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总复习(北师大版)密度与浮力
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知识点总结密度是一个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密集程度的量度,通常用公式ρ=m/V表示,其中ρ为密度,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密度是一个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受物体大小的影响,可以用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和物质的性质。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受力,它是由于介质对物体的压力差所产生的力。
浮力和物体的形状、密度以及所处的介质的密度有关。
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介质的密度,那么浮力会使物体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介质的密度,浮力会使物体下沉。
下面是关于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密度的计算和影响因素:物体的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得出。
质量越大,体积越小,密度就越大。
相反,质量越小,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
密度是一个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通过密度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2. 浮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浮力是由介质对物体的压力差产生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乘以介质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即F=ρVg,其中F为浮力,ρ为介质密度,V为物体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3. 密度与浮力对物体的浮沉: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介质的密度,浮力就会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或空气中。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介质的密度,浮力就会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沉在液体中或空气中。
4. 浮力对物体的应用:浮力的应用广泛,其中一个重要应用是浮力的原理被用于气球和潜艇的浮力调节。
气球中充满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从而获得浮力从而上升;潜艇通过控制其容积,使其密度大于水,从而获得浮力从而进行上浮。
5. 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关系:密度是一个物质固有的属性,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物质的性质。
例如,金属的密度一般比较大,而木材的密度较小。
通过密度可以进行物质的识别和分类。
6. 影响浮力的其他因素:浮力还受到物体形状和液体流体的影响。
例如,当物体形状更加密集时,所排开液体的体积会减小,导致浮力减小。
九年级物理浮力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三物理浮力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浮力知识要点:1.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 F F 浮向上向下=-。
2. 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F G gV 浮排液排==ρ 浮力产生原因:F F F 浮向上向下=- 称量法:F F G 浮=- 漂浮或悬浮:F G 浮= 3. 浮沉条件当F G 浮>,即ρρ液物>,物体上浮 当F G 浮<,即ρρ液物<,物体下沉 当F G 浮=,即ρρ液物=,物体悬浮4. 浮力的应用轮船,F G G 浮船货=+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氢气球、热气球和飞艇,靠改变气囊里的气体体积改变浮力实现上浮或下沉【典型例题】例1. (2001,重庆)如图所示,A ,B 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 ,D 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B. B 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C. C 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D. D 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答案:D剖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浸在水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不同,存在着压力差,若下表面紧贴着容器,则柱状物体不受浮力。
方法提炼:判断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关键要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例2. 将重为4.5N ,体积0.5dm 3的球浸没在水中放手,球静止后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分析:球受到的浮力与水的密度和排水体积有关,球的排水体积又决定于球在水中的状态。
球静止时,若是漂浮,V V 排球<,而从力平衡关系,F G 浮球=。
若球悬浮,V V 排球=,从力平衡关系也满足F G 浮球=。
若球沉底,F G F 浮球支=-,因此解此题先应确定球在水中的状态。
解法一:ρ球球球==⨯⨯=⨯-m V N N kg mkg m 4510051009103333./../ ρρ球水<∴球静止时的状态是漂浮∴球受到的浮力F G N 浮球==45. 解法二:球浸没时受的:F gV kg m N kg m N 浮水排'//.==⨯⨯⨯=-ρ1010051053333F G 浮球'>∴球静止时的状态是漂浮∴球受到的浮力F G N 浮球==45.例3. 一艘轮船从大海驶入长江,则( ) A. 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体下沉一些 B. 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体上浮一些 C.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体上浮一些 D.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体下沉一些 答案:D剖析:轮船是根据F G 浮=漂浮在水面上,由于轮船的重力G 不变,因此轮船从大海驶入长江所受浮力不变,又由F V g 浮液排=ρ。
中考复习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中考复习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密度与浮力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理解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对于解答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复习密度与浮力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密度的基本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ρ表示,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密度决定了物体的浮沉。
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大于环境的密度,那么它将下沉;反之,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小于环境的密度,那么它将浮出水面。
我们常常用水作为参照物质,它的密度约为1g/cm³,即1克的水占据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二、浮力的基本概念浮力是一个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一个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的计算公式为:F浮= ρ液体 * g * V其中,F浮表示浮力,ρ液体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表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
三、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密度与浮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简单来说,物体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具体而言,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而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公式可以表示为:F浮∝ ρ液体 * VF浮∝ ρ物体 * VF浮∝ g * V因此,可以推导出:F浮∝ ρ液体* ρ物体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有关。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反之,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浮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会下沉。
四、应用举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密度和浮力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两个简单的例子。
例1:水中的冰块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冰的密度约为0.92g/cm³,而水的密度为1g/cm³。
科学物体的浮力与密度

科学物体的浮力与密度浮力和密度是物体浮沉的重要因素,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下面将简要介绍科学物体的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及其应用。
一、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的向上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并且指向垂直向上的方向。
二、浮力与密度的关系1. 密度的定义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常用符号表示为ρ。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2. 浮力与密度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成正比。
换句话说,对于相同体积的物体,其浮力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成正比;对于相同密度的物体,其浮力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正比。
三、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应用1. 浮标原理浮标常用于海洋和水域中,以标示航道、障碍物等。
浮标的设计考虑到浮力与重力的平衡关系,使得浮标在水中能够浮起并保持稳定。
2. 潜水艇原理潜水艇利用浮力与重力、浮力与密度的关系,通过调节水密室内的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以改变潜艇的浮沉状态,实现在水下航行或浮出水面。
3. 气球原理气球以气体的浮力来支持自身的质量,因此能够在空中悬浮。
其中,热气球的原理是在气球内部加热空气,使得气体密度减小,从而产生比空气更大的浮力。
4. 游泳和漂浮在游泳过程中,人体的密度应小于水的密度,以便产生足够的浮力,从而保持在水面上漂浮。
人们也可以通过增大肺活量,增大体积从而降低身体的平均密度,以增加浮力和减少浮沉的感觉。
总结:浮力与密度是物体浮沉的重要因素,密度越小,浮力越大,物体越容易浮起。
浮力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成正比。
因此,在工程、航海、体育等领域,都可以利用浮力与密度的关系进行设计、计算和应用。
理解浮力与密度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沉行为,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
初三物理教学案总复习浮力知识点

初三物理教学案总复习浮力知识点教学目标:1.复习浮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2.掌握计算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3.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浮力的概念;2.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3.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复习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浮力是指物体在浸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分享的力。
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以用公式F=ρ×V×g来计算,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三、计算浮力(15分钟)通过例题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四、浮力对物体的作用(15分钟)1.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那么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浸入液体中时会浮起来。
2.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那么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受到向下的浮力,浸入液体中时会下沉。
3.如果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那么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在液体中悬浮。
五、综合练习(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点。
六、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浮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了浮力的计算方法,并进一步讲解了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通过例题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也能够发现学生对于浮力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浮力的知识点。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0讲浮力第2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A.1.0 cm
B.1.5 cm
C.2.0 cm
D.2.5 cm
【思路点拨】早晚都处于漂浮状态,则两次受到的浮力
都等于管与管内水的重力之和。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如图,某潜艇在海面航行时排水量为8×106 kg,它排开海水体积是
8×103 m3。当充入2×106 kg海水后悬浮在100 m深的海水中,此时潜艇
直;如图乙所示,当水深为36 cm时,物体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已知
受到的浮力是 1×108 N,下潜过程中受到的压强 变大 (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ρ海水=1×103 kg/m3,g=10 N/kg)
【思路点拨】向其充入海水相当于增加自身重力,下潜时h变大。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20 g水;若将该金属
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ρ水=1.0 g/cm3, ρ酒精=0.8 g/cm3),从杯中溢出的
ρ液 = ρ物
ρ液 > ρ物
ρ液 < ρ 物
V排 = V物
V排 < V物
V排 = 物
可 以 停 留 在 是“上浮”过
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 液 体 任 何 深 程 的 最 终 状
改变),受非平衡力作用
度处
态
处于静态,受平衡力作用
是“下沉”过程的最
终状态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考点2:浮力的应用
原理
轮船
2025版
第2课时
物理
甘肃专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2025版
物理
中考浮力知识点总结

中考浮力知识点总结
一、物体浸没的条件:
1、浮力大于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2、物体本身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
3、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其体积与液体的体积的含量成比例
二、浮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1、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2、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本身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成反比。
3、浮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液面向上的。
三、液体的浮力公式:
F = ρ • V • g
公式中,F为浮力,ρ为液体的密度,V为排开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四、物体的浮力公式:
F = V • ρ液• g
公式中,F为浮力,V为物体的体积,ρ液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五、浮力的运用:
1、在渡船上,渡船的货物和人要轻浮在水面上。
2、深渊下的石油钻井,可以利用浮力来减少重物在深水中的重量。
总之,浮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了浮力知识,对于理解许多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二密度压强浮力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二 密度 压强 浮力一. 本周教学内容:(总复习)力学二 密度、压强、浮力1. 2.3. 浮力重点技能与要求:1. 会查密度表:会求解物质的密度,能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3. 密度、压强、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例1. 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B. 在一定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密度可能不同C.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相同D. 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分析: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状态不变时,体积和质量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不变,但是,物体所受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化,密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气态水蒸气时,密度变得更小,选项A、B中,B正确。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每一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有一个确定的密度,但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这可从密度表中看出。
选项C、D中,D是正确的。
答:B、D思路点拨:本题是对密度知识的灵活理解,养成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例2. 测量血液的密度有一种方法:先在几个试管内分别装入密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分别在每个试管中滴进一滴血液,分析人员只要看到哪一个试管中血滴悬浮在其中,就能判断血液的密度。
根据上文的启发,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水、玻璃棒和食盐设计实验,测量一粒花生米(密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请将具体实验步骤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总复习密度与浮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图乙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2、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3m/s B.7m/s C.3.5m/s D.2.5m/s3、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4、用测力计两次拉动重为G 的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F,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v,那么()A.F<F,v<v B.F>F,v>vC.F=F, v>v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哪些是正确的 ( )A.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放置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量起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测量结果要记录准确数字6、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的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7、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的A、B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情况下,甲、乙两人相遇时所需时间约为()A、 60minB、200minC、600minD、2000min8、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飞行,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
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那么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见到日出的次数可能为()A.16 B.1 C.2.7 D.0.38 9、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10、沿圆形跑道匀速跑动的运动员,它的运动状态()A.始终不变B.不断改变C.有时改变,有时不变D.无法判定11、下列估计值中合理的是()A.长跑运动员的身高可达1.7×104mm B.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km/hC.足球运动员的质量可达8×104g D.举重运动员的举力可达5000N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13、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14、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5、物体从A点出发,途径B到达C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BC=4m,通过BC所用的时间为0.8s,那么物体从A到C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6.5 m/s B.4 m/s C.5 m/s D.以上答案都不可能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17、九年级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A.0.2582m B.25.82dm C.25.818cm D.25.818mm18、在竖直升降电梯的顶棚上悬挂一个物体,电梯静止时物体自由下落至电梯地板所需时间为t1;电梯在匀速下降过程中,物体从顶棚上脱落,到达电梯地板所需的时间为t2,则()A.t1=t2B.t1<t2C.t1>t2D.无法判断19、《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2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A.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B.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C.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D.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二、填空题()21、百米赛跑过程中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1)到目前为止,两运动员中,的平均速度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3)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_22、光在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为1.5×1011m,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________min。
23、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目前绕月飞行的“嫦娥一号”已通过电磁波向我们发回了很多月球表面的清晰照片。
电磁波传播速度约为m/s。
以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8m计算,则发回一张图片到地球需s(保留两位小数),24、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cm。
2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的频闪照片记录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小球此时受到的是____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小球最后落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__cm,细钢丝的直径是_________mm。
27、(8分)位于阿联酋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有162个楼层,总高度达828米.它拥有世界最高、最快的“智能型”电梯,每分钟可上升600米.这样一座庞然大物,也是典型的多国合作产品.其中就包括约350名中国工人用时14个月给大楼表面安装了超过10万平方米的中国产玻璃幕墙.2010年1月8日,两名低空跳伞爱好者纳赛尔和奥马尔登上哈利法塔,从设在627米高的一个平台上的擦窗机的伸缩臂上先后张伞而落,创下了起跳点最高的低空跳伞的世界纪录.下落过程呈自由落体状态10秒之久,下降时速达220公里,此时在失重状态下张伞,张伞之后徐徐下落半分钟安全着陆.整个降落过程用时约90秒.根据以上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1)虽然玻璃幕墙有其显著的优点——自重轻、透光度好,但是大面积地使用则可能造成__________污染.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光在玻璃幕墙上发生了_________反射.(2)在跳伞过程中,以降落伞为参照物,跳伞者是__________的,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跳伞者是运动的.(3)两名跳伞者若乘电梯从地面直达起跳点,至少需要多少时间?(4)若跳伞者从擦窗机的伸缩臂上跳下至地面视为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在整个跳伞过程中,跳伞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2位小数)28、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29、火车的速度是54 km/h,子弹的飞行速度为100 m/s,那么的速度大.3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它距后面的车的距离是。
31、小刚从家中出发到市民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则步行的是图中_______段,小刚家到市民广场的路程为________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___m/s。
32、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___h。
33、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的(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30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km。
34、太阳和地球间的距离为,阳光从太阳照射到地球所需的时间约为s。
35、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两名运动员中的速度较快,这是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运动较大.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这是因为.36、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用6m/s 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37、天文学中常用天文单位(AU)做距离单位. 1AU是指地球到 _____ (太阳/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圈所通过的路程1光年.(小于/等于/大于)38、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 冰3230水(15℃)1470 软橡胶(常温)40 至 50水(20℃)1480 软木500海水(25℃)1531 铁(棒)5200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km/h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呈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风,风速是_____ m/s。