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毒散生产工艺规程
中医治感冒的万能方败毒散和荆防败毒散

中医治感冒的万能方:败毒散和荆防败毒散败毒散是宋代大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名方,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组成,主治外感风寒湿所致的表证。
荆防败毒散出于《摄生众妙方》,是败毒散去人参、薄荷、生姜加荆芥、防风而成,主治同败毒散。
什么是表证?中医诊断学认为以发热、恶寒、脉浮为特征的证候就是表证。
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大,不仅包括平时常见的感冒,还涉及为数众多的病毒性传染病。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是主要的外感病因。
六淫邪气主要侵袭皮毛,或从口鼻而入,侵害肺系,对口、鼻、咽、喉、气管和肺形成损害,症状表现为全身的发热、恶寒、肌肉骨节疼痛,以及局部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等。
对这类病证的治疗应该以祛外邪为主。
外感六淫中,风寒湿邪关系紧密,常相互交织,杂而为病,有时难以分开。
钱乙设计了这张针对多种病因都有治疗作用的败毒散。
方中以羌活、独活、生姜散寒,羌独活并用可治疗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合茯苓以祛湿;川芎、薄荷祛散风邪,善治头痛;配伍前胡、枳壳、桔梗、甘草以行气、止咳、化痰,强化治疗肺感外邪之后的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若体虚,以少量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而柴胡则可退正邪交争所生之热。
实际上方中柴胡的用法最为巧妙,另有深意。
外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寒热经常转化,判断外感风热或由寒化热的标志,往往是病人表现出的热重寒轻的症状。
如果从柴胡退热的角度来说,败毒散对风热外感也具有适应性。
可以说,败毒散的用药涉及外感六淫中风、寒、湿、火四个环节,几乎可称为一个通治之剂、万能之方。
研发理由和前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败毒散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细胞活性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小儿秋季泄泻以及荨麻疹、湿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
败毒散出现后的900年中,全国风靡,医案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其间许多医家对败毒散进行了加减,以适应不同病人的病情,这就形成了败毒散系列,其中荆防败毒散就是对败毒散的一个高超的改进。
荆防败毒散说明书

荆防败毒散
---主治畜禽风寒感冒!
兽药GMP证号:(2018)兽药GMP证字16012号
兽药生产许可证号:(2018)兽药生产证字16281号
兽用非处方药
【兽药名称】通用名称:荆防败毒散
商品名称:本草健
汉语拼音:Jingfang Baidu San
【主要成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等。
【性状】本品为淡灰黄色至淡灰棕色的粉末;气微香,味甘苦、微辛。
【功能】辛温解表,疏风祛湿。
【主治】风寒感冒,流感。
证见恶寒颤抖明显,发热较轻,耳耷头低,腰弓毛乍,鼻流清涕,咳嗽,口津润滑,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用法与用量】马、牛250~400g;羊、猪40~80g;兔、鸡1~3g。
【不良反应】按规定剂量使用,暂未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暂无规定。
【规格】1000g/袋
【包装】1000g/袋×30袋/件
【贮藏】密闭,防潮。
【批准文号】兽药字162815127
【生产企业】河南新感觉兽药有限公司
处方组成:本品1kg由荆芥13.2g、防风8.8g、羌活7.4g、独活7.4g、柴胡8.8g、前胡7.4g、枳壳8.8g、茯苓13.2g、桔梗8.8g、川穹7.4g、甘草4.4g、薄荷4.4g,12味中药材制成的超细发酵中药散剂,拌料多,效果好。
畜牧养殖中的应用:主要用于天气变化引起的风寒感冒的防治。
用法用量:本品1kg拌料500到1000斤,连用7到10日。
纯中药制剂,可以和任何西药搭配。
荆芥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17401 荆芥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5.1 荆芥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荆芥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荆芥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荆芥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1.荆防败毒散半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山西地茂伟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兽药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制定荆防败毒散半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荆防败毒散半成品的检验。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荆防败毒散半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质量部经理、QC。
四、编制依据:《荆防败毒散半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五、正文
荆防败毒散半成品
1.性状
取本品平铺于白纸上,在亮处观察:其颜色为淡灰黄色至淡灰棕色的粉末;具有以上性状,则符合规定;反之,则判不符合规定。
2.检查
2.1外观均匀度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具有以上性状则符合规定;反之,则判不符合规定。
2.2干燥失重
2.2.1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快速水分测定仪
2.2.2操作方法照《快速水分测定仪标准操作规程》
(SOP-SB-04-014-00)测定。
取本品5g,均匀倒在秤盘上,设定加热时间,进行加热,加热结束后,根据微分标尺刻度分度计算,即得。
2.2.3计算公式:减失重量%=F.K
式中: F为每分度函水百分数(5g定量的试样F=0.1%) K为刻度标尺上显示的分度值
2.2.4结果判定减失重量≤9.0%,则判符合规定;减失重量>9.0% ,则判不符合规定。
药材炮制生产工艺规程

4.7姜制厚朴:取净厚朴,加姜汁拌匀,用文火炒至姜汁吸尽,取出凉干,收存备用。姜汁的制备:取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取汁液,姜渣再加水一次重复压榨,合并汁液即得。(每100kg药材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4.8制天南星:取天南星净,按大小分开分别用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如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天南星加白矾2k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置锅内加适量的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共煮至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四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收存备用。(每100kg天南星,用生姜、白矾各12.5kg)
文件名:中药材炮制生产工艺规程
制定人:
制定日期:
分发份数:5份
审核人:
审核日期:
颁发部门:GMP办公室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分发至:主管生产副总、生产部、前处理车间
1.目的:建立中药材炮制的生产工艺规程。
2.范围:本公司的中药材炮制。
3.职责:主管生产副总、生产经理、前处理车间主任、车间QA、处理各工段操作人员。
4.内容:
4.1蜜制百部:取炼蜜(每100kg药材用炼蜜12.5kg。)加水适量稀释,加入净百部片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略带焦斑、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收集存放备用。
4.2蜜制黄芪:取炼蜜(每100kg药材用炼蜜12.5kg。)加水适量稀释,加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略略带焦斑、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收集存放备用。
4.3蜜制甘草:取炼蜜(每100kg药材用炼蜜25kg。)加水适量稀释,加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收集存放备用。
荆防败毒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荆防败毒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荆防败毒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前
荆防败毒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各4.5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
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
【处方】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甘草、桔梗、蝉蜕、前胡、花粉。
【功能主治】麻疹初起。
【用法用量】加灯心、竹叶,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处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连翘、桔梗、枳壳、川芎、茯苓、金银花、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散毒。
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以伤寒,1-2日至4-5日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摘录】《回春》卷八
【处方】穿山甲1钱,甘草1钱,红花1钱,羌活1钱,当归1钱,生活常识分享。
荆防败毒散的源流与应用

荆防败毒散的源流与应⽤1荆防败毒散探源荆防败毒散由⼈参败毒散加减⽽成,⼈参败毒散现存最早的记载可见于三处:(1)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治伤寒》(刊于1087年),主治“伤寒时⽓,头痛项强,壮热恶寒,⾝体烦疼,及寒壅咳嗽,⿐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并皆治之”。
(2)出⾃宋·朱肱《类证活⼈书· 卷⼗七》(刊于1108年),主治“伤风、温疫、风湿,头⽬昏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
寻常风眩、拘倦、风痰皆服,神效”。
(3)出⾃宋·钱⼄《⼩⼉药证直诀》(成书于1119年)主治“ 伤风、瘟疫、风湿,头⽬昏暗,四肢作痛,增寒壮热,项强睛疼,或恶寒咳嗽,⿐塞声重”。
从原⽂记载可见,三书均以“伤寒时⽓、伤风、瘟疫”为主证,《太平惠民和剂局⽅》及《⼩⼉药证直诀》中药物组成均为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参、川芎、⽢草、⽣姜、薄荷,⽽《类证活⼈书》中⽆薄荷。
从成书时间看,⼈参败毒散最早出⾃《太平惠民和剂局⽅》,在《类证活⼈书》及《⼩⼉药证直诀》中以“败毒散”简称收录转载。
从主治⾏⽂特点亦可发现《太平惠民和剂局⽅》中的“治伤寒时⽓”,较《类证活⼈书》及《⼩⼉药证直诀》的“治伤风、温疫、风湿”更为古拙简朴。
荆防败毒散直⾄明代⽅有记载,最早见于:-是明代吴绶《伤寒蕴要全书》(成书于1505年),“⼤头者,⼀⽈时毒,⼀⽈疫毒也。
盖天⾏疫毒之⽓,⼈感之⽽为⼤头也。
……若发于头上,并脑后下项,并⽬后⾚肿者,此属太阳也,宜荆芥防风败毒散主之”。
药物组成即⼈参败毒散去⽣姜,加荆芥、防风、⽜蒡⼦;⼀是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成书于1515年),“(伤寒时⽓发斑附)温毒发斑,宜⽞参升⿇汤;重,⽤荆防败毒散”。
⼜“热毒流于三阳之后经,则腮项结核肿痛,宜荆防败毒散”。
药物组成即⼈参败毒散去⽣姜、薄荷(或不去薄荷),加荆芥、防风;⼀是出⾃明代张时彻《摄⽣众妙⽅》(刊于1550年),主治“治疮肿初起”。
荆防败毒散(半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内蒙古华天制药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制定荆防败毒散(半成品)的内控标准,规范公司荆防败毒散的生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荆防败毒散的生产和质检。
三.责任者:生产部经理、质管部经理、检验员、各岗位操作人员。
四.正文:
【名称】荆防败毒散
【规格】1000g/袋
【质量指标】
处方:荆芥45g 防风30g 羌活25g 独活25g 柴胡30g 前胡25g 枳壳30g 茯苓45g 桔梗30g 川芎25g 甘草15g 薄荷15g 性状:本品为淡灰黄色至淡棕色的粉末;气微香,味甘苦、微辛。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粘液化,胞腔含棕色物。
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17-60um。
油管含淡黄色或黄棕色条状分泌
物,直径8-25um,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
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um,联结乳管直径
14-25u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
维。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的有关各项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荆防败毒散生产工艺规程颁发单位:GMP办公室工艺规程批准程序目录1、产品概述 (3)2、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5)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6)4、工艺过程中所需SOP名称及要求 (8)5、工艺卫生及环境卫生 (9)6、工艺验证及具体要求 (9)7、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9)8、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10)9、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1)10、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1)1.产品概述、1.1 产品名称:通用名:荆防败毒散商品名:1.2 性状:本品为淡灰黄色至淡灰棕色的粉末,气微香,味甘苦、微辛。
1.3 规格:1000g/袋1.4 处方:荆芥 45g 防风30g 羌活25个、独活25g 柴胡30g 前胡25g枳壳30g 茯苓45g 桔梗30g 川芎25g 薄荷15g 甘草15g1.5 依据:2005版《中国s药典》二部1.6 功能主治:风寒感冒,流感。
1.7 用法用量:马牛250~400g;羊、猪40~80g;兔、鸡1~3g。
1.8 有效期:二年。
1.9 成品贮存方法及注意事项:密闭、防潮。
1.10 批准文号:1.11 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标准:板蓝根质量标准见板蓝根内控质量标准。
黄芪质量标准见黄芪内控质量标准。
淫羊藿质量标准见淫羊藿内控质量标准。
半成品质量标准见荆防败毒散半成品质量标准。
成品质量标准见荆防败毒散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1.12 原辅材料贮存注意事项:置阴凉、通风干燥处,防蛀。
1.13 包装要求:1000g×10袋/箱1.14 标签(附样本):1.15 半成品检查方法及控制:A 荆防败毒散质量控制要点:B 半成品检测项目:混合均匀度、性状、粒度。
检查方法见荆防败毒散半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2.荆防败毒散生产的工艺流程图注:加粗部分为主要控制点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3.1 生产前准备:3.1.1 检查生产场所的环境、设施卫生是否符合该区域清洁卫生要求。
3.1.2 上一班是否进行清场,不能有上一次生产的遗留物。
清场者、检查者是否签字,将“清场合格证”附件归入本批生产记录。
未取得清场合格证不得进行下一批次的生产。
3.1.3 检查设备应合格并挂上合格标牌后才能使用。
所有工具、容器、设备是否已按清洗规程完成并符合标准。
3.1.4 对计量容器、衡器、测定、测试仪表要进行检查、校正,符合规定以后才能使用。
3.1.5 检查与生产相适应的相关文件,记录等是否齐全。
3.1.6 对所用物料、半成品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3.2 指令的下达:工艺员下达生产指令,生产部和质管部经理审核后,由工艺员将其中一份交车间班长,车间班长将生产指令分到粉碎岗位及内包装岗位准备生产。
另一份交仓库管理员备料。
仓库管理员接到《批生产指令单》《包装指令单》后进行备料。
由质量监督员进行复核备料的数量、质量,检查有无检验合格证,发现不合格的不允许出库。
3.3 称量、配料:对称量区进行生产前检查,按生产指令下达的要求及《原辅料备料、称量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按处方量称取中药原料板蓝根、黄芪、淫羊藿,质量监督员对称量过程进行核对。
称配好的中药原料放入周转袋内,填写盛装单,送至中药原料待粉区;所有的原料称量完毕后,填写物料交接单,移交下道工序。
填写岗位操作记录。
按《原料备料、称量岗位清场规程》清洁。
3.4 领料:车间操作工根据《批生产指令单》、《包装指令单》领取物料,核对名称、编号、批号、数量、合格证明。
检查无误后在记录上签名。
发现数量不对核实后拒领。
3. 5 中药粉碎:3.5.1 粉碎岗位操作者进行生产前检查,按指令核对中药原料的品名、规格、数量、供应单位、批号、编号,核对无误后按《粉碎岗位操作规程》粉碎中药原料。
3.5.2 先将中药原料分类摆放整齐,两相结合进行综合混合粉碎。
3.5.3 粉碎后的中药粉装入周转袋内,密封。
称量重量,在包装外挂盛装单,标明品名、数量、批号、编号、操作者、日期。
填写物料交接单,移交下一工序。
按《SF-400粉碎机操作规程》操作。
该制剂粉碎结束后必须彻底清场,清洁卫生后经检查合格方能进行另一物料的粉碎。
3.5.4 粉碎过程中要每隔约半小时检查粒度(全部通过2号筛),如发现粒度变粗或速度变快则停机进行检查。
3.5.5 操作结束后填写岗位操作记录。
按《中药粉碎岗位清洁规程》对粉碎间进行清洁。
3.6 混合3.6.1 对混合间进行生产前检查,按《混合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混合。
将粉碎后经检验合格的粉末依次投入混合机中,进行一次性混合。
控制混合时间30分钟。
3.6.2 混合后的半成品装入周转桶,称重后每桶装入盛装单,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日期、操作者,送入待包间。
3.6.3 填写请验单,通知QA取样。
化验室检验合格后由混合岗位填写交接单交内包装岗位。
及时填写操作记录。
3.6.4 混合结束后按混合间清洁规程进行清场,按混合岗位清洁规程进行清洁,使用容器具彻底清洁,不得有残留物。
填写清场记录。
经QA人员检查合格后在记录上签字,发放清场合格证。
3.7 内包装:3.7.1 根据《包装指令单》领取打印好的内包装。
3.7.2 分装:到待包间领取检验合格的混合后的半成品,核对品名、规格、重量、检验报告单和批号。
根据《内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分装,分装人员每袋检查一次装量。
QA人员每20分钟抽检一次。
3.7.3 封口:按封口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封8-10个,检查1袋封口是否封好。
3.7.4 剩余不足一个包装的半成品,按尾料处理程序处理。
封口后,将待包品装于周转盘中,周转盘贴放盛装单,标明品名、规格、数量和批号,填写岗位操作记录。
将剩余包装材料传入外包间,退库。
3.7.5 清场:按内包装岗位清洁规程清场,并填写岗位操作记录和清场操作记录。
3.8 外包装:3.8.1 外包人员按《外包装岗位操作规程》操作,装箱时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3.8.2 复核人核对装箱数量、装箱合格证,贴箱签。
包装结束后,要核对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的数量,计算收率。
由车间班长确认是否有拼箱产品,按拼箱管理制度处理。
3.8.3 成品装箱后,填写请验单,通知取样员取样,取样后,将取完样的成品凑足整件,最多只留一箱不是整箱的。
将整箱产品放入质量管理部发放的合格证,封箱。
将剩余包装材料整理好与内包间传入的包装材料一起填写退库清单,按剩余包装材料处理制度处理。
填写岗位操作记录。
3.8.4 包装结束后,外包人员填写交接单,将包装后的产品移入仓库成品待检区。
剩余的包装材料按剩余包装材料处理制度处理。
3.8.5 按包装岗位清洁SOP进行清场。
填写岗位操作记录。
剩余不足整箱产品放于外包间的成品柜内,待下次拼箱。
3.9 入库3.9.1 成品入库时,成品库管理员根据成品检验报告单,核对正确后,填写入库单,仓库管理员在入库单上签字办理入库手续。
将成品挂上合格标志,放于合格区。
3.9.2 审核发现偏差或其它情况,按偏差处理程序处理。
处理记录放入批生产记录。
3.10 记录的收集:生产结束后,由班长收集各岗位操作记录,检查有无遗漏,差错,审核无误交生产部经理审核签字,工艺员将批生产记录送质量管理部归档。
4.工艺过程中所需SOP名称及要求原辅料备料、称量岗位操作规程;原辅料备料、称量岗位清洁规程;中药混合岗位操作规程;中药混合岗位清洁规程;内包装岗位操作规程;内包装装岗位清洁规程;外包装岗位操作规程;外包装岗位清洁规程;5.工艺卫生及环境卫生5.1 工艺卫生5.1.1 物净程序:物料→清洁→脱外包→进入生产区5.1.2 人净程序:人→门庭→更鞋→更衣→洗手→烘干→生产区5.1.3 人员卫生:按一般生产区人员卫生管理制度5.2 环境卫生保持每天清扫,地面整洁,门窗、顶棚洁净完好无污迹、灰尘。
车间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每一批次生产完后,对设备、器具进行彻底清洁。
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门窗关严,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6.工艺验证及具体要求工艺验证要点:7.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8.技术经济指标计算8.1 收率计算:收率= 实际值/理论值×100%中药散剂计算收率的工序如下:a.粉碎工序中接收物料的重量为理论值,粉碎后的重量为实际值;b.混合工序中接收物料的重量为理论值,混合后重量为实际值;c. 分装工序中混合后重量为理论值,分装后总重量为实际值;分装后总重量的计算:平均装量=10次称量物料的总重量÷10;分装后总重量=平均装量×成品个数。
d. 标签、铝箔料袋标签、铝箔袋:实际领用数为理论值,实际使用数加退库数为实际值。
收率合格评判标准:粉碎工序平衡计算的收率不少于95%,混合、分装工序平衡计算的收率不少于98%;标签、铝箔袋数量要平衡。
当偏差超出合理范围时,由车间班长、操作人员、质量人员对生产过程、设备、原辅料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并做除结论。
对于不影响产品质量的进入下一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进行报废或销毁。
8.2技术指标计算:8.3 收率计算:9.技术安全、劳动保护9.1 技术安全严格按照岗位操作法及各机器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生产中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认真做好清场工作,严格遵守复核制度,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均有明显的状态标志,且放在规定位置,以防混药、错药及差错。
非本车间人员禁止进入车间,进入车间必须有管理人员同意;非本岗位人员禁止动用岗位机器、用具,以免造成损伤。
9.2 劳动保护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入车间必须戴口罩、手套、帽子、穿工作服;注意保持安全出口的畅通。
10.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10.1 劳动组织工艺员下达生产制造指令,由经理批准后到车间;由车间班长负责现场技术管理,对各记录、指令进行审核,检查各工序人员是否按规定操作;负责布置生产,保证按时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各车间工人应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法及有关规定进行生产。
10.2 岗位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