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其对血清D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0例临床评价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0例临床评价努尔比亚·阿合依提【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收治的2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7%( P <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9.50±3.89)分和(45.21±3.30)分,对照组分别为(12.29±4.39)分和(40.48±2.0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 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对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有良好调节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odium tanshinone A sulfonat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influcence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serum. Methods 22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1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odium tanshinone A sulfonate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 4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7. 27% of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and daily life abi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 9. 50 ± 3. 89 ) Points and ( 45. 21 ± 3.30 ) Points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were ( 12. 29 ± 4. 39 ) Points and ( 40. 48 ± 2. 01 ) Poi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 P < 0. 05 ) ,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of the two gron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 Conclusion Sodium tanshinone A sulfonat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good regulation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serum, and is worth of clinical Promotion.【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因子【作者】努尔比亚·阿合依提【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军区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R28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是各种因素作用导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与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50~60岁人群中较多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1]。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功能。
与此同时,硫酸镁能够对钙离子释放产生对抗作用,从而有效缓解血管痉挛,并改善代谢功能。
硝苯地平属于钙拮抗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舒缓子宫平滑肌,对心肌细胞进行有效修复,发挥较强的保护作用。
除此以外,也有既往报道认为,对妊高症应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能够发挥对心肌细胞膜钙通道的阻断作用,以控制心肌细胞膜兴奋性,促进偶联收缩,以起到可选择性保护心肌细胞的目的。
将两种药物联合,能够进一步扩张全身血管,改善体内微循环,从而发挥协同降压作用,临床效果理想。
本次研究中选择指标为脐动脉阻力指数、红细胞比容、血粘度,属于其创新之处,过去大部分研究多重视疗效、血压变化及安全性分析,而未对这些指标进行探索,联合用药方案下对血压的改善已经广泛证实,为此本文并未开展探讨。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比容越大,则血粘度越高,而器官的损伤程度与失液均会诱发红细胞比容的升高,妊高症患者全血量比孕前有明显升高,若病情发作,极易诱发器官与血管的损伤。
脐动脉指数属于胎儿受妊高症影响的直接反映指标,会受到血管痉挛等多种因素干扰。
研究中发现联合治疗后这些指标下降更显著,即改善更明显。
本研究未对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应不断丰富临床研究领域,选取更多典型病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指导。
综上所述,硫酸镁、硝苯地平联合疗法与硫酸镁单纯给药相比,联合疗法能够强化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指标进行改善,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周蓬.妊高症采用硫酸镁和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0):126-127+132.[2]李萍.探讨硫酸镁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及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2):156-157. [3]杨晓波.80例妊高症患者经硫酸镁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98-99.[4]张翠红.硝苯地平、硫酸镁联用治疗妊高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75-76.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不断攀升,由于此病能引发严重躯体功能障碍,受到医学界的极大关注[1]。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药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分为应用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的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25例。
于治疗半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结果两治疗组在经半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常发病突然,临床以突发肢体活动不利、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为主要表现,症状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遗留有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前本病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我院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加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治疗,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和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
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6-66岁,平均56.74岁;血栓性脑梗死6例,多发性脑梗死10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
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3-70岁,平均57.52岁;血栓性脑梗死7例,多发性脑梗死11例,腔隙性脑梗死7例。
两组在临床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奥扎格雷80mg入生理盐水250ml中日一次静点,胞磷胆碱注射液1.0入生理盐水250ml中日一次静点,辛伐他汀10mg日一次睡前口服治疗。
探讨早期运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探讨早期运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6-04-19T12:00:10.2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作者:马宏[导读] 靖江市新港城医院神经内科脑梗塞在临床上也被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脑组织中局部动脉出现血流灌注减少或者突然中断。
马宏靖江市新港城医院神经内科江苏靖江 2145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仅有7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实施治疗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经过治疗后,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分值相比于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早期运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显著提升临床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急性脑梗塞;疗效脑梗塞在临床上也被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脑组织中局部动脉出现血流灌注减少或者突然中断,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引起脑组织坏死和软化。
患者临床症主要为昏迷、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以及语言蹇塞等[1]。
在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的发病率约占到75%左右。
随着生活压力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脑梗塞在临床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2]。
如何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成为临床上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探讨早期运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头颅CT和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发病时间在72小时之内,且均为首次发病。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
方法采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治疗组),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血供,改善微循环,降低D二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关键词】脑梗死;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D二聚体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
溶栓治疗是该病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绝大多数患者到达医院时已错过了溶栓时间窗。
本试验应用中药制剂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发病时间已错过了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01月至2012年0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6 h到1周,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
排除合并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瓣膜病及心房颤动、动脉炎及周围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功能不全、近期手术或创伤者,同时排除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2~82岁,平均61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5岁,平均64岁。
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并均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00709,H 31022558,121037)80 mg加人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qd,连用14 d为一个疗程。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目的觀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先取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10 mg)50 mg静滴1次/d,疗程14 d。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
比较两组差异。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1),丹参酮组总有效率达83.2% 对照组为6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过试验发现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脑梗死;丹参酮IIA磺酸钠;疗效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9月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0~82岁,平均(60±2.3)岁。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9~80岁,平均(49±1.5)岁。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其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学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1.2方法治疗组采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10 mg)50 mg静滴1次/d,疗程14 d。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两组都采用控制血压,支持治疗。
1.4疗效判定标准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评价疗效。
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⑥死亡[1]。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有5 例 ,经过进一步治疗后均减轻或者消除。通过对治疗组和对 照组两组数据的统计分析得 出,治疗组总有效率8 7 . 5 %显著高于
对 照组 的5 0 . O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详见表 1 。
表 1两组治疗效果 ( 例)
临床意义 ,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经验 ,方便指导
加 入2 5 0 ml 生 理盐 水进 行输 液 治疗 ,1 次, d 。治疗组 和 对照 组 的疗
以说丹参酮 Ⅱ 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能够明显提高脑血栓 的治疗效果 ,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大大减少,值得临床上广泛推
广应 用 。
程 均 为2 周 ,且 治 疗前 后都 进行 了常规 身体 症状 检查 。 1 . 3 治疗 作 用 的判 定标 准 :主 要 根据 全 国第 四届 脑血 管 病 的 学 术 会议 所 通过 的脑卒 中患者 临床 神经 功 能恢 复程 度 进行 标 准性 的 判 断 。痊 愈 :主 要是 指 肌力 恢复 正 常 ,身体 症状 和 体征 全 部 消失 并 恢 复语 言 功能 ;显 效 :主要是 指 肌力 恢 复水 平达 到两 级 以 上,
8 7 . 5 %,对 照组 治疗 愈 后 的 总有 效率 为 5 0 . 0 %,两 组 相 比,差 异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O . 0 5 ),且 治疗 组 无 明显 不 良反 应 。结 论 :丹参 酮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

径约 1 c m, 血肿 腔以 0 . 9 氯化 钠溶液 冲洗 , 术 后 保 留 血 肿 腔 引 流管 行 持 续 闭式 引 流 。观 察 组 行 小 骨 窗 开 颅 引流 术 , 在 颅 内血 肿 最 厚 的位 置 钻 开 一 骨 孑 L , 将直 径扩大至 2 ~3 c m 的 小骨 窗, 血肿腔以 0 . 9 氯 化 钠 溶 液 冲洗 , 术 后保 留血 肿腔 引 流管 行 持 续 闭 式 引 流 。2组 均 在 术 后 保 留 引 流 管 2 ~3 d , 拔 管前 以颅 脑 C T进行复查。 1 . 3 观 察 指 标 以 Mr a k w a l d e r 神 经功 能评分 系统 ( MGS ) 对 2 组 临床 症 状 进 行 评 价 ] , 详细记录 2 组手术 时间、 术后 7 d颅 内血 肿 量 、 住 院 时 间 以 及 出 院 时 Mr a k w a l d e r神 经 功 能 评分 , 同 时 在 患 者 出 院 后 3个 月 时 进 行 随 访 , 统 计 术 后 并 发 症与C S DH 的复 发 情 况 。 1 _ 4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S P S S 1 5 . 0软 件 包 进 行 处 理 , 计 数 资料 比较 采 用 卡方 检 验 , 计 量 资 料 采 用 ± S表 示 , 组 间 比 较行 t 检验 , P<O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2 . I 手 术 效 果 评 价 观察 组 手术 时 间 与 住 院 时 间 较 对 照 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显著缩短 , 而术后 7 d颅 内血 肿 量 与 出 院 时 M G S神 经 功 能 评分 相 比无 显 著差 异 ( P >O . 0 5 ) 。见 表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D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
方法采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
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治疗组),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
分别为 92.5%和80.0%,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
血供,改善微循环,降低d二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关键词】脑梗死;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d二聚体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
溶栓治疗是该病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绝大多数患者到达医院时已错过了溶栓时间窗。
本试验应用中药制剂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发病时间已错过了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01月至2012年06月我院内
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6 h到1周,并经头
颅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
排除合并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瓣膜病及心房颤动、动脉炎及周围血管疾
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功能不全、近期手术或创伤者,同时排除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2~82岁,平均61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5岁,平均64岁。
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并均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00709,h 31022558,121037)80 mg加人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qd,连用14 d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针0.6 g加人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qd,连用14 d为一个疗程。
2组对合并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伴发感染等给予相应处理。
2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药,禁用降纤药、肝素等一些影响凝血纤溶系统的药物。
1.3 观察项目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
仪器为日本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疗效判定标准用药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
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
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
组内及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见表1)。
2.2 2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指标的变化(见表2)。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皮疹反应,加用氯雷他定口服消失,不影响治疗。
对照组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发病6 h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溶栓,但相当多的患者入院时已错过溶栓时间窗,故及时使用其他有效药物治疗,尽最大可能减少梗死面积是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本文中,加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脑梗死发生的基础是血液与受损血管壁间相互作用形成血栓,而血栓的形成又激活纤溶系统,血液循环中出现大量的纤溶酶,导致自发性血栓溶解和继发性纤溶亢进,产生分子大小、结构不同的降解产物。
d二聚体就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当d二聚体水平增高时,d二聚体微结晶容易析出,
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d二聚体还能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d二聚体与体内纤溶活性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干扰纤溶系统使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导致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前状态,促进血栓形成[5]。
故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不仅对于判断病情及预后,而且对于早期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发生不可逆性脑缺血病变有重要意义[6],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判断血栓性疾病(包括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7]。
2组患者在第7天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上升,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亢进,加速血栓形成,但治疗组d二聚体含量上升与对照组相比,上升幅度明显减少,表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减缓了血栓的形成。
本文中,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下降更明显(p<0.05),故推测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减轻后遗症的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382.
[2] 宫景峰,安莲华.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梗死l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09,5(30):431432.
[3] 胡霞敏,周密妹,胡先敏,等.丹参酮ⅱa预防性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影响.中国药理通报,2006,22(4):436437.
[4] 承韶晖,陈晓蓉,侯冠峰,吴蕾.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梗死及神经功能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19(5):287289.
[5] 李光平,巴晓红. 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结合abcd2评分预测tia患者早期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山东医药,2012,52(9):4647.
[6] 赵鸿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9):527528.
[7] 熊军,熊勋波.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检验医学,2011,26(3): 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