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与地势(精选)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

台 湾 山
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祁连山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太
祁连山脉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山
脉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
一、中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点击该处展示)
中国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点击该处展示)
二、地形分布
(一)纵横交错的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太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
峰 山
南岭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太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山
脉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中国的地势地形

A.①是六盘山
B.③是昆仑山
C.④是南岭
D.⑥是长白山
(2)对山脉分界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D )
A.②山脉是年降水量200 mm分界线、内蒙古 高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的一部分
B.③山脉是内流区与外流区、高原气候区与热 带季风气候区分界线的一部分
C.⑤山脉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 林、小麦与水稻种植区分界线的一部分
2、组成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特点 面积最大、地势最 高(200米以下)的 平原,地势坦荡, 黑土广布,低地多 沼泽。
(2)华北平原
1、位置及成因: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 西起太行山,东濒临渤 海和黄海。 由黄河、淮河、海河的 泥沙冲积而成,也称黄 淮海平原,其中黄河是 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的原因不尽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 稀疏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严重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 露,植物难以生长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 足
例3读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1)~(3)题。
2、特征: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第二大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地势低平,一望无际;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
(3)长江中下游平原
1.分布:西起巫山、雪峰 山,东至海滨, 淮河以 南,南岭以北的长江及其 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
2.特点:我国最低平的平 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 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 下),河湖密布,有“水 乡”之称,自古农业发达, 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 乡”。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3.南北走向的山脉(2条)
横断山脉、贺兰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势和地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势和地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1、我国的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
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
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2、我国的地形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

地势和地形
地势概况
(1)特点: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
东部则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我国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
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数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洋;河流从高一
级阶梯流的第一级阶梯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袁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
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④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平,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
交通便利,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的地形

特点: 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概况
大陆架:陆地向海洋延伸、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海底。 200米的海底 大陆架:陆地向海洋延伸、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海底。 我国的大陆架有:渤海和黄海全部, 我国的大陆架有:渤海和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和南海的 一部分。 一部分。
云贵高原
范围:北临四川盆地,南到国界;西起横断山脉,东到雪峰山 范围:北临四川盆地,南到国界;西起横断山脉, (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特点: 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 地势西高东低,2000—1000m 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石灰岩广布 喀斯特地貌发育 有许多“坝子” 有许多“坝子”
特点: 特点: 我国第二大平原 海拔多在50M以下,地势平坦 以下, 海拔多在 以下
长江中下游平原
范围:巫山以东,东到海滨(包括鄂、湘、赣、皖、苏、浙、沪的绝大部分) 范围:巫山以东,东到海滨(包括鄂、 沪的绝大部分) 组成: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 组成: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
塔里木盆地结构示意图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范围:新疆北部,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 范围:新疆北部,
特点: 特点: 我国第二大盆地 东高西低,西侧有缺口, 东高西低,西侧有缺口,较湿润 多风蚀地貌, 多风蚀地貌,沙漠面积较小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范围:青藏高原东北,阿尔金山、祁连山、 范围:青藏高原东北,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之间 青海省西北部) (青海省西北部)
(1)东西走向: 东西走向: 北---天山、阴山 ---天山、 天山 ---昆仑山 昆仑山、 中---昆仑山、秦岭 ---南岭 南---南岭 东北—西南向: (2)东北—西南向: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长白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阿尔泰山、祁连山、 (3)西北—东南: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 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 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 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 (4)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理的地势和地形

中国地理的地势和地形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地貌的国家。
地势和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对中国地势和地形进行探讨,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展示中国多样的地理特征。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也是中国最繁忙的商业和交通枢纽之一。
这一地区地势相对平坦,主要由沿海平原和丘陵组成。
沿海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同时,这一地区还面临着海洋环境和海平面上升的挑战。
2.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沿江而建的长江流域被称为中国的“粮仓”。
这一地区地势起伏,山地和丘陵交错,拥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资源。
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种植水稻、小麦和茶叶等作物。
此外,长江流域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文化遗产地。
3. 西南地区中国的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峡谷、盆地和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位于西南地区的西部,是中国最高的山脉和高原。
这一地区气候多变,地形陡峭,对于农业和交通存在一定的挑战。
然而,西南地区也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种植大米、茶叶、水果等作物,并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势主要由沙漠、戈壁、高原和山脉组成。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这些地区的气候恶劣,几乎没有农业和人口居住。
然而,西北地区也拥有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台湾及其他岛屿中国的地理范围还包括台湾及其周边岛屿。
台湾地形多样,山地和平原交错,同时还被广阔的海洋包围。
台湾地区的地势和地形对于农业和渔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总结起来,中国地势和地形的多样性是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体现。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中国的地理特征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农业和文化。
了解中国地势和地形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64张)

横断山
天山 昆仑山
两侧地形区的名称
西侧
东侧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南侧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北侧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山脉名称
太行山 武夷山
巫山 吕梁山
南岭 大别山 大巴山 祁连山
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东侧
西侧
河北 福建
山西 江西
湖北
四
雪山连绵,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大 内蒙古高原
高
原
地面坦荡,戈壁、沙漠广布
黄土高原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准噶尔盆地
四
塔里木盆地
大
柴达木盆地
盆
地
四川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
四 大 盆 地
准噶尔盆地中的风蚀城堡
四 大 盆 地
柴达木盆地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准噶尔盆地
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一、地形概况
地势特征 由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组 成,海拔 500米以下。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一、地形概况
沿海大 陆架是大 陆向海洋 的自然延 伸部分。
渤海全部 黄海全部
东海大部 南海一部分
四 大 盆 地
四川盆地
四 大 盆 地
四、四大盆地
1.塔里木盆地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 地;周围高山环绕, 内部平坦,沙漠广布, 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 玛干大沙漠;边缘有 绿洲分布。
中国地理(主要山脉和水系)

中国地理(主要山脉和水系)(洪家中学赵进生整理)中国地形与地势(山脉):一、中国的地形概况:1.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1)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地形以高原为主,两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2)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以北,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有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3)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
(4)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3.多种多样的地形: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2%。
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4.地形地势对我国的影响:(1)地势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另外,我国的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2)地形的影响: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二、中国的主要山脉:1.主要山脉的走向:(1)东西走向: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3)孤形山脉:喜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