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胥江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练习(提高培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具有的内能就是物体具有的热量
B.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减小时,温度可能不变
D.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一定越大
B.一个物体的内能越大,它的温度就一定越高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
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
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
4.下列增加铁丝内能的四个做法中,与另外三个方法不同的是()
A.摩擦铁丝B.来回弯折铁丝
C.反复敲打铁丝D.把铁丝放在火上烤
5.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比热容/J·(kg·℃)-1物质比热容/J·(kg·℃)-1
铁0.46×103砂石0.92×103
水 4.2×103冰 2.1×103
A.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B.由于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C.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D.质量相等的砂石和铁,降低相同温度,砂石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
6.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更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海波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甲球的比热容是乙球的2倍,若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的2倍后,迅速接触,则()
A.热量将从甲球传给乙球
B.热量将从乙球传给甲球
C.两球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热传递的方向
8.如图甲、乙所示,相同容器中装了相同的纯净水,用不同电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B.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中水的末温比乙杯的高
C.升高相同温度,甲杯中水吸热比乙杯的少
D.相同时间内,甲杯中加热器放热比乙杯中的多
9.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来了,湘江边油菜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B.七月份湖南省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D.冬季,寒潮来临,长沙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1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
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
B .两次实验时都是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的
C .此实验用的温度计可以用体温计替代
D .两次实验中,水沸腾后,熄灭酒精灯,水并没有立刻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11.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 m m =甲乙丙>,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t t t ∆<∆=∆甲乙丙,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的比热容最小
B .甲、乙的比热容相等
C .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
D .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丙放出的热量最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 .室内扫地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就是分子运动
C .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断,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
D .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传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主要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B .沿海地区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
C .夜间遇寒潮时,应将秧田里的水放掉,以防水结冰秧苗受冻
D .夏天给房向地面洒水降温,与在城市中建人工湖减小热岛效应原理一致
1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的冰块,一定没有内能
B .热气腾腾的汤所含有的热量较多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钻木”能“取火”,说明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16.将滚烫的鸡蛋温度降低,你的做法是______,你采用的方法使鸡蛋内能改变的方式是______。

17.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较大的性质;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若水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提升物体,可将质量为______kg的物体提升到100m高处(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18.把糖放在水中,水变甜,这是______现象。

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有少量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

19.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这是_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说明______。

20.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规格的加热器对它们进行加热(不考虑热量的损失),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的比热容______乙的比热容;68min内甲吸收的热量______乙吸收的热量。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解答题
21.冬天小明早晨吃早饭时,妈妈要用60℃热水加热250g 袋装牛奶,要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0℃最终升高到50℃,不计热量损失,已知水的比热容为34.210J/(kg ⨯⋅℃),牛奶的比热容为32.110J/(kg ⨯⋅℃)求:
(1)牛奶需要吸收多少J 热量?
(2)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多少kg ?
22.已知煤油的比热容是3o
2.110J/(kg C)c =⨯⋅煤油,当煤油吸收了4.2×
105 J 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了 20℃ 。

(1)煤油的质量为多少?
(2)若这些热量被10 kg 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取 3o 0.410J/(kg C)c =⨯⋅铜] 23.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2g 。

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
24.如图是我国新型气垫登陆船,该船满载后的总质量为150t 。

(g 取10N/kg )
(1)该船满载后受到的总重力为多少?
(2)该气垫船入水后,启动柴油发动机,通过向下喷气将船身匀速抬高1.72m ,那么抬高一次需要克服气垫船重力做功多少焦?若整个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则抬高一次需要消耗柴油多少千克?(柴油的热值q 柴油=4.3×107J/kg )
(3)气垫船以30m/s 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受到的阻力始终为7×104
N ,那么推力的功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D
5.C
6.D
7.D
8.D
9.A
10.A
11.A
12.C
13.B
14.D
二、填空题
15.做功热传递增加
16.将鸡蛋放入冷水中热传递【分析】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17.比热容840
18.扩散做功
19.扩散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减小分子间存间隙20.小于等于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A.内能和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能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做功与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晶体的凝固过程中,虽然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特别注意: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
2.A
解析:A
A.同一个物体质量不变,故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一定越大,故此项正确;B.一个物体的内能越大,它的温度不一定越高,有可能它的状态正在发生变化,比如正在熔化,故此项错误;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此项错误;
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有可能它的状态正在发生变化,比如正在熔化,故此项错误。

故选A。

3.D
解析:D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
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解析:D
摩擦铁丝、来回弯折铁丝、反复敲打铁丝采用做功的方式使内能增加;把铁丝放在火上烤
采用热传递的方式使内能增加,与其他三个方法不同,故选D。

5.C
解析:C
A.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在降低相同温度时能放出更多的热量,所以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虽然水的比热容大,但冰在熔化时会吸收热量变为水继续冷却食品,冷却效果更好,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由于砂石的比热容大于铁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砂石和铁,降低相同温度,砂石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D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剧烈,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缘故;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海波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是部分海波会熔化成液态,海波的状态发生变化,所以内能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解析:D
热传递的方向是由温度高的物体将热量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甲乙两球质量相等,甲的比热容是乙的2倍,乙吸收的热量是甲球的2倍,据Q吸=cm∆t知,乙球温度变化是甲球的4倍,但两球的初温不知,则末温的关系无法判断,所以无法判断热传递的方向,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解析:D
A.加热时间能够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则吸收的热量相同,但不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热量不同,故A错误;
可知,温度变化量相B.甲、乙装了相同的纯净水,装了相同的纯净水,根据Q cmΔt
同,由图可知初温相同,则末温也相同,故B 错误;
C .甲、乙装了相同的纯净水,升高相同温度,根据Q cm Δt =可知,甲、乙两杯水吸收热量相同,故C 错误;
D .甲、乙装了相同的纯净水,加热器不同,由图丙可知,相同时间内,甲杯中水的温度变化量比乙杯大,根据Q cm Δt =可知,甲杯中水吸热比乙杯的多,忽略散热损失,即甲杯中加热器放热比乙杯中的多,故D 正确。

故选D 。

9.A
解析:A
A .能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进入鼻子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 符合题意; BCD .河水夹带泥沙、空气中弥漫的沙尘、飞舞的雪花都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故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A
解析:A
A .根据Q cm t =∆吸,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同,升温少的质量大,所以第一次用的水的质量大于第二次的,故A 正确;
B .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都为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B 错误;
C .由于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而本实验水沸腾时温度为98℃,所以此实验用的温度计不可以用体温计替代,故C 错误;
D .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故D 错误。

故选A 。

11.A
解析:A
AD .由图知可知
22Q Q Q ==甲乙丙 由Q c m t
=∆吸可知,甲与乙相比吸收热量、质量相同,因 t t ∆<∆甲乙
则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乙与丙相比,乙吸收的热量为丙的一半,因
m m >乙丙,t t ∆=∆乙丙
则丙的比热容比乙的比热容大,即乙的比热容最小,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乙放出的热量最小,故A 正确,D 错误;
BC .甲、乙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相同,但温度变化量不同,故比热容不相等,由于初温未知,则末温无法计算,故BC 错误。

故选A 。

12.C
解析:C
A.气体分子之间由于距离比较远,故没有作用力,故A选项错误;
B.室内扫地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不是分子,分子太小,是不可见的,故B选项错误;
C.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断,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是正确的,故C选项正确;
D.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传播,病毒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C。

13.B
解析:B
A.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主要利用了水凝固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故A错误;
B.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沿海地区盛夏的夜晚,海水温度降低得慢,陆地温度低于海水温度,使得海面上方热空气上升,陆地上冷空气补充过去,所以,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故B正确;
C.夜间遇寒潮时,应向秧田里注水,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降低较小,使秧田温度不至于太低,故C错误;
D.夏天给房向地面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在城市中建人工湖减小热岛效应,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特点使城市温差变小,两者的原理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B。

14.D
解析:D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能说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含有,热气腾腾的汤可以说温度较高,故B错误;
C.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C错误;
D.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5.做功热传递增加
解析:做功热传递增加
[1][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钻木”能“取火”,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

16.将鸡蛋放入冷水中热传递【分析】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
解析:将鸡蛋放入冷水中热传递
【分析】
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
[1]将滚烫的鸡蛋温度降低,可让鸡蛋对外放热,把鸡蛋放在冷水中,让冷水吸收鸡蛋的热量,鸡蛋温度降低。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将鸡蛋放入冷水中属于采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7.比热容840
解析:比热容 840
[1]汽车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2]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 Δt =4.2×103J/(kg·℃)×
10kg×20℃=8.4×105J 对物体的做的功
W =Q 吸=8.4×105J
由功的公式
W =Gh =mgh
物体的质量
58.410J 10N/kg 100m
W m gh ⨯==⨯=840kg 18.扩散做功
解析:扩散 做功
[1]糖放入水中,水变甜,这是糖分子进入水中,水分子进入糖中,是扩散现象。

[2]如图所示,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即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让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于是粘有乙醚的棉花便会燃烧,所以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

19.扩散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减小分子间存间隙
解析:扩散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减小 分子间存间隙
[1][2]糖加入水中,水变甜,是水分子和糖分子想到进入对方,所以这是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3][4]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20.小于等于
解析:小于 等于
(1)[1]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

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也相同。

由图可知,加热6min 时,质量相等的甲和乙,吸收相等热量的情况下,甲的温度变化比乙的温度变化明显,由Q c m t
=
∆可知,甲的比热容比乙的比热容小。

(2)[2]6
8min 内,电加热器加热的时间相等,放出的热量相等,故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也相等。

三、解答题
21.
(1)2.1×104;(2)0.5
(1)牛奶吸收的热量
341101 2.110J/(kg 0.25kg ((5010 2.10)1J Q c m t t =-=⨯⋅⨯⨯-=⨯吸℃)℃℃)
牛奶需要吸收2.1×
104J 热量。

(2) 60℃的热水放热为
42.110J Q Q ==⨯吸放
即02()c m t t Q -=水水放,则
()4302 2.1100.5kg 4.210()J/kg )
60-50(Q J m c t t ⨯===-⨯⋅⨯放
水水℃℃℃ 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0.5kg 。

答:(1)牛奶需要吸收2.1×
104J 的热量。

(2)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0.5kg 。

22.
(1)10 kg (2)105 ℃
【分析】
(1)利用热量公式Q cm Δt =的变形公式Q m c t =
∆求煤油的质量; (2)利用Q cm Δt =的变形公式Q t cm
∆=计算铜块升高的温度。

(1)煤油吸收的热量:54.210J Q =⨯吸,煤油的比热容3o 2.110J/(kg C)c =⨯⋅煤油,煤油升
高温度o
=20C t ∆煤油
由Q cm t =∆吸得煤油的质量 53o o 4.210J =10kg 2.110J/(kg C)20C
Q m c t ⨯==∆⨯⋅⨯吸煤油煤油煤油 (2)铜块质量m 铜=10kg ,比热容3o 0.410J/(kg C)c =⨯⋅铜,铜块吸收热量54.210J Q =⨯吸
由Q cm t =∆吸得铜块升高的温度
5o 3o 4.210J 105C 0.410J/(kg C)10kg
Q t c m ⨯∆===⨯⋅⨯吸铜铜铜 答:(1)煤油的质量为10kg ;
(2)若这些热量被10 kg 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105℃。

23.
见解析所示
【解析】
已知:t

=800℃ m=2g=0.002Kg t=20℃∆t=800℃−20℃=780℃
c铁=0.46×103J/(Kg∙℃)
求:Q

解:根据Q
放=C

m∆t=0.46×103J/(Kg∙℃)×0.002Kg×780℃=717.6J。

答:要放出717.6J热量。

【点睛】
根据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cm∆t,求解。

24.
(1)1.5×106N;(2)0.06千克;(3)2.1×106W。

【解析】
(1)该船满载后受到的总重力:
G=mg=150×103kg×10N/kg=1.5×106N;
(2)抬高一次需要克服气垫船重力做功:
W=Gh=1.5×106N×1.72m=2.58×106J,
整个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W=Q=2.58×106J,
由Q=mq可得,抬高一次需要消耗柴油:
m=Q
q
=
6
7
2.5810
4.310/
J
J kg


=0.06kg,
(3)已知,受到的阻力,F=7×104N,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v=30m/s,推力的功率:
P=W
t

Fs
t
=Fv=7×104N×30m/s=2.1×106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