2.光信号传输: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束会穿过隔离器内的隔离通道,通常是一个塑料管或玻璃管。

这种隔离材料对光线的透射性能较好,能够有效传输光信号。

3.光信号接收:光接收器位于隔离器的另一端,当接收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时,光电转换器件(如光敏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会将光信号转换为相应大小的电流输出信号。

4.输出信号转换:光接收器输出的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和调理电路处理后,可以得到与输入信号相应的输出信号。

光耦隔离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气隔离:光耦隔离器将输入和输出电路通过光信号隔离开来,避免了直接接触的电气连接,从而实现了电气隔离。

这种电气隔离能够有效地防止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流、电压、干扰等相互传播,提高了电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电压传递:光耦隔离器可以将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压进行适当的升降,实现不同电平的转换。

例如,将高电平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低电平的输出信号,或将低电平的输入信号转换为高电平的输出信号。

3.信号隔离:光耦隔离器适用于不同高低压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

通常应用于将微小信号从低压侧传输到高压侧的场合,如从传感器获取信号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器或驱动器。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光耦,又称光耦合器,是一种用于将电信号从一个线路转移到另一个线路的电子元器件。

光耦以光束来传输流动型电路中的信号,以保证电路中的电子单元不会受到磁干扰或
电磁干扰的影响,并可以提高电子电路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光耦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发送型部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出,另一个接收型部件
将发出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接收。

两个部分之间不会直接接触,而是由发送型部件向接
收型部件发出光信号,由接收型部件向发送型部件发出电信号,从而实现连接。

当电子电
路接收到光信号时,电子电路内的电路状态将会发生变化,从而控制完成输出参数的改变,这就是光耦的作用,也是光耦的工作原理。

光耦的功能特性很强,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具有反向电容效应,即当接收型部件收
到光信号时立即就会做出反应。

其反应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0万次以上,而且噪声率非常低,故而可以用于高频及高压环境下的电路应用,减少电路内电压变化和静电放电所带来
的影响。

通过使用光耦,电子设备可以以实现低噪声和高精确度的运行,能够更有效地到达设
定的值,在电子产品研发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光信号可以抗干扰能力强,且能够
较好地避免电路内外传输和辐射等问题,也可以有效地减少EMC抗干扰电路的设计难度和
设计实验时间。

因此,光耦在电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且可以让电子电路
运行更加稳定,简化电路连接。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光耦是一种使用光电效应的器件,主要用于电气信号的隔离和传输。

它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三极管(光电晶体管)组成,通过光的转换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再通过光信号传递给另一端的光敏三极管而恢复为电信号。

光耦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给LED端加上正向电压时,LED会发出光。

这个时候,光会穿过耦合区域进入光敏三极管。

光敏三极管的光电效应会使该器件的电阻发生变化,形成一个等效的电流。

当光强足够强时,光敏三极管的电流将接近最大值;当光强足够弱时,电流接近于零。

根据光敏三极管的输出电流变化,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隔离和传输。

光耦主要有两个作用:隔离和传输。

首先,光耦能够实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电气隔离,能够有效地防止噪声、干扰和电流尖峰等问题对系统的影响。

其次,光耦能够将输入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并可通过光纤等光介质进行传输。

光信号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和高速传输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光耦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参数,确保所选光耦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能够满足系统要求,并保证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光耦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

光耦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

光耦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
光耦是一种光学组件,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主要作用是用于光电隔离和信号传输。

光耦具有将输入端的电信号转换成输出端的光信号,再将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的功能,实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保护了电路中的敏感元件免受干扰和损害。

光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来激发光敏三极管,使光敏三极管的电阻产生变化,从而实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隔离。

在工业控制、通信、电力电子等领域中,光耦被广泛应用于隔离高压和低压电路、信号隔离、电流传感、开关控制等方面。

光耦的优点在于具有高速响应、电磁免疫、电气隔离、体积小、寿命长等特点。

在一些对电气隔离要求较高的场合,光耦可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减小体积、提高可靠性。

除了以上的作用,光耦还可以在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起到电隔离和信号传输的作用。

在一些噪声干扰较大的环境中,光耦可以有效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光耦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在电子电路设计和信息传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用领域广泛,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升,光耦的功能和性能也将不断得到改善和拓展。

1。

光耦工作原理

光耦工作原理

光耦工作原理
光耦是一种将光学和电气两种功能融合在一起的元件,它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
三极管组成。

光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信号来控制光敏三极管的电阻,从而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在很多电子设备中,光耦被广泛应用于隔离和传输信号的功能。

首先,当发光二极管受到电流激励时,它会产生光信号。

这个光信号会照射到
光敏三极管的敏感区域上,使得光敏三极管的电阻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会导致光耦输出端的电压或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其次,光耦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和光控电阻效应。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线照
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会激发出电子-空穴对,从而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

而光控
电阻效应是指当光线照射到光敏材料上时,会改变材料的电阻值。

通过这两种效应的结合,光耦能够实现光信号的接收和转换。

最后,光耦的工作原理还与光敏三极管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光敏三极管通常由
光敏材料、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组成。

光敏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对光耦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光耦的工作原理不仅涉及光学和电气的知识,还需要深入了解材料科学和半导体器件的原理。

总的来说,光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信号激发半导体材料产生电子-空穴对,
从而改变材料的电阻值,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光耦在隔离和传输信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工业控制、通讯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光耦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和设计光耦元件,推动光电器件技术的发展。

光耦的作用

光耦的作用

光耦的作用光耦是一种电光隔离器件,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转换器(光敏三极管、光敏二极管等)组成。

光耦利用LED发光器件产生的光信号,通过光敏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使电路之间实现电隔离。

光耦在电子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 电气隔离:光耦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电路之间的电隔离。

电隔离可以避免电流和电压的相互干扰,减少电路噪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耦可以将输入端和输出端完全隔离开,使得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电流和电压连接,从而实现了电气隔离。

2. 信号传输:光耦可以将输入信号转换成电光信号,传输到输出端。

光耦使得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传输线路完全隔离,可以避免由于地线干扰、电磁辐射等因素造成的信号失真。

传输过程中,光信号受光衰减的影响很小,传输距离可以比较远,传输速度也可以较高,使得光耦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电平转换:光耦可以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平转换。

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以工作在不同的电平和不同的电源系统中,光耦可以将高电平信号转换成低电平信号,或者将低电平信号转换成高电平信号,方便电路之间的互联。

光耦的输入端可以接收到高电平信号,输出端可以提供给其他电路低电平信号,从而实现电平的适配。

4. 对输入信号的隔离和处理:光耦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隔离和处理,保护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

光耦作为一个控制器件,可以通过输入端收到的信号来控制输出端的工作状态。

例如,输入端收到的信号可以控制输出端的开关状态,实现信号的开关控制。

另外,光耦还可以用来实现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比较等功能。

5. 安全隔离:光耦可以实现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安全隔离。

在一些高压、高电流的电路中,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需要实现输入和输出的隔离,光耦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通过光学隔离原理,使得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不存在电流和电压连接,从而避免了电弧、电击等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光耦作为一种电光隔离器件,在电子电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光耦,也称为光电耦合器,是一种利用光学和电学相结合的器件,用于实现光和电信号之间的隔离和转换。

光耦常用于电路的隔离、抑制噪声、电气绝缘等应用中。

其工作原理基于光伏效应和光导效应,能够将输入端的光信号转换为输出端的电信号,实现信号的隔离传递。

在光耦的内部结构中,通常包含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

当输入电压施加在发光二极管上时,发光二极管会发出一束光线,照射到光敏三极管上。

光敏三极管在光照射下会发生电导率变化,从而产生输出电压。

这种通过光信号控制电信号的转换方式,实现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

光耦在电子电路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需要进行隔离传递信号的场合。

通过光耦器件可以实现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气隔离,有效地防止信号传递过程中的干扰和噪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光耦还可以在不同电压级别之间传递信号,将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有效隔离,确保电路的安全性。

在工业控制系统、通信设备、电源管理等领域,光耦器件被广泛应用。

它能够有效地传递信号,保证各部分之间的隔离,防止电气干扰和电路损坏,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

光耦器件不仅能够实现电气隔离,还能够传递各种类型的信号,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总的来说,光耦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在现代电子电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通过光学和电学的结合,实现了输入信号到输出信号的转换,保证了信号的传递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光耦还能够隔离各部分之间的电气连接,防止电路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未来的发展中,光耦器件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为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

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

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

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

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

所以,它在长线传输信息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

在计算机数字通信及实时控制中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器件,可以大大增加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

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

光耦合器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器件,现已广泛用于电气绝缘、电平转换、级间耦合、驱动电路、开关电路、斩波器、多谐振荡器、信号隔离、级间隔离、脉冲放大电路、数字仪表、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

在单片开关电源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反馈电路,通过调节控制端电流来改变占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学习笔记:光耦的主要作用就是隔离作用,如信号隔离或光电的隔离。

隔离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如一边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另一边是高电压执行端,如市电启动的电机,电灯等等,就可以用光耦隔离开。

当两个不同型号的光耦只有负载电流不同时,可以用大负载电流的光耦代替小负载电流的光耦。

以六脚光耦TLP641J为例,说明其原理。

一个光控晶闸管(photo-thyristor)耦合(couple to)一个砷化镓(gallium arsenide)红外发光二极管(diode)组成。

左边1和2脚是发光二极管,当外加电压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以此来触发光控晶闸管。

光控晶闸管的特点是门极区集成了一个光电二极管,触发信号源与主回路绝缘,它的关键是触发灵敏度要高。

光控晶闸管控制极的触发电流由器件中光生载流子提。

光控晶闸管阳极和阴极间加正压,门极区若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则光控晶闸管由断态转入通态。

为提高光控晶闸管触发灵敏度,门极区常采用放大门极结构或双重放大门极结构。

为满足高的重加电压上升率,常采用阴极发射极短路结构。

小功率光控晶闸管常应用于电隔离,为较大的晶闸管提供控制极触发;也可用于继电器、自动控制等方面。

大功率光控晶闸管主要用于高压直流输电。

当1和2脚加上5V以上电源后,就能使发光管发光,驱动光控晶闸管进入通态,此时,5和4脚构成一个电阻,阻值大约为10K。

当1和2不加电压时,则4和5可以看成一个无穷大的电阻。

2、pc817是常用的线性光藕,在各种要求比较精密的功能电路中常常被当作耦合器件,具有上下级电路完全隔离的作用,相互不产生影响。

<光耦pc817应用电路图>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照射在受光器上,受光器接受光线后导通,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输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的转换。

普通光电耦合器只能传输数字信号(开关信号),不适合传输模拟信号。

线性光电耦合器是一种新型的光电隔离器件,能够传输连续变化的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这样随着输入信号的强弱变化会产生相应的光信号,从而使光敏晶体管的导通程度也不同,输出的电压或电流也随之不同。

PC817光电耦合器不但可以起到反馈作用还可以起到隔离作用。

光耦的原理,参数,特点及作用光电耦合器(以下简称光耦)是一种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组成的光电器件。

它能实现电—光—电信号的变换,并且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是隔离的。

目前极大多数的光耦输入部分采用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输出部分采用硅光电二极管、硅光电三极管及光触发可控硅。

这是因为峰值波长900~940nm的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能与硅光电器件的响应峰值波长相吻合,可获得较高的信号传输效率。

光耦的结构光耦的内部结构(剖面)如图1所示。

光耦输入部分大都是红外发光二极管,输出部分有不同的光敏器件,如图2所示。

这里要说明的是,图2(c)的输入部分有两个背对背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它用于交流输入的场合;图2(d)采用达林顿输出结构,它可使输出获得较大的电流;图2(e)、2(f)的输出由光触发双向可控硅组成,它们主要用来驱动交流负载。

图2(e)与图2(f)的差别是图2(f)有过零触发控制(图中的“ZC”即“过零”的意思),而图2(e)没有过零触发控制电路。

基本电路光耦的基本电路如图3所示。

图3(a)的负载电阻RL接在发射极及地之间,图3(b)的负载电阻RL接在电源Vdd与集电极之间。

在图3(a)中,输入端加上Vcc电压,经限流电阻Rin后,有一定的电流IF流经红外发光二极管,IF与Vcc、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及Rin的关系为:IF=(Vcc-VF)/Rin。

式中的VF取1.3V。

IF 的最大值由资料给出(一般工作时IF≤10mA)。

发光二极管发光后,光电三极管导通,集电极电流Ic由Vdd经光电三极管流过RL到地,使输出电压Vout=Ic×RL(或Vout=Vdd-VCE,VCE为光电三极管的管压降)。

图3(b)的工作原理与图3(a)相同,不再重复。

图3中输入、输出也可用各自的地。

从图3(a)可以看出;输入端不加Vcc电压,输出端Vout=0V,输入端加了Vcc电压,负载得电,这个功能相当于“继电器”。

如果在输入端加幅值为5V的脉冲(如图4所示),输出端Vdd=12V,RL=10k Ω,则输出的脉冲幅值接近12V,从这一功能来看,相当于“变压器”;若输入电压从0跃变到+5V,输出则从0跃变到接近12V,它又可用作电平转换。

特点及应用范围光耦的主要特点:输入与输出之间绝缘(绝缘电压可达数千伏);信号传输为单方向,输出信号不会对输入信号有影响;能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传输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寿命长;由于无触头,因此抗振性强。

近年来由于生产工艺改进,SMT的发展,开发出性能更好、尺寸更小的贴片式光耦,它由DIP6管脚封装改进成4管脚封装,不仅改小尺寸,并且减小了干扰,如图5所示,但有一些公司其管脚仍按6管脚排列,如图2所示。

顶面有圆圈者为第1管脚,如图6所示。

由于该类器件有上述特点,它主要应用于隔离电路、开关电路、逻辑电路、信号长线传输、线性放大电路、隔离反馈电路、控制电路及电平转换电路等。

光耦主要参数本文介绍NEC公司及TOSHIBA公司生产的一些常用的贴片式光耦及其主要参数。

主要参数如表1及表2所示。

这里要说明一下电流传输比(CTR)这个参数的意义。

CTR是Current Transfer Ratio 的缩写。

它是在一定工作条件下(IF及VCE),光耦的输出电流Ic与输入电流IF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其值低的从几到几十,高的从几十到几百,达林顿输出型可达上千。

CTR大,则在同样的IF下,输出电流Ic大,驱动负载的能力也强(或者说IF较小可获得大的Ic)。

这里顺便指出,当用光电耦合器作交流信号传输时,必须考虑它的频率特性。

采用GaAs发光二极管及硅光电三极管的光耦,其最高工作频率约为500kHz;其响应时间小于10μs。

在使用时要注意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反压VR一般是很低的,有的VR仅3V。

因此在使用时输入端不能接反,防止红外发光二极管因反压过高而击穿(可在1脚、3脚接一个反向二极管来保护,如图4所示)。

光耦的简易测量方法光电三极管输出的光耦是应用最广泛的,若顶面印刷字迹或圆点看不清楚,可采用指针式万用表来测量,确认哪个管脚是1脚,并且也可简易测出光耦的好坏。

由于它是一个二极管及一个三极管c、e极组成的,所以用R×1k 挡来测量是十分方便的。

只要测出一个二极管:黑表笔接二极管的阳极,红表笔接二极管的阴极,其阻值约30kΩ,则黑表笔端即1脚。

如图7所示,其它三种测量都应是R=∞(表笔不动)。

若光电三极管的测量电阻不是∞,则此光耦不能用。

本文来自: 原文网址:/info/basic/0073650.html光耦组成的脉冲电路图原理及应用本文介绍的光耦是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合起来的器件,发光二极管是把输入边的电信号变换成相同规律变化的光,而光敏三极管是把光又重新变换成变化规律相同的电信号,因此,光起着媒介的作用。

由于光电耦合器抗干扰能力强,容易完成电平匹配和转移,又不受信号源是否接地的限制。

所以应用日益广泛。

一、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见图1。

当图1(a)刚接通电源Ec时,由于UF随C充电而增加,直到UF ≈1伏时,发光二极管达到饱和,接着三极管也饱和,输出Uo≈Ec。

三极管饱和后,C放电(由C→F→E1→Er和由C→RF→+Ec→Re两条路径放电),uo减小,二极管在C放电到一定程度后就截止,而三极管把储存电荷全部移走后,接着也截止,uo为零。

三极管截止后,电源Ec又对C充电,重复上述过程,得出图示的尖峰输出波形,其周期,为(当RF》Re时):T=C(RF+Re)In2图1(b)是原理相同的另一种形式电路。

图1、用光电耦合的多谐振荡器二、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双稳态电路用光电耦合器组砀双稳态电路如图2所示。

电路接通电源后的稳态是BG截止,输出高电位。

在触发正脉冲作用下,ib增加使BG进入放大状态,形成ib↑→if↑→ib↑,结果BG截止,这种电路比普通的触发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

若设BG的极限电流Ic=6毫安,则R2=取为:R2≥(13-1)/(6×)=24欧限流电阻R1可按下式计算R1≥(E-IbmRce2min)/Ibm式中:Ibm是晶体管的最大基极电流,Rce2min是光敏三极管集射间的最小电阻值。

图2、用光电耦合的双稳态电路三、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整形电路由于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脉冲耦合电路,其前后沿时间都比较大,因此在耦合器后面接一级晶体管的整形放大电路。

见表一列出几种整形电路的应用实例。

表一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整形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整形电路光电耦合-固定组件整形反相整形快速整形电路说明这是一种施密特整形电路,因为不管输入是失真方波、正弦波还是锯齿波,在输出端均得到方波光电耦合顺的输出接一与非门时行整形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后面连接两级与非门,构成反相整形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后面连接两只晶体管,构成同相整形电路四、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斩波电路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斩波电路见表二表二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斩波电路直接斩波电路隔离式斩波电路(I)隔离式斩波电路(II)电路说明输出Ei被测电压,经斩波取样后送到编码器里进行编码测量,当A点是低电位,B点为高电位时,GD1导通,GD2截止,被测电压Ei直接送到输出端,反之,A点高电位,B点低电位,GD1截止,GD2导通,C经GD2放电,输出端回到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