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布线前的规则设置
pcb布线规则及技巧

使用自动布线工具需 要合理设置参数,以 确保布线的质量和效 果。
自动布线工具可以自 动优化线路布局,减 少线路交叉和干扰。
考虑电磁兼容性
在布线过程中需要考虑电磁兼容 性,避免线路之间的干扰和冲突。
合理选择线宽和间距,以降低电 磁干扰的影响。
考虑使用屏蔽、接地等措施,提 高电磁兼容性。
04 PCB布线中的挑战及应对 策略
模拟电路板布线
总结词:模拟电路板布线需要特别关注信号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01
确保信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信号的 突变和噪声干扰。
03
02
详细描述:在模拟电路板布线中,应遵循以 下规则和技巧
04
考虑信号的带宽和频率,以选择合适的传 输线和端接方式。
优化布线长度和布局,以减小信号的延迟 和失真。
05
1 2
高速信号线应进行阻抗匹配
高速信号线的阻抗应与终端负载匹配,以减小信 号反射和失真。
敏感信号线应进行隔离
敏感信号线应与其他信号线隔离,以减小信号干 扰和噪声。
3
大电流信号线应进行散热设计
大电流信号线应考虑散热问题,以保证电路的正 常运行。
03 PCB布线技巧
优化布线顺序
01
02
03
先电源后信号
3. 解决策略:对于已存 在的电磁干扰问题,可 以尝试优化PCB布局、 改进屏蔽设计、增加滤 波器或调整接地方式等 技术手段进行改善。
05 PCB布线实例分析
高速数字电路板布线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高速数字电路板布线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则和技巧 ,以确保信号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考虑电磁兼容性
布线过程中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通过合理的布线设计减小电磁干扰和辐射,提 高电路板的电磁性能。
PCB板铺铜规则设置

PCB板铺铜规则设置在PCB设计中,铺铜规则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PCB板铺铜规则设置:1. 铜层厚度:在PCB设计中,一般使用的铜层厚度有1oz(约35um),2oz(约70um)和3oz(约105um)。
较高的铜层厚度能够提供更好的电流承载能力,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和板厚。
2.铺铜间距:铺铜之间的间距是保证电路板绝缘性能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铜层之间的最小间距应该满足安全距离要求,以避免短路和击穿等问题。
具体的间距要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和制造能力来决定。
3.铺铜间距规则:根据设计要求,可以在布线规则中设置最小和最大铺铜间距规则。
这样,在进行布线时,设计软件就会根据这些规则自动检查和调整布线的间距,确保满足安全距离要求。
4.功率线铺铜:在高功率电路设计中,为了提供足够的热释放能力,需要在功率线上增加铺铜面积。
一般来说,功率线需要设置足够宽度的铺铜,以降低线路电阻、提升散热效果,并减少线路噪声和干扰。
5.地线铺铜:在PCB设计中,地线的铺铜面积通常要比信号线大。
这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接地和屏蔽效果,并减少地回路的电阻和干扰。
地线铺铜规则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层次来决定。
6.信号线铺铜:对于高速信号线,为了降低信号引线阻抗和噪声,一般需要增加铺铜面积。
这可以通过增加信号线的宽度或者在信号线附近添加铺铜区域来实现。
7.铺铜连接性:在PCB设计中,为了确保铺铜层之间的连接性,可以在PCB布局和布线规则中设置与铺铜相关的连接规则。
这样,在铺铜之间会自动生成连线以实现电气连接和散热。
总结:铺铜规则设置对于PCB设计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来说非常重要。
合理的铺铜规则可以提高信号完整性,降低线路电阻和噪声,提升电路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PCB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制造能力来设置合适的铺铜规则。
AltiumDesignerPCB布局布线及规则设置

– 需要在PCB中切除部分,可使用菜单快捷键“D - S - C”(Define Board Cutout)
– 绘制完成后,可重新定义原点位置,“E - O - S”,一般可定义在板子左下角、 某个定位孔处或板子中央
• 可将所有Room拖动(会连带room中的元件)到PCB中 • 将room的大小拖放到比PCB稍稍大一些 • 可在图层显示选项中(“L”),将room设置为隐藏
2021/9/17
20
布局
• 布局
– 如果觉得丝印层字符过大,可以使用“Find Similar Objects”(在对象上单击右 键)工具和PCB检视器(PCB Inspector)批量修改
– 或将PCB中的更改导入到原理图中
• 在PCB编辑环境中,菜单“D - U”
– 同步过程中如有错误,应检查后再次同步,常见错误有:
• 封装错误 • 封装库未引用 • 封装中焊盘与元件引脚
不配对 • 元件标号重复 • 等等
2021/9/17
17
元件属性
• 双击元件可编辑元件属性
元件所在层,可以 修改,修改后AD 会自动翻转封装
– 两种方法:
• 使用菜单快捷键“D - S - R”(Redefine Board Shape),可绘制边框的外形(绘制过程中可按 “Space”更改出线方向,按“Shift+Space”更改线型)绘制至最后一边时可单击右键结束,AD会自 动完成最后一边
• 在Keepout层使用绘图工具绘制任意形状的封闭线条,选中它们,然后使用菜单快捷键“D - S - D” (Define From Selected Objects),AD会根据选中的线条形状定义PCB外形
PCB布线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PCB布线的基本规则与技巧
敬迎:翼彳1.一般规则
1.1PCB板上预划分数字、模拟、DAA信号布线区域。
1.2数字、模拟元器件及相应走线尽量分开并放置於各自的布线区域内。
1.3高速数字信号走线尽量短。
1.4敏感模拟信号走线尽量短。
1.5合理分配电源和地。
1.6DGND、AGND、实地分开。
1.7电源及临界信号走线使用宽线。
1.8数字电路放置於并行总线/串行DTE接口附近,DAA电路放置於电话线接口附近。
2.元器件放置
2.1在系统电路原理图中:
a)划分数字、模拟、DAA电路及其相关电路;
b)在各个电路中划分数字、模拟、混合数字/模拟元器件;
c)注意各IC芯片电源和信号引脚的定位。
2.2初步划分数字、模拟、DAA电路在PCB板上的布线区域(一般比例2/1/1),数字、模拟元器件及其相应走线尽量远离并限定在各自的布线区域内。
Note:当DAA电路占较大比重时,会有较多控制/状态信号走线穿越其布线区域,可根据当地规则限定做调整,如元器件间距、高压抑制、电流限制等。
2.3初步划分完毕彳爰,从Connector和Jack开始放置元器件:
a)Connector和Jack周围留出插件的位置;
b)元器件周围留出电源和地走线的空间;
c)Socket周围留出相应插件的位置。
2.4首先放置混合型元器件(如Modem器件、A/D、D/A转换芯片等):
a)确定元器件放置方向,尽量使数字信号及模拟信号引脚朝向各自布线区域;。
pcb布局布线技巧及原则(全面)

pcb布局布线技巧及原则[ 2020-11-16 0:19:00 | By: lanzeex ]PCB 布局、布线基本原则一、元件布局基本规则1.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2.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3.5mm(对于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3.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4.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5.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6.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
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7.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8.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
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
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9. 其它元器件的布置:所有IC 元件单边对齐,有极性元件极性标示明确,同一印制板上极性标示不得多于两个方向,出现两个方向时,两个方向互相垂直;10、板面布线应疏密得当,当疏密差别太大时应以网状铜箔填充,网格大于8 mil(或0.2mm);11、贴片焊盘上不能有通孔,以免焊膏流失造成元件虚焊。
重要信号线不准从插座脚间穿过;12、贴片单边对齐,字符方向一致,封装方向一致;13、有极性的器件在以同一板上的极性标示方向尽量保持一致。
二、元件布线规则1、画定布线区域距PCB 板边≤1mm 的区域内,以及安装孔周围1mm 内,禁止布线;2、电源线尽可能的宽,不应低于18mil;信号线宽不应低于12mil;cpu 入出线不应低于10mil(或8mil);线间距不低于10mil;3、正常过孔不低于30mil;4、双列直插:焊盘60mil,孔径40mil;1/4W 电阻: 51*55mil(0805 表贴);直插时焊盘62mil,孔径42mil;无极电容: 51*55mil(0805 表贴);直插时焊盘50mil,孔径28mil;5、注意电源线与地线应尽可能呈放射状,以及信号线不能出现回环走线。
PCB板布局原则布线技巧

PCB板布局原则布线技巧一、布局原则:1.功能分区:将电路按照其功能划分为若干区域,不同功能的电路相互隔离,减少相互干扰。
2.信号流向:在布局过程中应保持信号流向规则和简洁,避免交叉干扰。
3.重要元件位置:将较重要的元件、信号线和电源线放置在核心区域,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4.散热考虑:将产热较大的元件、散热器等布局在较为开阔的地方,利于散热,避免过热导致不正常工作。
5.地线布局:地线的布局和连通应该注意短、宽、粗、低阻、尽可能铺满PCB板的底层,减少环路面积,避免回流信号干扰。
二、布线技巧:1.差分信号布线:对于高速传输的差分信号(如USB、HDMI等),应采用相对的布线方式,尽量保持两条信号线的长度、路径和靠近程度等因素相等。
2.信号线长度控制:对于高速信号线,要控制传输时间差,避免信号的串扰,可以采用长度相等的原则,对多个信号线进行匹配。
3.距离和屏蔽:信号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串扰。
对于敏感信号线,可以采用屏蔽,如使用屏蔽线或者地层或电源面直接作为屏蔽。
4.平面分布布线:将电路面分布在PCB板的一面,减少控制层(可减少电磁干扰),易于维护。
对于比较大的PCB板,可以将电路分布在多层结构中,减小板子尺寸。
5.电源线和地线:电源线和地线尽量粗而宽,以降低线路阻抗和电压降。
同时,尽量减少电源线和地线与其它信号线的交叉和共面长度,减小可能的电磁干扰。
6.设备端口布局:对于外部设备接口,宜以一边和一角为原则,将各种本机接口尽量分布在同一区域,以保持可维护性和布局的简洁性。
7.组件布局:对于IC和器件的布局,可以按照电路的工作顺序、重要程度和电路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优先放置重要元件,如主控芯片、存储器等。
三、布局规则:1.尽量缩短信号线的长度,减少信号传输的延迟和串扰。
2.尽量减小信号线的面积,减少对周围信号的干扰。
3.尽量采用四方对称布线,减少线路不平衡引起的干扰。
4.尽量降低线路阻抗,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pcb布线规则及技巧

当发现电源线(如左图DOVDD)引脚 在内部时,0.2粗细的电源线会超出安 全距离,此时可以打过孔布线或者将电 源线一分为二走向芯片引脚,左图一分 为二影响DVDD走线,否则不应在芯片 内部打过孔
(一分为二)
当电源线或地线引脚成排时,可采用图示方法布线
当电源线走线与其他走线相交,若走外围绕圈 将导致空间不足以包地时,可打过孔布线
5. 电源线尽可能走0.2MM,如若空间允许,可调整为0.25MM;电源线与 地线之间有空间可将地线空间补大。
6. 一般情况下,电源线应先经过电容在进入芯片的引脚;模拟电源AVDD
和I2C数据线尽量不在一起,即AVDD不可从SCL、SDA中间通过。 7. 电源AVDD、DVDD、DOVDD应尽量分开,DVDD和DOVDD允许相邻,但其间 最好能隔地;电源线均应尽量少打过孔,尽量走总分结构,少有一路到 底。
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应尽量远离,电源尽量放在板子外围
该图布线存在一个警告,在一个layout图中,电源 线与地线在有空间时都应尽量保证在0.2mm 地线布线中空间不足可采用0.1mm
该图布线存在一个警告,电源引脚成排时,除了可以采用U型布线外,还可以以两个引脚为一组引出一条线, 如右方图片所示
EMI是英文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的缩写,是 电磁干扰的意思。电源是发生EMI的重要来源。电源 电路中EMI电路的作用是滤除由电网进来的各种干扰信号,防止电源开关电路形成的高频扰窜电网,或对设备 和应用环境造成干扰。在其它电路或设备中,也往往要用到EMI电路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和抑制EMI的发生, 以防止和抑制干扰,如通讯电缆的终端电阻,电脑的机箱,变压器的屏蔽罩,用顺磁材料或抗磁材料来疏导或 阻止电磁场的穿行等等。EMI是产品投放市场前电工认证的一个必检内容。 我们平时经常见到一些产品由于 EMI不过关的报告或投诉。我们常见的开关电源入口处,有一个两个绕组的电感,这个电感是共模抑制电感, 也起到减少EMI的作用。另外,一些数据线的两头,会鼓出来一个大包包(例如电脑彩显的数据线上,一些数 码相机的数据线上),其实里面就是一个减少EMI的磁环。
PCB设计布局及布线规则

PCB设计布局规则1. 根据结构图设置板框尺寸,按结构要素布置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给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
按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2. 根据结构图和生产加工时所须的夹持边设置印制板的禁止布线区、禁止布局区域。
根据某些元件的特殊要求,设置禁止布线区。
3. 综合考虑PCB性能和加工的效率选择加工流程。
加工工艺的优选顺序为:元件面单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元件面插装焊接面贴装一次波峰成型)--双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焊接面贴装。
4.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A. 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B. 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C.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D. 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E. 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F. 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一般IC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50--100 mil,小型表面安装器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置应不少于25mil。
G. 如有特殊布局要求,应双方沟通后确定。
5. 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
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和检验。
6. 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的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热量大的元器件。
7. 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8. 需用波峰焊工艺生产的单板,其紧固件安装孔和定位孔都应为非金属化孔。
当安装孔需要接地时, 应采用分布接地小孔的方式与地平面连接。
9. 焊接面的贴装元件采用波峰焊接生产工艺时,阻、容件轴向要与波峰焊传送方向垂直,阻排及SOP(PIN间距大于等于1.27mm)元器件轴向与传送方向平行;PIN间距小于1.27mm(50mil)的IC、SOJ、PLCC、QFP等有源元件避免用波峰焊焊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布线前的规则设置
PCB布线前的规则设置(1)安全间距设置
设置安全间距对应Routing中的Clearance Constraint项,它规定了板上不同网络的走线、焊盘、过孔之间必须保持的距离。
一般PCB的安全距离可设为0.254mm,较空的板子可设为0.3mm,较密的贴片板子可设为0.2~0.22mm。
PROTEL 995E中的设置如图1所示。
(2)走线层面和方向设置
走线层面和方向对应RouTIng中的RouTIng Layers项,此处可设置使用的走线层和每层的主要走线方向。
请注意贴片的单面板只用顶层,直插型的单面板只用底层,但是多层板的电源层不是在这里设置的。
PROTEL 99SE中的设置如图2所示。
(3)过孔形状的设置
过孔形状对应RouTIng中的RouTIng Via Style项,它规定了手工和自动布线时自动产生的过孔内外径的最小值、最大值和首选值,其中首选值最重要。
PROTEL 995E中的设置如图3所示。
(4)走线线宽的设置
走线线宽对应Routing中的Width Constraint项,它规定了手工和自动布线时走线的宽度,整个板范围的首选项一股取0.2~0.6mm。
另添加一些网络或网络组Net Class的线宽设置,如地线电源线、交流电源输入线、功率输出线、电源组等可以事先在Design-NetlistManager 中定义好。
地线一般可选1mm宽度,各种电源线一般可选0.5~1mm。
PROTEL 995E中的设置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