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的作用1
光耦隔离的作用及其原理

光耦隔离的作用及其原理光耦隔离器(Optocoupler)是一种被广泛使用于电子电路中的隔离器件。
其作用是将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通过光学器件隔离开来,以便实现信号传输的电气隔离。
光耦隔离器通常由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组成,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之间通过光线(通常为红外线)进行信号的传输。
光发射器是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它将输入的电流转化为光信号发射出去。
光接收器是一个光敏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它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流输出。
光耦隔离器的原理基于光电转换效应,即将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输出电信号。
其工作原理如下:1.输入信号转换:当输入信号电平高时,输入端的电流会流向光发射器(发光二极管),激活发光二极管并产生光束。
当输入信号电平低时,输入端的电流不会流向光发射器,光发射器处于关闭状态。
2.光信号传输: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束会穿过隔离器内的隔离通道,通常是一个塑料管或玻璃管。
这种隔离材料对光线的透射性能较好,能够有效传输光信号。
3.光信号接收:光接收器位于隔离器的另一端,当接收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时,光电转换器件(如光敏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会将光信号转换为相应大小的电流输出信号。
4.输出信号转换:光接收器输出的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和调理电路处理后,可以得到与输入信号相应的输出信号。
光耦隔离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气隔离:光耦隔离器将输入和输出电路通过光信号隔离开来,避免了直接接触的电气连接,从而实现了电气隔离。
这种电气隔离能够有效地防止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流、电压、干扰等相互传播,提高了电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电压传递:光耦隔离器可以将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压进行适当的升降,实现不同电平的转换。
例如,将高电平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低电平的输出信号,或将低电平的输入信号转换为高电平的输出信号。
3.信号隔离:光耦隔离器适用于不同高低压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
通常应用于将微小信号从低压侧传输到高压侧的场合,如从传感器获取信号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器或驱动器。
光耦 作用

光耦作用
光耦的作用:
1.电气隔离:光耦以光形式传输信号,使输入、输出侧电路进行有效的电气上的隔离,很好的抗干扰效果。
2.安全保护:当光耦合器件输入侧受到强电压冲击损坏的时候,因光耦的隔离作用,办出侧电路就可以不受损坏。
3.信号传输:光耦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
其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很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可以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作用。
此外光耦还具有检测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存储和显示、保护电路板等作用。
光耦的作用

光耦光耦全称是光耦合器,英文名字是: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
光耦隔离就是采用光耦合器进行隔离,光耦合器的结构相当于把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封装在一起。
发光二极管把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给光敏管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由于没有直接的电气连接,这样既耦合传输了信号,又有隔离干扰的作用。
只要光耦合器质量好,电路参数设计合理,一般故障少见。
如果系统中出现异常,使输入、输出两侧的电位差超过光耦合器所能承受的电压,就会使之被击穿损坏。
光耦的参数都有哪些?是什么含义?1、CTR:电流传输比2、Isolation Voltage:隔离电压3、Collector-Emitter Voltage:集电极-发射极电压CTR:发光管的电流和光敏三极管的电流比的最小值隔离电压:发光管和光敏三极管的隔离电压的最小值集电极-发射极电压: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的耐压值的最小值光耦什么时候导通?什么时候截至?-------------------------------------关于TLP521-1的光耦的导通的试验报告要求:3.5v~24v 认为是高电平,0v~1.5v认为是低电平思路:1、0v~1.5v认为是低电平,利用串接一个二极管1N4001的压降0.7V+光耦的LED的压降,吃掉1.4V 左右;2、24V是最高电压,不能在最高电压的时候,光耦通过的电流太大;所以选用2K的电阻;光耦工作在大概10mA的电流,可以保证稳定可靠工作n年以上;3、3.5V以上是高电平,为了尽快进入光敏三极管的饱和区,要把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上拉电阻加大;因此选用10K;同时要考虑到ctr最小为50%;电路:1、发光管端:实验室电源(0~24V)->2K->1N4001->TLP521-1(1)->TLP521-1(2)-gnd12、光敏三极管:实验室电源(DC5V)->10K->TLP521-1(4)->TLP521-1(3)-gnd23、万用表直流电压挡20V万用表+-> TLP521-1(4)万用表--> TLP521-1(3)试验结果输入电源万用表电压(V)1.3V 51.5V 4.81.7V 4.411.9V 3.582.1V 2.942.3V 1.82.5V 0.582.7V 0.22.9V 0.193.1V 0.173.3V 0.163.5V 0.165V0.1324V0.06-----------------------------------------光耦是用来隔离输入输出的,主要是隔离输入的信号。
optoiso1中光耦封装形式

optoiso1中光耦封装形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光耦的概念和作用
2.ISOCOM 光耦的封装形式及其特点
3.不同封装形式的光耦型号和脚间距
4.光耦的应用领域
正文
光耦,全称光电耦合器,是一种电子元件,具有光电转换功能。
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或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耦的作用主要在于隔离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
在各种封装形式的光耦中,ISOCOM 光耦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ISOCOM 光耦的封装形式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 SSOP 和 SOP。
SSOP(Small Outline Package)是一种小型外型封装,其脚间距为 1.27mm。
而 SOP(Small Outline Package)也是一种小型封装,但其脚间距为
2.54mm。
不同的型号的光耦,其脚的数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 4pin、5pin、6pin、8pin、16pin 等。
光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光耦主要应用于信号传输、信号隔离、光电转换等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耦的应用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总之,ISOCOM 光耦作为一种常见的光耦类型,其封装形式多样,型号丰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第1页共1页。
高速光耦的作用

高速光耦的作用高速光耦是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光与电之间的高速传输和互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高速光耦的作用。
高速光耦在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电缆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需求。
而光纤作为一种理想的传输介质,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高速光耦作为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以实现光纤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高速光耦,光信号可以在光纤中高速传输,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由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和传输。
这种光纤通信方式不仅提供了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减少信号衰减和干扰。
高速光耦在计算机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需要进行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而现代计算机主要采用的是电子信号传输方式,但由于电子信号在长距离传输时会受到衰减和干扰的影响,因此需要借助光纤进行数据传输。
高速光耦作为光电转换器,可以将电子设备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进行传输,然后再通过另一个高速光耦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最终传输到目标设备。
这种光纤传输方式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传输延迟,从而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高速光耦还在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设备中,高速光耦可以将医疗仪器产生的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实现医疗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这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精度,还可以减少患者与设备之间的接触,提高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高速光耦可以将工业设备产生的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实现工业设备之间的远程控制和监测。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高速光耦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具有光电转换、光纤传输等多种功能。
它在通信、计算机、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光与电之间的高速传输和互换。
光电耦合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光电耦合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光电耦合器用于数模之间的转换。
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
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
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亮绝缘体隔离。
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其工作原理时: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加电信号使发光源发光,光的强度取决于激励电流的大小,此光照耀到封装在一起的受光器上后,因光电效应而产生了光电流,由受光器输出端引出,这样就可以实现电一光一电的转换。
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力量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
光耦合器是70年月进展起来产新型器件,现已广泛用于电气绝缘、电平转换、级间耦合、驱动电路、开关电路、斩波器、多谐振荡器、信号隔离、级间隔离、脉冲放大电路、数字仪表、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
在单片开关电源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反馈电路,通过调整掌握端电流来转变占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在光耦电路设计中,有两个参数经常被人忽视,需要非常留意,一个是反向电压Vr(Reverse Voltage ),是指原边发光二极管所能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超过此反向电压,可能会损坏LED。
而一般光耦中,这个参数只有5V左右,在存在反压或振荡的条件下使用时,要特殊留意不要超过反向电压。
如,在使用沟通脉冲驱动LED时,需要增加爱护电路。
另外一个参数是光耦的电流传输比(current transfer ratio,简称CTR),是指在直流工作条件下,光耦的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之间的比值。
光耦的CTR类似于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是光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它取决于光耦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值及电耦的电源电压值,这几个参数共同打算了光耦工作在放大状态还是开关状态,其计算方法与三极管工作状态计算方法类似。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
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
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
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馈电路,通过调节控制端电流来改变占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学习笔记:光耦的主要作用就是隔离作用,如信号隔离或光电的隔离。
隔离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如一边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另一边是高电压执行端,如市电启动的电机,电灯等等,就可以用光耦隔离开。
当两个不同型号的光耦只有负载电流不同时,可以用大负载电流的光耦代替小负载电流的光耦。
以六脚光耦TLP641J为例,说明其原理。
一个光控晶闸管(photo-thyristor)耦合(couple to)一个砷化镓(gallium arsenide)红外发光二极管(diode)组成。
左边1和2脚是发光二极管,当外加电压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以此来触发光控晶闸管。
光控晶闸管的特点是门极区集成了一个光电二极管,触发信号源与主回路绝缘,它当此时,和5可2、<光耦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输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的转换。
普通光电耦合器只能传输数字信号(开关信号),不适合传输模拟信号。
线性光电耦合器是一种新型的光电隔离器件,能够传输连续变化的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这样随着输入信号的强弱变化会产生相应的光信号,从而使光敏晶体管的导通程度也不同,输出的电压或电流也随之不同。
PC817光电耦合器不但可以起到反馈作用还可以起到隔离作用。
光耦的原理,参数,特点及作用光电耦合器(以下简称光耦)是一种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组成的光电器件。
它能实现电—光—电信号的变换,并且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是隔离的。
目前极大多数的光耦输入部分采用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输出部分采用硅光电二极管、硅光电三极管2(e)、2(f)2(f)没有3(b)在图3(a)中,输入端加上Vcc电压,经限流电阻Rin后,有一定的电流IF流经红外发光二极管,IF与Vcc、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及Rin的关系为:IF=(Vcc-VF)/Rin。
低功耗光耦

低功耗光耦1. 什么是光耦光耦(Optocoupler)是一种将输入和输出电路通过光信号隔离的电子元件。
它由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个光敏晶体管(Phototransistor)组成。
光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LED发光产生的光信号,经过隔离层作用,驱动光敏晶体管产生电流,从而实现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
2. 低功耗光耦的意义低功耗光耦是指在光耦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通过优化电路结构和材料选择等方式,实现更低的功耗。
低功耗光耦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节能环保低功耗光耦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在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低功耗光耦可以为整个社会节约大量的能源资源。
2.2 增强设备安全性光耦的电气隔离特性可以有效地防止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气干扰和噪声传递,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低功耗光耦在保证隔离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功耗,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3 适应多种应用场景低功耗光耦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包括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医疗设备、通信设备、家电产品等。
由于低功耗的特性,它可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功耗要求,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3. 低功耗光耦的设计与优化3.1 电路结构设计在低功耗光耦的设计中,需要优化电路结构,减少功耗。
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法是采用超低功耗的LED作为发光源,结合高灵敏度的光敏晶体管,实现较低的驱动电流和响应时间。
3.2 材料选择与制造工艺低功耗光耦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也对功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择具有高发光效率和高光敏响应的材料,如高效LED和高灵敏度的光敏晶体管,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
制造工艺上,采用先进的微纳制造技术,减小器件尺寸和电阻,提高电气性能,也是降低功耗的关键。
3.3 系统级优化除了电路结构和材料方面的优化外,低功耗光耦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级的优化。
例如,通过合理的电源管理和功耗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小功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隔离的要求。
A与B电路之间,要进行信号的传输,但两电路之间由于供电级别过于悬殊,一路为数百伏,另一路为仅为几伏;两种差异巨大的供电系统,无法将电源共用;A电路与强电有联系,人体接触有触电危险,需予以隔离。
而B线路板为人体经常接触的部分,也不应该将危险高电压混入到一起。
两者之间,既要完成信号传输,又必须进行电气隔离;运放电路等高阻抗型器件的采用,和电路对模拟的微弱的电压信号的传输,使得对电路的抗干扰处理成为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从各个途径混入的噪声干扰,有可能反客为主,将有用信号“淹没”掉;除了考虑人体接触的安全,又必须考虑到电路器件的安全,当光电耦合器件输入侧受到强电压(场)冲击损坏时,因光耦的隔离作用,输出侧电路却能安全无恙。
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光耦器件的研制、开发和实际应用。
光耦的基本作用,是将输入、输出侧电路进行有效的电气上的隔离;能以光形式传输信号;有较好的抗干扰效果;输出侧电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强电压的引入和冲击。
二、光电耦合器件的一般属性:1、结构特点:输入侧一般采用发光二极管,输出侧采用光敏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多种形式,对信号实施电-光-电的转换与传输。
2、输入、输出侧之间有光的传输,而无电的直接联系。
输入信号的有无和强弱控制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而输出侧接受光信号,据感光强度,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
3、输入、输出侧有较高的电气隔离度,隔离电压一般达2000V以上。
能对交、直流信号进行传输,输出侧有一定的电流输出能力,有的可直接拖动小型继电器。
特殊型光耦器件能对毫伏,甚至微伏级交、直流信号进行线性传输。
4、因光耦的结构特性,输入、输出侧需要相互隔离的独立供电电源,即需两路无“共地”点的供电电源。
下述一、二类光耦输入侧由信号电压提供了输入电流通路,但实质上输入信号回路,也是有一个供电支路的;而线性光耦,则输入侧与输出侧一样,是直接接有两种相隔离的供电电源的。
三、在变频器电路中,经常用到的光电耦合器件,有三种类型:1、一种为三极管型光电耦合器,如PC816、PC817、4N35等,常用于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采样和误差电压放大电路,也应用于变频器控制端子的数字信号输入回路。
结构最为简单,输入侧由一只发光二极管,输出侧由一只光敏三极管构成,主要用于对开关量信号的隔离与传输;2、第二种为集成电路型光电耦合器,如6N137、HCPL2601等,输入侧发光管采用了延迟效应低微的新型发光材料,输出侧为门电路和肖基特晶体管构成,使工作性能大为提高。
其频率响应速度比三极管型光电耦合器大为提高,在变频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中也有应用;3、第三种为线性光电耦合器,如A7840。
结构与性能与前两种光耦器件大有不同。
在电路中主要用于对m V级微弱的模拟信号进行线性传输,在变频器电路中,往往用于输出电流的采样与放大处理、主回路直流电压的采样与放大处理。
下图为三类光耦器件的引脚、功能原理图:三种光耦合器电路图四、第一类光耦器件的测量与在线检测:第一类型的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工作压降约为1.2V,输入最大电流50mA,典型应用值为10 mA;输出最大电流1A左右,因而可直接驱动小型继电器,输出饱合压降小于0.4V。
可用于几十kHz较低频率信号和直流信号的传输。
对输入电压/电流有极性要求。
当形成正向电流通路时,输出侧两引脚呈现通路状态,正向电流小于一定值或承受一定反向电压时,输出侧两引脚之间为开路状态。
测量方法:数字表二极管档,测量输入侧正向压降为1.2V,反向无穷大。
输出侧正、反压降或电阻值均接近无穷大;指针表的x10k电阻档,测其1、2脚,有明显的正、反电阻差异,正向电阻约为几十kΩ,反向电阻无穷大;3、4脚正、反向电阻无穷大;两表测量法。
用指针式万用表的x10k电阻档(能提供15V 或9V、几十μA的电流输出),正向接通1、2脚(黑笔搭1脚),用另一表的电阻档用x1k测量3、4脚的电阻值,当1、2脚表笔接入时,3、4脚之间呈现20kΩ左右的电阻值,脱开1、2脚的表笔,3、4脚间电阻为无穷大。
可用一个直流电源串入电阻,将输入电流限制在10mA以内。
输入电路接通时,3、4脚电阻为通路状态,输入电路开路时,3、4脚电阻值无穷大。
3、4种测量方法比较准确,如用同型号光耦器件相比较,甚至可检测出失效器件(如输出侧电阻过大)。
上述测量是新器件装机前的必要过程。
对上线不便测量的情况下,必要时也可将器件从电路中拆下,离线测量,进一步判断器件的好坏。
在实际检修中,离线电阻测量不是很便利,上电检测则较为方便和准确。
要采取措施,将输入侧电路变动一下,根据输出侧产生的相应的变化(或无变化),测量判断该器件的好坏。
即打破故障电路中的“平衡状态”,使之出现“暂态失衡”,从而将故障原因暴露出来。
光耦器件的输入、输出侧在电路中串有限流电阻,在上电检测中,可用减小(并联)电阻和加大电阻的方法(将其开路)等方法,配合输出侧的电压检测,判断光耦器件的好坏。
部分电路中,甚至可用直接短接或开路输入侧、输出侧,来检测和观察电路的动态变化,利于判断故障区域和检修工作的开展。
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光耦器件的一侧可能与“强电”有直接联系,触及会有触电危险,建议维修过程中为机器提供隔离电源!下图为常见三极管光耦器件的应用电路图。
光电耦合器在线检测示意图上图中的(1)电路,为变频器控制端子电路的数字信号输入电路,当正转端子FWD与公共端子COM短接时,PC817的1、2脚之间的电压由0V变为1.2V,4脚电压由5V变为0V。
同理,当控制端子呈开路状态时,P C817的1、2脚之间电压为0V,而3、4脚之间电压为5V。
图(1)电路可以看出光耦器件的各脚电压值,故障或正常状态测量输入、输出脚电压即可得出判断。
上图(2)电路,测量1、2之间为0.7V(交流信号平均值),3、4脚之间为3V ,说明光电耦合器有了输入信号,但光耦器件本身是否正常?用金属镊子短接PC817的1、2脚,测量4脚的电压由原3V上升为5V (或有明显上升),说明光耦器件是好的。
若电压不变,说明光耦损坏。
五、第二类光耦器件的测量与在线检测:第二种类型的光电耦合器(6N137),输入端工作压降约为1.5V左右,但输入、输出最大电流仅为mA级,只起到对较高频率信号的传输作用,电路本身不具备电流驱动能力,可用于对MHz级信号进行有效的传输。
同第一类光耦器件一样,对输入电压/电流有极性要求。
当形成正向电流通路时,输出侧两引脚呈现通路状态,正向电流小于一定值或承受一定反向电压时,输出侧两引脚之间为开路状态。
此种类型光耦器件的构成电路,同第一类光耦器件构成的电路形式相类似,但电路传输的信号频率较高。
其测量与检查方法也基本上是相似的。
如果说第一类光耦为低速和普通光耦,那么第二类光耦合器,可称之为高速光耦,二者的区别,只是对信号响应速度的不同,在电路形式上则是相同的。
在线测量,1、可用短接或开路2、3输入脚,同时测量输出6、5脚的电压变化; 2、减小或加大输入脚外接电阻,测量输出脚电压有无相应变化;3、从+5V供电或其它供电串限流电阻引入到输入脚,检测输出脚电压有无相应变化。
来判断器件是否正常。
六、第三类光耦器件——线性光耦:线性光耦,是光电耦合器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器件了。
1、线性光耦的特点:(1)结构特点:其输入、输出侧电路,不再像第一类光耦器件一样,只是二极管/三极管的简单电路,而是内含放大器,并有各自独立的供电回路;没有信号输入极性要求,只将输入信号幅度进行线性放大。
(2)输入侧信号输入端,不再呈现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特性,或许我们完全可以将两个信号输入端看作是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子——输入阻抗非常高,不再吸取信号源电流;能用作微弱电压信号的输入和放大;能对差分信号有极高的放大能力,对共模信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3)输出侧电路,为差分信号输出模式,便于与后级放大器连接,将信号作进一步处理。
2、线性光耦器件A7840的引脚功能图:A7840(HCPL-7840)功能方框图A7840(HCPL-7840)的工作参数:输入侧、输出侧的供电典型值为5V,输入电阻480kΩ,最大输入电压3 20mV;差分信号输出方式。
内部输入电路有放大作用,且为高阻抗输入,能不失真传输mV级交、直流信号,输出信号作为后级运算放大器差分输入信号。
具有1000倍左右的电压放大倍数。
典型应用,常与后级运算放大器配合,对微弱(交、直)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
2、3脚为信号输入脚,1、4脚为输入侧供电端;6、7脚为差分信号输出脚,8、5脚为输出侧供电端。
在线检测方法:可将内部电路看作是一只“整体的运算放大器”,2、3脚为同相、反相输入端,7、6脚为信号输出端。
当短接2、3脚(使输入信号为零)时,6、7脚之间输出电压也为零。
当2、3脚有mV级电压输入时,6、7脚之间有“放大了的”比例电压输出。
3、由A7840构成的电流信号检测电路:英威腾G9/P9小功率变频器的输出电流采样电路部分小功率变频器机型,对输出电流的采样,省掉了电流互感器。
在U、V输出电路中直接串接了mΩ级的电流采样电阻,将输出电流信号由采样电阻转化为mV级电压信号,将此电阻上的电压信号经R1、R2引入到U3、U4(A7840)R的信号输入端,由U3、U4进行光电隔离和线性传输,再经U5(TL082)进行放大(阻抗变换)后,送后级电流检测与保护电路进一步处理,再送入CPU。
U4、U3输入侧的供电是由驱动电路供电(隔离电源)再经U1、U2(L7805稳压器)稳压成5V来提供的,此电源必须是与控制电路相隔离的。
U 4、U5的输出侧供电,则是由CPU主板供电的+5V电源提供的。
A7840将输入百mV级电压信号放大输出为V 级表征着输出电流大小的差分电压信号,再经后级U5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出正电压信号,送后后级电流信号处理电路。
分别被处理成一定幅度的模拟信号送入CPU,用作输出电流显示及输出控制;被处理成开关量信号,用于故障报警,停机保护等。
此两路电流检测信号输出,在线路板上标注有IU、IV字样,是为检测点。
4、由A7840构成的直流回路电压信号检测电路:阿尔法ALPHA2000 18.5kW变频器直流回路电压检测电路阿尔法ALPHA2000 18.5kW变频器直流回路电压检测电路,电压采样信号直接取自直流回路的P、N端的53 0V直流电压,经电阻降压、分压网络,将分压所得mV级电压信号,加到小信号处理光电耦合器A7840(U 14)的2、3输入脚上,经U14实施强、弱电隔离后,形成差分信号输入到LF353运算放大器的2、3脚,本级电路接成电压跟随器,输出信号由电位器中心头(线路板上厂家标注测试点VPN)输出至CPU主板与电源/驱动板的排线端子CNN1的8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