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 叹世二首
蟾宫曲叹世教案

蟾宫曲叹世教案一、作品原文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1二、作品注释东篱:作者自称。
小宇:小屋。
婆娑:枝叶茂盛貌。
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
少与刘秀同游学。
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孟光台:汉代名士,不可考。
与上句严子陵相呼应。
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
此指孟光的食案。
倒大:大、绝大。
[1三、作品译文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
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
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
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1四、写作背景马致远沉寂下僚,既不齿于官场的腐败,不肯与之同流合污,又无力摆脱或与之抗争,于是,在官署之旁,闹市之中苦心经营了一片精巧的小天地,虽比不上前辈隐士超世脱俗的大气魄,亦可略效其遗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从中得到一种聊以自慰的心态平衡。
[1]五、作者简介马致远,生年不详,卒于1321至1324之间,元代杂剧作家。
号东篱,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生平事迹不详。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参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加入过“书会”,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
著有杂剧15种,今存《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6种,以及与李时中等人合写的《黄粱梦》1种,另《误入桃源》存有佚曲。
蟾宫曲 叹世2017328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 风魔。
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韩信,功劳卓著, 却落得这般结局,蒯通哪里有疯癫病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韩信因萧何推荐而被刘邦重用,吕后杀 死韩信用的也是萧何计策。喝他个一醉 方休,所谓的功名事业由他去吧! (人心叵测 世道险恶)
“梦说南柯”“醉了由他”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令 短小的曲子 散曲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元 曲
戏剧
套曲 套数,一整套曲子
如睢景臣:高祖还乡
杂剧 传奇
供演出的剧本
关汉卿《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
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 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 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 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宫调名
曲牌名
曲题
[ 双调 ] 蟾宫曲 ·叹世 叹世: 感叹时事、历史人物 题材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内容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 几阵干戈。
秦国山河多么险要,两万兵马可抵挡 诸侯的百万大军。为了功名,这里曾发 生过多少惨烈战争!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兴起于西蜀,这 一切不过是南柯一梦。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1250-1324),字千 里,自号东篱先生。元代重要杂剧 作家、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生平主要活动在元贞书会,是书会 的中坚人物,有“曲状元”之称, 晚年退居田园。
纵观他的散曲,大多是抒发个 人怀才不遇的悲哀。作品意境优美, 语言清新自然,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他的杂剧和散曲都享有盛名。与关 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 大家”。代表作有套数《夜行 船·秋思》、小令《天净沙·秋 思》。
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

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双调·蟾宫曲·怀古》是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钟嗣成。
曲中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双调·蟾宫曲·怀古作者:钟嗣成鸱夷后那个清闲[一]?谁爱雨笠烟蓑,七里严湍[二]。
除却巢由[三],更无人到,颍水箕山。
叹落日孤鸠往还[四],笑桃源洞口谁关[五]?试问刘郎[六],几度花开,几度花残?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七],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八],多应借得,赤壁东风[九]。
更惊起南阳卧龙[十],便成名八阵图中[十一]。
鼎足三分[十二],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注释[一]鸱(chi)夷:指范蠡。
蠡辅佐越勾践,雪了会稽之耻,知道勾践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共安乐,乃携西施,泛舟游于五湖之上,变名易姓。
到了齐,叫做“鸱夷子皮”,到了陶,又叫做“陶朱公”。
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货殖列传》。
[二]七里严湍(tuan):指东汉严子陵隐居不仕,在七里滩钓鱼过活的事。
[三]巢由:巢,巢父。
尧时隐士,不营世利,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
由,许由。
尧把天下让给他,他认为玷污了他的耳朵,于是到颍水之滨去洗耳。
并遁居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不出。
并见皇甫谧《高士传》上。
[四]“落日”句:此用功轼《卜算子》“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句意。
孤鸿,这里喻隐居的高士。
[五]桃源洞口: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一个打鱼的人从桃花源到一山洞,看到秦时避乱者的后裔聚居那里,过着无奈迫无剥削的自由生活,出来以后,便再也找不到了。
后因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六]刘郎:指刘晨。
相传东汉永平年间,他与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载,还乡时,子孙已历七世。
见《幽明录》及《太平广记》。
马致远《蟾宫曲·叹世二首》原文及赏析

马致远《蟾宫曲·叹世二首》原文及赏析《蟾宫曲·叹世二首》这两支小令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
语言如飞流注涧,一泻无余,表现了马致远作为豪放派曲家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马致远《蟾宫曲·叹世二首》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蟾宫曲·叹世二首元代:马致远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蟾宫曲·叹世二首》译文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
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
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
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
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
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蟾宫曲·叹世二首》注释双调:宫调名。
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
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
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
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
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
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
元曲二首《山坡羊_骊山怀古》《蟾宫曲_叹世》教案1

元曲二首《山坡羊·骊山怀古》《蟾宫曲·叹世》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对元曲的一般常识的介绍,把握小令、套数、杂剧的异同。
2、了解作者马致远。
3、把握这首曲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对元曲一般特征的把握和对这首曲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自读、范读、齐读),分析,讨论,课下自查资料与课上总结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关于元曲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了变化。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一是元散曲。
元散曲是诗歌,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带过曲和小令(清曲、叶儿)。
套数由同一个曲调的若干曲子组成。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
元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资料思考这些这五首怀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双调蟾宫曲叹世

双调蟾宫曲叹世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元曲的一般常识的介绍,把握小令、套数、杂剧的异同。
2、了解作者马致远。
3、把握这首曲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对元曲一般特征的把握和对这首曲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自读、范读、齐读),分析,讨论,课下自查资料与课上总结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关于元曲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了变化。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一是元散曲。
元散曲是诗歌,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带过曲和小令(清曲、叶儿)。
套数由同一个曲调的若干曲子组成。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
元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马致远诗词:《蟾宫曲·叹世二首》原文译文赏析

马致远诗词:《蟾宫曲·叹世二首》原文译文赏析《蟾宫曲·叹世二首》元代:马致远【其一】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其二】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译文】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
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
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
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
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
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注释】双调:宫调名。
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
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
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
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
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
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
兀的般:如此,这般。
证果:佛家语。
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
此指下场,结果。
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
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
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
后韩信果被害。
“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
蟾宫曲.叹世.马致远

小结全文
1.本堂课的目的:通过“自主、合、交流、 探究”的课堂形式,让同学们培养一定的 学习文言的基本能力。 2.通过作品所反应出的思想,培养同学们 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3.本文主旨:本文通过过往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的否定,阐释“世道险恶、人心叵测” 的道理,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 人生态度。
三分钟开讲
南柯一梦
• “南柯一梦”出自《南柯太守传》,故事讲述淳于棼 (fén)做了一场美梦,梦后一场空欢喜。 •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常用作浮生 无常之典故。 • 近义词——黄粱一梦 春梦一场 邯郸一梦 黄粱美梦 • 下次开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背
诵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文体梳理引入新课
文言能力培养
C.文言句式——请指出下面 文言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
项废(于) 东吴,
刘兴(于) 西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省略句式
译:
项羽在东吴兵败,刘邦在西蜀兴兵。
注意:要正确区分词类活用并按句子成分 关系调整词序进行翻译。
状语后臵
特别延申
咸阳百二山河 “百二”怎么讲?
直译: 以二当百 意译:万夫难攻。
课后探究——
一、文学常识 1.试比较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2.元曲有两种形式,它们各自的结构组成是怎样的? 3.以表格形式列举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二、完成《金版学案》P111的1-5小题。完成 后,请结合分发的《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将文 言考点写在题后。(作业批改时要检查) 三、课外延申——请同学们熟悉“成也萧何.败也 萧何”这个成语故事,推荐好明天“三分钟开讲” 的开讲者。
1.项废东吴,刘兴西蜀 东吴: 名→状 在东吴; 西蜀: 名→状 在西蜀。 2.梦说南柯 梦: 名→状 在梦中(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蟾宫曲叹世二首
马致远〔元代〕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译文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
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
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
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
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
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注释
双调:宫调名。
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
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
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
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
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
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
兀的般:如此,这般。
证果:佛家语。
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
此指下场,结果。
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
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
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
后韩信果被害。
“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
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读tuō,协歌戈韵。
东篱:作者自称。
小宇:小屋。
婆娑:枝叶茂盛貌。
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
少与刘秀同游学。
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孟光:汉代丑女,三十岁始与梁鸿成婚。
后来一起逃到霸陵山中隐居,孟光举案齐眉以进食。
全世以“举案齐眉”喻夫妻相敬相爱。
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
此指孟光的食案。
一说“孟光台”是与“严子陵”相对应的一个人名。
倒大:大,绝大。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生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此曲从内容看,应该是马致远牢骚殆尽,归隐山林后所作。
鉴赏
历史的价值自有其评价的定向性,是不容任意为之的。
然而,由于中国历史所独具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加以后代常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演绎,致使它具有了含义的多向性。
马致远此时正遭贬谪,从官位跌落为百姓是他所面对的无情的现实,世态炎凉给他的沉重打击是不难想象的。
于是,历史事件就成了他宣泄对现世牢骚的手段,感喟世道无常、人生如梦的作品便由心而出。
第一支曲子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
作者把人们带进了熟悉的史实,并画龙点睛地做出了推论。
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功名事业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
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的手法。
小令由“咸阳”——秦王朝说起。
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后还是灭亡了。
经过五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室。
而辅助刘邦平定天下立有汗马功劳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连像蒯通那样的谋士,也不得不假装风魔以掩世人耳目。
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何,后来竟会设计杀害他。
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都不过是一场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
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这是一首以咏史感叹世情的千古佳作。
第二支曲子通过自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前半部分表面看起来表现了作者在恬静的田园生活中得到了寄身世外、与世无争、六根清净的无限乐趣,其实,却蕴含了内心的波澜起伏,表明他政治出世与入世的极度苦闷中挣扎。
后半部分写自己不能像严子陵那样归隐,但江湖也能“避风波”,借喻官场中也可求隐。
这表现了一种自我解嘲式的心态。
马致远沉寂下僚,既不齿于官场的腐败,不肯与之同流合污,又无力摆脱或与之抗争,于是,在官署之旁,闹市之中苦心经营了一片精巧的小天地,虽比不上前辈隐士超世脱俗的大气魄,亦可略效其遗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从中得到一种聊以自慰的心态平衡。
这两支小令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
语言如飞流注涧,一泻无余,表现了马致远作为豪放派曲家的风格。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