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尚志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尚志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头( chàn) 镐头(gǎo)疮疤(chuāng)
B、狠琐(wěi) 憎恶(zèng) 忏悔(chàn)
C、竹篾(miè) 奠基(diàn) 晌午(shǎng)
D、殷红(yīn) 浊流(zhuó) 拖沓(tà)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投苦海悲天悯人蜂围蝶阵
B、马革裹尸任人宰割血气方钢
C、仙露琼浆祸不单行致死不懈
D、忍俊不禁如释重负耀武洋威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4.(3分)下列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飞——华容道义释曹操(《三国演义》)
B、武松一血溅鸳鸯楼(《水浒传》)
C、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西游记》)
D、阿廖沙——寄居外祖父家(《童年》)
5.(3分)下列情形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为倡导节约新风,食堂贴出标语:“一饭一蔬,来之不易;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
B、赵明不小心弄坏了李强的新书,李强对他说:“你好像只老鼠,啃书真给力!”
C、在十字路口,交通协警员一把拉住那个要闯红灯的人:“你看着点红绿灯啊!”
D、黄老板的女儿在绘画比赛中获了奖,他逢人便说:“令爱真不赖,很有绘画天赋啊!”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⑧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⑨④①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4)荡胸生曾云,。
(《望岳》)
(5)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6)《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8~10题(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馨:鸿: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2分)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二)阅读《春色正中分》,回答11~14题。
(11分)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
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
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致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
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
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
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东汉崔寰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
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
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
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
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
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
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
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
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
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
《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
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
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日“春汤”。
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
沥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
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日“帖雀子嘴”。
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
谷,以保年景丰收。
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
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
”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
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
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故风筝”。
⑦“促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1.(3分)本文第②一④段介绍了关于春分的哪些知识?
12.(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
”( )
(2)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
( )
13.(3分)在民间,春分时节都有哪些游戏?
14.(3分)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春天的语句,请你写出—句(本文中出现的除外),并注明作者及题目。
(三)阅读《温暖心窝的话语》,回答15~19题。
(15分)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
就湿润
..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卿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以至于后来走上写作这条路,
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
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
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湿润
..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罩,在我的生命单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未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湿润
..了。
15.(4分)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16.(3分)文中第④⑦⑩段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湿润’’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17.(3分)第⑧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18.(3分)第⑨段中林老师说“那句话是我写的”,林老师说的那句话是什么?她为什么要写那句话?
19.(2分)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四)阅读《开在心灵的荞麦花》,回答20-23题。
(11分)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
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
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养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
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夭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养麦,不是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铬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
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
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
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
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
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
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
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
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
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儿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饴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⑩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养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
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
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⑩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
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⑩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⑩那一片带着清香的养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6年第11期)
20.(3分)文章开头第①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1.(2分)第⑧段中“我心里也长了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2.(3分)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23.(3分)文章题目“开在心灵的养麦花”有哪些含义?
三、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
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半命题作文
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
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睿智地成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变得阳光和高尚;自信是一粒种子,使人充满希望……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请以“一粒____的种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6题各3分)1C 2A 3D 4A 5A 6B
7(7分。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1)---(5)略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8-10题(8分)
8、略 9、略
10、(2分)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交往对象三个方面。
(答对三点给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二)阅读《春色正中分》,回答11-14题。
(11分)
11、(3分)候应现象、农事活动、祭祀活动
12、(2分)(1)引用(2)举例子
13、(3分)春分竖蛋、踏青、放纸鸢。
14、(3分)评分标准:诗句、作者、题目各占1分,诗句、作者、题目中,写错字不得分。
(三)阅读《温暖心窝的话语》,回答15-19题。
(15分)
15、(4分)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
16、(3分)三次“湿润”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湿润”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湿润”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第三次“湿润”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17、(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
18、(3分)林老师的话: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
林老师怕“我”对王老师有抱怨,怕“我”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
19、(2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四)阅读《开在心灵上的荞麦花》,回答20-23题。
(11分)
20、(3分)环境描写,写了天气的炎热,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了我高考落榜后烦躁、郁闷的心情。
21、(2分)在开学之际,“我”还没有下决心去复读。
22、(3分)勤劳:在盛夏的荒地里种荞麦,辛苦劳作。
乐观(自信):相信荒地里的荞麦会有收获。
鼓励孩子爱孩子:鼓励支持“我”读书。
23、(3分)母亲在荒地上补种的荞麦开花了;母亲在“我”空虚的心灵中种上希望的种子,激励“我”走出高考落榜的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三、作文(50分)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