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总复习 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一. 教学内容及要素1.数的认识和应用–数的名字–数的大小比较–奇偶性–数的加减法2.代数的认识和应用–变量的引入–代数式的加减法–变量代数式的值的求解3.相关概念–相等关系–数量的增减与多少二.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利用数轴、左右比较法、折线图等形象化的工具,识别和辨别数的大小。

2.了解数字的奇偶性,能识别整数的奇偶性。

3.掌握小于100以内各加数的运算方法。

4.能建立简单的代数式,进行加减运算,并能根据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值5.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代数式求解。

6.能理解“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概念。

三. 教学重点难点1.数字的大小比较、奇偶性的理解和辨别方法。

2.代数式的基本建立、代数式加减的方法和未知量的求解。

3.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代数式求解。

四. 教学方法和过程1.设计环节: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复习加减法,引出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的加减法规则,再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代数式中未知数的概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示文中的关键点,便于学生有全面的理解。

2.演示环节:老师通过板书和PPT建立代数式模型,让学生理解每个代数符号的含义。

举例讲解代数式中未知量的求解方法,解决学生对未知量的认识问题。

3.练习环节:教师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基本加减法规则和未知量的求解方法,提高学生发现未知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业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并做针对性的辅导。

4.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兴趣。

五. 教学关联1.数学基础的打牢:加减法和进位算法的掌握2.综合运用:从已知量求解未知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应用3.拓展知识:数的大小比较和应用的扩展,数的运算规律,多项式式的应用,方程的认识和应用。

六. 教学评价1.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和方法进行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次总复习旨在让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运算技能和解题能力,同时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下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本次总复习包括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综合运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2.计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练习;3.基本量的认识:包括长度、质量、时间、温度、面积、体积等基本单位的认识;4.图形的认识: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角、平行线、垂直线等基本概念的认识;5.分数的认识:包括分子、分母、整数部分、分数小数的转换等基本概念;6.小数的认识:包括小数的表示形式、读法和计算等基本概念;7.量的换算:包括长度、质量、容积、时间四项量的互相换算;8.问题解决:包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口头、口笔相结合的策略等。

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参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授课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组合授课法: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通过组合和分类的形式,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点;3.实践授课法:练习解题并与学生合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运算的能力。

学生活动:1.个性化自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或小组)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自学;2.问题解决: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网络资源利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教材等渠道补充相关知识。

教材及参考书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学安排第一周:主要复习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的知识,包括数的认识、计算、表格与图表和问题解决等内容。

第二周:主要复习第四单元至第六单元的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比例、分数的认识和小数的认识等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

这些单元涵盖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角的分类、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等重要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各个单元的知识点;2.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巩固学生对各个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特别是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角的分类、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题和答案、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你5个苹果,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第一单元复习: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一些例题来巩固他们的知识。

例如,我可以出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如“23 + 15 7”等,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3. 第二单元复习:我将复习角的分类,通过一些实际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并指出其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4. 第三单元复习:我将复习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

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计算“5米是多少厘米?”或“2千克是多少克?”等。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利用黑板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知识点和例题展示给学生。

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将包括一些复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的题目。

例如,我可以出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还可以出一道实际问题解决的题目,如“妈妈买了2公斤的苹果,你帮妈妈算一下一共需要多少钱?”等。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精品教案 总复习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精品教案 总复习

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9,101~102页。

【教学目标】1.整理与复习本书学过的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全面复习整理。

【教学难点】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就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板书:数与代数)二、回顾交流1.梳理学过的各种数。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数?你能尝试整理一下吗?(2)学生独立回忆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3)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2.复习“认识更大的数”的内容。

(板书:认识更大的数)(1)在这一部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3)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认识更大的数{ 数位顺序表(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数的读写(读数、写数)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1)(大小不变,计数单位改变)数的改写(2)(四舍五入求近似数)(4)即时练习。

①完成教材第101页第1题。

②完成教材第102页第3题。

3.复习“生活中的负数”的内容。

(板书:生活中的负数)(1)在这一部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学过程教师批注(2)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3)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4.复习“乘法”的内容。

(板书:乘法)(1)在这一部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

(3)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了解数的概念、认识和认读数码,学会数的顺序以及数的大小、相等、多于与少于等数的比较。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及数的读法;2.数的比大小及多少、少于、等于的关系;3.数的排列及奇偶性的认识。

2.2 教学方法适当运用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归纳与演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3.1 前期准备1.教师观察学生的数学素养并制定教学计划;2.教师准备教学用具、课件,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复习。

3.2 讲授3.2.1 温故知新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赛课、派对等方式,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复习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

以“数字大比拼”、“数之谜”等有趣的小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新知讲解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介绍数的概念、认识和认读数码,让学生认识数的大小、相等、多于和少于的比较,理解数的顺序,巩固数的基本排列规律。

3.2.3 练习巩固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课件、练习题等方式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认识和认读数码,以及数的顺序、大小、相等、多于和少于的比较。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巩固练习,对照解析,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

3.3 课堂小结老师将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归纳,并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及解答疑惑。

3.4 课后作业布置题目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熟悉所学知识并掌握数的顺序和相等、多于、少于等数的比较。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4.1 教学重点1.数的认识及数的读法;2.数的比大小及多少、少于、等于的关系;3.数的排列及奇偶性的认识。

4.2 教学难点1.数的排列及奇偶性的认识;2.数的大小、相等、多于和少于的比较。

五、教学评价针对本次教学,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评价:1.水平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课堂回顾,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习成长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老师深入了解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本章主要是对前三册知识的回顾与总结,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都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整数、分数、几何、统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但程度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对于复习已有的知识体系是积极的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整数、分数、几何、统计等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回顾前三册的学习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计算图片中物体的数量,从而引出整数、分数、几何等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整数、分数、几何、统计等知识点的复习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包括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解决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整个学期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复习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帮助。

5.拓展(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北师四上总复习》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北师四上总复习》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本册知识点,整理本册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巩固强化本册知识,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同学们,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顾一下本册我们学了些什么?师: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属于我们数学中三个大类的知识点。

(出示课件)师: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乘法,运算律,除法,生活中的负数;图形与几何包括,线与角,方向与位置;统计与概率包括,可能性。

(出示课件)师:在数与代数每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掌握哪些知识点呢?生1:认识更的大数单元,我们掌握了大数的读写、比较、改写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生2:乘法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及有趣的数学计算。

生3:运算律,我们认识了加、乘法交换律,加、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生4:除法中我们了解了,三位数除以两位的计算方法,商不变的规律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生5:生活中的负数,使我认识到正负数的读写和正负数的意义。

师:大家总结的很棒。

下面我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本部分的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师: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又要掌握些什么?我也为大家大致做了一个思维导图,请看(出示课件)师:最后,还剩统计与概率我们需要认识什么是不确定性现象,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接下来我就先看考考大家。

(出示课件)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到位,现在清楚我们本册书的这些知识了吧,在练习中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对应问题。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知识点,学生能明确本册所学到的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

二、基础练习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数,平时你注意了吗?下面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1)读一读普查结果中的各项人口数据。

(2)552300里有( )个十万,( )个万,( )个千和( )个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一、复习指导思想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查漏补缺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内容:1、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三单元、乘法第四单元、运算律第六单元、除法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2、图形与几何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3、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可能性4、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好玩(合理安排)三、复习目标: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3.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四、复习重难点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

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

3、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五、复习措施:1、按总复习单元的顺序进行知识方块分类的疏理性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

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

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

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

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

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

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选择性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

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通过以上多种复习手段,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084 3005 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45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 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435 0871 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生: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

七千万零五百(7000 0500)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

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

如:五百二十一万(521 0000)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

(7000 0050)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如:六百万八千(600 8000)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

四、比较大小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生:第一步分级。

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看题目:20 8090>20 0809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

如:1900<2万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

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

如:3458<123456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1.整亿整万的数。

如:470 0000=470万 127 0000 0000=127亿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

2.求近似数如:1292 4800≈1292万 2 7200 0000≈3亿 35 0720 0000≈35亿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

六、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第二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第一关:明辨概念。

(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⑵4321>4320万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⑴13500000元=()。

A、135元B、1350元C、1350万D、1350万元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个零。

A、1B、2C、3D、4⑶一个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B、十万C、千万D、亿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A、207375B、2070375C、2073750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A、19998B、20003C、21000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810000千克=81万千克三、求近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3000000)+(800000)+(9)=3800009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